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让教育回归本质

2022-02-08 15:11汪新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案家校双减

汪新华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可曾经的报班补课、“鸡娃”“牛娃”、唯分数和唯升学等现象助推了社会焦虑,也让立德树人渐行渐远。《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出台,就是要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尊重学生的休息权、健康权,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学校,让教育回归本质。如何让“双减”政策落地落实落细,是每一所学校的当务之急。

遵循“双减”思路,回归学校主场

“双减”政策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光谷汤逊湖学校倡导以“寻源探本”为要义的“源教育”理念。“源教育”基本内涵为“本真、适性、仁爱和全人发展教育”,即“尊重生命,适归天性,唤醒心智,以爱和赏识培育真的和新的人”。学校育人宗旨为“塑造强健身心、涵养卓越品格、培养关键能力”。“源教育”力推素质教育和全人发展,努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当前“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和精神要义。

“双减”政策明确了学校教育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学校以“源教育”为内核,潜心培育学校教育教学良好生态。尊重学生“三心”(好奇心、好玩心、好胜心)至真天性,涵养学生“三趣”(兴趣、情趣、志趣)至善人格,全力构建学校“三致”(“致性课堂”“致知课程”“致用德育”)育人体系。在这个生态体系的框架下,学校遵循“双减”思路,积极探索有效路径。

加大课改力度,提高课堂效率。学校打造以“顺天致性,学为中心”为宗旨的“致性课堂”。遵循“两把”(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两重”(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动力的激活)理念,实施“导学案+三环四步法”(“三环”指自主、合作、探究;“四步”指学、问、演、结)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项目式活动体验的教学实践研究。提出了研教必先研学、学案教案并行的主张,重视学生深度学习、高阶思维的能力训练。学案导学,问题导向,项目导演(练),小结(评)导思,“四步”中贯穿“自主、合作、探究”之“三环”,形成高质量课堂教学。

加大管理强度,提高师资水平。师资力量与水平是关系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学校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严禁有偿家教和教辅资料采买、滥用;拟定教师专业成长规划,提出“学习、改变、一同成长”的主张,成立青年教师工作坊,推进新秀工程和青蓝工程建设;利用校外资源和平台,成立专家库和名师工作室,加强教与学的研究,尽快提升年轻教师水平。

提高辅导效度,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实施“导师制+个性化辅导”的学生培养模式,强调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导师。各班定期召开教导会,调研学情,明确对象,分工协作,统筹兼顾。学校针对“学优生”“学困生”分别拟定“特餐行动”方案与“小板凳行动”方案,分科分层,因材施教。开展小组集中辅导,推进“圆桌”互动学习,提升辅导效能。

呼应“双减”关切,回归作业理性

“双减”政策的重心之一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学校依此建立了作业管理及校内公示制度,拟定“清单行动”方案,坚决摒弃低效、无效和负效的作业方式,回归作业理性,严控作业总量和时长,严控考试频次,减负增效,强化作业精準管理和科学设计。

精心设计学案。学校导学案分五个板块设计:自主学(预)习、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拓展迁移和课堂小结。作业练习体现在学案的每一个板块,有独立思考完成,有合作互助完成;有巩固练习,有测评总结。以学定教,精讲精练,追求课堂作业的高效优质,做到堂堂清。

丰富作业形式。一是体现个性特色。建立“作业超市”,充实作业种类,由学生根据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作业。二是体现分层分类。把作业分为书面、阅读、实践活动和口头作业等,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兼顾学生爱好,突出有效原则。即使是同一类作业也会合理分层,针对不同学生,按照“基础过关”“能力提升”和“创新突破”三个板块分层设计。三是体现自主原创。备课组集体研讨,分工协作,关注学情,创新思考。

强化质量监控。要保证良好的作业质量和效果,关键在于及时评价和反馈。学校提出作业质量监测的基本要领:小题卷,大比拼,短平快,人盯人,夯基过关,反复抓捏;点滴功夫,即时反馈。要求一次作业练习时长不超过半小时,题量不超过一张(A4)纸,评改不超过10分钟,即时订正改错,即时督查过关;早读午习暮结,碎片时间高效管理,开展学科“四基”(知识、能力、经验、思维)大比拼;建立优秀作业评比与展示机制,完善作业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

落实“双减”目标,回归“五育”并举

“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是“双减”之后最迫切的工作。作业辅导答疑,要保证教学质量;课后服务提档升级,要保证学生学足学好。

学校实施了课后延时服务“5+2”模式,分为基础性托管和拓展性托管。前者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作业为主,后者则以开展社团活动及校本课程选修为主。学校立足“心之源”“趣之源”“创之源”三大支流课程谱系,创设包括学科拓展类、体艺科技素养类和德育实践类等100多门社团活动课程,充实德育实践、体育锻炼、美育陶冶、劳育活动以及心理健康、视力防控与生命安全教育等门类,保障学生课后服务需求。学校开设“课程超市”,给学生提供多元选择;引入校外资源,加强校企社合作,保证课后服务的专业性和高质量。另外,学校还推行“2+2+1”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即“2项体育特长+2项艺术特长+1项科技或劳技特长”,建立综合素质考评机制。

保障“双减”成效,回归家校共育

“双减”政策要求“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密切家校沟通”“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但在唯分数、唯升学的不良氛围中,家长关注孩子的文化成绩和分数,远胜过关注孩子的人格品性、心理健康、生命安全、生活自理与生存能力等。家庭教育归正,家校合力共育,恰是孩子未来成长成才与健康发展的必要选择。

缓解家长焦虑,改变家长育儿观,是家校沟通的重要话题。学校成立心理教研组,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和家长分别进行心理干预。学校成立三级家委会,通过家长会、家委会以及致家长信、告家长书等方式解读学校办学理念,宣讲教育主张,帮助家长们改变观念,关注孩子长远发展。

学校积极搭建和畅通家校互动平台。开办家长学校,聘请教育名家开坛讲座;开办教育沙龙,共议育儿经验;开设家长课堂,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设置校园开放日,定期召开有家长、学生、教师参与的校务委员会和联席会,让家校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畅所欲言,共谋教育良方。

陶行知先生曾说:“解放孩子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让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双减”政策是教育本质的理性回归。学校将进一步提炼办学理念和文化,寻源求真,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健康而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学案家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乡愁导学案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