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治学与育人

2022-01-27 00:59庞砚清姜珊曹卉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期
关键词:班主任语文老师

庞砚清?姜珊?曹卉

人物简介

杨九俊,江苏姜堰人,先后在中小学、大学任教。2002年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苏教育学院副院长,兼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任。2013年任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2019年任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担任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主编、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分册主编。研究成果曾先后获教育部一、二等奖,省政府特等奖。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时间回溯至20世纪70年代。在姜堰一个乡镇的教师培训会上,一位年轻小伙站在台上,侃侃而谈。台下坐着的是全乡的小学语文教师。谁能想到,前来参加培训的大部分都是公办教师,而这位在台上倾囊相授的“专家”,却是一位民办教师。

这位民办教师,出身寒门,学历不高,却不甘平庸,凭着惊人的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从小学二年级的讲台,一路教至高中。因教学水平突出,受到赏识,受邀为全乡小学语文教师授课。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他一边教课一边复习。第二年,他参加了高考,如愿考上了扬州师范学院。毕业以后,他被分配至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工作,彻底摆脱了民办教师的身份,转为公办教师。

此后,通过不断地阅读、实践、思考和写作,他由普通教师成长为享誉省内外的语文特级教师,由特级教师成长为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他始终以研究的方式行走在教育的征途上,书写了一段教育传奇。

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他对教育事业那种虔诚的情怀。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全心全意地把自己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就是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杨九俊先生。

50年来,他专注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他和丁帆教授共同主编的苏教版国家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材在江苏、浙江、山东、山西、安徽等地广泛使用,学生使用人数超 3000 万;他关切基础教育发展,总是站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003 年,他主编的《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出的理念、经验和策略,为正在课程改革中感到迷茫的教师指明了方向;他致力于传播幸福教育的理念,唤起了一代教育人崇高的教育理想。从2014年开始,他先后出版了专著“幸福教育四部曲”——《幸福教育的样子》《花开的声音》《蓬勃生长欢乐颂》《行板如歌向未来》。在书中,他对幸福教育的功能、作用进行了深刻揭示,并且通过对一些名校、名师的深度研究,描绘出了“幸福教育的样子”。

前不久,本刊记者在南京采访了杨九俊先生,与他进行了一次有关读书、治学与育人的对话。

做教师,是天性使然

《中小学班主任》:您当初为什么选择教育这个行业?您是如何从一位普通教师成长为著作等身的教育专家的?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哪些建议?

杨九俊:对我来说,做教师就是一种天性。很多人的本职工作都有一种本能的东西在里面,好像天生就适合从事这个事业,天性当中就想对学生好,对学生有感情。家长把孩子送到你这里来,你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记得做高中教师的时候,几乎所有学生,我都去家访过。当时一个乡,有好多村子,学生在不同的村,我都跑遍了。

回顾个人经历,我认为有五点比较重要。

一是热爱学生。我对学生还是比较有感情的,这是一种发乎天性的东西。我总是想着要把课上到学生认可为止。对我来说,做教师谈不上是什么崇高的理想,但是我本能地感到,既然捧着这个饭碗,就要把这碗饭吃得喷香。

二是认真地学习。当时没有书读,不知道什么叫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大概是知道的,但其他文章体式就不清楚了。我和另一位教师合订了一份《光明日报》,合订是因为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只有24块钱。我们把报纸摊在桌上,用手一拍,拍到哪篇就重点研究哪篇。整整一年,除了放假,我们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研究报纸上的文章。当时就是如此这般地锻炼、磨炼自己。

三是注重向一线老教师、向有水平的教师请教、学习。我当时在乡下,要跑到泰州、姜堰找有水平的老师请教。我跟老师们都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他们对我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基本上每个星期天,我都会去城里某个老师家拜访,带着乡下的泥巴走到城里去。每次去我都要带着具体的任务,特别是教师培训,我请老师告诉我应该讲些什么。我还记得这样的场景:老师辅导我,师母则在厨房做饭给我们吃。我的一位老师叫杨祖瑄,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曾在中央文艺机关任职,水平很高,對我也很好。我和师母,还有他们的后代到现在都有联系。泰州、姜堰比较有名的老师,杨老师都会带我去拜访他们,向他们学习。

