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纳滨对虾混养技术研究进展

2022-02-09 09:13李波张艺琦陈兴汉范斌
水产养殖 2022年12期
关键词:凡纳滨石斑鱼对虾

李波,张艺琦,陈兴汉,范斌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阳江 529566)

1988 年,我国开始引进凡纳滨对虾,因其具有出肉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等特点,养殖水域面积稳步扩大。由于过度追求养殖产量,放养密度不断增加,对虾单养池塘的病害开始频繁暴发和流行,养殖成功率逐渐走低,华南地区养殖成功率维持在20%左右,严重制约了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1]。

水产养殖混养指在主养品种中加入1 种或多种配养品种[2],混养又被称为多营养层级的养殖、套养、综合养殖[3]。现简述近几年凡纳滨对虾的主要混养品种、混养规格密度以及混养的优点,以期为研究和开发新型的健康养殖模式提供参考,促进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凡纳滨对虾混养技术

凡纳滨对虾混养,在主养凡纳滨对虾的池塘中,混养其他水生品种,如虾鱼混养、虾藻混养、虾虫混养、虾蟹混养等不同养殖模式,可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是实现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4-7]。凡纳滨对虾混养技术的快速发展,主要有2 种形态,一种是:养殖大宗淡水鱼的池塘,由于淡水鱼的价格较低,经济效益较差,需要引入价格更高的凡纳滨对虾,增加养殖经济效益[8];另一种是:高密度养殖凡纳滨对虾的池塘,由于环境污染、种苗退化、病害频发等原因[9-10],原有的单养模式风险巨大,需要混养其他水生生物,降低养殖的风险,保障养殖经济效益。

2 凡纳滨对虾的主要混养品种

在凡纳滨对虾混养系统中,对虾与不同生态习性的动物合理搭配,占据不同的生态空间,充分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凡纳滨对虾混养模式中,混养的水生动物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海水鱼类一般不能混养在淡水池塘中。凡纳滨对虾混养主要水生动物的品种见表1。

表1 凡纳滨对虾混养主要水生动物的品种

续表

3 混养规格密度

当混养的水生动物密度过大时,可能会与凡纳滨对虾发生拮抗作用,影响凡纳滨对虾的摄食、生长和产量[12];密度过小,也可能会无法体现混养模式的生态效应。开展凡纳滨对虾的混养试验,在确定混养密度之前,需要确定混养水生动物的规格,不同规格的混养生物,对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可能有影响。在混养密度相同的条件下,混养小规格点带石斑鱼的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比混养大规格点带石斑鱼提高15.1%~23.2%[18]。在虞为等[19]研究中,混养罗非鱼的规格,对罗非鱼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异生长率几乎没有影响。在凡纳滨对虾混养石斑鱼的研究中[18],随着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增加,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平均产量均呈下降趋势;混养的小规格点带石斑鱼密度较小时,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平均产量最高,分别为66.25%和17 715.0 kg/hm2,较单一养殖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提高5.46%,平均产量提高16.2%。彭银辉等[20]研究发现,随着混养鲻的密度和规格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规格和产量均会下降;为了保障凡纳滨对虾的规格和产量,建议混养低密度的鲻。沈亦军等[21]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套养的罗氏沼虾数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和产量均有提高,证明套养罗氏沼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凡纳滨对虾发病率;建议套养塘总密度控制在60 万尾/hm2左右,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的混养比例控制在 1.0∶1.0~1.5∶1.0 为宜。以上研究表明,混养不同的水生生物品种,其规格、密度适宜,才能充分发挥池塘的生产能力,提高养殖产量,最终达到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

4 混养的优点

4.1 合理利用池塘空间和饵料

凡纳滨对虾属于底栖动物,大部分活动的区域在池塘底部,混养鱼类可充分利用不同水层,增加池塘生物承载能力。方格星虫是底栖动物,混养方格星虫能利用底质空间[17],混养贝类也有类似优势[5]。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投入大量饲料,混养生物能充分利用残饵和粪便,降低饵料系数[1],还能充分利用天然生物饵料[11-12]。Cecilia等[22]开展了凡纳滨对虾混养虱目鱼试验,不投喂人工饲料,仅补充无机肥,培养天然饵料,也取得较好的产量。李志裴等[23]研究发现,在凡纳滨对虾混养鲮的过程中,会增加浮游植物量,减少浮游动物量,促进藻相的稳定性。将凡纳滨对虾和牡蛎、石莼混养,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的含量高于分室循环水模式中的含量[24]。

4.2 改善水质底质,防控病害

凡纳滨对虾混养体系中,鱼类的活动会搅动水层,打破上下水层的分隔,促进物质的均匀分布[25],提高池塘底部溶解氧的含量。凡纳滨对虾混养技术,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池塘生态系统,有效改善水质底质。张振东等[10]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混养草鱼,有降低沉降污染(沉降率36.3%~54.0%)、提高饲料转化效率(25.5%~27.5%)及总能转化效率(10.2%~13.4%)的作用。

文献[1,8,13,23,26]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混养模式,能改善水质,降低有害物浓度如亚硝酸盐氮、铵盐、化学需氧量等。郭永坚[27]试验发现,凡纳滨对虾混养鲢,养殖密度越高,硝化速率越高,从而加快有害物质亚硝酸盐氮的转化。

