新年第一天,我在……

2022-01-25 05:59
科教新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太阳母亲生活

寒暑更替,春华秋实。满怀着奋斗与收获的喜悦;满载着机遇与梦想,迎来了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新年轮。

2022年的第一天,想留下哪些珍贵的记忆?一起来感受师生笔尖下的那份悸动,那份纪实,那份真情,那份梦想,那份……

漫步“团山”

沅江市政通小学 吴淑娟

2022年的第一天,阳光很暖。好友微信弹来一条信息:天气很好,咱们去团山走走?我欣然应约。

“团山”这个小小的词,在我心中分量不小。18岁师范毕业就分配在这任教,一呆就是10年。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在这里度过,说她是“第二故乡”不是矫情。从那调到市中心工作,转眼匆匆数年,细想:虽与她近在咫尺,但从未与之亲近。工作的纷繁琐事,家庭的柴米油盐,让那些青葱的记忆久远。

午后,与水姐、爱华在“城建投”碰面,顺着大路往北走不到五百米,一座低矮桥洞映入眼帘。桥洞藤横枝缠,桥下一条黄泥小路蜿蜒,两侧杂草丛生,隐约可见遠处葱郁大树掩映的白色小楼,偶尔听见几声犬吠。“这么快就到到团山了啊?”我转身望了一眼身后宽阔的马路和林立的高楼,有些意外。记忆中,我踩自行车去团山的学校上班,至少也要十来分钟,远一点的学校得半个钟头。

从洞口走过,不过几步,一瞬间,时间大门关闭,身后喧嚣忽停。

往前几步,路旁,橘树上的楠橘长满了老年斑,摘下一个尝尝,满口留香。矮灌枝上挂的“泡泡蒲公英”,掰开,轻吹,阳光下银絮翻飞。说说闹闹,重返青春又何妨?

为躲避大卡车的扬尘,转小路前行。路边,大叔的菜园子生机盎然,瓦坛排立,高颈口开出娇花艳艳。再抬眼,“东篱下”三字引发阵阵惊呼,院子门前,两旁小路开满蔷薇,金钱橘颗颗青绿圆润,院里金丝菊灿烂耀眼。竹篱边,花枝头,夕阳下,摆拍抢镜,嘻嘻哈哈,误入了春的心房?

“青螺”庄,打糍粑,热腾腾,糯叽叽,年味渐浓。房前残荷满塘,俯首撑肘,对镜贴妆,别有韵致。屋角枫树静立,叶褐零星,枫球玲珑,花鹊颤枝。来来回回,捡几叶或几球否?

水姐说:年后,等小荷尖尖,丝瓜爬蔓,南瓜吐蕊,咱们再来。

“嗯,一定!”

追赶太阳

安化县第八中学蒋 红霞

2022年元旦,紫云悠悠,洢水潺潺,看着正在爬山的太阳,我逗着身边的小侄女:“我们也跟太阳比比,看谁最先爬上紫云山顶。”

“好啊!”这次,一向不爱运动的小侄女竟爽快地答应了。

我颇感意外,表面给她点赞,心里却在笑她:“你哪次不是半途而废?哪次不是走到半路,就找借口开溜了?”

唉,这孩子,尽管已上初二了,可吃不得半点苦。我无奈地摇摇头。既然她有兴致,那就带她试试,权当锻炼。

想到这里,我快步向前走去。可谁知,不一会,她就冲到我前面去了。

“姑姑快走,太阳快赶我前面去了。”

“你真要追赶太阳?”我以为自己听错了。

“是啊,姑姑,我要跑到太阳前面去!“她又加快了脚步。

“慢点,别摔着。”我边追边叮嘱。尽管“紫云观日”是古城十景之一,但水泥砌的梯子太窄,太老旧。

“姑姑放心!我每天都会跑步,周末老师也带我们去乡村山野徒步研学。”她不但没慢下来,反而飞快地跑了起来。

……

等我爬到山顶时,孩子正迎着阳光向我挥手:“姑姑,我超越了太阳。”

这次,我真的被她惊到了,她这变化也太大了!

“姑姑,你不必惊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学校实行‘双减’,我正生逢其时啊。课业负担减轻了,休息和锻炼的时间增加了,我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加上周末也不上课,也不参加培训,不再无休止地刷题,所以我又开始练舞蹈了……”

孩子边说,边手舞足蹈,眸子里闪耀着星光。怎么看都觉得:这站立在我眼前的,就是一颗小太阳。

面对这颗小太阳,我脸红了,惭愧了。一直以来,我都以老眼光来看她:以为她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以为她懒惰,爱找借口;以为她不爱学习,成绩不好……

其实,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她就会以追赶太阳的速度前行;当一个人心存一份热爱时,她就会像太阳一样自放光芒。