四是把课努力上得像个样子。大学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工作。如果第二天有课,我前一天晚上一定会把要上的课再看一下,保持一种自认为已经把自己的才力都用尽了的状态。后来我提的标准叫:通体透明,形神兼备。要往这个方向努力。我经常讲:作为教师,人生的高度是由一节一节优质的课垫就的,不是靠别的东西。

五是要有研究意识。我在大学里就注意培养自己的研究意识,在一些有分量的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文章。这种研究的生活方式后来一直保持着。做老师时,我把教学当研究,后来不做老师了,同样把工作当研究来做,工作即研究,一直保持研究的状态。当然,做研究是比较辛苦的。我在做老师的时候,有好些年都是夜里两点以后睡觉的,据说是教师宿舍最后熄灯的。因为我们是农家子弟,并非出身家学渊博的书香门第,那你只能自己辛苦一点。当然我不提倡这种生活方式,但是某些时候,用个狠劲,加加油,还是有必要的。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中小学班主任》:拜读了您的著作,被您广博的知识储备所折服。在您的书中,文学、哲学、宗教、心理学等内容信手拈来,并且都得到了灵活、恰当的运用,可以看出您是一位非常热爱读书的人。您的《花开的声音》这本书开篇就是“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您倡导老师要广泛阅读。有的老师说,教学已经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精力,要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等等,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有很多调查显示,教师群体和其他行业人群相比,在阅读上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您在阅读方面,有哪些方法能推荐给老师?

杨九俊:我把读书分成四类。第一类是“养以必读”,“养”即“养吾浩然正气”,养你的人格,养你的精神世界,你要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那么你就一定要读书,要读经典的东西。

第二类是“教以导读”。你要教学,就必须读书,不读不可能教好。教师首先要把教的内容读好。我昨天在学校跟老师们讨论,一位语文老师教的是《鸟的天堂》,他讲完以后,我提了一个问题:孩子上过这节课以后有没有知识盲點?很多语文课上得都比较单薄,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内在的东西,老师没有读懂。他们都看着我,我说我有四个问题问你们,第一个问题,鸟的天堂,天堂是什么?你必须要让孩子们知道。天堂的第一个解释是指宗教中的天国,你如果不说,孩子们不一定清楚。天堂的第二个解释是指一种美好的境界。在这篇课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自然环境非常好的地方,在这里,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很和谐。还有一个解释是指精神上很愉悦,你看那只画眉,唱歌的时候很兴奋。还有一个问题,巴金第一天去的时候一只鸟都没看到,可是第二天却看到了很多鸟,这是为什么?这和鸟的习性、特定的气候、地理有关,你如果不解释清楚,孩子们读完以后会感到疑惑。第三个问题,作者说每一片叶子上都闪耀着生命的光泽,看到生命在舒展,这怎么理解?怎么让孩子们理解?第四个问题,这篇课文的阅读链接里有一段话,巴金自己说的,“因为我是从土里来的,也要回到地里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你说不出来,你就要去研究,它实际上讲的是生命与土地的关系,你需要把它弄明白了。小学教材里的唐诗《村居》有这么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诗句里的“杨柳”是一棵树,还是两棵树?“杨柳”是什么树?有很多老师说“杨柳”指的是杨树和柳树。为什么《村居》要写杨柳?其实杨柳就是柳树,“柳”与“留”谐音,它就成了故乡情结的意象,所以《诗经》里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读书,教以导读,你要教,你就要读。读还要从这篇文章读开去,比如说教李白的诗,你能不能读一本李白的诗集,读一点李白诗歌的评论,也就是说,由这一篇要到一本、一个人、一类作品,然后还要读回来。读出去,还要读回来,回到教材上的这篇作品,在这个基础上思考我怎么教学生。这样,教学才有厚度,要不然你的教学太单薄了,

