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全域旅游发展困局与路径

2022-02-07 01:12森,王
江苏商论 2022年9期
关键词:滁州全域旅游

伏 森,王 巍

(中共滁州市委党校,安徽 滁州 239000)

“全域旅游是在旅游资源富集地区,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在空间和产业层面合理高效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以旅游产业来统筹引领区域经济发展。①”在后疫情时代,全域旅游是推进国内经济内循环的主要抓手和着力点。安徽滁州位于南京都市圈,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先发”地域和资源优势。但是目前仍然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旅游资源向经济效益的转化能力不足。因此,选择具有一定类域特征的滁州市来研究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具有现实启示。

一、滁州全域旅游发展概况和困局

(一)旅游得到充分重视和发展

近年来滁州推动全域旅游规划,以“人文皖东”和“休闲滁州”为目标,以旅游业“五个一批”工程为抓手,以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2018年全市新建和续建两类重点旅游项目实现投资88.84亿元,同比增长14.38%②。重点提升旅游保障水平,推进旅游畅通工程和旅游导向工程,修建旅游厕所和停车配套设施。大力开展营销宣传,滁州市、县两级围绕合宁都市圈及周边客源市场,合力举办了桃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旅游节庆。包括5.19旅游日主题宣传、农歌会旅游专场推介、“走进滁州旅游”宣传采风行以及“旅游迎春活动月”“春季赏花月”“金秋九月惠游滁州”“滁人游滁”等系列旅游宣传营销活动,持续扩大市内外旅游人气。

(二)滁州全域旅游发展困局

总体来看,全市对旅游认识不足,整合不够,还有很多瓶颈。一是发展不足,总量不高。全域旅游业总体表现出策划不足、投入不足、开发不足、产品不足、营销不足等问题,旅游接待总量、旅游收入、游客花费等主要指标整体不高,各类旅游品牌没有得到突破。二是开发不足,建设不力。“住”“吃”“娱”发展滞后,旅游综合消费低。同时,景区景点布局分散,旅游线路碎片化问题突出,缺少新项目、大项目和精品景区带动,条块整合和线路串联不足,难以形成合力。此外,旅游开发建设总体水平不高,重点项目推动不力,少数项目生命力不强、产品低质雷同、发展后劲不足。四是服务不足,品质不高。全域旅游交通、驿站节点、集散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导向标牌、智慧旅游等公共服务体系急待进一步规划和完善。同时,精品景区、旅游品牌不多,行业提质升级工程推进滞后。此外,旅游从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经营管理和服务能力不强,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二、推进滁州全域旅游发展路径

(一)打造全域旅游工程

1.充分发挥规划引领调控作用。强化空间布局,推动旅游业加快实现从传统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单一观光旅游向多业态旅游目的地旅游转变。首先,加强全域旅游顶层设计。以全域理念编制和实施旅游发展规划,按照“景城(镇)一体、城乡一体、全域布局、产业互补”的全域化、全景式布局理念,精心谋划全域旅游产业。其次,推进全域布局。结合“十三五”规划和《滁州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全域旅游规划》,谋划市域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大格局,精心编制《滁州市域全域旅游规划》,统领和指导各地全域旅游建设。再次,坚持多规合一。统筹推进全域旅游产业规划与城乡建设、美丽乡村、水利建设、林业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文教科体、健康养老等领域多规合一,实现一个地区一张蓝图,确保全域旅游建设有序、科学高效。

2.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首先,推进项目谋划。推动全市各地按照旅游业“五个一批”工程要求,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精心谋划一批精品景区、新业态、精品线路、特色商品和领军旅游企业项目,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和特色旅游产品。其次,推进精品培育。重点打造琅琊山、凤阳山旅游区、明中都城考古公园、江巷湖、老嘉山运动休闲区等旅游项目,着力推动精品景区和旅游龙头建设,打造拳头产品和品牌影响力。同时,通过龙头项目、精品景区以点带面,实现全市旅游“点”突破、“线”串联、“面”跟进,努力形成规模和片区效应,同时带动区域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各类旅游要素共同发展。

