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提质中探索“和乐”教育

2022-02-08 15:11王彩云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提质戏曲作业

王彩云

“双减”不仅是教育观念的变革,更是教育生态的重构,从表象的“减负”走向深层的“提质”,是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在教育教学管理中需要深入研讨的课题。

基于“双减”政策落地的需要,基于学校减负提质的愿景,我们明确了“三主”思路,即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做好减负提质,践行学校“和乐”教育的办学理念,势在必行。

创新作业设计,实现作业的减负提质

个性“画像”,精准施策。“双减”实施后,学校结合家长的实际需求,设定“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和“延时辅导”三个时间段进行托管,基于学情检测数据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画像,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和精准施策,为学生提供自主作业、课业辅导、自主阅读、文体活动等个性化的课后服务。

在确保学科均衡、总量合理的前提下,学校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情设计学科作业,做好对教师的引导、监督工作,注重作业的数量和质量,摒弃随心所欲、重复低效的作业模式。教师通过常规檢查、组间统筹、两次批改、优化评价等措施,指导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分层设计,巩固知识。学校以“基础性作业+挑战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的分层作业设计为导向,结合学科特点统一设计作业模板。

为了缩短学生的作业时间,学校积极探索“单元作业设计”,通过梳理单元知识、提炼单元大观念、绘制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从单元情况介绍、单元作业目标、单元课时设计、单元作业答案四个方面进行单元作业设计。

创新作业,减量提质。除了分层设计作业,学校还尝试设计多元创新实践作业,旨在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在原有单一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了探究性作业、阅读分享作业、长周期作业、综合实践作业等,增强作业趣味性。

对结构性强、逻辑性强的知识,学校布置“画”作业。比如让学生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后,画一画书里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在画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梳理知识。

学校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说”作业。低年级学生主要是“说故事”,如看图讲故事作业、摆小棒“说”算理作业等;高年级学生主要是“说方法”,讲解题过程等。

学校还进行了长周期作业的探索,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增设长周期作业,如绘本阅读、绘本创作、手工制作、劳动作业等。

深耕“和乐”课堂,实现课堂的减负提质

课改引领,高效教学。基于“双减”的背景,学校从多维度推进“和乐”课堂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课堂结构、教与学方式、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开展教学研究,坚持一直践行的“两听两反馈”管理方法,引导教师更加注重向45分钟要效率,为“双减”落地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学校倡导“学科+”初步研究,鼓励教师深化“从分科教学走向跨学科教学”的意识,追求全新高效的课堂,避免简单“拼盘”,充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课堂教学实现情感、思想、方法的融合。

落实常规,提高实效。一是抓实“备”。基于“双减”政策,在落实好常规备课的同时,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在备课时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统一进度、齐头并进;统一备课、取长补短;统一练习、高效减负。创新备课方式,采用“个人主讲+集体讨论+形成共识=精品课例”的形式集体备课,规范备课流程,夯实“主备教师个备—备课组群议—主备教师修改—多次个备—授课反思—总结完善”的基本流程。

二是抓实“课”。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互动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问、学生小讲堂等形式,给学生留足练习的时间,给学生施展能力的空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学习。如在英语学习中,教师通过情境导入、精讲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多维评价,激发兴趣。按照“双减”政策的精神,学校系统科学地设置和规划评价体系,搭建支架、创设“燃点”,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一是注重过程性评价。首先,诊断性评价,教师对每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测试,强化学习过程中有序思考、多层次探究、个性化研究方面的检测。其次,适时性评价,对常态化的课堂活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独特性进行适时的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进行评价。最后,展示性评价,对学生知识积累、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情况以及学习中表现出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进行适时的阶段性评价。

二是注重综合性评价。学校就学生是否达成目标进行总结性测试,通过“项目实践”“成果分享”等生动有趣、富有挑战的活动呈现,评价内容多元,评价过程有趣,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主题活动与生活实践相融合,让每个学生在舒展身心、体验快乐、增强信心中展示自己的好习惯、好方法、好素养,有效地提高了学习实践的“热度”。

开发艺术课程,实现课程的减负提质

优化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围绕“乐行、乐思、乐练、乐韵、乐趣”五大板块,完善课程结构,系统设计课程图谱。在课程设置上,采取“班级基础托管课+校本特色课程”的“1+N”课程模式。学校设有体育类、美术类、音乐类、创客类、学科类共5大类50余门课程。这些课程中既有侧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也有侧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还有侧重开阔学生视野的。

学校也相应编成了《硬笔书法》《版趣多多》《美丽童年》《汉剧进校园》《乐享戏韵,传承经典》《绘二十四节气》《和乐创美》《大美流芳》等校本教材,把学生吸引到特色课程中来。学校还在延时课时开设亲子系列课程,借助课后服务建立新型亲子关系,让家长和孩子感受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乐趣。

打造精品课程,形成示范影响。学校结合校情,整合资源,拓展渠道,重点打造艺术特色。在“5+2”课后服务的背景下,学校的班级社团和年级社团双管齐下,戏曲、话剧、舞蹈、合唱、版画、口风琴、竖笛等精品社团相继成立。教师全面开展艺术教研活动,在学中研,在研中教,在教中创,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和乐”三小艺术团队。

学校在“和乐”教育中创新发展,打造出特色鲜明的艺术品牌,全面奏响戏曲校园文化“四部曲”:一是成功申报武汉市戏曲特色示范校;二是打造戏曲体验馆,让学生直观感受浓厚的戏曲文化,参与戏曲文化的传播;三是唱响戏曲校歌《光谷三小是我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传统戏曲文化的养分;四是举办戏曲活动“嘉年华”,上戏曲课、画戏曲画、跳戏曲操、讲戏曲故事、唱经典唱段,在各类活动中发现戏曲“苗子”。

今后,学校将继续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致力于建构和谐的教育生态体系,在减负提质中继续探索“和乐”教育的真谛。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提质戏曲作业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为城市提质而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作业
新疆:医保由“扩面”向“提质”转变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