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经典之作:《保卫马克思》

2022-02-11 08:19徐耀强
企业文明 2022年1期
关键词:阿尔都塞牢笼结构主义

徐耀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態、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马克思主义的“幽灵”重新徘徊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上空,全球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也开始复兴。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即便是一些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对西方社会的重要影响力。日本著名作家内田树就曾呼唤道:“读马克思吧!读过马克思之后,你会感觉到你自己思考的牢笼从外面被摇晃着,牢笼的墙壁上开始出现裂痕,铁栅栏也开始松动,于是你自己就会领悟到原来自己的思想是被关在一个牢笼当中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译介、研究和借鉴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其中,商务印书馆2010年10月1日出版的由路易·阿尔都塞著、顾良译的《保卫马克思》,是20世纪后半叶国外马克思主义文本中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作者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 1918—1990)为法国著名哲学家、结构主义主要代表之一,是“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阿尔都塞是法国共产党的理论代表之一,主要著作有《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在学界看来,阿尔都塞是世界上无数激进知识分子的精神之父,他的名字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所做的最为警觉和最为现代的阐释”。他根本性地提高了人们对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著作的理解水平,展开了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科学哲学的深度对话,是当代不可绕开的巨大理论宝库。

《保卫马克思》是阿尔都塞的成名作,从1965—1973年间连续再版10次,轰动了整个法国理论界。本书收录了他1960—1965年间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发表的8篇重要论文,主要包括《费尔巴哈的“哲学宣言”》《论青年马克思》《矛盾与多元决定》《关于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等,是一部论文集。附录《论青年马克思的演变》写作于1970年。收集的8篇论文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展开:反对对马克思主义作人道主义的解释,恢复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

从整体上看,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有关论述,大都是友善的、客观的,也是有启示意义的。需要警惕的是,国内外也有一些人企图用黑格尔来否定马克思,用否定马克思来否定列宁,用否定列宁来否定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而企图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引入歧途。尽管如此,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可以把这些正反两个方面的看法和观点作为一个参考系,既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自警又吸收其中包含的合理化建议,这有利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显然,进一步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思想成果,无疑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更好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党组办、董事会办)副主任)

猜你喜欢
阿尔都塞牢笼结构主义
“走出阿尔都塞”还是“回到阿尔都塞”:学术史效应和思想史研究的辩证
论阿尔都塞对权力问题的反思——从生命政治学的视角考察
浅析阿尔都塞对《资本论》的哲学阅读
A Case Study: The Strategy of Translating Metaphor and Alliteration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
阿尔都塞的镜中自舞
——重读阿尔都塞的《论青年马克思》
语言的牢笼:论詹姆逊对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批判
心中的牢笼等5则
块茎、流变与解辖域化的语言——得勒兹后结构主义语言观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