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中本贯通培养下的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情况研究
——以江苏省W、S两校为例

2022-02-01 05:50曹姗朱明袁卓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认同度维度中职

曹姗 朱明 袁卓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325)

专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ty)是处于专业学科内个体的自我认同和专业身份的建构,即对 “不可替代” 和 “与我同一” 的身份认可度[1]。对学习者而言,专业认同情况不仅直接影响其学习效能,也深刻影响着他们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工作态度。对于专业发展而言,它又与专业学科辐射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我国旅游专业高等教育经过40多年的发展,面临着不同程度萎缩问题[2]。高招第一志愿填报率低、毕业生行业内就业率低、行业内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反映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具有较低的认同感。由此又导致旅游人才培养在高校中常陷入被 “边缘化” 的窘境。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对于专业培养模式、专业内容设置、专业理论发展、产学研合作等具有重要的反馈作用和参考意义。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与学科地位的不断提升,旅游管理专业认同问题愈发受到学界关注。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3-7]。有学者指出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导致我国旅游教育培养水平低、社会认可度低的关键因素[4][8],并就各类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和优化方案进行比较和探讨[9-11]。总体来看,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本科阶段,缺乏对其他招生培养渠道的实证分析。作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4” 中本贯通培养模式对当前我国旅游业 “高素质” “高技能” “高学历” 的复合型现代服务业、旅游类人才的市场需求有较强的适用性,针对该培养模式下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的调查显得尤为必要。

一、案例的概况

江苏省于2012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项目试点工作,其中 “3+4” 中本贯通项目作为时间最长、跨度最大的项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江苏省 “3+4” 旅游管理专业于2015年开始招生。本研究案例来自江苏省较早、持续时间最长、同时也是招生规模最大的项目——中职W校与本科S校。其中W校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苏南地区现代职教史上最早独立建制的职业学校之一,办学实力雄厚,现已成为苏南地区规模较大、设施一流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牵头单位、本科阶段合作院校——S校是一所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其母体为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 “双一流” 共建高校。S校前身是母体学校的职业教育学院,有较长的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历史和丰富的中高职衔接,尤其是专转本学生培养经验。两校旅游管理专业分别创建于1985年和1999年,皆为江苏省同类办学层次中最早一批开设该专业的院校。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在收集阅览有关专业认同的文献基础上,主要借鉴参考白凯等[4]开发的旅游管理学科认同测量量表,结合现代职教贯通培养特点及前期预调查效果,设计出涉及培养形式和内容、专业前途、学习状况、专业责任与自豪感、社会偏见、就业认知等方面的调查问题语句30项。将调查问题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按照 “非常不认同—1” 、 “不认同—2” 、 “一般—3” 、 “认同—4” 、 “非常认同—5” 的对应关系构建专业认同调查量表,测量顺序按混合受试法的原则乱序排列,由受调查学生根据调查问题进行勾选。此外还设计了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方向、生源地类型等相关统计特征指标,以及对专业培养模式的评价认知开放式主观问题作为补充,形成调查问卷。为进一步明确学生对项目培养模式的认同反馈情况,研究设计了 “您对3+4培养项目的意见及建议” 开放式问题,以弥补问卷量表的信息遗漏缺陷。

为完整地体现 “3+4” 中本贯通培养试点项目的开展情况,于2020年12月-2021年1月对参与该项目的中职W校的3个年级6个班(包括 “旅游服务与管理” 和 “酒店服务与管理” 两个专业)、以及已升入本科S校合班后(合成 “旅游管理” 专业)的2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开展正式问卷调查,获取样本共计303份,符合Nunnally(1978)关于样本量大于量表测项数量10倍的要求。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22份,保留有效问卷281份,有效率为92.74%,统计结构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受调查学生人口统计特征

三、量表数据分析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首先根据Nunnally(1978)、Boonghee&Naveen(2001)等人的标准,对30个测项进行纯化。凡满足校正后测项与总体相关性小于0.4,且删除后Cronbach'sα系数增加的、以及旋转后因子载荷值小于0.4或两个因子上的载荷值都大于0.4的测项皆可删除。但若测项在两个因子的载荷值都大于0.4且删除后导致两个因子合并则须保留。经过五轮纯化测算,删除8个测项。接着对剩下的22个测项的总体信度进行检验,Cronbach'sα系数为0.873,说明数据整体效果良好。KMO值为0.898,Bartlett's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表明测项评价的相关矩阵间显著存在公因子,适合做因子分析。从特征值和碎石图来看,存在5个成分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70.01%,主要成分因子可以解释大部分数据信息(表2)。

