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探讨

2022-02-02 02:14韦倩青农宁宇覃莉
中国商论 2022年3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

韦倩青 农宁宇 覃莉

摘 要: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对国际贸易人才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提出新要求。为了适应市场变化,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改革。本文首先阐释了创业创新人才的能力,包括学习思考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其次,根据创业创新人才的能力要求,对培养方案的修订、创业创新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以及师资培养作出详细说明。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第一,解读了国际贸易创业创新人才的能力构成;第二,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个模块;第三,强调了竞赛模块在创业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和功能。

关键词:本科高校;创业创新能力;国际贸易专业

本文索引:韦倩青,农宁宇,覃莉.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中国商论,2022(03):-152.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2(a)--03

近些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逆全球化浪潮带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使得诸多国家经济陷入停滞或衰退,全球贸易锐减。同时,危机带来新机会,互联网飞速发展促进了传统业态升级,催生了新业态,也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明确了方向:适应市场对人才的新需求,培养学生学习思考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创业创新能力。

1 创业创新人才能力和素质解读

1.1 创业创新人才的能力构成

国际贸易创业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学习思考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如表1所示)。创业创新能力是学习思考能力的升华,具备这个能力,学生会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担风险、乐于创新的精神。

国际贸易创业创新人才培养除了具备上述能力外还需要突出特色,利用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充分联系企事业单位,通过“产学研”结合,使毕业生不仅具备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能适应国际贸易领域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1.2 创业创新人才的素质与知识结构

国际贸易创业创新人才需要具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应帮助学生构筑完备的知识结构。具体而言,国际贸易创业创新人才的知识体系包括:基础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工具性知识和通识性知识(见表2)。

2 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调整

根据国际贸易创业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課程设置在已有框架下做出适当调整。总体而言,培养方案分为两大模块:理论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和活动。

2.1 理论类课程的设置

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学分规定必须符合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本科高校自主进行课程和学分调整的空间不大。学门核心课程、学类核心课程是经济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结合,还可以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课程,通过专业核心、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经济与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知识原理,熟悉商务活动的业务内容、业务流程。

2.2 实践类课程与活动的安排

修订除了调整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中的总学分、各类课程的学分比例也需要优化。以广西大学为例,目前最新版的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规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为160分,其中实践类课程与活动要求学分为25分。此外,培养方案中还专门规定了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分为“高级研究性学分”“竞赛学分”“技能学分”“社会实践学分”“创业实践学分”,规定学生必须拿到4个创新创业实践学分才准许毕业。

3 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针对创业创新人才能力的要求,本科高校需要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外延和内涵的调整。实践教学体系外延扩展为三大模块:校内仿真实验模块、校外实践模块、竞赛模块。就内涵深化而言,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时更新各个模块的教学实践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实践教学体系的外延扩展

3.1.1 模块一:校内仿真实验模块

校内仿真实验教学分为基础性实践教学和专业性实践教学。基础性实践教学主要是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训练、中文写作实训、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实训等。其中,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实训,是创业创新教学的实验环节,在学生学习《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后,利用教学软件平台进行创业创新的模拟实验,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实操能力,激发和培养创业创新意识。专业性实践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的综合实验课程,主要是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电子商务实务操作、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其中,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是国际贸易专业的综合性实验课程,学生通过进出口模拟软件、外贸单证等,对所学知识进行仿真演练,主要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及实验项目设计和操作能力。

3.1.2 模块二:校外实践模块

校外实践环节是认知性实践训练活动,分为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和毕业实习两大类。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学校组织的、到区里各县市的调研活动,以及学生自己安排的、到企事业单位的短期实习。这些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离开学校这个“象牙塔”,切实接触社会,增强感性认识,锻炼社会认知能力。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之前,到企事业单位从事至少1个月专业工作的实践活动。与寒暑假社会实践不同,毕业实习更锻炼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校外实践环节弥补了校内仿真实验教学脱离现实的不足。

3.1.3 模块三:竞赛模块

竞赛模块是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中常常被忽视的环节。自2014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各级各类创业创新大赛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创业创新能力的机会。除了创业创新大赛,还可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校外比赛,或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以学生社团为依托,让学生自行组织各类校内比赛。专业竞赛还有“参赛与教学相长”的作用。在参赛过程中,如果有企事业单位参与竞赛项目,教师不仅能收集到企业的经典案例,积累教学资源,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将相关典型案例传授给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此外,教师还与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联系,便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为校外实践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

3.2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深化

3.2.1 校内仿真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虽然各类国际贸易模拟软件依照实际国际交易流程设计,能够让学生通过操作软件,把书本上学到的国际贸易实务流程体验一遍。但是,现实中国际贸易的一些场景和功能无法通过软件复制,比如,市场的变化、风险等。为了弥补这部分的不足,让校内仿真实验更贴近现实,可以增加校内仿真模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课堂仿真模拟训练,即在相应课程设置小组模拟训练,让学生分小组,根据老师设置的模拟情景和任务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公司,模拟外贸交易的相关流程。

