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石油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研究

2022-02-12 02:35李明月于文玉
山西建筑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庆市资源型石油

李明月,于文玉

(1.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1 概述

项目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大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认为其是关系人民幸福,民族蓬勃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从2013年起,划分出262个资源型城市,这些城市凭借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得以飞速发展,但是其带来的环境资源污染问题也尤其突出。绿色教育理念的薄弱,使得资源型城市后续发展变得滞缓,经济转型遇到困难。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绿色转型的重要阵地,必须坚定的走绿色发展之路[1]。

黑龙江地区因为地广人稀,开发建设较晚,加上地下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当地人们对于生态建设的理念比较淡薄。近几年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黑龙江包含着11个资源型城市,它们的生态问题尤为突出,在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的同时,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都阻碍着黑龙江地区的发展。所以对黑龙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研究必不可少,努力创造一个环境优美,资源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的大美龙江。

2 石油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选择DPSIR模型作为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DPSIR模型依据因果关系的组织信息和相关的数据集。其中D代表着驱动力(Driving forces);P代表着压力(Pressure);S代表着状态(State);I代表着影响(Impact);R代表着响应(Responses)[2]。该模型常用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评价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联系程度。该模型综合全面,通过整体对生态环境的评估,较为灵活的来诊断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该模型还能够得到生态系统给予人类社会的反馈,来反映那些因为人类的不良活动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从而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的不利影响所应该采取的保护措施。

本文依据全面性、可操作性、导向性原则,对DPSIR模型进行分析,通过上述的五个方面,结合石油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对于环境保护的运行机制,构建基于石油资源型城市的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石油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3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主要是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对石油资源型城市的生态建设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其环境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制度优化[3-4]。

具体的评价步骤:

第一步:明确各个指标所对应的层次,将一级指标定义为目标层,将二级指标定义为准则层,将三级指标定义为指标层。

第二步:将第三层即指标层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获得标准值。

对于正指标,公式见式(1):

Pi=Ci/Si

(1)

对于负指标,公式见式(2):

Pi=1-Ci/Si

(2)

其中,Pi为指标数值中的标准化数值大小;Ci为指标的实际数值;Si为指标的目标数值。

对于确定目标值,本文一是参考国际上或者国家级的标准值,二是参考大庆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些指导文件和相关规定,再结合关于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中的标准值。

若当前的指标实际数值远高于目标值,即该项指标评价指数是其权重,此项评价指标权重为最大值,评价指标的指数不得超过,可避免个别指标极端值拉升整个评价结果的现象。

第三步:采用层次分析法赋值给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

第四步:确定准则层的指标数值Vi。

公式见式(3):

(3)

其中,m为指标层的指标的个数;Pi为各指标的标准化值。

第五步:确定目标层指数值Ui。

公式见式(4):

(4)

其中,n为每个准则层所对应的指标的个数;Wi为第i个准则层的指标权重。

参照国内外的生态文明综合指数(即目标层指数值)的评价方法,可以确定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水平优良程度:

当综合指数处于0.65~1之间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良好。

当综合指数处在0.35~0.65之间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中等。

当综合指数处在0.00~0.35之间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差。

4 大庆市石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根据大庆市发表的最新的年鉴和统计公报,将对应指标赋予实际数据值,并计算出大庆市2019年的石油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指数为0.642 9。可以得出大庆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中等水平,比较接近于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城市[5]。

4.1 大庆市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来,大庆市经济一直在飞速发展,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比以前有着较大提高。但是大庆市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产业结构处于经济的发展阶段,没有达到现代化的经济发展结构,需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建设,完善产业结构,是大庆市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2)社会环境发展不和谐。

大庆市因为对第二产业的过度依赖,虽然现在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但是因为对资源的开采和工业的污染等问题,给大庆市带来了很大的环境压力,人口流失和较高失业率表明大庆市还需要加强社会和环境的发展,给大庆人民带来和谐稳定富饶的居住环境。并且经济发展模式的落后,也给环境带来较大危害,虽然现在遵守绿色发展的理念,但是对于环境的治理和恢复还需要很长时间。

3)资源开采较为单一。

近几年来大庆市的石油资源逐渐减少,其他能源的利用率过低。过去大庆因为石油的丰富存储而变得富饶,但随着石油资源的开采量逐渐减少,大庆市的其他能源虽然开采量有所提高,仍然对整个大庆的发展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大庆市的自然资源,例如地热资源、土地资源、草原资源十分丰富,大庆素来被称作百湖之城,湿地面积多达49.8万hm2。目前,大庆市的经济支柱产业还是石油石化行业,对石油石化行业的投资力度决定着整个大庆的工业效益,所以如何利用好除石油资源以外的其他资源,利用石油工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增加其他资源的利用率,共同支撑着整个大庆市的经济发展才是正确途径。

4.2 大庆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对策及建议

4.2.1 经济方面

1)目前对于大庆来说,其根本问题就在于经济转型。如何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转变,发展可持续经济是大庆市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将政府与市场的调节机制相融合,整合人才、技术、资源等多个方面,培养新型产业,发挥地区特色。