3.加快培育特色业态产品。首先,加快产业融合。大力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林业、水利,旅游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旅游与交通、环保、国土等多元化产业融合、资源整合、工作契合,形成“群马拉车”的旅游产业大格局。同时,精心研判市场需求,突出地域特色、产品差异和旅游要素的全域配套,着力构建以核心产品、重点景区为基础,旅游小镇、旅游乡村、各类旅游基地等为延展,文化、观光、休闲、度假、康养、研学、乡村、商务等新兴业态全面发展的全域旅游大格局。其次,打造特色产品。精心谋划部署滁州江淮分水岭岭脊旅游带建设工程,按照“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要求,打造滁州旅游产业的统领线、全域旅游的统筹线,并以此带动重点项目和旅游区带建设。再次,培育旅游商品。加快开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培育旅游商品产业,发挥本地的农副土特产、酒类、饮料、家电、特色手工艺品、非遗产品、地方“老字号”等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一批游滁州“不得不购”的旅游商品和“不得不吃”的旅游美食,形成“滁州礼物”品牌。

(二)强化市场主体培育

1.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旅游市场主体。以滁州亭城文旅公司、天长千秋文旅公司等龙头公司为牵引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充分借鉴南京江宁、安徽亳州等地经验,继续推动和指导各地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培育各类旅游市场主体和领军企业。

2.培育文旅产业品牌。琅琊山、皇甫山、大柳草原、老嘉山、全椒慢城、女山湖古镇、龙岗古镇、江巷湖等一批重点资源和项目应该加大招引力度,寻求重要合作伙伴。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招引有实力、有能力的市场主体参与滁州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引进品牌企业参与运营和管理,不断提高滁州旅游开发建设水平和市场驾驭能力。同时,有效鼓励本市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旅游特色经营,推动本市旅行社等企业跨地区连锁经营。

(三)保障旅游产业要素

1.加大产业政策支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地方性相关扶持政策,特别是在旅游项目立项、审批、用地、融资、财税等方面,加大激励和保障,在旅游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同时,推动整合各相关领域和行业政策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动力。推动各地多方整合财政力量,通过安排定向性、配套性扶持资金和整合各类涉旅资金等方式,多渠道加大投入,着重扶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业态培育、旅游商品开发等。针对工作先进、行业表彰、游客招徕等专门制定相关奖励激励政策。此外,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引进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旅游项目建设、参与旅游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城投、文旅投等投融资平台作用,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增强旅游开发建设和市场驾驭能力。

2.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坚持市、县两级政府主导、文旅牵头、行业联动,立足区位和交通优势,围绕长三角和“两圈一线”(合宁都市圈+高铁沿线)等重点客源市场,推出跨省市精品旅游线路,加强区域旅游市场营销合作,推动旅游产品互推、客源互送。借力各类市场营销平台和市旅游行业协会组织,探索组建滁州旅游市场营销联盟,加强旅游营销策划包装,创新旅游市场营销机制,加大滁州旅游市场宣传推广力度。针对合、宁两地客源市场,研究制定专门营销政策,扩大两地入滁旅游总量。与国内省内主流媒体、高铁媒体、主流OTA及各类自媒体平台广泛合作,面向“两圈一线”和周边重点城市开展滁州旅游专项推介活动,扩大滁州旅游在周边客源市场的影响力,加快提升滁州旅游品牌形象。

3.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与教育、人社等行政部门沟通协调,加强研究,制定旅游人才管理政策和机制,加大旅游人才特别是高层次旅游管理人员、旅游科研人员、新兴业态经营者、职业经理人以及导游、非遗传承人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同时,加强旅游一线从业者的岗位技能培训,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为旅旅游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全域旅游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观③,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滁州全域旅游既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潜在挑战,而打造全域旅游工程、强化市场主体培育、保障旅游产业要素或许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注释:

①杨振之.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J].旅游学刊,2016(12):1-3.

②滁州市人民政府.滁州“十大”文旅项目推进情况汇报[Z].2021-02-22.

③王国华.论全域旅游战略实施的路径与方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12-18.

猜你喜欢
滁州全域旅游
《滁州西涧》(草书)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陆黛灵书法作品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旅游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