在混养系统中,患病的对虾运动能力减弱或死亡,鱼类能比较容易捕食这部分对虾,减少健康的对虾蚕食患病对虾的尸体,切断病害传播途径,从而控制病害。孙福先[28]连续几年选择鱼类(鰕虎鱼、黑鲷鱼、青石斑鱼、鲈、美国红鱼、半滑舌鳎、河豚)在海水养殖池塘与对虾混养,开展防控对虾病害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体长10 cm 的鱼类,在发生对虾病害时,对因白斑综合征病害导致的病、弱、死虾,有明显的摄食效果。In 等[29]研究证实,混养系统的河豚,会选择性地捕食感染WSSV 病毒的凡纳滨对虾。

对虾养殖过程中,人工饲料的投喂,导致残饵和粪便的大量增加,造成池塘底质和水质恶化,有害水质指标偏高,引起对虾产生应激反应,甚至导致其死亡。鱼类的免疫活动作用于池塘中的病原生物,鱼类产生的抑菌灭菌物质,可作用于池塘环境,使凡纳滨对虾受益。鱼类有一套免疫系统,免疫能力比对虾强[30]。粟丽等[11]试验表明,凡纳滨对虾混养罗非鱼,能有效控制池塘中弧菌的数量。Playle[31]报道了鱼类黏液直接影响水环境,鱼鳃上的黏液能与水体中的金属离子络合,通过这种络合作用,随着黏液的分泌和脱落,能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即鱼类黏液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凡纳滨对虾混养大规格的罗非鱼,能通过减少池塘有机质积累的方式,改善虾池养殖环境,同时显著抑制弧菌的过度繁殖,提高养殖经济收益[11]。

方怀义等[32]试验表明,凡纳滨对虾鱼虾混养不同密度的奥尼罗非鱼,能有效防治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疾病。放养鱼苗体长10.0 cm、密度4 500 尾/hm2的时候,纤毛虫个体数量为1 级(纤毛虫数量>30个,10×10 倍显微镜视野下),在第 3 天时,对虾体表的纤毛虫个体数量为2 级,到第6 天时为3 级,到第12 天时为4 级(纤毛虫数量<3 个),疾病治愈。Seyyed 等[2]研究发现,在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系统中混养鲻,可以减少池塘总有机质的含量,间接抑制寄生虫(聚缩虫和累枝虫)的繁殖。

4.3 提高产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凡纳滨对虾混养水生动物在同一个池塘里,充分利用池塘空间,提高池塘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提高养殖经济收益。对虾与鱼类混养可清除残饵、排泄物,控制藻类的生长,改善池塘底质,净化池塘水体,从而降低对虾病害发生的频率,增加养殖产量,提升养殖经济效益。凡纳滨对虾养殖中一个重要问题,是放苗后对虾的成活率较低,导致最终产量不高。凡纳滨对虾混养草鱼,养殖周期平均比单养组短10 d,混养组凡纳滨对虾的单位面积产量比单养组高55.86%,饵料系数比单养组低8%[1]。点篮子鱼能够摄食浒苔等藻类,与其他名贵养殖品种套养或混养,可有效控制养殖池中浒苔等藻类生长造成的水质破坏,既有利于主养品种的生长,又有利于点篮子鱼的生长。

在凡纳滨对虾与点篮子鱼[13,33]、凡纳滨对虾与点带石斑鱼[18,34]、凡纳滨对虾与罗非鱼[11]等的混养中均发现,鱼虾混养能显著提高池塘养殖产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刘瑞义[35]试验表明,在咸淡水池塘投放大弹涂鱼与凡纳滨对虾混养,产大弹涂鱼591 kg/hm2,增加利润 45 000 元/hm2左右,增效增收显著,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徐纪萍等[36]开展了3 种不同规格斑点叉尾与对虾混养试验,结果表明,对虾每667 m2产量,比当地对虾单养的667 m2产量增加了 89.6~214.62 kg。

5 展望

5.1 混养采用新技术

近年来,新颖的养殖技术层出不穷,可以结合凡纳滨对虾混养技术,例如碳氮比(C/N)调控技术。碳氮比调控技术是指向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调整C/N,充分利用富余营养元素,促进微生物的繁殖,从而维持池塘的稳定性,提高生产能力[23]。生产中,性价比较高的碳源有葡萄糖和蔗糖。李杰[37]在凡纳滨对虾混养三疣梭子蟹试验中发现,调节C/N 为15,添加蜡样芽孢杆菌,多样性的细菌群落才能建立。

5.2 试验混养新品种

目前,有不同品种的水生生物和凡纳滨对虾混养,包括草鱼、罗非鱼、鲫、石斑鱼、点篮子鱼、金鲳、鲻、金钱鱼、三疣梭子蟹、罗氏沼虾、玉足海参、方格星虫等。混养品种中,以鱼类居多,虾、蟹次之,地方名特品种较少。有的混养品种已经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如草鱼、罗非鱼、点带石斑鱼等;但也有部分品种文献报道相对较少,如养殖产量较大的金鲳。随着养殖品种的不断丰富,混养规格、密度方面的核心数据比较缺乏,需要更多的混养试验为实际生产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5.3 探究混养防控病害的机理

凡纳滨对虾混养技术,可以抑制或延缓对虾病害的暴发和流行。但目前病害防控机理方面的研究尚缺乏,需要系统、深入的研究,为凡纳滨对虾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猜你喜欢
凡纳滨石斑鱼对虾
对虾养殖弱势群体的管理
对虾吃料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疫情+年底结账,石斑鱼价格应声下跌,春节前或涨一波
对虾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迫切关注!因流通受阻,9成石斑鱼养殖户正愁卖鱼难,诉求和担心日增
海南石斑鱼明年或减产40%!鱼苗存活率低,成鱼卖不起价,石斑鱼怎么了?
石斑鱼池塘生态育苗技术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防治研究进展(二)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防治研究进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