表2 探索性因子分析及因子命名

依据因子分析结果,对五个成分因子(维度)进行命名:第一个因子包括 “专业学习中我逐渐形成了旅游服务意识” 、 “我逐渐形成了从旅游学科看问题的视角” 、 “我坚信本专业将来一定让我有用武之地” 、 “旅游专业本科毕业后就业前景很好” 、 “旅游专业将来很有机会获得高薪” 、 “我会按照专业学习和实习规范发展自己” 、 “假期我愿意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 、 “大多数人觉得这个专业将来很有前途” 、 “家里人对我所学专业是理解和支持的” 、 “我愿意消除别人对自己专业的误解” 10个测项,命名为 “专业认知” ;第二个因子包括 “我们专业的转段要求很有挑战性” 、 “我们专业学生总体学习氛围很好” 、 “和本专业师生在一起有一种归属感” 、 “参加专业技能比赛对于本专业学习很重要” 4个测项,命名为 “专业归属” ;第三个因子包括 “老师的授课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 、 “我们用的教材适合我们的学习需要” 、 “我很清楚本专业的培养计划” 3个测项,命名为 “专业培养” ;第四个因子包括 “外面很多人总是觉得旅游没什么好学的” 、 “社会上总认为这个专业只是做导游/服务员的” 2个测项,命名为 “社会偏见” ;第五个因子包含 “我选这个专业是为了拿到本科文凭” 、 “我的专业学习主要是为了通过考试” 、 “未来职业发展需要我们长期工作于基层岗位” 3个测项,命名为 “专业投机” 。

(二) “3+4” 贯通培养项目专业认同评价

学生总体专业认同评价结果由五个成分维度的评价共同构成,但每个维度的贡献度和解释率都不同,因此需要计算权重(式1)。

式中其中p为权重值,Ei为每个维度因子的特征值,表示各维度因子特征值之和。结果显示, “专业认知” 、 “专业归属” 、 “专业培养” 、 “社会偏见” 和 “专业投机” 五个成分维度的权重依次为61.998%、13.332%、9.325%、8.332%、7.013%。为便于比较,采用离差标准化方法(Min-Max Normalization)对五个维度所包含的指标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处理结果值映射到[0,1]区间,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为转换前的指标均值,y为处理后的指标数值,Min Value为该指标最小数值,Max Value为该指标最大数值。

如图1所示,总评价值由五个维度的归一化值加权平均得出,为0.64289,显示学生对 “3+4” 项目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同水平为64.289%。五个因子维度中,对 “专业培养” 、 “专业归属” 和 “专业认知” 三个维度的认同度超过总体评价,显示学生对 “3+4” 培养模式与旅游管理专业的较高认可度;而 “专业投机” 和 “社会偏见” 两个维度处于相对较低的认同水平,说明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投机想法和社会偏见较不认可。按统计特征分类后发现,不同类型分组学生的评价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如图2所示,按年级分组来看,一、三、四年级学生专业总体认可度较高,二、五年级认可度较低。反映出刚入学和转段前后是学生认同度较高的时段。

图2 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可评价

如图3所示,从性别分组来看,男生的总体评价高于女生,尤其在专业培养和专业认知方面的认同度超过女生,同时对专业投机维度的认可高于女生,说明抱有功利心态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男生更多,对 “3+4” 专业培养方式和方案较宽容,专业归属感较低说明旅游管理专业对于相当部分男生来说并非首选。而更多女生出于较高的专业归属感和对专业投机行为不认可,对专业培养方式方法要求更高。结合表1的统计特征指标来看,调查结果基本印证了旅游行业和专业普遍存在的 “女多男少” 的性别偏向问题。

图3 不同性别学生的专业认可评价

如图4所示,从专业方向来看,由于学生在进入本科阶段后合班为旅游管理专业,中职阶段为旅游方向的学生专业认同度明显高于酒店方向的学生,专业培养、专业归属、专业认知三个维度较高的认同度也印证了这一点。中职阶段为酒店方向的学生对项目的培养、认知等方面认同度显著偏低,表现出对转段后的本科阶段学习不适应,更多地出于专业投机角度 “被迫” 参与本项目。说明中职阶段旅游和酒店两个专业方向的差异较大,转段后不适宜合并培养。

