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门女孩:做个精致优雅乐抠族

2022-02-01 11:29焦晓辉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活

焦晓辉

无节制地消费与节省,其实都是一种自我禁锢。

2021年12月初,“抠门女孩穿搭图鉴”视频上了微博热搜。视频中,“吴哈哈小姐姐”花了200元从地摊买来几件衣服和配饰,经过巧手改造和精心搭配,居然呈现出复古时尚范儿。网友们惊呼:“原来,地摊货也能穿出不一样的风格!”“抠门女孩也可以穿得很精致,精致不等于高价!”“抠门女孩”随之成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与物质女孩相比,她们成了一股清流

近几年,关于抠门女孩的话题尤其多。豆瓣小组,有近60万个女孩组成了“抠门女性联合会”;知乎上,关于“抠门女孩”的讨论帖长达23页;QQ上,也有女孩准入的抠门群;小红书上,更有无数抠门女孩晒出自己的省钱窍门。

“抠门”一词,来源于古代一个爱财如命的财主,他去寺里烧香,看见庙门上刷有金粉,便要抠了带走。所以,“抠门”意味着小气、吝啬,一直是个贬义词。抠门女孩有一些典型特征:外出吃饭,总会选择有团购优惠的餐馆;平常喜欢买打折的生活用品;网络购物一定要寻找价格更便宜的同源店;衣服旧了改改继续穿,包包坏了换个链条还能用;能走路就不坐车,能坐公交地铁就不打车……总之,就是花最少的钱买最需要的东西,绝不多花一分冤枉钱。

抠门女孩不是没有槽点,但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与物质女孩相比,她们更像是一股清流。

物质女孩喜欢追求奢侈品,追赶时尚潮流,痴迷名牌服饰、高档化妆品、高贵首饰和包包等,不仅成为“月光族”,还向互联网平台借贷。2021年10月,中银消费金融联合时代数据发布《当代青年消费报告》。报告显示,90 后已经成为消费贷款主力。全国1.75 亿90后,其中86.6%的人都接触信贷产品,90后平均债务收入比为41.75%。这组数据表明,很多90后正在超前和透支消费,甚至以贷养贷,形成了畸形的消费观。

物质女孩喜欢在朋友圈和交友App上炫富,曬奢华生活。为了维持“白富美”人设或者钓“金龟婿”,甚至开始套路、造假。近几年,类似于“上海假名媛”事件不断见诸网络。她们拼单租名包、租别墅、租豪车……新闻曝光后,公众惊愕的同时,也见识了什么叫“万物皆可拼”。

据《澎湃新闻》报道,根据各大汽车厂商年报统计,2015~2019年,兰博基尼在中国的销量只有1655~2000辆,小红书上晒兰博基尼的日志却有1万多篇;法拉利在中国的销量只有3440辆,而小红书上晒法拉利的日志却高达两万多篇。

在“物质女孩”的衬托下,“抠门女孩”反而因为不装显得真实可爱,因为勤俭节约格外接地气。

源于匮乏的抠门女孩,懂事得让人心疼

前段时间,纪录片《和陌生人说话》引发关注,该片讲述了“毕业9年抠出两套房”的抠门女神王神爱的故事。她这9年是怎么度过的呢?

王神爱几乎不参加聚会;衣服、包包、护肤品捡朋友不要的用;日用品要么去市场批发,要么就是在网上薅羊毛;交通费主要靠积分领券;老公的手机内存只有32G,删到只剩一个App—微信,她坚持参加手机抽奖,希望帮老公抽到一部新手机……所以,她每月储蓄率高达工资的90%。

王神爱今年33岁,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有工作。家里并不穷,但父母为了攒钱买房子,日子过得极为节省。她从小到大都是捡亲戚的衣服穿。每个月很少的零花钱,妈妈总会扔在地上让她捡,目的是让她明白钱来之不易。爸爸和妈妈经常为钱吵架,“贫穷”从此刻进了她的DNA。她一直认为,有钱才有安全感。原生家庭的阴影,让她长大工作后,把攒钱看成是人生头等大事。

对于王神爱来讲,攒钱数钱,就是她最快乐的事情;用攒的钱买房,拥有一个家,给她带来更大的安全感。在纪录片中,王神爱说了这样一番话:“女生有个房子有退路。我妈当时可能没有退路,她回娘家是不被接收的,只能暂住一下。没有一个她在这个世界上的立足之地。”在她看来,攒钱其实就是为自己攒“退路”。

纪录片播出后,有人骂王神爱是“葛朗台”“精神有问题”,也有人赞她“俭朴的女孩最美丽”“人间清醒”。更多人是质疑:光靠抠,能抠出两套房子的首付?她可不是住在村里,是在南京啊!

