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的面包篮

2022-02-08 21:46修红宇
新青年 2022年1期
关键词:海顿圆舞曲面包店

修红宇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交响乐之父”约瑟夫·海顿

每次走进街角的艾米莉面包店,我都会想起爵士钢琴家比尔·埃文斯演奏的《艾米莉》(Emily)。陈列架上的面包于是变成了琴键,跟随大师灵活而内省的手指,“Emily,Emily,Emily”地起伏于我的想象中。

一位烘焙大师说过——“用面粉、酵母、盐和水这四种食材,可以做出多种面包,就像弦乐四重奏,只要改变节奏、声量和曲调,四种乐器便能合奏出无数首乐曲”——让我觉得,每一个面包都是一首动听的歌。

“西方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我會按音乐口味去挑选面包:芝士乳酪吐司,香甜如流行金曲;海盐可颂,有波萨诺瓦音韵;巧克力爆浆脏脏包,太嘻哈了;最后选了全麦面包,因为它素朴平实,像一首民谣。

尽管音乐家们各有各的味蕾所好,但他们一定都爱吃面包(边吃边作曲,洒落在五线谱上的面包屑,才会变成跳动的音符),所以,窥看音乐家的面包篮,会有惊喜发现。

“乐神的爱子”莫扎特

几个世纪前,磨坊师傅法伊特·巴赫伴着磨轮的节奏弹拨琉特琴,那令人神往的琴声,成为他的子孙热爱音乐的源头,因此,我们能拥有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这样的大师,“应当归功于面包这种基本食物”。

乔治·比才,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

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创作的《第104交响曲“伦敦”》终乐章,便以伦敦街头“热小圆面包”的叫卖声为基础。虽然初访伦敦时,海顿便发出“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的感慨,可面包还是应该抹上“黄油”才更美味。《黄油面包圆舞曲》,据说是“音乐神童”莫扎特5岁时即兴创作的,刮奏部分像在模仿将黄油抹在面包上的动作,也像吃完黄油面包后的吮指回味,轻松又俏皮。

既然圆舞曲被称作交响乐中的甜品,那么小约翰·施特劳斯能成为“圆舞曲之王”也应归功于面包。影片《翠堤春晓》中,他的未婚妻家经营着面包店,这使得他被银行辞退时,可以冲面团发脾气,也让他在面包房里组建起自己的第一支乐团,结婚时更得到了一个大蛋糕,上面饰满音符。

“音乐巨人”贝多芬

“我们的桌上将堆满面包……”乔治·比才曾在信中向母亲描绘未来,可惜他才比天高命比纸薄,如今,“比才蛋糕”“堆满”面包店,这种轻乳酪蛋糕,仿佛是歌剧《卡门》中优美的间奏曲,用绵软醇香纪念着这位杰出的法国作曲家。

或许因为,烘焙的“焙”与“贝”同音,贝多芬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当一位面包师。即使成了杰出的音乐家,粥状面包汤仍是他最喜欢的菜肴之一。

如果面包能说话,一定会表白贝多芬。因为全程(七十二个小时)听着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在慢慢发酵,名古屋的贝多芬面包特别松软可口,远近闻名。

猜你喜欢
海顿圆舞曲面包店
恰到好处的温柔和真诚
大海边的浪漫圆舞曲
甜甜的面包店
演说艺术在海顿钢琴奏鸣曲中的演奏运用
节日圆舞曲
狮子面包店
企鹅大婶面包店
哥俩好面包店
快乐圆舞曲
黑色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