第三类是“研以引读”。你要开展教学研究,你就要研读。我写《语文教学艺术论》这本书时,把当时可以看到的优秀教师发表的教例和关于教学的文章都看过了。放假的时候,我在阅览室里堆了一地的报刊,因为我要分类,那时候没有计算机,书籍的分类全靠人工。要开展研究,你一定要读书。你首先要看一下,别人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别人的研究对你有什么启发?别人的研究还有什么空白?你要在别人的基础上去研究,要不然你研究了半天,人家已经研究过了,有什么意思呢?你要学会利用这些公共产品,这些公共产品发表出来就是让大家相互滋养、相互启迪的。同样,你自己要形成公共产品,你研究出来的东西要能让别人受到启迪。比如,我写《幸福教育的样子》等四本书,一方面是因为我对一些学校老师、校长的实践很感兴趣,我认为他们契合我心目中对幸福教育样子的想象,另一方面,我要就他们实践中的某一方面去读文章,我总要找一组理论文章读一下。有的学校课程好,有的学校教师队伍抓得好,有的学校制度创新,有的学校教学好,有的学校师生关系特别好,无论是哪个点,我都要在这个点上深入研究下去,我要读一组文章,要实现理论与现实的对话。我不是仅仅描述这些学校、教师,西方学术界有句话,叫“回到事物本身”,“回到事物本身”不是说回到事物自然状态的本身,而是回到事物应该有的样子。有的校长说:“杨院长,你比我们了解我们。”为什么?因为他做的时候没有思考这些问题,讲不出所以然。但是我们通过研究以后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看待问题,对你的研究对象起到了一个启发、引导的作用。

第四类是“暇以伴读”。让阅读陪伴你的闲暇时光,闲暇时随手翻阅身边的书籍,这个是大家都有过的

体验。

阅读有没有效果,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在工作、生活中思考问题。如果你只是糊里糊涂地去做,读书跟你的工作、生活没有什么关系。但如果你在工作、生活中思考问题,然后你读书的时候,就有可能会与作者有心灵相通的时刻。 你看诗人李白、杜甫,他们会写到屈原、司马迁等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前贤的诗文词章中找到了一个“我”,找到了可以跟“我”对话的东西,所以他们才去写。我们今天去读,也是这样。一定要思考问题,然后再去读书,才有效果,才能实现对话。因为你是精神上有准备的人,不然就是糊里糊涂地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

《中小学班主任》:新课改明确指出,学生的德育应渗透到各科学习中。先生长期扎根语文课堂,对语文学科有非常透彻的理解。您认为语文学科在德育方面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

杨九俊:大家都知道“文以载道”,这里的“道”就是德性的东西。还有一句话是“文以喻道”,文章形象地表明作者的思想和观点。于漪老师说过一句话:“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老师和学生都是有感情的人,所以你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情感激荡。这种学科的德育最好不要说教,一说教,学生就会反感。我在《语文教学艺术论》中有一篇文章就借助杜甫的《春夜喜雨》来描述语文学科德育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春风化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上的云遇到一定的机缘才会变成雨。老师要通过备课把语文学科里德性的内容“融化”开来,这就是春风化雨的过程。第二重境界:润物无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的时候要做到润物无声,不着痕迹。你一盆水浇下去,谁受得了。好的教育都是不着痕迹的。俄国美学和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讲过一句话:“作品的思想性,就像水晶体里的光。”光决定了艺术品的质量,你能看到,感受到,但是你不能很具体地去描述,你说这块是光,那块是石头,那就没有意思了,它们是融合在一起的。第三重境界:花团锦簇。“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如此“好雨”下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芽滋长起来了。在进行语文德育实践时,也应有这种情不自禁的想象,你所教的内容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绽开繁花,结出硕果。这其实也就是实现德育的三个步骤。

所有教育工作都是基于规则、源自心灵

《中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班主任。您于2007年在《中国教师报》发表文章《班主任,你的工作创新了吗》,表达了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重点阐释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您对班主任工作有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您為什么说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