新年的第一天,我应该向一个孩子学习,追上太阳的脚步。

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徜徉在文学梦乡

长沙市一中金山桥学校 左琦

晨雾一点点散去,阳光一缕缕穿过云层,轻薄而温柔,将我从静谧中唤醒。2022年,就这样悄悄地降临了。

案头的书折过角的地方还是2021年阅读的位置,是这些书让我心静神怡,恬然入梦,在这新旧交替之际,在这温情曼妙之时。

文学是一个梦乡,它足以广博,足以大气,足以草根却也自成高格。它聚集了带着灵性的文字,融汇了独到深邃的思想,吸纳了缠绵缱绻的情思,积淀了热爱生命的勇气。

我要永怀感激,这个给了我安静做梦、痴人说梦的地方。它让我看到了生活的温度、深度、广度,它让我感知了生命的丰美、甘美、淳美。我从不会写、不自信自己会写,到敢写、想写、乐写,是文学让我把自己活得更彻底。

这些作者们似是在围炉共话,我仿佛就在他们身边添香沏茶。他们的每一句话都能振聋发聩,点石成金。

是余华老师告诉了我,写作与人生有相通之处:“写作就是这样奇妙,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这和人生一模一样,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走到遥远的天边。”

是冯骥才老师告诉了我,文思就来源于每个不经意间:“它好像天上的云,不知由何而来,不知何时生成。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蓝天。你一仰头,呵呵,一些散文片断仿佛片片白云,已然浮现出来了。”

是王跃文老师告诉了我,文学对于人世有着非凡的意义:“文学是寂寞的人,做的寂寞的事。我写过的那些人和事,那些时间和空间,那些实和虚,那些真和幻,都是人世的回声。透过我的文字回声,或许能看出人世的模样。”

新的一年,我跨越了一条星河,进入另一条星河。平行世界也好,过眼烟云也罢,我仍将是、始终是文字世界里的一颗星,兀自发光的一颗星。

“文学的目的是让人变得更好。”比起以前的自己,我行走的姿态更昂扬了。一句歌词恰好代表我的心意:“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多幸運,我有个我们。”是的,与文学相拥、与文字作伴,我有个我们,是多么地珍贵和幸运!

为母亲庆生

《科教新报》记者 曾玺凡

2022年的第一天,是母亲的农历生日,这让许多年不看各大卫视台跨年演唱会的我,难得“守了个岁”,给她准点送祝福。母亲是个爱热闹、喜欢组局的人,从教师岗位上退休之后,更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时常在朋友圈里晒出游和聚餐。

这不,元旦节当天她就拉着家人一起去农家乐玩耍,“不说是生日,就是过节。”她总希望家人聚在一起的理由简单通俗些,只要大家开心,她也就欣慰了。

去年因“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专题采访,我常往农村学校跑,各地风景不一,校情学情也不尽相同,但“村里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这句话仍是新时代很贴切的注脚。吃过午饭,我带着同辈的小妹妹走进了田间小道,没有了采访与对谈,只有放空和远眺,一切是如此地恬淡闲逸。哪怕能见度再低,也能趁着空气清新,踮起脚幻想一把。

这是2022年的第一天,母亲还在与同龄人有说有笑,只是头顶的白发又多了几丝;寒冷依然是气候的主旋律,可人们显然在火热着迎接新年吉庆。

当然,有美好的新年第一天,就会有幸福的一整年。

回归“慢”生活

慈利县芙蓉学校 李文丽

2022年的第一天,我回到了老家。老家在大山之中,家门口视野辽阔,可远望茫茫群山,风云雨雪都是山间的风景。每当我从城市回到这里,感觉身心得以舒缓。所以——回家,就像是疗愈。暂时从快节奏的生活中抽离,回归“慢”生活。

母亲的菜园就在家门口的田边,这个季节,白菜、萝卜、油麦菜……青绿可爱,冬日暖阳下闪着温柔的光泽,让人生出满心的欢喜。母亲随意择了几样蔬菜,又取下薰得金黄的腊肉,不一会儿,饭菜摆上了桌。家里的饭菜,味道与别处是不同的,自有一份甘甜清香。或许,这就是“慢”的味道吧,春耕冬藏在其中,阳光雨露在其中,母亲守望故园的坚持也在其中。山中岁月悠悠,四季轮回里,风景在变换,又好像一切从没改变。

这个季节,年关将近,家家户户杀年猪,薰腊肉,备年货,生活顺着时令而行,日子从容不迫。火坑里的柴火燃着,林林立立的腊肉悬在屋梁上,是这一年生活的“总结”,也是来年生活的底气。火灰里埋着红薯,柴火烤出的红薯更香甜,那是没有任何添加、最自然原始的美味。当我回到山中,回归这种与自然相依相拥的生活,内心深处那条涓涓流淌的溪流,便轻歌曼舞起来,愉悦随之而来。很多个假期,我都是这样,回归乡村,回到老家。回来“偷得浮生半日闲”,看看山川草木,吃吃母亲的菜,参与种花种菜,将身心置于广阔的天地间,感受“慢”下来的美好。

猜你喜欢
太阳母亲生活
太阳几点睡觉
生活感悟
给母亲的信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夏天的太阳
太阳花
寂静的太阳镇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