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戏进入音乐课堂的意义和途径

2022-02-09 06:13李双双
剧影月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花鼓戏戏曲传统

■李双双

戏曲音乐是传统音乐中融合“唱、做、读、拍”等表演因素,融文学、诗歌、音乐、舞蹈等文化基质为一体的一种民间音乐。它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表演艺术形式之一,花鼓戏就是其中的代表,它是中国歌舞戏剧的一种音乐形式。湖南花鼓戏,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之分,它们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随着我国新时代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现代经济文化社会的飞速发展,音乐文化的方式极大地丰富及发展,人民欣赏的内容和层次也在多元化发展,加之传统戏曲音乐及曲目的陈旧、表演方式方法的单调,导致观看传统地方戏曲的观众越来越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花鼓戏文化也渐渐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特别是青年一代。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的音乐文化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的花鼓戏音乐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体现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同时也是促进人民音乐文化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各地的地方戏曲表达情感的方式大多都是采用戏曲表演的形式,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花鼓戏是我国一种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个性特征的传统戏曲文化,是湖南地区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将花鼓戏引进课堂是十分必要的,学校是传承和发展音乐文化的重要场所,这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传统音乐文化大多都来自民族民间,地域性明显,除了要有大量宣传外,当地文化部门还可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给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以便逐渐向全民性发展。

一、花鼓戏进入中学课堂的意义

花鼓戏进入中学课堂,一是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当代社会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音乐文化在不断地创新,花鼓戏音乐也不例外。这也使得花鼓戏的种类日益丰富起来,作为教师来说需要不断地充实自身,与时俱进。花鼓戏进入音乐课堂所带来的并不只是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也是对教师的一次充实与提高,需要教师以更好的专业水准来要求自身。学生从教师身上的学习也不仅仅在于课堂,平常的一举一动学生都有可能模仿和学习,所以在音乐课中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当地传统音乐尤为重要。我们在花鼓戏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要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要在年轻一代中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让学生深知我们优秀的音乐文化更值得为我们传承和发扬。二是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提升。花鼓戏是由民间故事和日常生活组成的,感染力强,可接受程度高,而学校又是传播和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桥梁,将花鼓戏引入课堂既有利于教师教学,又可以提升学生对花鼓戏音乐的兴趣。老师在课堂上可以以图片等形式,巧妙地将花鼓戏音乐引入课堂之中,使学生对戏曲曲目背后有一个基础的把握,也可以在教唱课教学中,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课程中,知识既得到了积累,在课堂中也得到了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三是有利于传承地方本土音乐文化。在花鼓戏发展期间,在保持开放发展的同时,将花鼓戏与其他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创新音乐形式,能更好地传承花鼓戏音乐文化。国家和政府等都在积极发展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花鼓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中学课堂又是学生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接受各类学科知识的重要场所,在音乐课堂中将花鼓戏音乐文化与课堂相结合,对于本土音乐文化的讲解,通过宣传等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从多方位感受本土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将花鼓戏音乐引入中学音乐课堂,不仅有助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还有助于音乐文化事业的传承,有利于发展地方本土音乐文化事业。发展音乐文化的本土事业,是当代我们必须要做的,也是一种义务和责任。作为新青年一代,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对花鼓戏知之甚少,但随着许许多多政策的出台与颁布,人们逐渐开始关注音乐文化事业,如在2017 年就有相关文件提出,要助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音乐教师应该要更加完善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时俱进,注意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又是学生特长培养的重要时期与关键时期,将本土地方音乐文化引入音乐课堂及生活中是时代的需要,通过将花鼓戏引入中学音乐课堂,通过音乐文化课程的熏陶,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事业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为花鼓戏音乐事业打下基础。

二、花鼓戏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途径

近年来国家对戏曲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不断地出台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来保护戏曲,如国务院在2015年时颁布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及湖南省政府在2016年时候出台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意见》。政府是支持戏曲发展的,但目前花鼓戏进入中学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花鼓戏进入音乐课堂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一是在音乐课程中引入花鼓戏音乐文化。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丰富多彩。而地方本土音乐文化通过历史的积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表现了人们对音乐文化的诉求,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用多种多样艺术形式来展现其独特的魅力。现如今许多的中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学与训练,如果在音乐课程中引入花鼓戏音乐文化,通过课堂让学生学习花鼓戏音乐,传承优秀音乐文化,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二是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进行花鼓戏教学。在《新音乐课程标准》(11 年版)中提到的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课程人文属性的集中体现就是指“音乐及相关文化”,是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一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的音乐文化拓展,使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演奏能力、创作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合理地运用花鼓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在历史教学中加入花鼓戏历史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花鼓戏的发展历史,又如在地理课堂中知晓民间戏曲的一些戏曲文化名城,来培养学生对花鼓戏音乐的兴趣,结合其他学科使得教学的效果可以更上一层楼。音乐学科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学科本身,而在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教学中,也就是说花鼓戏与人文社科的相结合教学中是双赢的,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热情会得到高涨,花鼓戏音乐也得到了传播。三是编创花鼓戏音乐校本教材。花鼓戏校本教材的编创,是为多渠道引花鼓戏进入音乐课堂中的重要举措,在校本教材中可以适当加入花鼓风流行歌曲,以学生感兴趣的角度为切入点,学生兴趣得到了激发,教师上课的热情也会高涨,教学效果会得到提升。校本教材中还可以引入一些花鼓戏实践活动,让学生跟随老师学习花鼓戏曲目选段的身段练习,随之加入表演活动,学生学习会更加深入。花鼓戏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口传身授,花鼓戏一直都缺少体系的乐谱,校本教材的编创也是为地方花鼓戏戏曲的传承,贡献了一份力量。

总之,学习传统戏剧音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娱乐人们的身心,还在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操。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传统音乐也在吸收新元素,进行改革和创新,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群发现它的美。在音乐发展大背景的前提下,将传统花鼓戏音乐引入中学的教室里,可以增加学生们的乐趣和提高个人情感,使学生成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更加有利于花鼓戏音乐文化的传承。当然,在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下,花鼓戏音乐文化的发展受到很大冲击,家长、学生,当然也包括教师对花鼓戏的了解都不深入,教师们缺少花鼓戏音乐的基础知识,也很少有学校将地方花鼓戏音乐引入到课堂中。花鼓戏进入音乐课堂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急需政府部门、学校、教师等多方的支持,传承和发展花鼓戏音乐迫在眉睫,也急需我们青年一代来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花鼓戏戏曲传统
论数字时代湖南花鼓戏的整合传播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湖南花鼓戏舞蹈的特征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当代情境中的乡村牧歌——评花鼓戏《虾戏稻香》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