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者的精神节操

2022-02-10 17:12碎碎
视野 2022年23期
关键词:心会节操感叹号

/碎碎

一个词就能说清楚的,你为什么要用三四个?一句话能阐释明白的,你为什么要用一堆排比?不过是同义重复,是用力太过、信心不足的表现。

看一部书稿,散文集,作者爱用感叹号。感情完全没到那个强度,也要虚张声势地用叹号一叹了之。让人看着心里一惊一乍的。以为发生什么大事了,或者他的心要呕出喉咙了,其实什么都没有。看感叹号过多的文章,就像面对一张表情过度的脸。对于以侍弄文字为生的人来说,是不是常用感叹号,简直事关精神节操。

一个词在大流行之际,也是死期已至之时。眼见着一个个好词由刚面世时的活力四射,走向过度流行后的衰颓无力。如果一个人的文章里充满这样的词汇,便会让人感觉不洁,就像看见一个人不停地用别人用过的餐巾纸擦嘴。

低估别人是比较丢人的事。比如,作者低估了他的读者。那多出来的一两个词、多余的几句话、不节制的抒情,都会显得难堪。

有些情意不需要表达。

一表达,就轻了,俗了,走形变味了。你感受到的便是你能拥有的世界。

有人发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和人日常对话的叙事逻辑,都是不触及自己和别人的内心,只在浮皮表面的地方,认真或貌似认真地打转。这种避重就轻,是一种深刻的自保,还是不由自主的聪明打滑,不得而知。我觉得这种风格很神奇。当然在对方眼里,大概,同样神奇的是我这种暴露狂。

孩子吃完药后要求给他发一块饼干,压压嘴里的苦。我顺手夹起盘子里的一块杏鲍菇,说,来,这个是新式饼干,可好吃了。

他以前不吃杏鲍菇,但这次我切的是长方块,形似饼干,他就不认得了。他疑惑地走过来吃了,说真好吃。一连吃下三块,还有福同享献给他爹一块,兴奋地告诉他这叫新式饼干,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以前怎么跟他说杏鲍菇有营养、对身体好他都不买账,可是“新式饼干”就大吃特吃了,可见“叙事”之重要。

有个女人,说起自己的烦恼痛苦,依然表情好看,声音好听,表达精致。好像那些烦恼并非多么讨厌,倒是某种享受,是某种别样的甜蜜,让人恨不能也东施效颦地烦恼痛苦一把。可见,“叙事的腔调”之重要。

一个东西,一件事情,一旦被描写,便偏离了事物本身。

但是,任何事物,都逃脱不了被描写的命运。

对于被过多、过度描述的事物,便有了不信任感。

一个好小说,描写的生活充满了失败与落魄,破碎和心碎,可是它所透露出的心灵质地、精神密度与情感的光辉,犹如阳光透过枝叶婆娑的大树折射出来的斑驳光影,令人沉醉。沉醉到与小说世界里的紧张、痛楚、光亮、柔软与湿度比起来,现实中的成功与富贵都显得平庸乏味,不值一提。

放一放,一杯热茶会变凉;放一放,一枚水果会变坏;放一放,满腔激情会冷却;放一放,柔软的心会坚硬,坚硬的心会柔软;放一放,你会发现改过二十遍的稿子依然可以再改。

把一篇稿子弄好,点击“发送”,就像把它送入茫茫太空,随它在空中漫游,与自己再无干系。它下一步的命运如何已与自己无关。只有在写的时候,它才属于你。写完之后,它就像脱离子宫的孩子,拥有它自己的生命与独立意志。你要想的是下一个。写作就是这样,犹如深渊,永无止境。

我感觉最迷人的词是奋笔疾书。每一个字,都在你的笔下奔跑,你把它们一一擒拿归案。但是几乎,这永远只是想象中的景象。大多数写作都是一下笔便艰难滞涩。

你在文字里想表达这个,人家却在字里行间嗅出了那个。这是表达的罅隙与多义,也是人心的繁复。写出来的字不再属于作者自己,也不会再受作者摆布。

他的内心自有无垠世界和无边深渊,深不见底,哪怕是他最亲密的人,也无从跨越。他通晓世间万物与各色人等的趣味。他深谙各式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密码。他活于漫无边际的虚与实之间。通过文字,他让自己活得更多,活得更深,这可能是一个作家最大的幸福。

有病,会影响一个人看待世界的眼光。有的病让人完全无力感受世界。整个世界,都只剩下对那个病的感受和绝望。于是一切景语皆病语。身体越好,心态越好,对世界的感受能力才会越好。

猜你喜欢
心会节操感叹号
有感“节操”
初中历史『四会』法探微
科学的节操就是没有节操
【完美!】
找点
COMICS
不灭的恐惧
感叹号不可随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