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叶皮瓣在面部皮肤癌术后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2022-02-11 13:05吴雨雷乔菲菲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术区皮肤癌植皮

吴雨雷,乔菲菲,刘 丰,南 杰

(山西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面部皮肤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面部皮肤溃烂,浸润性生长,甚至有的患者就诊时已是局部晚期。为了彻底切除肿瘤,需进行广泛的面部皮肤软组织切除,术后会遗留面部大面积皮肤缺损。近几十年来,局部皮瓣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其中,双叶皮瓣是一种取自软组织缺损部位附近的正常皮肤组织,是一种较好的修复缺损术式,其具有操作简单、术后瘢痕小等优势,因而应用范围日益广泛[1,2]。本研究自山西省肿瘤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双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癌患者术后大面积缺损1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面部皮肤癌患者13例,年龄59~81岁,平均年龄68岁。男9例,女4例。均排除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前均取活检明确诊断,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8例,基底细胞癌5例。其中2例为外院手术后复发,1例为外院激光治疗后复发,其余10例为初治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经术前评估无手术禁忌后,均行面部皮肤癌扩大切除术,术中同时行双叶皮瓣修复术后大面积皮肤缺损。一例81岁高龄患者采用局麻+强化麻醉,其余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麻醉好后,患者取仰卧位。基底细胞癌患者旁开面部肿物边缘5 mm设计环形切口,鳞状细胞癌患者旁开面部肿物边缘10 mm设计环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部分患者切除肌肉组织,从而将皮肤癌扩大切除干净。部分患者术中还送切缘行冰冻病理检查,明确切缘未见癌,保证皮肤癌切除的彻底性。于切口周边设计双叶皮瓣修复术后缺损:双叶皮瓣共同蒂部,两个皮瓣夹角约45°。设计第一叶A皮瓣略大于手术皮肤缺损,第二叶B皮瓣小于第一叶A皮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沿肌肉表面分离皮瓣。用第一叶A皮瓣修复术后皮肤缺损,第二叶B皮瓣修复第一叶A皮瓣缺损,第二叶B皮瓣缺损直接缝合,不需要植皮。皮瓣修复完成后,术腔放置橡皮引流条引流。用薇乔线间断缝合切口。包扎切口,术后1周拆线。术后行补液等对症治疗。典型病例如图1~3。

图1 面部皮肤癌术后皮肤缺损

图2 术中采用双叶皮瓣修复术后皮肤缺损

图3 术后五天,AB双叶皮瓣成活良好

2 结果

全部13例患者,双叶皮瓣全部成活,面部外形修复满意,无眼睑变形及鼻部变形。其中1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经换药半个月后愈合,考虑与患者合并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有关。其余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

全部患者随访36~42个月,复发1例,系面部鳞状细胞癌外院手术后复发患者,在我院二次手术,双叶皮瓣修复术后半年局部又复发,患者转诊于北京上级医院行面颊部洞穿切除,胸大肌皮瓣及前臂皮瓣修复,在医院复查两年,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其余12例患者(92.3%)未见复发及转移。

3 讨论

面部皮肤癌临床表现明显,患者早期就诊,病变范围不大,行扩大切除,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即可收到满意效果。面部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加之面部供皮区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尤其是面部皮肤癌范围较大时,需切除较多组织,严重影响患者面部外观形态[3]。对于复发性面部皮肤癌患者,手术更要求彻底切除,必需保证1 cm手术安全界,不仅要注意肿瘤的四周安全界,更加要注意肿瘤切除的基底安全界要足够,术后就会遗留面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以往多采用腹部切取中厚皮片,面部术区植皮方法修复。但术区植皮不仅局部塌陷明显、面部外观及功能影响大,而且有植皮坏死可能,不能用于面部放疗后患者。而采用游离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血管吻合的技术要求高,需要吻合小血管,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大,且手术操作复杂,多在三级医疗机构开展。游离皮瓣色泽与面颊部皮肤色泽有明显差异,供瓣手术区域瘢痕明显甚至出现功能障碍[4]。颏下岛状皮瓣修复,虽然不需要血管吻合,但需要在颏下开辟第二术区,手术创伤也比较大,且手术操作也比较复杂,有一定的普及难度[2]。

双叶皮瓣修复起源于国外。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双叶皮瓣可有效修复面部皮肤癌术后较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游离皮瓣修复[3]。国内学者研究也表明,应用双叶瓣修复无需开辟第二术区,可缩短手术时间,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患者的创伤相对较小,促进了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3,4]。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了双叶皮瓣修复结果较好。

随着临床工作经验的积累,双叶皮瓣的旋转角度可达60°,甚至达到90°,双叶皮瓣两叶的旋转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双叶皮瓣也没有发生坏死。双叶皮瓣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手术区域边缘皮肤组织,有效减少皮瓣旋转时出现猫耳畸形。采用双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癌患者术后大面积皮肤缺损,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双叶皮瓣皮肤的颜色、皮瓣厚度与手术缺损区域相似,皮瓣位置邻近、切取简便(无需第二术区,无需吻合血管);b)可避免术区缺损及第一叶皮瓣缺损直接缝合引起眼睑、鼻部、唇部组织移位;c)双叶皮瓣修复后不易出现皮肤挛缩及猫耳畸形,供区、受区都比较美观;d)第二叶皮瓣缺损区域可直接缝合,无须植皮。当然,双叶皮瓣不是万能的,它也有自身的缺点:a)双叶皮瓣组织厚度不够,最好不要用于面部洞穿缺损和皮肤肌肉颌骨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b)双叶皮瓣按血供类型分类属于随意皮瓣,皮瓣设计也要充分考虑皮瓣血运情况,皮瓣长度最好不要超过蒂部宽度的3倍;c)双叶皮瓣修复后出现两个继发缺损,两个继发缺损缝合后,切口线互相垂直,不容易隐藏在面部自然皱褶中。

总之,对面部皮肤癌患者术后皮肤缺损进行修复的方法中,采用双叶皮瓣进行修复,具有位置邻近、切取简便(无需第二术区,无需吻合血管)、成功率高、患者外观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术区皮肤癌植皮
老年人也应警惕皮肤癌
疼痛护理管理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缺血肢体术区微循环重建的实验研究
中药透皮技术对植皮术后坏死的临床应用
一种可切换式多功能口腔治疗用吸引管的研制与应用
重度烧伤患者植皮术后应用烧伤专用翻身床与悬浮床对比效果分析
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及术区硬膜外血肿相关因素分析
早期切削痂植皮应用于手部深度烧伤中的效果
盐酸肾上腺素稀释溶液用于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常见非黑素瘤性皮肤癌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