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业态共享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022-02-05 15:58刘嘉
商展经济 2022年14期
关键词:业态人力资源管理

刘嘉

(龙港区民生保障服务中心 辽宁葫芦岛 125003)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广泛地应用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给传统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出现了很多新业态、新产业及新的发展模式等。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很多企业积极寻求变革,以适应新时代共享经济新业态。这种新的发展态势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积极应对社会的发展变革,不断寻求改革和创新,从而有效推动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

1 简述新业态与共享经济的基本内涵

1.1 简述新业态的基本内涵

产业结构的演进并不是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而是具有其自身存在的规律性。在产业结构内,其技术经济关联广泛存在于整个经济活动中,紧追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和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产业比例关系将不断得到优化,分工不断深化,资源配置将更加地科学、合理,从而推动经济高效、高质量发展。

新产业,主要是指借助新的科学成果及新兴技术,组合成拥有特定规模的一种新型经济活动,它是一种由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结合,且具有现代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一种全球相互融合性的经济产业链。从本质上来说,新产业就是把旧有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融合、延伸并实现进一步扩展的产业。经过企业内部、外部产业链的整合,依托互联网技术把这种融合产业进行推动,在众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新型的组织形态,例如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组织架构体系层级较多,沟通效率较低的弊端非常明显,扁平化的结构形式更具优势,不仅能更好地针对客户的实际需求,还能有效唤醒员工潜在的能量,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新业态,很多都是传统行业结合现代元素,通过寄宿创新、新技术改造、不同产业融合等方式形成的新产业形态。依据当前国家对产业结构的划分标准,可大致分为以农业为主的新业态、以工业为主的新业态、以服务业为主的新业态。主要以旅游农业和创意农业、运用工业设计服务进行个性化定制、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进行的共享经济和创客空间等服务显著性新业态。

1.2 共享经济的基本内涵

20世纪70年代末“共享经济”被第一次提出后,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共享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所谓的共享经济,就是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资源拥有者、资源需求者及参与分配资源者三类人群组成了共享经济活动,参与资源分配者把资源拥有者的各种闲置资源与需求者进行关联匹配,让闲置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运用起来,这种共享方式充分调动了社会上大部分的闲置资源,大大提高了资源的整体使用率。

2 基于共享经济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呈现出的新特点

我国共享经济延伸和扩展的重要组成形式是平台型企业,平台型企业通过把多个资源需求群体和资源闲置群体进行匹配,把资源群体的相应需求进行更深入地配对,从而促成它们之间的交易,满足其实际需求,平台型企业也会收取相应的佣金作为自己的盈利收入。当前的平台型企业参与者具有广泛性、交易开放性、传播性较强等显著特征,当平台上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平台时,通过网络的传播,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到这个平台当中,并在此平台上寻求自身需要的资源。

2.1 平台型企业的人才范围呈现逐渐扩大的特点

在共享经济平台型企业中,平台型企业具备传统人力资源模式下的雇佣关系,企业员工在企业中工作,接受员工层级化管理制度的约束和管理,同时平台型企业存在共享型人力资源。例如,在某些共享汽车平台型企业中,管理型职工、平台技术型职工等都是需要经过传统人力资源模式进行管理的,职工的工作时间相对固定,在正常工作日开展自己的岗位工作,并受到企业的严格管理。而对该企业中的司机与企业单位其他人的管理则不同,他们通常接受企业共享型人力资源模式的管理,司机照样会与单位缔结劳动合同,双方依据合同履行相关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司机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不局限于企业的严格制度,同时司机的工作地点没有特定的约束。

2.2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

对于平台型企业来说,其内部人力资源复杂化的特征比较明显。第一,平台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依然会受到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需要接受市场和消费者的实践检验,并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第二,平台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困难重重,该部门不仅要管理传统人力资源组织,还要积极参与到共享型人力资源的管理当中。由于我国共享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尚处于摸索发展的阶段,还需要对该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比,共享型人力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最典型的就是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已经不再是雇佣关系,而是一定意义上的劳务关系。相较雇佣关系来说,劳务关系下的企业员工更具自由性,大大降低了企业对员工的管理能力和约束能力。

2.3 组织边界呈现模糊化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共享经济是互联网技术发展下的产物,由于互联网边界的不明显性,因此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共享型人力资源边界也在逐渐淡化。在共享型人力资源中,员工不再像传统管理工作中将其归属到某一具体的部门进行工作,最主要的是依据员工的综合实力,或是某一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了完成相关的项目任务而匹配到适当的岗位当中,当该项目任务完成以后,员工迅速地将任务组撤出,并被匹配到其他相关的项目或岗位当中。在这种工作模式下,每位员工都能最大化地发挥其才能,保证每一个项目团队都能积极地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促使项目尽快完成。

2.4 人才管理呈现出了信息化的特点

第一,企业的信息平台依附共享人力资源模式发挥着积极作用,可以详实地记录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行为,客户可以登录企业的相关平台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表现等给予客观的评价,这样企业就可以借助客户的评价,间接地了解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

第二,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员工的工资福利需要进行全面核算和整合,最终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进行依数发放,这样的流程不但效率较低,而且在核算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而在共享人力资源模式下,工资发放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技术管理。在信息化平台中,记录着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时长、完成的任务量及任务完成的质量、客户对员工提供服务的客观评价等,通过对以上信息的整合,对员工薪资进行综合核算,在核算完成后,计算出每位员工准确的薪资数额,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约定的方式完成员工的薪资支付。

