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燕不归

2022-02-07 11:34寄桃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杏花公主草原

寄桃

同乐宁公主有婚约的那个少年郎死在了战场上。

初闻此事,沈宜只是换了只手托腮,有一搭没一搭地握着狼毫搅动在端砚中。旁人立在一侧眼观鼻鼻观心,良久只听得丝丝缕缕的墨汁吞噬过花笺。那是沈宜九月天里眼巴巴守在桂花树下,将零零星星的枝叶研碎,而后染在纸面,一浸便是十数日才得的一方桂花笺。

称她为乐宁公主,与其说是愿她长乐安宁,不如说是借她佑这将倾的广厦苟活一时,她是清白且没落的宗室女。她好似簌簌落了满地的梅花。若是兀自横了满地也终归落俗,可若是来人将其捧回枝头,谁道没有墨客望之使一诗落成万篇枯。

“太后说我这‘宜字取得好,宜室宜家。到底是晏家的小郎君没福分了。”事已至此,沈宜对于这素不相识的郎君实在生不出半分情感,那一星半点的苦涩也仅仅称得上悲悯。可同情旁人时,总不能忘了自身的境遇。

鲜嫩的茶叶在沸水中翻腾,袅袅的白雾后半隐着一张白皙中透着粉红的面庞,洒金珠蕊海棠绢花缀在发间,却艳不过朱唇一点樱红。

这样明媚的场景太难得了,以至于她在梦中都分外清醒。

“晏明朝,晏明朝!”有位捧着满怀杏花的小娘子跌跌撞撞地闯入梦境。“好歹也是世家出身,怎的偏你这名姓这般俗气?”

眼前人似乎并不恼,背着光长身玉立,眉眼盈盈地瞧着那杏花,轩轩如朝霞举。“虽是深渊在侧当万死以赴,可爷娘终归是盼着我得见明朝的。”

小娘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愣神间竟被那人顺走了杏花三两枝。

“春潮寒,早些回去吧。”

“晏明朝!”

垂花门前纱帘氤氲了人影,不过片刻已有宫婢来到榻前。

“公主醒了,可是做了噩梦?”沈宜的确在一瞬间有些发怔,但面前的人眼生得紧,不得不使她挣扎着回到现实。

“你是何人?”

“是替主上分忧,亦可为公主解难的人。”见沈宜不作声,遂自顾自言,“晏家的老夫人见不得小郎君孤零零一人上路,到底是有婚约在先,希望能请您作陪。”

沈宜意味深长地睨了此人一眼,嗤笑道:“主上真能忍心舍了这布局多年的棋?”

是了,晏深不是晏明朝,她的生死与他无关,那个从了军的探花郎早已去无觅处。

说起晏明朝,他也曾是长安城下惊才绝艳的小郎君。举觞望青天,雄辩惊四筵,时人无一不谓之玉树临风前。

可他偏是个见不得人间有疾苦的软心肠,拾起刀戟便奔赴沙场,在边陲杳无音信。或是说单同沈宜失了联系。

慈安寺的梁前新搬进了一双燕子,总是痴缠相随常相伴。春色已然攀上了小桃枝,惹得杏花开了一树又一树。

马车内的一角放着御寒的衣物,沈宜随手提起领缘,银白的雪缎袍子顷刻间便似月光般流淌满地。北地苦寒,临行前容她贪一口桂花糕的工夫還是有的。

夹道伸出的枝丫疏于修剪,无意钩住了她的裙角,攒了整夜的露水登时便三三两两附着了上去。曲江池畔杏园边的那一家是张娘子传给她家二姑娘的店,口味一如从前。

“启程吧。”

沈宜受封公主六载,而今方觉旷古以来的荣耀在胸间涤荡。以一己之薄命换天下百年太平,见万家炊烟袅袅,她只愿年年得此夕。

马蹄阵阵扬起了沈宜的红袖殷殷,她接过来人递上前的薄酒,反手转腕倾出一条好看的弧线。

使者仿佛早有预料般,只是行了个标准的草原礼,引着一行人不紧不慢地深入腹地。一路走来见佳木葱茏,时闻水声潺潺但不见源头,云遮雾绕之下少了飞阁流丹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沈宜的帐子里竟现了扇黄花梨木窗,虽是草草糊上的,却也是她从前闺中用惯了的贡纸。午后暖黄的光渗进来,晃得人恍如隔世。

“草原不比长安,梅树种一茬死一茬,暂容不得你沽酒看梅花了。”眉入鬓,髻高束,似是秋水为神玉作骨。这般丰神俊朗的少年郎若是在长安,岂不是匆匆骑马过,满楼粉袖招。

沈宜缩在袖中的双手紧紧相扣,直到指节发白才等到他似笑非笑地勾着唇角离开。

翌日辰时方过,沈宜正呵着手欲施新妆,便见婢女捧着榆木红漆的屉子敛眉而至。

“奴为公主做了竹叶粽,是取竹叶裹了白糯米相煮,甜处非蜜非糖,留香甚久。”她说着便伸手掀开盖子,果真是尖尖的角,状似初生菱角。

如此一连数日,沈宜怎么也不会想到身处草原,无亲无故之际竟有人予她公主尊荣,全她六载的奢望。

正当外界皆以为乐宁公主远嫁和亲会深感悲戚时,她正蜷在软榻中捧着话本子羡裴四娘不枉半生所念诗意长,终得良人相知。看到结局圆满,沈宜长嘘一口气,自然地捻起了玉碟里的瓜子。

“你当真不记得我了?”

这是沈宜第二次见到可汗,经这番没来由的询问,且隔着珠帘她倒是大胆地端详起来。“若说您同一位故人像了三分,未免俗套。可事实如此,旁的妾身也道不出了。”

“既如此,那就换种说法。莫说像了,那故人就是我。”

良久,沈宜只是细细望着他,看那珠帘的缝隙时开时闭,看林间光影不吝笔墨般将他的鼻梁、唇角一一勾勒,仿佛瞧得是一出隔世经年的折子戏,无声无息却势比骇浪。

眼前人便是晏明朝,是那个沈宜心心念念的深闺梦里人。原来她自始至终难以忘怀的眼波动,尽是自己的幻想。他是草原的儿郎,无意借了长安的皎月溜进碧瓦红墙,此后春风得意,知这盛世难再意欲取而代之。少年意气风发,见满目青山妩媚皆以为是为己而生,却忘了春风难度玉门关。终是为一人,拂去铁衣寒霜重,任他楼起楼塌。

草木腥风难作假,沈宜既担了天下人一声“公主”,便要使这漫漫长夜终有尽,她要长安的皎月永远高悬九天。

长安城中的某间茶馆倏忽响起了醒木声,人群不出片刻便聚了起来。只听得说书人故作高深地将嗓子清了又清,才肯悠悠道来。

彼时乐宁公主为人口口相传,成了闺秀们的典范。至于她的归处,那里只有白茫茫的雪,仍旧不见梅花,难试梅妆。

乍暖还寒的时候,草原毫无征兆地下起了雪。沈宜第一次抿了一小口热酒,暖融融的滋味很快便席卷了全身,细碎的落雪声亦是一一落入了耳中。她难得迈出了帐子,漫无目的地走着,一回头,唯见故人长绝,青衫两肩落雪,杏花疏影不再。

今古兴亡,世态炎凉,哪能得事事圆满。逢时遇景,拾翠寻芳,了心事谢尘缘罢了。

猜你喜欢
杏花公主草原
杏子哪去了
讲解《草原图》
北陂杏花
out of Steppe
我把草原带给你
小公主
长了怪兽心的公主
可可托海的草原
公主的回答
怀念杏花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