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农业”模式下平原县农村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02-02 20:52孙奥
南方论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农户农产品

孙奥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泰安 271000)

一、现阶段农村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分散化小规模经营

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吉张屯村为例;吉张屯村,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占地60平方公里,共有农户160余人,目前该村大多数尚未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每户仍然进行着农业分散化经营。农户耕地面积规模小,且劳动生产率低。农民对于国家政策了解不深入,致使农民进行农业规模经营的意愿降低,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大大受限。

每户所经营的土地有限,而随着抚养子女、赡养老人和生活的成本不断提高,而单单只依靠农业已经无法满足农户的生活需求。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从而导致在分散化小规模经营下的农村出现空洞化现象。

(二)农村“互联网+”发展体系不完善

农村由于其经济落后,往往成为对“互联网+”知识了解最为薄弱的地区,虽然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国家对“互联网+”政策的大力推广,网络在农村开始慢慢普及,但是距离形成“互联网+农业”等完整的新型经营模式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平原县经济较为落后,导致农村互联网基站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网络资源匮乏,再加上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导致大多数农户对于网络的认知只停留在短视频、游戏等娱乐方面,并没有将网络真正运用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另一方面,近年来网络诈骗的不断兴起,大多数农民对于网络存在一定的恐惧或不信任,他们对于线上交易、互联网市场存在偏见或不信任。种种原因造成了“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三)缺乏技术人员指导,农民专业素质低

在农村,专业的互联网技术指导人员屈指可数,在个别农村甚至不存在对于互联网指导人员的相关概念。农民不知道互联网从哪来,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利益,从思想上便淡化了互联网的生产力作用。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对于新事物的学习速度慢,接受能力差,造成了新型生产力与农业实践的脱轨,抑制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素质,接受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只有让农户了解并认识互联网,从思想上认可这种新型经营方式,才能促进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

(四)农业食品安全保障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农业生产消费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从农业生产过程看,农用化肥农药的使用是严把食品安全的第一关,使用的农药化肥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用量是否超标,用法是否正确,农作物被采摘、流转直至上市过程中的农药检测过程是否完整、健全,这都是关乎最后端到人民饭桌上的食物是否安全的关键因素。以吉张屯村为例,地处平原地区,农户主要经营的有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还有韭菜、辣椒等经济作物。因其生长的特殊性,导致农民需要在经营过程中施加一定量的农药来防治病虫害。而从种植到销售的过程中,经销商都无法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出现问题时,也很难将责任落实到人。因此需存在透明完整的检测与报告机制。构建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将产品的基础信息上传到云端,做到查明源头,精确锁定生产农户与经销商。真正做到让农产品的信息“透明化”。

(五)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农业发展举步维艰

受疫情影响,各地交通管制,跨省运输费用增加,继而导致农产品流通受阻,减少了一大批原有的流通渠道,出现了农产品售卖难,价格低,甚至积压的状况。2020年初,平原县吉张屯村响应政府号召进行封村,但由于该地韭菜收获时机正是在每年春节前至元宵节前夕,并且需要在收割完成当天去当地的韭菜市场进行贩卖。封村政策严控村民进入进出,导致韭菜错过了价格上升期,韭菜高度严重超标,甚至出现了枯萎的情况。由此可见,疫情的突然产生并迅速蔓延对于小型农户的打击是重大的,在尚未普及互联网的农村,由于缺乏对于电商平台的认知,导致农户无法应对疫情对于传统农业产品售卖市场的打击,而导致自身遭受损失。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疫情的突然袭击对于农村电商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既有挑战,也蕴含机遇。

二、构建“互联网+”农业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一)拓宽销售市场,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

“互联网+”农业给农民带来的最直观的变革就是销售市场的变化。通过整合市场资源,将整个生产、流通、销售、消费者反馈有机结合,让农业生产者真正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定向为消费者提供所需要的农产品。同时,相关技术人员将农产品信息发布到网络上,即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对话”;推动国内知名电商与农业的融合,打造农村电商,做到农民足不出户,仅需要一部电子设备即可实现与客户的直接对话,减少了生产流通环节的费用和流程,同时拓宽了销售市场。农民所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经销商,而是消费者群体。这就促进了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深度交流,使传统的农产品销售形式得以变革。农业生产者也可以通过搜集市场信息进行市场细分,定位目标市场,从而做到精准销售,扩大利润。

(二)提高农业专业化水平,提高农产品产量[1]