王神爱出来辟谣,其实,南京的两套房首付款,不全是她“抠”出来的。她曾在山东买过一套小房,当时花了不到10万元。后来因为被划为学区房,房价翻了几倍。她把这套山东小房卖掉,支付了南京第二套房子的首付。只有南京第一套房子的首付是真正抠出来的,“首付四五十万元,两人公积金可以全覆盖还款,不影响攒钱”。

在豆瓣的“抠门女性联合会”里,王神爱被组员们奉为“抠神”。在这个近60万的群体里,有很多抠门女孩的成长经历,跟王神爱如出一辙。

今年26岁的潘丽,出生在江苏连云港的一个农村家庭。她是长女,家中还有弟弟妹妹,父亲身体不好,不能干体力活儿。一家五口的吃穿用度,大都靠母亲的打工收入。一到寒暑假,潘丽就去饭店做杂工挣学费,否则随时都可能被迫辍学。从小到大,她很少有肉吃,没有一分零花钱。

上大学后,潘丽一边上学一边做兼职,除了给自己攒学费、生活费,还要补贴家里。大学四年,她成功修炼成薅羊毛大神:每晚9点,按顺序把每个平台能薅的羊毛薅一遍。花费三四个小时,就能获得不少洗发水、洗衣液等赠品和免费小样。每年,她仅花几十元买两套内衣,衣服、鞋子甚至是袜子,大都是舍友淘汰的。

在饮食上,她更是抠到极致:早餐,一个5毛钱的馒头或花卷;中餐,常常是一盘3元的猪油渣烧青菜豆腐,“拌饭吃贼香”;晚餐,自己在宿舍做,一包5元的挂面可以吃8顿。工作三年,她“抠”出13万存款。朋友说她“抠过头了”,她说:“我已经习惯了这种节俭生活。”

因为物质极度匮乏的童年经历,让抠门女孩在物质丰富的情况下,依然选择抠门。

安佳是一个寒门女孩,丈夫是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高管,年收入80万元。家里经济条件优越,但她依然抠门。买菜时,为了两三块钱的差价,常常要从菜市场的摊头逛到摊尾,花费一两个小时。

后来,每日优鲜、盒马集市、美团优选等各种买菜App,隔三差五抛出限时买菜优惠券,安佳就把“战地”转移到这些网购平台。每天花大量时间查询优惠券发放时间,时间一到,不厌其烦地切换页面抢券。

儿子出生后,她更是把抠门發挥得淋漓尽致:一瓶几元的果汁饮料,用白开水兑成两瓶冷藏,精确地分成10次给儿子喝;每天只让儿子吃一顿肉,“吃多了不消化,浪费”。

丈夫不认同她的生活方式,颇有微词。她对他说:“我尊重你的不认同,但我依旧会精打细算。对我而言,节省就是一种快乐。”

过度抠门的女孩往往早熟,懂事得让人心疼。但是这种生活方式,不值得提倡。为了省钱,一方面,她们选择苛刻地对待自己和家人,牺牲了健康与幸福。甚至破坏了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影响家庭稳定。另一方面,她们把大量时间浪费在逛菜场、抢优惠券等无意义的事情上,等于浪费生命。过度抠门的女孩需要鼓起勇气正视自己内心的匮乏甚至是心理创伤,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在内心丰盈的基础上适度节省,才能让自己与家人都拥有幸福的体验。

精致抠门极简女孩,做优雅乐抠族

节省不是坏事,过度抠门的女孩之所以被质疑,是因为她们的抠门没有节制,有时,甚至只是为了抠而抠,从省钱中获取价值感和安全感。最重要的是,她们的心灵是不自由的,花钱时感到紧张、恐慌,甚至有负罪感。

而用廉价衣服搭出大牌时尚感的“吴哈哈小姐姐”,则代表抠门女孩的升级版—精致抠门极简女孩。她们崇尚环保和简约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用创意Diy代替过度消费。她们的心灵是自由的,该省的地方省,该花的地方花。

