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唐的“双碳”实践探索

2022-02-11 08:19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文明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唐双碳资产

大趋势重塑大历史,大转折创造大机遇。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已基本建立,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周期内,实现低碳、零碳甚至负碳目标对全球地缘政治、区域经济、环境保护、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生产技术、生活方式的颠覆和影响,远比我们能够想象的更加巨大和深刻。在全球经济共振复苏的趋势下,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大唐)把未来数十年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机遇视为“二次创业”、做强做优的动力源泉。

煤电低碳化发展仍是长期课题。煤电作为高效利用煤炭的先进手段,近年来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已降至极低水平,而通过CCS(碳捕捉和储存)、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 等技术手段,煤电也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未来,我国还将继续研究推动煤电的低碳化发展。

煤电为新能源快速发展转变定位。能源结构从高碳走向低碳是大势所趋。今后,煤电“配合”新能源发展的角色可能会进一步凸显,即对煤电进行深度灵活性改造,以更好调节新能源的不稳定性,而煤电本身的电量作用持续降低、弱化。

新形势的电-碳市场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当前,我国煤电低碳发展与可再生能源发展之间尚未建立有效联系。随着全国碳市场实现平稳运行,现行电力市场中有关节能减排的规定需要结合碳配额、各类机组煤耗水平与功能定位进行调整和修订,保障碳市场与电力市场协同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

碳市场将承担温室气体减排重要作用。自2021年7月16日开市以来,全国碳市场稳步运转:一是扩大碳交易体系的覆盖范围,实现更大幅度的温室气体排放;二是保持碳价的稳定上升趋势,刺激低碳技术的投资与应用;三是形成国内碳价格,保证未来我国在国际碳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中国大唐已拥有多年相关实践形成的开发经验、技术积淀、人才队伍和未来明晰的战略指引。

完成组织构架,推进顶层设计。在组织架构方面,2021年9月14日,中国大唐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一领导,指导和统筹推进“双碳”工作重大问题和事项。优化管理机构,“双碳”办公室第一时间人员到位、职责到位,行使“双碳”管理职能。在方案设计方面,中国大唐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按照“一省一策”“一厂一策”原则,加强对各分子公司和基层企业的差别化指导,结合资源禀赋、地域特征、发展定位等方面情况,做实做细碳达峰方案。

深化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中国大唐通过梳理数据、流程和制度,修订《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碳资产管理办法》,新设《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碳资产交易工作规则》《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碳履约工作规则》,进一步形成细化交易履约的操作性文件。编制《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碳交易工作指引》和《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碳履约工作指引》,规定了碳资产交易履约活动的途径、要求与方法,构建起碳资产管理工作制度体系,确保年度履约交易各项工作有序实施。

做好履約工作,强化责任担当。为全面做好履约交易工作,确保100%完成履约,中国大唐印发《关于做好2019—2020年履约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工作的通知》,针对不同交易方式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印发《关于梳理新能源项目碳减排量资产情况的通知》,提前摸排系统企业潜在减排量资产情况,做好新能源项目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准备工作。密切关注全国碳市场动态趋势,动态掌握系统重点排放单位基础信息,强化归口管理部门与专业实施平台的有效沟通,上下协同,有序推进相关工作。积极参与相关研究工作,邀请资深专家、行业高管和专业学者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双碳”管理业务能力。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以来,中国大唐积极参与交易活动,通过新设立的绿色低碳公司与基层重点排放单位密切配合,张家口电厂、托克托第二电厂、临清电厂、湘潭电厂圆满完成首日交易工作,首次实现了全国碳市场下重点排放单位交易账户开户开立、交易资金审批划拨、绿色低碳公司代理交易全流程工作运转。

探索碳金融,服务企业发展。中国大唐积极发挥碳排放权资产在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联通作用,将企业碳配额资产转化为信贷资源,通过金融资产配置,引导、服务企业发展。2021年6月22日,中国大唐在“双碳行动纲要”发布会上,与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碳基金、碳中和债等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深入挖掘清洁能源发电企业的融资需求,积极开展“绿色信贷”,2021年仅7月份就完成8笔共6.4亿元的“绿色贷款”投放;8月23日,大唐七台河发电厂获得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权担保贷款4000万元,成为国内首单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参与下的碳排放权担保业务,这是中国大唐在碳金融领域的又一突破与创新。