图4 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专业认可评价

如图5所示,不同生源类型学生的认同评价也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学生的总体专业认同水平以及专业认知、专业归属、专业培养等分维度的认同度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农村学生对社会偏见的认同度高于城镇学生,这与旅游服务产业主要集中于城镇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关联。更多农村学生对专业投机持不认可态度,说明他们比城镇学生更加珍视学习机会,对待专业学习和培养模式更加认真严谨。

图5 不同生源类型学生的专业认可评价

(三)开放式问答结果

针对开放式问答数据,研究采用ROST CM6软件通过逐条甄别、剔除类似 “挺好的” 、 “没意见” 等类似表述及其他无效表述文字后,303份样本数据中保留225份答案。情感分析结果显示,正面情感反馈答案182份,占比为80.89%,说明多数学生比较认可本项目,尤其肯定了本项目为中职生提供接受本科层次高等教育的机会(典型答案: “该项目专业培养为高中失利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上大学的道路,更为同学们与美好的未来架上了一座桥梁” 、 “本项目专业培养我觉得十分好,给大家有了更多的出路……特别希望继续下去” ),并且能够就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项目开展提出真知灼见。通过词频分析和语义分析发现,学生的反馈意见主要(出现频次高于10)集中于实训实践教学、培养方式与学习氛围、课程体系设置、对旅游专业的认知、转段方案与考核要求五个方面。

1.实训实践教学

加大实训实践教学力度是学生们提及最多的反馈意见,共有51份相关答案(占22.67%)。旅游专业学生的兴趣方向侧重不一,但无论是景区、旅行社还是酒店,学生们普遍认为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和占用的时间过长,学习内容枯燥、缺少外出实践机会。反映出中职学生活泼好动、较排斥抽象理论知识学习、不喜欢学校课堂学习环境、重视实操技能知识的特点。典型答案如下: “……理论知识学习较多,……建议能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参与到真正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中去切实体验。” “……大部分都是理论的东西,可以多增加一些实践课。上的课普遍有些枯燥,没有很多形象的(内容)。”

而对于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多数学生希望是以实地考察形式开展,配以有行业经验的工作人员传授经验,并且有非常明确的就业导向。典型答案如下: “希望多增加实训课,多开展旅游游览活动,我们是要通过这些实习历练……让我们及早地感知行业。” “多开展一些实地考察,加深同学们对导游的映像(印象)。邀请导游人员为我们讲课,让同学们习惯导游的讲解方式和一些行为习惯。”

2.培养方式与学习氛围

培养方式与学习氛围(44份答案,占19.56%)也是学生们的关注焦点。对于学习氛围和课业压力,学生们的反馈呈现出显著的分化特征:一部分学生反映同学们学习自主性不高、氛围不佳,原因是缺少老师的督促和引导,尤其是缺乏对专业的了解和认同。典型答案如: “我认为还需要(老师)多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不少同学没有足够的热情去学习。” “我觉得我们班一些同学都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应该着重先培养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处境……”

另一部分学生则抱怨目前的学习过于紧张,应该适当放松,营造轻松学习、寓教于乐的氛围。此类典型回答如: “学业太繁忙,课余时间太少,无法安排自己的课余活动,建议减轻作业量,给学生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找到自己的第二发展空间。” “建议多放松放松,作业太多……期末考试的时候太紧张了,要背的东西有点多……”

对于专业培养内容和方式,学生们认为首先要培养专业兴趣,除课业学习外,希望多开展与专业相关的课外活动和比赛,提供展示特长的平台和机会。典型答案如: “我觉得首先要加强选本专业的同学对于旅游管理的理解,增强大家对于旅游的信心……增强认同感,让大家对这个专业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 “应加强对各方面(素养)的培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道德意识……提供更多机会参与专业活动和比赛……”

3.课程体系设置

学生反馈有关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的意见有39份,占17.33%。除延续前文有关增加实践教学和减少课堂学习的意见外,还有许多学生反映语数外等 “非专业课程” 占据过多学习精力,希望能够精简: “建议多加一些专业课,文化课(语数外)占了三分之一,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没有更好地了解、学习到。” “关于本专业的课程可以多一点,语数英转段要求放低一点,专业学习的要求可以相应增加,以能成功转段为前提设定培养计划……”

已升入本科阶段学习的同学反映转段前后有些课程内容有重复: “有些课程,比如旅游学原理(中职阶段为旅游学概论)……在中职教学中已学过类似内容,建议删除重复内容……不要一个东西学两遍。”