黎月是一个崇尚环保的抠门女孩。福州的夏天很热,为了节电,她每天先开一小时空调,让室温降到27摄氏度,再关闭空调打开床头微风扇。为了节水,能手洗的衣服她绝不机洗。洗衣后的水倒入两个大桶里,用来冲厕所。所有快递袋,都被当成垃圾袋二次利用。

平时,她从不买面巾纸、湿纸巾等一次性日用品。刚开始,丈夫很不习惯,认为黎月太抠门。黎月就问他:“如果每个家庭一天用掉一包纸巾,按全国4亿个家庭来算,一年得砍掉多少棵树?环保不是喊口号,应该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她的影响下,丈夫也不再用纸巾,养成了随身带手帕的习惯。

为了环保,黎月能抠就抠,但在需要花钱的地方,她特别舍得。比如在饮食上,她总是买新鲜的蔬菜水果,注意每餐搭配营养均衡。只要有公益活动,她都积极参与,踊跃地捐款,一点儿也不抠。

还有一部分精致抠门极简女孩,是从物质女孩转化而来的。今年27岁的蒋茹,出生在广州一个富裕家庭。2018年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发展,有房有车。从没为钱发过愁的她,对钱的认知度非常低。最大的爱好就是买买买,从没考虑过这些东西自己是否真正需要。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蒋茹的薪酬锐减1/3。祸不单行,父亲经营多年的公司因为疫情冲击,资金链断裂。“看见父亲整天愁眉不展,我就是再没心没肺,也不好意思向家里伸手要钱了。”

复工后,她试着节省过日子:把车锁在车库里,每天挤地铁去上班;戒掉甜品和零食;把一年没穿过的衣服、很少用的化妆品、不喜欢的首饰、不合脚或同款多的鞋子、积灰的小电器都挂到二手网站上卖掉。

卖掉这些东西后,蒋茹惊奇地发现:不仅房间变得明亮整洁,她也没有因为失去它们而降低生活质量。

相反,生活变得简单、快乐起来。她不再纠结穿着打扮,还喜欢上跑步。把去商场购物的时间“抠”出来阅读和学习,充实提升自己。

2021年10月,经济回暖,父亲的公司终于渐渐走出危机。但她仍旧选择极简的生活方式。每次准备购物前,蒋茹都先问问自己:“这个东西,我会不会经常使用?我是真的需要它吗?它会不会占据很多空间?”

现在,蒋茹自称是“精致抠门极简女孩”。她每天把房间收拾得井然有序、干净清爽,家里的所有物品都是生活必需品。衣柜里,每季只有几套不会出错的百搭款,不追求品牌,只要大方得体即可。化妆台上,也只有三瓶护肤品。家里的化妆盒、收纳盒以及桌椅防磨垫,都是她用废旧衣物改造的。出门不再背LV、爱马仕,而是换成一款舒服耐脏的帆布包。她还学会了做菜,已经很少叫外卖了。

对于她的改变,身边的朋友很不适应:“你怎么变抠门了?”她笑着回答:“对,我是精致抠门极简女孩!”在她看来,自己“抠”得健康,“抠”得理智,“抠”得快乐,还“抠”出了一个新生活,心灵得到成长。

选择这种精致抠门极简生活的,并非只有黎月和蒋茹。“精致抠门极简”QQ群,由480名80后和90后女孩组成。群介绍是:虽然我们抠门,但是我们不降低生活标准。

这些可爱的女孩,个个都是生活能手。她们在一起分享省钱妙招,不多花一分冤枉钱,却能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甚至为了抠门,修炼成了富有创造力的DIY达人:会把旧沙发改成实用的沙发床;把孩子的旧玩具改成笔筒;用牛皮纸袋代替收纳盒;自制美容皂和面膜;用物美价廉的软包代替昂贵的硬装修……她们不注重物质,抵制所有消费陷阱。因为对人生有着清醒的认知,她们知道自己想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陈道明有一句名言:节制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释放都是容易的,但节制是困难的。因此,真正高级的人生,不是欲望不断满足,而是生活有所节制,并对未来有着长期的规划。

无节制地消费与节省,其实都是一种自我禁锢,是人格不成熟的表现。真正成熟的人,是可以在这两种状态中自由地切换,让自己和家人都能体验到幸福。

(文中被采访者皆为化名,王神爱为网名)

猜你喜欢
生活
生活另一面
漫生活
爱生活,爱思考
社保让生活有底了
生活感悟
创意给生活带来了快乐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