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工学院今何在?曰:仍然举足轻重

2022-02-10 21:36大漠孤烟
求学·文科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位次大连理工大学工学院

大漠孤烟(整理)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国家在全国七大行政区域着重调拨组建了八大工学院,其中教育部直属的有四所重点工学院,也就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著名重点工学院,它们分别是華南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大连工学院和南京工学院。1988年,这四所工学院升级为“大学”,之后部分高校经过合并调整等,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和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

时光荏苒,辉煌仍在。曾经的这四大工学院现均为“985”“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理工科领域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这四所重点工学院实力如何呢?考多少分才能被录取?一起来看看吧。

四大工学院“一流学科”入选情况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基础,没有世界一流的学科就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四大工学院共有25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其中,东南大学入选11个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入选8个,华南理工大学入选4个,大连理工大学入选2个。

四大工学院第四轮学科评估情况

学科建设是大学的学术本质,是一所高等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四大工学院的学科建设水平受到了广泛认可。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所高校可谓“实力爆棚”,一共有41个学科入选A类,其中A+学科10个,A学科6个,A-学科25个。

四大工学院的师资力量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衡量一所高校实力的重要标准,也是提升一所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突破点。

四大工学院都拥有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据统计,四所学校共有两院院士50人,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学者、万人计划入选者数百人。

录取分数和学科侧重

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均以工科类专业见长。我们通过四所院校在同一省份(以四川为例)四年理工类录取线位次排序,来看其报考热度变化。2018年至2021年,四川理科一本线上人数分别为:75149人、77749人、81375人、82994人。我们用院校调档线位次,除以理科一本线上考生总人数,就可以得到线上排名比例,比例越小,录取位次越靠前。线上排名比例比单纯的一分段排名更能反映录取位次是上升还是下降的实际变化。

华中科技大学

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在四川的理科最低录取分数为652分(一本线521分,线差131分),录取位次为3189名。从2018年开始,录取位次逐年上升。华中科技大学有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8个学科入选了“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特别是其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更是近年来报考热门中的热门。华中科技大学近年来在四川的录取最高分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卓越计划实验班)和临床医学本硕博贯通培养。

东南大学

2021年东南大学在四川的理科最低录取分数为646分(一本线521分,线差125分),录取位次为4046名。2018年是东南大学在四川录取位次最靠前的一年,2019年下降幅度较大。2019年到2020年,东南大学录取位次由3687名到3691名看似是在下降,但是根据线上排名比例,实际情况刚好相反,东南大学录取位次其实有小幅回升。近年来,东南大学的录取位次都比较稳定,不过四年来总体趋势是下降。东南大学在四川的录取最高分专业为建筑类和工科试验班(吴健雄班)。

华南理工大学

2021年华南理工大学在四川的理科最低录取分数为644分(一本线521分,线差123分),录取位次为4628名。华南理工大学录取位次呈现小幅度一年升一年降的趋势,但相较于2018年,录取位次总体趋势是下降。相对来说,华南理工大学是四所院校四年中录取位次最稳定的大学,一本线上排名比例几乎没有变化。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在四川的录取最高分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英创新班),录取分数为661分。

大连理工大学

2021年大连理工大学在四川的理科最低录取分数为631分(一本线521分,线差110分),录取位次为7843名。相较于2018年,有2400名左右的位次差距,位次下降最多。这说明大连理工大学的报考热度降得厉害。其原因应该与学校以化学、工程为优势专业有关。大连理工大学近年来在四川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为数学类、电子信息类和工程力学。

·结论·

近几年,四大工学院报考最热的院校由东南大学向华中科技大学转变,这应该和土木工程等工程类专业热度降低、计算机类专业逐年升温有关。2018年四川考生报考四大工学院的热度从高到低(下同)为: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为: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并列)、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为: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2021年为: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长期在四所院校里排最后,与其优势专业有关。在“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大连理工大学有2个学科入选——化学、工程。这2个学科下辖的专业大多数都不是现在的热门报考专业,化学更是所谓的“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之一。所以,不是大连理工大学近年来实力下降,而是整个社会大环境如此,导致大连理工大学录取位次逐年下降。同时,南京、武汉、广州、大连四座城市中,大连较远的地域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总的来说,大连理工大学还是一所学科实力非常强大的“985工程”院校和世界一流大学,值得考生报考。

四年中,除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录取位次逐年上升,其余三所院校的均有略微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医学类、师范类高校录取分数逐年提升有关。竞争高校增多,部分高分考生摒弃了传统的工程类热门专业,转而投身医学类、师范类“双一流”大学的怀抱。

(以上内容来源:高考志愿学社)

