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费为导向的“新制造”本质内涵和发展趋势

2022-02-05 15:58曾锐朱梦婷
商展经济 2022年14期
关键词:个性化制造业消费

曾锐 朱梦婷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淄博 255000)

1 新制造产生的背景

“中国制造2025”出台时,中国制造所处的环境十分微妙: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不断推进“工业4.0”的新发展模式及“工业互联网计划”等,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但我国依然在不断深化工业发展,相比工业技术先进的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国追赶发达国家现代化工业进程任重而道远。同时,东南亚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合理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较低的商务成本等优势,不断地从中国转移出部分资源,使我国制造业不断丧失西方市场。

随着我国生产领域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经济社会快速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的经济市场不再是以需求侧为重点,而是强调供给侧改革,深化供给侧改革,要从“有没有”走向“好不好”,注重标准与品质,以消费者为中心。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制造行业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选择性购买,而是进行消费升级,转向个性化和多样化,市场由原有的B2C模式转向C2B模式。未来的新制造,会从根本上颠覆价值创造的模式,从制造者主导转变为消费者主导。所以,新时期消费者与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变化,使得制造业需要与服务业相结合,改革自己,满足更多的客户需求;需要高效合理地分配、整合生产资源,尤其是闲置生产资源,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让工人从大量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来做创造性的服务业;需要迎合消费市场的需求,转型成为符合时代趋势的新型制造产业。因此,在这样的消费背景之下催生出了 “新制造”。

2 新制造的本质内涵与特征

2.1 新制造的本质内涵

“新制造”从字面意义来解读,就是与传统制造业相区别,并由其深化、转型的新型制造产业。但是对于“新制造”的本质内涵,目前并未产成一个统一定义,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观点的总结、提炼,表达笔者的个人看法。

沈蕾、朱昱虹(2021)在“新制造概念框架与路径探索”中指出,新制造是技术进步、服务融入和顾客体验共同作用的产物。她在该文中还将新制造定义为在“云、物、移、大、智”(即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的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以顾客为主体,注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消费实践,将数字技术和更先进的服务不断融入新型的制造活动中的一种先进的制造模式。

本文认为所有对“新制造”本质内涵与定义的理解大致离不开两点:第一,新制造是一种结合智能技术的制造;第二,新制造是以消费者为核心,服务制造业与服务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综上,本文认为新制造的本质内涵是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和大规模定制为核心,以智能技术与数据为支撑的一种新型服务制造生产方式。

2.2 新制造的生产特征

本文从生产与消费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新制造呈现出的特征:

2.2.1 新的生产三大要素

众所周知,生产的三要素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定义为: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在传统工业时代,生产工具的制造使用者被称为劳动者,基本是由传统的人力构成;劳动工具为生产工作时劳动者运用的装备工具;而劳动对象大部分是一些真实存在的原材料与半成品。

在新制造时代,科学技术的升级,使得生产力要素开始向外延伸。互联网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大量数据,机器处理的不再是传统的制造材料,而是把绝大部分的精力花费在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上,因此大数据形成了新的劳动对象;既然数据成为新的劳动对象,那么云计算、机器学习技术、大数据技术及互联网等拥有强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新兴技术就成为新制造时代中的主力劳动工具;随着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在医疗、制造、物流、餐饮等行业,智能机器人逐渐取代一些可替代性较强的传统劳动者,以承担更加精细化、高强度、标准化的工作。

2.2.2 新的生产运作方式

新制造方式从两个方面凸显出其新的生产运作特征:第一,提供个性化的定制生产服务,让顾客拥有更好的消费体验。第二,以个性化为制造基础,提供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服务模式。可以先对定制要求进行分类处理,再将采购、制造、生产等阶段中相似的部分模块化,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2.2.3 新的生产思维理念

随着科技的进步,管理概念的扩大及供应链的延伸,链条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传统的竞争博弈,而应该向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在生产、制造及运输销售的一系列环节当中价值链重塑,利益已经不仅是由产品的生产所产生,伴随而来的还有其他各环节的利益增值与价值创造,如市场调查、售后服务、产品的回收及再利用等。在制造业中,服务化的观念越来越重要,为了迎合绿色服务的观点,一些企业需要重新配置生产重点,有的将制造环节外包,专注于战略管理、研究开发等上层管理活动,这样的生产思维理念,也是新制造时代各制造业应该具备的。

2.3 新制造的消费特征

2.3.1 新的消费主张

随着新零售的发展,网络营销带给商家更多的运营模式,与网络上出现的网红产品、明星同款等类似,消费者不再仅把目光停留在产品本身,开始追求附带在产品身上的文化内涵、社会价值等多层级的需求,涌现出一个个爆款和网红产品是这种消费理念的初步体现,新制造时代的产品必然超越产品本身特性价值之上,需要制造商从消费者角度迎合新的消费主张。