第二种是课外仿真模拟训练,即利用“第二课堂”等课外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创建自己的外贸公司,聘请校外经验丰富的外贸从业人员作为实践导师,并让校内各课程任课老师作为校内导师,学生根据竞赛或者项目的要求,完整模拟操作整个国际贸易流程,并采用路演、研究报告等方式,将公司运营绩效等提交给评委或者指导老师。因为师资受限,有些高校无法实现课外仿真模拟训练项目的常态化,但是,课堂仿真模拟训练完全可以实现。

3.2.2 考核方式和评价的创新性

传统考试方式是开卷或闭卷的笔试,这样的方式更适合理论类课程的考核。对于实践类课程和活动,评价体系与理论类课程不同,考核方式也需要考虑实践类教学活动的特点。实践类课程的考核需要充分考虑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不应仅仅依据实验结果。对于校外实践模块,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考核方式采用实践报告、实习报告的方式,以等级呈现,并包含实践单位、实习单位对学生表现的评语。这样便于全面了解学生实践、实习情况。此外,教师还应该不定期到相关单位实地了解学生实践、实习情况,对学生表现做出客观判断,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

3.2.3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活动要顺利开展,学校需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积极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不但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参观、实习的机会,而且便于学校加强对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来说,进出口公司和与进口业务相关的其他企事业单位都是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选择对象。此外,高校还可以考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进出口企业合作,让部分学生参加春季、秋季的广交会、进口博览会等,拓寬学生眼界。

4 国际贸易创业创新师资的培养

4.1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培育创业创新师资

4.1.1 “引进来”壮大创业创新师资队伍

“引进来”壮大创业创新师资队伍,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高校师资招聘时,适当考虑引进硕士学位以上,兼具国际经济与贸易、创业创新从业经历的教师,以及硕士学位以上的“双师型”教师。通过同行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方式,让有实践经历的教师分享经验,提高教师整体的创业创新实践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柔性人才引进方式,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士担任学校的创业创新教育业界导师。通过不定期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不定期参与实践课教学,让在校教师、学生丰富创业创新实践知识。此外,在理论课程教学安排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安排少量课时,请创业创新教育业界导师到课堂上分享实践经验。创业创新教育业界导师的职业背景和人脉关系,也可以成为高校发掘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渠道。

4.1.2 “走出去”提高创业创新师资质量

“走出去”是充分利用已有师资力量,提升现有师资力量创业创新教学能力。对于本科高校“走出去”方式的创业创新师资培养更为重要。“走出去”的渠道有两个,一是学校安排、鼓励创业创新师资参与相关教学能力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另一个是学校根据专业需要,推荐教师不定期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4.2 完善创业创新师资的评价体系

在专任教师岗位考核中,高校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比如,指导学生参与各类职业竞赛的教师,根据指导任务的难易程度折算成适当的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计入岗位工作量考核中。如果指导的参赛学生获得了省级以上的名次,高校需要给予指导教师奖金,以提高老师们参与职业竞赛指导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在职称晋升中,除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情况,还需要考虑教师参与实践类教学活动的情况,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等。特别是在国家提出破除唯论文、唯项目评价人才的今天,职称晋升评判标准如此调整,才能全方位评价人才。此外,对于到企业挂职学习锻炼的教师,其挂职锻炼期间,学校可以考虑适当减免岗位考核对教师的课时量、科研量要求。

总之,本科高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从实践教学体系外延扩展和内涵深化,以及创业创新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张雪青.地方性高校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7(28):44-46.

[2]颜海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析:以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3, 423(5):227-229.

[3]翁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学术探索,2013(10): 153-156.

[4]徐辉,李长华.国际贸易专业技能竞赛对国际贸易教学的影响探析[J].对外经贸,2013,227(5):143-144.

[5]黄素心.国贸专业实验实训平台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J].商业经济,2013,420(4):122-124.

[6]陈宇媚.基于“做中学”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文教资料,2015,672(4):159-160.

On the Reform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siness School,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

WEI Qianqing  NONG Ningyu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ongzuo, Guangxi  532200

QIN Li

Abstract: The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alent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market changes, university personnel cultivation needs reform. This paper first explains the ability of entrepreneuri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includ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 entrepreneurial and innovative.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ability requirements of entrepreneuri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revision of the cultivation plan,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entrepreneuri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The main contribut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first, it interprets the ability 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alents; secondly, three modul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re put forward; thirdly,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and function of competition modu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Keywords: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专业
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
技校国际贸易专业SWOT分析
谈跨境电商背景下中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改革
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
重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研
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策略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
江西科技学院国际贸易试点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基于国际化视角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