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

2022-02-09 08:26董伟俊
北方经济 2022年11期
关键词:黑龙江跨境电商

董伟俊

一、深刻认识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的战略意义

开放合作是时代发展潮流。新形势下,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有利于国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有利于统筹推进国内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黑龙江省更好承担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责任。

(一)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是全面深化开放合作的需要

新世纪以来,各国经济的互相依赖程度加深,国际秩序重塑和全球治理变革进程加快。同时,世界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深刻演变,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受到冲击。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环境日益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稳定全球经济和社会预期迫切需要各国的开放合作。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倡议和推动开放合作。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以包容互利深化地区合作、促进文明共鉴,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关系到国家开放合作全局。

(二)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是全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同时要看到,受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多和既有发展基础不平衡的影响,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南北经济差距拉大,区域分化可能加剧;地区人口系统稳定性不强,区域人口集聚能力存在差异,人口人才流动呈现出“单向性”;制约区域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仍然存在。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以创新驱动集聚新动能、培育新业态,形成新的增长极,关系到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三)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是全面推动黑龙江振兴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同时要看到,受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等影响,黑龙江经济发展仍相对滞后,发展质量和增长速度与资源禀赋、产业潜力不相适应,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仍有扩大空间。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以开放推动改革,促结构优化、助质效提升,形成国内国际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关系到龙江振兴发展大局。

二、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应遵循的原则

习近平主席关于“注重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战略对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等重要指示,为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要坚持高标准定位

新时代打造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的核心目标是全面提升国家国际化水平。推动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向北开放合作格局,是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促进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具有整体性特点。从国际层面,要构建以俄罗斯为重点、面向东北亚、拓展东南亚、联通欧美非的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从国内层面,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依托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深化龙粤、深哈对口合作,打造国内跨区域合作国家样板。

(二)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要坚持高起点规划

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国家向北开放。加快黑龙江省既有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制度创新。从对俄区位优势和市场潜力角度考虑,建议比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规划黑瞎子岛中俄国际合作示范区,实现商品流通、资本流动、人员往来自由,建设开放度更高、合作更便捷的平台环境。在向北开放新高地的产业布局方面,除传统对外合作领域以外,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擎作用,积极拓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合作新领域。

(三)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要坚持高质量落实

质量是我国对外合作行稳致远的关键。建设向北开放新高地,既要有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也离不开高标准的落实举措。应当立足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瞄准“高质量”,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发挥高端资源要素作用。全要素、高层次对外发力,借助对外经济合作,输出优质商品和优质服务,输出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借助对外人文交流,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先进经验以及和平发展理念,推动文明对话,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正确认识中国。

三、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的路径选择

高质量建设向北开放新高地,形成发展新动能,需要立足于国家和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与开放合作实际,综合考虑国际、区域和国内新变化、新形势,以深化对俄合作为重点,不断扩大中俄蒙务实合作领域和规模。

(一)加强能源领域合作

俄罗斯是能源生产大国,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位居世界前列。2021年,俄罗斯石油产量达5.24亿吨,同比增长2.1%;天然气产量达66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6%,石油天然气产业对俄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25%。俄乌冲突后,欧洲国家纷纷决定减少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导致俄罗斯更加重视对东方和亚洲的能源出口。能源一直是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目前两国已建成中俄原油管道和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这两条管道分别从黑龙江漠河和黑河入境中国。为了增加对华能源出口,2022年3月1日,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中俄就经过蒙古国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达成协议,每年向中国供气500亿立方米。2019年,蒙古国与俄罗斯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探讨“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目前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已经完成。蒙古国预计,这条长达2600公里的管道将于2024年动工,2030年左右投入使用。“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将进一步密切中俄蒙三国的经济联系,管道过境费也将促进蒙古国经济的发展。

(二)提升中俄互联互通水平

建设和完善中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畅通人员和货物跨境流动,对于释放两国地区合作潜力、促进两国毗邻地区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当前新形势下,积极推进中俄地区间铁路、公路、海运和管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对于推动双边务实合作更具有现实意义。2022年6月10日,中俄首座跨境公路大桥正式通车。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大桥的开通,以及黑河公路口岸的启用,将使我国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之间开辟出一条新的国际运输通道,从而提高两国贸易往来的便捷度。4月10日,黑龙江省同江市对同江中俄黑龙江铁路大桥载货列车通行测试进行了演练。演练内容包括货物查验、消杀和换装等多个流程,为后续载货列车通行测试做足准备,同江大桥计划今年8月正式通车。相较于绥芬河口岸,同江大桥将黑龙江至莫斯科的时间直接缩短10个小时,将极大地缓解满洲里、绥芬河口岸的货运压力,显著提升中俄贸易的畅通水平,同时进一步带动东北经济的发展。

中俄应有效发挥“东北—远东”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和相关合作机制作用,规划开发两国互联互通的新通道。阿穆尔州州长瓦西里·奥尔洛夫在黑河大桥货运开通仪式上说,计划在阿穆尔州再建造两座通往中国的桥梁,首先修建贾林达—漠河大桥,其次是布拉戈维申斯克—黑河铁路大桥。

