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升城乡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2022-01-28 03:56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
中国民政 2022年1期
关键词:敬老院福利院区县

☉ 中共长沙市委 长沙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以获批全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和医养融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坚持政府主导,建强体系,推进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城乡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基本形成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增加供给、市场满足需求的养老服务格局。

一、基本情况

长沙市辖6区1县2市,常住人口1004.79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3.98万,占总人口的15.33%。“十三五”期间,长沙市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养老服务供给为重点,集成政策、集中力量、集中资金,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质改造3所市级社会福利院,新建9个区县(市)社会福利中心,累计投入12.8亿元,新增床位8260张;投入9.6亿元对全市99所乡镇敬老院进行提质升级;建成街道、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54个,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支持兴建民办养老机构92家;连续4年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居适老化改造3985户;每年为18万名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达2.4亿余元。

二、主要做法

(一)注重民生优先,大力推动市、区县(市)社会福利中心全覆盖。市委市政府把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加快推进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摆在突出位置,强力推动落实。一是切实抬高养老事业发展坐标。坚持示范引领与整体推进并举,适度超前与节约利用兼顾,建设升级与应用需求衔接,着力补短板、强基础、惠民生、促发展,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着力建优市级社会福利机构。立足高起点谋划,打造民生标杆,强化市级社会福利院的兜底保障和示范引领作用,优化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划拨100亩土地、投资3.38亿元择址新建高标准的市儿童福利院,腾出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拓展提供养老服务;加强标准化建设,提升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失能失智老人康养能力;新建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养护楼和梅花分院,三家福利院总建筑面积达22.71万平方米。三是全力推进区县(市)福利中心建设。市委市政府将公办养老机构建设运营作为重点民生工程,连续三年将建设区县(市)社会福利中心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区县(市)绩效考核目标、市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市、区县(市)两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坚持半年一调度、半年一观摩,压实区县责任,解决立项、土地划拨、设计、运营等难题。目前,9个区县(市)的社会福利中心全部建成,新增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率先实现区县(市)全覆盖,切实满足兜底保障对象养老服务需求。

(二)注重城乡统筹,大力推动乡镇敬老院提质转型发展。抓实乡镇敬老院建设和运营,补齐农村养老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持续发力抓建设。对全市99所乡镇敬老院进行提质改造,实现敬老院硬件设施和管理服务“双提升”,每所乡镇敬老院均拥有100-200张床位,老人住房均设有独立卫生间和紧急呼叫系统。二是多措并举强管理。抓好人员入住,全市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100%入住敬老院。抓好经费保障,财政足额保障敬老院的运营经费、人员经费。抓好日常管理,全部建立安联网,完善管理制度。三是推进转型促升级。每年推动20所敬老院转型为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基础上,拓展社会寄养、日间照料、上门照护,打造成农村养老服务示范点。

(三)注重便民惠民,大力推动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始终坚持统筹城乡、方便可及,将居家养老服务送到老人的周边、身边、床边。一是强化立法保障。颁布《长沙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明确新建住宅按每百户建筑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配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二是加大激励扶持。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最高可享受30万元的建设补助和每年15万元的运营补助。对社会力量连锁运营三家3A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再给予每年4万元的运营奖补。区县配套补助标准不低于市级。三是拓展特色服务。已建成医养结合机构40家,建立家庭医生团队1479个,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率100%;开展助餐配餐,发展助餐配餐点50多个;按每户2000元标准免费实施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开展康复辅具器具社区租赁,试点家庭养老床位。

(四)注重多元参与,大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社会力量是做大做优做强养老服务的重要生力军,对促进养老服务质量提升、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突出政策引导。在土地供应、规划布局、税费优惠、投融资、医养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明确扶持政策,按照最高1万元/床、500元/床/月的标准给予建设和运营补助。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92家,打造特色“养老示范街区”。资助养老机构购买商业保险,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着力解决养老机构运行和融资难题。大力培育专业为老服务类社会组织230余个。二是优化供给结构。着眼老年人多元需求,推进高中低档养老机构全面发展。近年争取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中央投资项目18个,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6亿元,新增普惠型养老床位8000张。引进泰康湘园、北辰欧葆庭等高端养老机构,扶持阿默认知照护机构、鱼忆认知症长者照护中心等专业机构。三是创新运营模式。大力支持养老机构走“医养融合”“公建民营”“社区嵌入”等特色发展之路,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发展,培育聚集了康乐年华、康乃馨、善孝堂、红枫等一批品牌养老机构。

三、工作启示

(一)坚持民生优先、强化供给,是党委政府落实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长沙市委市政府将养老服务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纳入绩效考核目标、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工程,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推动落实,做实做优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民生文章。

(二)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推动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路径。按照“政府推市场运作、机构向社区延伸、运营由品牌连锁”思路,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统筹、政策扶持、市场培育、典型示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模式、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

(三)坚持改革创新、规范管理,是促进养老服务能力水平提升的强劲动力。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实施敬老院转型、适老化改造、助餐配餐、康复辅具租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等举措,以改革促进

养老服务创新发展。通过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建立市、区县养老服务监管平台,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监管水平。

(四)坚持政策创制、人才培养,是实现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沙市把政策创制作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出台设施配建、资金补助、人才培养等规范性文件12个,形成了地方法规、政府文件、部门制度衔接配套、相互支撑的政策体系。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工程,支持长沙民政学院、卫生职院等高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开展优秀护理员评选表彰,并纳入全市重点人才奖励。

猜你喜欢
敬老院福利院区县
泸州市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福利院的孩子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融媒体时代区县台主持人转型升级与能力提升
敬老院的微笑
BABY,COME BACK
爱心送到敬老院
火场救人
顾秀莲与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共度“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