2.5 呈现出了评价激励体系客观化的特点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对员工的工作表现给予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企业最终会依据这项公正的评价内容对每位员工实施奖励或惩处措施。由此可见,对员工的评价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状态,同时影响着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之前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对员工的评价主要依靠部门领导个人作出,主观性太强,很难做到公正、客观的评价。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可以积极地参与到企业员工的评价工作当中,在共享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企业的信息平台能够将每位员工的工作表现数据全面、准确地呈现出来。只要员工的工作表现贴合实际岗位的相关要求,该员工即为企业的合格员工,能够获得企业的认可,而员工的工作能力较强,超额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就可以获得额外奖励。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参与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更加地公正、客观、全面,同时员工的薪资福利很好地贴合了多劳多得的工作原则。

2.6 人力资源职能逐渐弱化的特点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依照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新入职的员工都要进行岗前培训、试岗环节,才能真正确定好工作岗位。而在信息化时代中,企业在实施共享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人力资源的这些职能逐渐弱化,新入职的员工只需登记自己的个人基本信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会将其信息收录本单位的信息数据库当中,一旦该员工信息在系统中得到确认,员工就可以进入相应的岗位上工作了,大大的提高了录用效率。

3 新业态共享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3.1 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第一,转变传统的企业岗位设置模式,实施新的岗位设置模式。在过去的企业发展中,很多企业的岗位设置是依据自身组织框架体系来实施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当企业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大、工作总量越来越多时,通常会考虑指派新的人手,需要吸纳新的员工协助工作。在新业态共享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企业组织及组织结构的界限逐渐模糊,传统的增设工作岗位的方式已不再适用于现代的企业发展,企业岗位设置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一方面,要立足本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发展方向、服务范围及市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来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及需要的员工数量。此外,可通过轮岗制度,全方位地锻炼员工的整体能力。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岗位设置基础上,要对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优化组织架构,使每位员工都能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第二,在吸纳人才方面进行创新,创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招聘模式。在传统的企业发展中,一旦有了岗位的空缺就要招聘新员工,而对新员工的录用,通常是依照岗位的实际所需和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来决定的。在实施共享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为了企业的运营,都会建立一套体制完善的人力资源库,针对企业对实际员工的能力需要,在信息平台上自动筛选求职人员的相关简历,便捷地将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简历筛选出来,再进入面试环节。这样的招聘方式既简单又快速,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可以更高效地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另外,企业依据本单位的人力资源数据库,可以对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进行科学分析,科学地预测出员工大概的离职时间,有助于企业早做招聘准备,保障企业各岗位的人员充足,从而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转。

第三,转变传统的员工评价模式,创新新模式。在传统的企业发展中,企业对员工的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员工的日常绩效。而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带有一定的偏颇性,很难全面、客观、公正地对员工岗位工作给予评价。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共享经济的出现,使企业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建立开放的、多元化的人力资源评价体系。一方面,在共享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企业向自己的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客户可以通过企业的共享平台对获得的交易体验进行客观评价,对自己享受到的服务进行评价,从而使企业获得相关员工的客观评价。另一方面,共享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员工和客户都可以参与到评价活动当中。客户可以对企业员工进行评价,包括员工提供的服务态度、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相应的员工也可以对客户进行评价,包括客户的诚信程度、综合实力、经营能力等内容。当对客户的评价不能达到企业的优质客户标准时,企业平台可以将这些客户划归到相应的名单当中,这样在双方的贸易合作中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和限制。这样的评价模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得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全面性,对员工进一步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建立新型员工奖励制度。在之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对那些工作积极、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企业通常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而在一些大型的企业发展中,有的企业会通过绩效的方式对员工实施激励,但在绩效核算的过程中,大量的核算任务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手工操作,工作效率很低。而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可以将员工取得的业绩和成绩通过相关数据软件进行整合、统计,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工作量,同时在效率和质量方面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另外,企业可以将每位员工的绩效评价等详细信息进行公示,让每位员工都能享受到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优秀员工取得的成绩被公示出来,无形中会起到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带动其他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整个企业的工作氛围和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3.2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功能的发挥

第一,在人才选拔方式方面进行创新。在共享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一些求职者在共享平台上填写自己的个人基本信息后,就可以顺利地到企业任职。这样的招聘方式简便且高效,但其劣势也非常明显,缺少对员工全面而客观地评价,因此很可能招聘到道德素质低下的工作人员。因此,构建完善的人才录用标准体系非常必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员工的征信、行为记录等进行考察和参考,确保企业招录到的人才都是德才兼备的。

第二,建立系统且平台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由于共享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自由性,在此模式下,很多企业员工处于分散状态,很难在统一的时间内接受系统的员工培训,或者学习专业技能知识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针对这种情况,应积极构建平台化的培训模式,在平台上传相关的培训课程,相关员工可以在自己的空余时间登录学习,不仅方便快捷,还能有效地推动员工能力的进步。

4 结语

新业态共享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传统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要紧跟新业态,共享经济发展的脚步,针对社会和企业的发展特点进行不断创新,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业态人力资源管理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谢先文:面对新常态 开创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