2)对石油工业进行科技改造,将高新技术与石油石化相融合,打造出新型行业,例如机械制造、精密仪器加工、能源、电力。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城市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立优惠政策来鼓励高新企业进入新兴领域来发展,推动城市现代化、科技化。

3)鼓励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大庆市的产业结构,将第三产业的发展反作用回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促使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要给予企业更多自主权利,允许其扩大经营范围,鼓励有专业技术的特长人员向第三产业流动。同时加强对第三产业的管理与监督,制定各项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行为,维护经济市场的稳定。

4.2.2 社会环境方面

1)环境治理方面。

a.大庆市因其城市的发展较早,城市内的规划与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较滞后,企业在城市内部呈四散分布,给居民生活生产造成不便,同时也对环境的影响十分巨大。我们要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与各种便民功能,摆脱工业资源所造成的污染情况,建设大庆市成为一个注重开发、效率较高、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区域城市。

b.石油与各种资源的开采产生大量的废水与废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大庆市的饮用水的质量与土壤质量有着明显的下降。在新时代新思想的指导下,谋求大庆市的科学发展,建设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小康社会,需要解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要实现修复治理为主,建设大面积湿地生态园。同时对工业所造成的各种污染问题,加强源头治理,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保证高质量的水资源,提升城市的河流生态治理功能。

c.大庆市的各种重工业的开采和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使得大庆市的林地和草原减少,土壤流失严重,土地沙化、碱化问题突出,部分自然灾害频发。这些现象都是区域环境恶化所导致的。在城市的工业化、城市化、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下,要维护和发展大庆市的生态系统,提高大庆地区的生态承受能力,缓解城市经济和文化的转型压力。

d.大庆市周边的各种资源开采和工业加工,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问题。空气中的颗粒物是由燃煤、扬尘等产生的。要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环境质量检测制度;其次是加强对资源开采的企业的监管;最后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采用大气污染排放技术;治理工业噪声,要改变城市布局,打造资源节约型城市,在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的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

2)社会文化方面。

a.加强生态价值观的建设,让生态环保观念深入每个人心中。目前大庆市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趋于薄弱,要树立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同时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媒介,例如电视、广播、地铁、微信公众号,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增强人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营造绿色环保的发展环境。

b.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只有实施严格的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建立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将资源消耗、生态效率等方面纳入其中,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导向。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那些不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破坏环境的部门和企业追究其责任,对其进行公开披露,减少破坏环境事件的发生。

c.实施政策保障制度。众所周知,没有制度不成方圆,而生态文明的建设也不例外,不能没有制度的维持保障。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相关措施内容,不止是需要有理论作为基础,更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为维系发展的动力,所以政府要增加在生态治理方面的财力支出,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够保证实现环保绿色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状态。除此之外,还要将与生态有关的补偿制度进行完善,实现保护环境与区域统筹的交叉相容,将联防联控区域联动由理论转化为现实,保证能够建立区域共享的目标,最终提高生态环境的整体治理水平。

4.2.3 资源方面

1)节约资源。大庆市应该加强对石油原油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目前大庆市的首要任务是注重石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石油型不可再生资源实现循环可持续开发利用,确保石油石化产业能够长久的为大庆市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其他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发展高效、节能的资源型产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大庆市政府需要鼓励新型产业发展,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各种非石油石化产业进行大力支持,从而培养出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将石油石化行业当作城市发展的跳板,在这个跳板上,培养出有利于城市经济建设的各种行业,例如制造业或其他多样化的产业。同时还要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城市软硬环境建设,从而吸引更多外部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带动大庆市经济多元化发展,扩大城市的规模,实现城市的永续发展。

5 结语

本文通过大量的资料数据查阅与文献阅读,对当前大庆市石油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建立指标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根据DPSIR模型和相关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的研究,选择出一些影响石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指标,通过建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得出目前大庆市石油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并具体对大庆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评价分析,根据大庆市的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创新点如下: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在当前中国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众多学者对生态文明城市和石油资源型城市进行研究,但很少有人具体针对石油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研究,本文将其联系在一起,运用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石油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另一创新性为地区创新,即对大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当前大庆市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关头,石油的开采量不断减少,虽然石化行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少,但仍然是大庆市的经济支柱产业。并且本文地区具有创新型,在对石油资源型城市现状研究的基础上,以大庆市为例,对大庆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探讨。

由于资料收集有限,本文对石油型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仍存在不足。本文以大庆市为研究对象,对石油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研究。主要针对大庆市建立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和对策建议,但各石油资源型城市的具体发展现状和发展路径并不相同,所以本文所运用的指标体系和提出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意见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猜你喜欢
大庆市资源型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再见,挖鼻孔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大庆市博物馆公众考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逐梦冰向未来
大庆市庆虹桥立交改造方案比选
奇妙的石油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两大目标“”六大任务”
——图解《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