华南理工大学: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1952年,以当时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工程方面的系科、广东工业专科学校四院校为基础,会同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武汉交通学院、武昌中华大学六个院校中与工科相关的专业组建而成华南工学院。华南工学院汇集了当时中南地区所有最为优秀的工科院系,奠定了华南理工大学深厚的工学基础。学校因此被誉为中国“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三个校区,五山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石牌高校区,校园内湖光山色、绿树繁花,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文化底蕴深厚;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广州国际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创新城,与广州大学城隔岸相望。三个校区交相辉映,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

华南理工大学现已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0%;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入选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排名第6位,为华南地区首位。

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985”理工类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坐拥珠三角浓厚的商业氛围、产业链优势。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人才56万人,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全国高校和广东省高校前列,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的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其就读于61届建筑学专业;侯一钊为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著名的应用数学家,1977年就读于数学系;中国科学院院士、特种玻璃和通信光纤材料专家姜中宏毕业于化学工程系;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康佳集团前总裁陈伟荣和创维集团原董事长黄宏生是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78级学生,是“超级班级”中诞生的“华工三剑客”。学校也因此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入选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华中科技大学: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开出了超百万元惊人年薪的华为“天才少年”项目,2020年入选人物中有两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为2020届计算机博士生张霁和姚婷,张霁的年薪为201万元,姚婷的是156万元。

应届毕业的博士能拥有如此年薪,着实令许多人羡慕不已,但更让人惊讶的是,两位博士都来自同一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所一直以来都非常低调的重点大学,它到底有多厉害吧。

1988年,华中工学院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1994年,华中理工大学的科研经费比1978年增长了60倍;1998年、1999年,华中理工大学连续两年在《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公布的中国高校排行榜中名列国内第7;2000年,华中理工大学与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立了华中科技大学。

我们都知道,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是国内在清华北大之后,能够与“华东五校”相匹敌的第二梯队的高校。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内顶级大学中最年轻者之一,至今办学不足70年。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从定位理工科,到成为综合性大学,再到产学研的融合,以及到今天向世界一流大学冲刺,与新中国高等教育的轨迹十分吻合,因而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在世界大学的学术排名一直在上升,在校友会2020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华中科技大学全国排名第7。另外,在校友会2020中国一流专业排名中排名第8,排名和武汉知名的武汉大学不分伯仲。

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华中科技大学排国内高校第8位;在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中,华中科技大学排亚洲高校第34位、中国内地高校第9位。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中科技大学44个参评学科全部上榜,有14个学科入围A类,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衛生与预防医学4个学科获得A+评级。

总参评44个学科,其中A及以上14个(31.8%);B及以上28个(63.6%);C以上2个(4.6%)。

从B+以上学科来看,除了工科大类,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传播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社会学等在工科院校中是属于非常强的。从综合性和非工科专业的热门学科评估成绩来看,华中科技大学比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明显要强一些。医学就更不用说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前身同济医科大学是地方四大医学院之一,实力常年稳居前十。

·人文社科领域·

除了管理学很强,华中科技大学的经济学在国内也占有一席之地,出了好几个著名的经济学家。国际经济学界前1000位经济学家中有19位华人,其中,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有3位。在世的比较著名的有巴曙松、田国强、王少平等人,去世的张培刚算是经济学泰斗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还是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唯一的工科院校。

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传播学更是极为另类,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传播学为A等,排名全国第3,为华中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华中科技大学作为工科院校,新闻传播学比绝大多数偏文史类院校的要强,更不用说理工类院校了。

华中科技大学还是哲学重镇,哲学学科的评估是所有理工科院校中排名最高的。社会学学科的评估,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并列,为排名最高的工科院校。

·工科领域·

以上为人文社科领域,那“老本行”工科呢?除了清浙哈交(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基本上在伯仲之间。最热门的计算机,华中科技大学也仅次于清北浙和国防科技大学。在IT、互联网领域,华中科技大学享有“南华科、北北邮”之声誉,在珠三角具有统治地位,是华为、腾讯、大疆、网易、海康威视等企业入职人数最多的学校之一。

大连理工大学:厚德笃学,知行合一

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居于东北地区的大连理工大学,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得很好,与美丽的大连一同成长,并成为整个东北地区名列前茅的高校。但最近十来年,由于东北地区经济的整体不景气,大连理工大学也受到了影响,发展放缓。

但是,大连理工大学的实力是不容置疑的。学校的工程学和化学学科领域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有20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优势学科资源丰富、研究实力雄厚。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学校重点建设化学化工、建设工程、装备制造、力学、信息科学、管理工程、数理等7个学科群,涵盖17个一级学科。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目前有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领域更是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8个学科领域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500名;在软科、U.S.News等学科排名中,船舶与海洋工程位列国际第2位,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和土木工程位列国际第19位,计算机科学位列国际第36位;在2020年泰晤士中国学科排行榜中,学校有30个学科上榜,其中有6个A+学科和20个A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共有32个一级学科参评,其中,7个学科进入A类,19个学科进入B类(其中B+有8个);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有14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学校获得1个A(工商管理)和1个A-(公共管理)。