黑龙江继续推进哈欧、哈俄、哈绥俄亚等班列发展,加快建设黑瞎子岛公路口岸,协商推动俄滨海边疆区格罗杰科沃车站铁路扩能改造,提高边境口岸综合通行疏运能力,提升中俄人员和货物往来便利性。

(三)对接中俄地区发展战略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和举措。而俄为加快远东发展,联邦政府先后推出一批国家纲要,实施了一批项目。加强中俄发展政策和重大项目对接,不断深化两国务实合作,是丰富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涵的途径之一。应以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积极对接俄远东超前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优先项目,加强对俄合作。黑龙江自贸区设立两年多来,积极发挥“为地方谋发展”的引领作用,成为向北开放最具吸引力和集聚力的平台。2021年,自贸区实现外贸额269.3亿元,增长48.7%,占全省的13.5%,其中对俄贸易188亿元,增长50.2%,高于全省对俄贸易增幅15.4个百分点;新设企业6467家,实际使用外资1.94亿美元,占全省的32.2%。2022年1—5月,自贸区外贸额142.3亿元,增长63.2%,占全省的14.1%;新设企业2166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303万美元,占全省的21.9%。目前,俄在远东已设立22个超前发展区,中国成为俄远东超前发展区项目中最大的伙伴,已经有58家中国企业成为超前发展区和自由港的入驻企业,投资总额达到116亿美元。

(四)扩大中俄农业领域合作

近年来,中俄农业合作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一个新增长点。2021年中俄农产贸易增至55.5亿美元。为促进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2014—2020年,中国对俄罗斯开放了多种农产品的进口许可。黑龙江对俄农业合作发展势头很好,2022年,哈尔滨、黑河、绥芬河在俄农作物种植面积分别发展到30万亩、187万亩和102万亩。

黑龙江农企在俄主要种植大豆,大豆进口配额限制已经放开。近年来,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大豆大幅增加,2021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大豆52万吨,同比增长30.4%。俄罗斯在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国中位列第六。黑龙江积极推进对俄大豆繁育基地建设,正协商落实2个大豆种子在俄登记审定并推广应用。哈尔滨、黑河、牡丹江具有进口大豆加工资质的企业分别发展到10家、9家和20家。

目前,受疫情影响,黑龙江境外农业企业生产面临劳务出境难、农资准备难、过境运输难、企业融资难等多重困难,严重影响境外种植面积和生产进度。要扩大中俄农业合作,必须解决人员出境、农机过境、金融支持、通关手续、粮食配额等方面问题,并争取利用部际联席会议、中俄农业合作机制切实解决粮食种植和回运难等问题。

另外,黑龙江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停留在对水稻、大豆、玉米等的初级加工水平,产品附加值低,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发展俄粮落地加工产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还需技术升级,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五)推进对俄跨境电商产业发展

中俄跨境电商合作快速发展,2019年中俄跨境电商交易额占俄跨境电商交易总额的60%左右,中国稳居俄罗斯跨境电商交易第一位。为推进中国对俄跨境电商发展,我国分别于2018年、2019年、2020年批准哈尔滨、绥芬河、黑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重点发展跨境物流、跨境海外仓、跨境电商平台和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经过大力推进,跨境电商已成为广大企业拓展俄罗斯等国销售渠道、扩大贸易规模的重要途径。目前黑龙江共有456家跨境电商及相关企业,34个海外仓,10个跨境电商独立站,1个省级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已成为对俄跨境电商的重要枢纽。黑龙江成功开辟“哈尔滨—绥芬河—叶卡捷琳堡”跨境电商陆运通道,2021年发寄对俄邮件289.5万件,货运量765.1吨,2022年1—5月发寄对俄邮件147.9万件,货运量455.6吨。

黑龙江省级财政计划统筹利用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运用跨境电商方式扩大外贸规模。对企业以跨境电商模式从事进出口业务,年进出口额达到1000万元(含)以上的,每100万元奖励1万元,单个企业最高奖励100万元。对年进出口额1000万元(含)以上的跨境电商独立站,给予当年建设投入费用30%的补贴,最高补贴50万元。对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开设店铺的企业,可给予入驻平台费和宣传推广费不超过50%的补贴。

但从实际运营情况来看,跨境电商发展方面还存在跨境电商主体数量少、贸易规模小,本地跨境电商企业整体发展尚不成熟,缺乏具有足够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的代表性企业等问题。

(六)深化中俄跨境产业合作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根据比较优势和市场潜能,围绕先进制造、国际贸易、现代物流、数字金融、特色产品等产业领域,构建中俄跨境产业链,推动两国产能合作,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的转型升级。着力推动制度创新,结合中俄各自的产业发展特点和产业扶持政策,探索创建中俄跨境自由贸易区和跨境超前发展区,通过建立投资贸易自由、人员流动自由的开放合作新制度平台,助力两国跨境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黑龙江跨境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Write a caption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电商下乡潮
跨境直投再“松绑”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