目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农业专业化水平不高。全村100户农民,每家都存在一种独有的经营方法,播种、施肥、喷洒农药、收获的时间和方式也都存在不同,使得农作物的产量、质量都存在差异。当遭受洪水、干旱、雷暴、冰雹、台风等自然灾害时,防控能力较差,没有准确的预防措施,造成的损失一般是巨大的。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农民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了解到近日的天气状况,如空气温度、湿度、风力等,决定是否要准备风险预警措施,或者是进行施肥、喷洒农药等活动,从而减少损失,扩大产量。

(三)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模式现状,推动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数量多、结构庞杂,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日常金融服务需求,但在金融机构的供给与需求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矛盾和不合理之处。城乡金融机构的不平衡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分布不均及功能局限等问题都大大限制了农村金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2]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将会拓宽融资渠道,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让农民能够更加容易地接触到农村金融,增强农村金融的活力,推动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农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四)打造专业品牌,树立专有形象

进入新纪元以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类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安全性和品牌性也进一步提高。[3]近年来,已经有大批农副产品依靠自己的高品质、低价格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独有的品牌。提高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的知名度,打造出农产品专业品牌可以极大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推动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与打造农产品专业品牌相结合。通过互联网+与农业结合,优化农产品生产过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通过流媒体,传统媒体的传播,提高知名度,进而推动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

(五)减轻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对于农业的冲击力

面对疫情的突发状况,诸如各类小型农户无法采取应对措施。信息闭塞、传统销售渠道受阻,农产品滞销,将会给农民带来巨大打击。但在疫情的刺激下,农村电商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通过“互联网+”与传统农业的结合,催生农村电商平台的兴起与发展。为农民减轻疫情冲击,维持正常生产提供一种新路径。

三、推进互联网+农业的可行性措施

(一)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现阶段由于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落后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比如由于农村基站较少,网络质量受到很大限制:农民缺少专业化的网络终端以及正确的使用方式等。基础设施问题从根本上遏制住了农村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所以应在当地政府和农村领导班子以及社会各界的合作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推动农村互联网经济蓬勃健康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以每户为单位深入基层检查网络设施并配备个人终端,并通过专业人才授课讲解使用教程,从而打造完整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构建合格的物质基础。

(二)引进互联网专业人才,建设智慧型农业

积极推进有关专业人才落实到岗,以村或户为单位,进行互联网服务专业化培训,加快农民互联网+农业培训体系的建设。因户适宜,根据农民的职业需求、种植类型、意愿强弱、收入支出等因素,来为每位农民制定培训与实施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云农业平台建设,在偏远地区,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打造在线课程,村委会统一组织观看,线下考核为一体的培训方式,通过技术人员将每村每户的学习和实践指标录入云系统,对于完成指标较好的农户给予奖励,提高农民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培育一批敢实践、效益好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和互联网+农业真正落实提供专业化的人才支持。

(三)建立健全政策扶植体系,加强政府引导

在农村互联网发展水平有限、社会扶持力度不足的大前提下,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承担起“引路人”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助力新型农业发展。以平原县当地人民政府为组织单位,设立相关专项基金,以保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政府要建立健全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农业保险保障制度,鼓励商业性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对于积极参与农业转型、效益良好的农户给予保费补贴、优惠等政策。建立互联网农业专项行动小组,在各基层政府、居民服务大厅、村委会等设立临时处理窗口,以保证农民需求和迅速处理相关业务,提高工作效率。各级政府落实新农业转型常态化措施,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战的准备与决心,坚持推进新型农业转型升级。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农村互联网机构监管。从法律体系入手,完善农村互联网监管体系,制定从业人员专项法则,规范各类从业人员的工作行为。做到全方位监管,不留监管空白。促使农村互联网建设平稳健康发展,切实保障农民自身利益。[4]

(四)着力构建农村互联网宣传体系,加强农村宣传工作

农村互联网+建设道路,任重而道远。平原县当地大多数农民对于互联网的了解仅仅存留在娱乐和生活服务层面。对于互联网在生产层面上的作用,以及如何将互联网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方面知之甚少。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政策宣传,舆论引导。不同类型的农民在接收政策以及相关信息方面存在差异,而电视节目、录音机恰好是农民群体可以获取最新政策的第一手渠道,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5]同时基于农民时间和农村特点,组织各类集体性宣传活动,印发宣传手册等。架构属于农村互联网的宣传体系。

四、结语

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对于传统农业转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互联网+农业使得传统农业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同时也改进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正在推动平原县真正做到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以互联网+农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正在成为平原县现代农业的风向标,互联网也正在引领现代农业进入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农户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