大连理工大学地处“浪漫之都”大连,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办学格局为“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这座校园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最文艺的理工大学”之称。

大连理工大学的文艺体现在这儿有优美又宁静的校园环境,大连理工大学的学子都说,如果没有了秋天的银杏,学校似乎就不再是那个承载了他们四年青春记忆的学校了;大连理工大学的文艺体现在这里有最炫酷的舞台、最文艺的演出,你可以在琳琅满目的文化活动中找到另一个自己;大连理工大学的文艺还体现在这儿有种类繁多的社团文化,全校几百个社团,你总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东南大学:嚼得菜根做大事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东南大学(以下简称“东大”),都会将其与福建的东南卫视联系起来,误以为东大是福建的一所三本高校,而东大在江苏以外的名声确实不高,久而久之,东大的师生也都疏于争辩了。“福建三本院校”的调侃渐渐广为流传,成了东大校友时常“自黑”的一个素材。直到2017年“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出炉后,很多人看到东大赫然在列才反应过来,原来东大是一所身在江苏的百年名校。

调侃归调侃,东大的实力一直是毋庸置疑的。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张之洞兴办的三江师范学堂,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后因政治因素被拆分为南京大学等十几所院校,成立至今已有近120年的历史了。

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立中央大学旧址的碑刻,至今还保留在东大四牌楼校区的旧址处,这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碑刻也成了一处校园景点,来往的行人透过斑驳树影下的旧址碑刻依稀能体会到民国大师“嚼得菜根做大事”的朴素精神。

目前东大的大部分学生,主要就读于南京四牌楼老校区和九龙湖新校区。东大九龙湖新校区方圆几公里内都是工业区,没有商业圈更没有娱乐圣地,所以九龙湖新校区就成了东大学子们口中的“修行圣地”,而四牌楼老校区周边的环境则大为不同。四牌楼老校区不但有大礼堂、民国图书馆等老校胜景,整个校区还背靠南京珠江路、鸡鸣寺等旅游胜地,热闹的美食商业街就在此处交汇,《人民的名义》《致青春》等多部影视作品都曾在四牌楼老校区取景……

当然,不管是老校区还是新校区,建筑風格都保持着统一,都在轮廓与线条中延续着东大建筑一贯的严谨美学。若要说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四牌楼老校区大部分教学楼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民国时期的外观,在呈现建筑美感的同时也显示出了历史的厚度。

除了建筑风格的缜密与严谨,东大的学风也承袭了工科院校严谨治学的传统。我刚开始在九龙湖新校区上课时,因为校园面积过于“辽阔”,所以我常常会向天发问:“为什么这么大的校园只有我一个人?”

后来我才明白,这是因为大部分同学不是在图书馆看书就是在宿舍自习,很少人会有闲心在偌大的校园里闲逛。坊间传说东大的理科学霸占据了江苏所有理科学霸的一半,虽有夸张但不过分。因为专业设置,东大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在理工男扎堆的校园里并没什么可逛的,所以图书馆与自习室就成了同学们最好的去处。

虽然东大的建筑风格与学风都以严谨示人,但这里也不乏人文气息。在东大逐渐发展为综合型院校的历程中,校园里一直不乏极具才情的老师,就如我曾上过的《诗经》赏析选修课,任课老师课堂上情感之喷薄甚至不输《百家讲坛》的任何名家。

学校也常邀请各界名人来做讲座,张艺谋、易中天、六小龄童、俞敏洪、白岩松……这些讲座的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会场往往座无虚席。虽然不一定有机会与这些名人进行交流,但能够感受他们带来的人文气息也足够让人如沐春风了。

当然,要塑造一所学校学生的思想与人格,仅靠这些名人讲座还远不足够,还要靠学风的熏陶与教学活动的影响。我遇到的老师对待学生都很负责,当然,必须提到的是,许多老教授是工科出身,他们虽然非常清楚理论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的方式,但苦于语言技巧的贫乏,他们往往善于“研”而不善于“说”,所以在听一些基础的工科理论课的时候,要特别耐心地去领悟,不然若是因语言上的问题而错过了老教授对重要理论的解析,岂不可惜?

(东南大学李枫)

猜你喜欢
位次大连理工大学工学院
2022年1-6月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完成情况表
2022年1-3月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完成情况表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Research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in the Internet era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列”义释疑
伪随机码掩蔽的扩频信息隐藏
2015年上半年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完成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