杨九俊:我认为教育的基本规律没有多大的变化。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还是师爱,爱是教育的灵魂。知识只是爱的池塘里的一勺水,关键是有爱和情怀。老师也好,班主任也好,如何评价他们做得怎么样?美国学者萨乔万尼从三个方面评价校长:校长之心,心是情怀;校长之脑,是你的思想;校长之手,是你的本领。校长也好,老师也好,班主任也好,都是这样的。师者之心,要有爱,有大情怀;师者之脑,你要有你的思想;师者之手,你要有本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规律都是一样的,都不复杂,关键是我们要去做,你要有信念,要把这个东西当成一项神圣的事业。为什么说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因为神圣带有宗教意味,我从心底认为这是上苍交给我的东西,要把它做好。有了这个信仰以后,还要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去做。有的班主任,工作做得不太好,不是因为他不努力,是他只努力一阵子,然后就不努力了,所以关键还是要看他有没有坚持做下去。另外,还要有本领,这方面你们杂志有很多讨论,我就不赘述了。

为什么说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呢?因为所有的教育工作,包括班主任工作,都是基于规则、源自心灵。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教学都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老师的教学叫基于标准、源自心灵,一方面是科学的,一方面是艺术的。规则、科学是共性的,情怀、心灵是个性的。什么叫艺术?艺术并不是说不遵守基本的规则, 艺术是有规则的自由。这里要讲到梅兰芳的一个故事。梅兰芳先生曾经在莫斯科表演京剧《洛神赋》,一位苏联老大妈连续看了九场,到第九个晚上表演结束后,她跑去后台找梅先生,她说:“您每次的水袖都舞得出神入化,但我发现每次都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一旁苏联著名的喜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代梅先生说道:“大娘,梅先生的表演是有规则的自由。”讲得多好!这是我在碎片化阅读中读到的,当时我心里正想着教学与艺术的事,读到这句话时觉得太精彩了!梅先生已经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他在舞水袖的时候哪里想到什么规则?但是规则已经在其中了。班主任工作也是一样的,一定是在遵守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自己去创造。

“双减”实际上是“减负增效”

《中小学班主任》:正在全国推行的“双减”政策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您认为班主任应该如何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来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

杨九俊:“双减”政策推行以后,客观上,班主任的工作量肯定会增加,这个是毫无疑问的。在如何应对“双减”政策方面,大家正在寻找一些有效的措施,有些措施还没有完全成熟,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总体上来说,“双减”政策是有意义的。站在班主任、教师的角度,一定要树立“学校是主阵地”的观念。落实“双减”政策,方方面面都要用劲,但学校是主阵地。依靠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去解决问题,这是最好的应对方法。本来学生会多花一点时间在学习上的,如果质量得不到提升,减了之后,质量不就下去了吗?“双减”政策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实际上是“减负增效”。怎么把事情做得事半功倍?那你就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在我看来,“双减”包含了四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治理”,治理教育乱象。第二个关键词是“质量”,治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三个关键词是“绿色”,用什么手段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用绿色的方法,用有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方法。第四个关键词是“创新”,班主任也好,老师也好,我们大家都要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创新,要找到一些好方法来把工作做好。

教育就应该是幸福的

《中小学班主任》:您很早之前就开始提倡幸福教育的理念,发表了多篇文章,并且先后编写了《幸福教育的样子》《花开的声音》《蓬勃生长欢乐颂》《行板如歌向未来》四本书,描绘了幸福的学校、教师、学生的样子。您为何如此关注和提倡幸福教育的理念?

杨九俊:因为它是教育的本质追求。教育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别的,就是要让人追求幸福,就这么简单。在实践中、在教育的现场我们也发现,有的老师、有的校长、有的学校已经这样做了,就是幸福教育的样子。在这些学校的课堂上,学生自由、快乐、向上,这就是幸福教育的样子。

教育就应该是幸福的,应该在幸福的生活中走向未来的幸福。

《中小学班主任》:您今天的一席话,让我们受益匪浅。相信对老师们来说,也一定有很多帮助。非常感谢您!

猜你喜欢
班主任语文老师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