能源电力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根据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数据和碳排放因子估算,能源领域排放二氧化碳99.7亿吨,其中电力行业排放二氧化碳42.4亿吨,占能源领域排放的42.5%。2021年全国碳市场开启后,电力行业被率先纳入并面临转型压力,中国大唐在实现“双碳”任务的道路上,还需深入思考、全面统筹、持续推进。

发展思路

把握低碳市场发展机遇,中国大唐将坚持以服务“双碳”目标为战略出发点,以实现资产绿色价值为根本落脚点,秉承“绿色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实现市场化、低碳化的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绿色创新。以绿色低碳为业务发展核心理念,坚持理念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使中国大唐成为独树一帜的行业领先企业。

合作共赢。中国大唐不仅是“双碳”领域的领军者,也是绿色低碳文化、理念的传播者,须积极建立上下游良好联系,实现多领域合作共赢,共同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市场化+低碳化”。市场化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内在生命线。中国大唐的发展方向确定、业务种类设置、管理体系搭建均须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用市场思维判断问题、用市场手段解决问题。低碳化是绿色低碳业务最鲜明的特征,中国大唐须以“低碳”为核心,把握低碳政策,深入低碳市场。

发展路径

贯彻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精神,围绕企业发展需求,聚焦能源低碳核心领域,通过积极开发碳资产、拓展碳市场,实现碳排放、碳减排、碳交易、碳金融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碳资产在能源电力以及碳市场的融通作用。

强化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的规划引领。加强“双碳”政策研究,将“双碳”要求融入企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重点单位工作计划等,建立健全集团层面“双碳”工作体系,强化服务国家、地方“双碳”目标的意识。

主动服务区域发展布局。坚持“全国一盘棋”,做到统筹协调、分类施策、重点突破、有序推进,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中去,强化以碳资产为核心的绿色低碳发展导向,以大格局、大思路谋划好中国大唐绿色低碳、高效协同的碳达峰、碳中和之路。

强化重点板块碳资产管理。对于系统火电板块全面实现碳资产统一管理,全面管理系统内可再生能源减排量,实现配额市场与减排量市场统筹管理。加大力度拓展国家明确率先实现碳达峰的行业企业的碳资产管理业务。积极推动对电-碳市场联动的研究,提升对企业主营业务的碳资产服务。

提升碳履约服务。提升碳履约质量,建立碳排放、碳资产联动的管理体系和数据平台,拓展服务数据信息发掘深度。大力推广碳履约服务,提升履约服务覆盖面。适时开展在线监测试点工作,配合开展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搭建。

加强减排量资产开发。重点开发风、光、水电的中国自愿核证减排量(CCER),协同开发国际减排量(CER、VER、VCU等)。“十四五”期间,符合CCER条件项目100%开发注册及备案,同时积极开发系统外CCER及系统内外国际减排量项目。统筹做好重点排放单位的排放数据管理和新能源企业的减排量开发工作。

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建立并完善生产碳排放数据与碳资产平台,有序开展非生产办公碳排放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优化上市公司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工作质量。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宣传,通过碳普惠等形式,提倡绿色低碳办公生活新风尚,推广绿色低碳生活办公方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绿色体系认证。

积极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话语权。联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开展項目研究、标准编制等工作。积极参与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节能降碳重点领域、碳资产碳交易等相关标准、体系的构建。积极参与国际碳资产交流,参与国际碳定价机制建设,提升企业国际知名度。

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对于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大唐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自成立以来,中国大唐认真履行电力央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持之以恒地推进绿色发展和减排降碳工作。“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中国大唐成为国内最早规模化开发风电和光伏的发电集团之一。“十二五”期间,中国大唐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燃气电厂CCS项目。“十三五”期间,中国大唐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提高6.9个百分点,火电供电煤耗下降13克/千瓦时,全口径度电排放二氧化碳减少70克/千瓦时。2021年6月22日,中国大唐发布《双碳行动纲要》,明确十个方面的举措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未来,中国大唐将顺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探索出一条通往“双碳”目标的具有大唐特色的发展道路,努力实现成为“绿色低碳、多能互补、高效协同、数字智慧”世界一流能源供应商的发展愿景。

猜你喜欢
大唐双碳资产
“双碳”目标下清远建筑陶瓷低碳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梦里大唐知多少
寻迹大唐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梦回大唐
如何在大唐朋友圈优雅炫富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