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推进“双减”

2022-02-08 15:11李明菊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协同评价

李明菊

在“双减”背景下,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提出“‘五位一体’改革实践”这一行动研究,着力探寻从现代治理、“六微评价”、体教融合、主题教研、家校协同五个方面一体化推进学校“双减”工作,激发办学内生动力,促进学生更加健康、更加全面、更加主动、更具活力地发展。

现代治理,建立学校“双减”改革大机制

“双减”背景下,学校要认识到完善内部治理的重要意义,要创新学校管理方式,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变“管理”为“治理”,切实转变办学和管理的理念、思路、方式与手段,适应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建立动态合规的制度机制。学校要依据新的政策要求,指定专门部门,按照新政策对学校章程、规划、规章制度进行审视,融入新的精神,修改不合规的制度,保证学校规章制度体系与“双减”政策步调一致。为此,学校修订了作业设计、布置、公示等制度,严格落实“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的总体要求。

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学校要变“个体领导”为“共享领导”,谨防“一言堂”,倾听民意民声,健全学校决策机构和议事规则,完善学校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办法,大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法治化。学校邀请家长代表每周一来校参加学校的行政例会,共商共议学校工作;搭建云端家园、应诉中心、问卷星等平台,畅通广大师生、家长的诉求渠道,增强其话语权,让学校的各项决策更加合理化。

建立整体合情的执行机制。学校要聚焦内部执行机制,协调学校各要素,整体施策,强调团队合作,充分调动中层干部与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使学校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佳组合,创造最大的价值。学校以每日工作动态、每周情况反馈、每月部门简报的形式呈现日常工作,形成闭环管理。每月末,党政中心的“丹心园”简报、学成中心的“百花园”简报、课程中心的“桃李园”简报、教发中心的“良师园”简报、信息中心的“智慧园”简报、后勤中心的“躬耕园”简报和《青青草》校报队报,彰显了学校执行机制的成果。

“六微评价”,树立学校“双减”改革大思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要结合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学校评价改革,从根本上改善学生负担过重、过分追求分数、短视化、功利化等问题。

明确“六微评价”价值追求。学校以评价机制撬动“双减”,用“双减”推动变革。学校将2018年以来采用的“六色鹿”评价,升级为“六微评价”,这是学校变革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学校根据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学校的笑脸评价,以六个维度制定“双减”下学生发展的新标准,体现“五育”融合与创新教育。

建构“六微评价”目标体系。“六(鹿)微评价”意指六小的微笑评价,“六”也是学校吉祥物小鹿的谐音。学校设计了六个维度——德、智、体、美、劳、笑(脸),主要开展教师教学的日常监测、学生“学习、运动、文明、环保、生活、安全”这六个具体维度的激励性评价、师生每天笑脸的真实监测、师生微笑值变化监测等,引导教师以阳光心态,积极落实“双减”,引领学生幸福成长,进而成就每位师生的微笑人生。

加强“六微评价”实践研究。学校申报立项了评价课题,以课题研究指导日常实践,注重每天、每周、每月的监测,跟踪分析、比对班级、年级日常教育过程,实施动态、持续观测,形成“三图一单”。雷达图体现学生及班级或年级的“六微”平衡发展状况,直线图体现学生及班级或年级的“六微”实时状况,曲线图体现学生及班级或年级的“六微”发展趋势,一键生成的学生成绩单体现学生一学期“六微”发展的优势项目,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基于大数据下的电子成长档案,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体教融合,谋划学校“双减”改革大课程

“让课程成为师生素养提升的跑道”一直是学校不懈的追求。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要重构课程体系,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要满足学生在校园里的多样化需求,要更加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

以体育人,赋能未来。学校顺应当下,进一步推动少儿体操、国际跳棋、足球、小篮球、国际棒垒球等项目进课堂,开展普及化学习,让专业化体育项目儿童化实施的行动实践得到深入推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在体教融合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湖北省体育局组织部分地市州教育局领导来学校观摩学习,学校也成功申报湖北省体教融合示范校。

借智借所,丰富课程。学校以“快乐体操”品牌为引擎,建构了“双减”下“体操+”系列课程。学校与湖北省奥体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光谷有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有机整合联动,开设了运动、劳动、汉绣、科创、国际理解教育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将课程和延时服务“搬”到大自然、校外场馆、社区中。

主题教研,夯实学校“双减”改革大阵地

“双减”强化了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要求学校必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学习方式,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调整学习内容和结构,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向发力。

聚焦主题,深钻教材,知学情。学校聚焦“双减”下“幸福素养”课堂模式建构这个主题,引导教师深钻教材,充分了解学情,立足学生个性化、差别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解读教材,设计教学。如依据一年级学情,学校设计幼小衔接教学式课堂,要求一年级教师新授式教学15分钟,游戏式教学15分钟,作业式教学10分钟,让课堂更具实效。

注重过程,深耕课堂,变方式。自启动主题教研以来,学校全体教师以“课例研磨”为主轴,立足课堂,共同经历了整个学期的教研过程,学校时时处处都能看到老师们认真钻研的样子。把时间“留”给学生,把课堂“让”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双减”下的课堂正在悄然改变。

家校协同,发挥学校“双减”改革大优势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要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

教育协同。学校先后开设了直播家长课堂、校长家长课堂、班级家长课堂,提出“双师共进”,即家长和教师都是孩子的老师,要一起成长;鼓励“双生共进”,即家长也是学生,是家长学校的学生,孩子入学了,要與孩子一起学习与成长。

作业协同。学校设计了家长与学生亲子共读、好家风故事会、家庭素养展、运动小达人、厨艺小能手等新的作业形式,以作业撬动家校协同。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协同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协同进化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