4.专业认知

在专业认知方面,提供答案的学生大多持认同态度,希望纠正社会上对旅游专业的偏见,但其中不乏功利性的专业投机想法: “……旅游是朝阳产业,发展速度快,前景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喜欢旅游,对我们的职业发展有利。” “……(社会上)对(旅游)专业有一定的偏见……相较于专业学习,(考)专业证书更加重要些。” “……反正我就是为了拿个文凭,管他要学什么呢,能顺利考过就完事了。” 也有学生出于转段压力和缺乏对专业的认知,对未来感到迷茫和不确定: “……导游证越来越难考,让我们压力很大,很担心自己之后的道路,也不知道这专业以后的发展。”

5.转段与考核评价

本科阶段采取中职旅游和酒店两个专业合并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方案,导致中职酒店专业的学生开展专业学习难度较大,难以形成专业认同和集体认同,也不利于本科阶段的班级管理: “……能不能让在中专学校学习(酒店)的专业的同学,在转段后能继续学习酒店专业,而不是换成旅游专业!” “我觉得在中专时没有必要分两个班两个专业学习,因为在进入大学之后都是统一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在中专阶段,分成两个班两个不同专业,分化了班级凝聚力。”

旅游专业的学生同样也不希望与酒店专业的同学合班学习: “……我们专业的转段要求比他们(酒店专业)高,凭什么转段后在一个班……老师上课还要照顾他们,很多我们专业的东西都要(给他们)重新讲……”

对于转段方案的难易反馈也有分化特征: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面临较大的转段压力,希望能够降低转段要求或调整考核方式: “转段考试的题库范围小一点,这样学生的压力会小一点,否则只有一门没考过,就转段不成功,这样不太合理。”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研究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开发了针对旅游管理 “3+4” 贯通培养项目的认同量表,并以此为主,增加统计特征和主观意见题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量表数据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学生对中职阶段的专业认同水平为64.289%,高于国内普通本科高校;学生专业认同评价由专业认知、专业归属、专业培养、社会偏见和专业投机五个维度构成。其中对专业培养的认同度最高,对专业偏见的认同度最低;女生的专业认同度高于男生,中职学习旅游专业的学生认同度高于中职学习酒店专业的学生,城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高于农村学生,入学初期和转段前后是学生们专业认同度相对较高的时段。

从开放问答反馈的结果来看,多数学生比较认可本项目的培养形式,认为它打通了职业教育上升通道,为广大中职同学提供了直接升入本科高校学习的机会,改变了过去只能通过 “高考上大学” 、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的状态,起到了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作用。学生们参与热情较高,有较强的主体意识,能够根据自身感受,提出富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他们提出目前中职阶段的培养仍然存在诸如重转段轻培养、实训实践教学内容偏少、旅游与酒店专业合并转段过于草率、中职与本科课程体系衔接不合理等问题。从回答内容中也反映出中职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仍然习惯于较低层次的形象思维学习、学习功利心较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计划性,对专业的认知和理解不够。

(二)优化建议

在培养方案制定方面,无论是中职还是本科阶段学校,应理顺人才培养思路,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真正实现课程体系和实训实习教学的贯通,尊重学生的专业兴趣方向,保证专业培养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加大与相关旅游企业合作力度,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增加实践技能培养比重,提高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力。

在培养内容和方式上,要充分考虑 “3+4” 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行为特点,通过完整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和细致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专业素养,专业教育的内容应紧跟和引领旅游行业的发展,除了向学生讲授教材上的专业知识外,应有效传递旅游行业的最新资讯和发展前景等,培养学生对旅游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前景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旅游专业认同度。通过不断提升旅游专业教师的师资水平,结合导游大赛、登山比赛、拓展训练等各种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向心力和荣誉感,进而增强对旅游专业的归属感。

教师应积极发挥在学生专业认知、专业学习、考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学校应将专业介绍、职业生涯指导定期化、制度化,尤其在入学、转段前后等关键时间节点召开全体学生会议或组织主题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考试、考证之间的关系,避免仅为考试或考证而学习的极端情况。每个班级除学校配备的班主任和专业任课教师外,还应加强两阶段重点专业科目教师的交流、特别是本科阶段的教师要定期前往中职学校开设嵌入课程或讲座。合作企业主管定期参与班级管理,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对专业的好奇、困惑,增强专业归属感,从而提升专业认同度。

猜你喜欢
认同度维度中职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和提升路径
——评《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研究》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