2.3.2 新的消费模式

过去的产品依赖于对市场的调研和行业经验,消费者一般会在制造前期为制造商提供价值需求,在生产之后购买消费,并不涉及制造过程本身。而在新制造时代,消费者开始进入产品生产制造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那么此时的消费不再是简单的购买商品,而是“购买”商品的定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所有的行为进一步变成数据,成为产品开发、设计和生产的依据。所以,面对消费模式的改变,制造商需要将“是否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何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提供什么样的个性化服务”三个问题考虑清楚,才能合理、高效地应对新制造时代的各种消费端的挑战。

3 新制造的发展趋势研究

3.1 以数据为第一驱动

在新制造时代中,制造业不断与大数据进行结合,运用传感器、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将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数据资源,为智能制造的实现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大数据成为此模式之下的劳动对象,云计算成为劳动工具,大数据+云计算成为生产资料,数据成为一切运作的源头,数据已经变成制造业的生产资源。

3.2 以消费者为主导

过去数十年,制造业以制造者为主导,制造者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在历次变革中固若金汤,消费者只需要购买制造出来的产品,产销就可以流通了。而当今的新制造是用户驱动的生产制造,是先有用户需求,再有生产,先卖再生产,没有库存也不会断货,它是以用户为导向来展开整个制造产业全价值链的生产——销售——服务的全新制造理念。目前,消费者发生了变化,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导致消费自我意识增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更加注重购物体验和个性化的服务,对互联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消费者主导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制造业需要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否则就没有市场,就无法将生产资料转换为收益。各大制造产业需要迅速寻找突破口及解决方案,否则将会陷入转型的困难中,逐渐被市场淘汰。

3.3 以创新能力为最大动力

新制造本质上是科技创新驱动,实现用户驱动的背后是科技创新,这种创新驱动是开放式的综合技术创新应用体系,创新不是简单的高新技术崇拜,关键是要寻求方法,在合适的地方运用合适的技巧。新制造的竞争力来自创造力、客户体验、时间感受和服务能力。新的生产力随着新的技术发展而来,相应产生新的生产关系。阻碍创新的不是失败、错误等,而是落后的利益群体对新生产力产生的阻力。在制造业新时代的变革中,要防止这种因素的破坏。

3.4 以技术作为强大支撑

未来的制造业发展一定要更好地运用云计算和互联网,形成以大数据为依托的新型制造企业,不能正确定位、应用这些新技术的企业终将失败。而且,未来的制造业也不会因为走传统实体制造路线而消失,那些技术路线落后的、不能随时代进步的企业终将被时代淘汰。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VR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制造企业将不断掌握最新的科技,在整体的制造过程中更加重视消费者的心理,推进个性化定制的进程,同时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效率。

3.5 以突破核心技术为重难点

要想提高企业在国内的竞争力,核心技术是新制造企业实现突破的重点难点,我国需要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例如芯片这种需要核心科技的高端制造产品,还有各种基于微电机系统传感器等,在高科技制造产品的核心技术掌握方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中的高端制造企业还具有不小差距。我国需要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对高精尖制造核心技术的突破和掌握,真正脱离核心技术被西方掌控而依赖进口的不利局面。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多层次的协同创新,制造企业要更好地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进行整体联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在lot、芯片领域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3.6 以关键环节集群式发展为产业组织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管理概念的扩大伴随着供应链范围的延伸,链条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应是传统的竞争关系,而应该转为合作共赢。制造业产业链由不同的环节组成,关键环节在制造业产业链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新制造产业链的发展,使得关键环节能够更加方便,有效发挥其最大作用,缩小时空上的阻碍。

3.7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当今世界大环境下,各类群体突发事件层出不穷,我国应该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展新制造及未来出现此类突发事件应当如何应对才能将损失最小化。因此,在未来新制造一定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不仅是制造企业将数据传递给消费者进行参考,还应该将虚拟研发应用到服务与制造的过程中,大致有以下两点。

3.7.1 场景化体验渗透产品和服务

第一,产品根据不同的场景设计功能,注重用户体验。例如,汽车制造业,消费者需要在虚拟场景下体验驾车环境,感受驾车的舒适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供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企业也能及时做出反馈。第二,当客户对产品的体验感不好时,企业可以建立不同的服务场景来吸引顾客。比如卖车时,销售人员不是拿着枯燥的数据说话,而是在不同场景模拟驾驶,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促成产品销售。

3.7.2 虚拟研发应用

企业借助网络和消费终端直接交流,不仅满足了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留下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等信息,提取出有用内容。例如,在虚拟技术上运用VR或云上会议等,打破时空限制,在某一特定研发任务上可以更好地集思广益,使大家各自发挥长处。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制造业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一次转型升级成为 “新制造”,它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和大规模定制为核心,以智能技术与数据为支撑,形成一种新型服务制造生产方式。本文围绕“新制造”这一主题从其发展背景、本质内涵和特征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以其发展趋势为依据从不同的层次提出推进、深化“新制造”的方法和着力点。目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国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助力,“新制造”能够助推中国制造业从信息文明迈向智能文明,开启时代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个性化制造业消费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40年消费流变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新消费ABC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