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调和地理国情监测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研究★

2022-02-12 02:35梁子亮
山西建筑 2022年4期
关键词:图斑国情林地

梁子亮,姚 凌

(1.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3;2.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东 广州 511458)

0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存在部门较分散、概念不统一、内容相交叉、指标多矛盾等问题,难以满足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2020年1月,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明确了全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任务书、时间表。2020年9月,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结合全省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江苏省自然资源调查分类(试行)》,并印发全省。2020年12月,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江苏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实施方案》,设置了自然资源分层分类模型,明确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实施安排和保障措施。

地理国情监测是对各类资源、生态、环境、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等国情信息变化进行常规调查的重要工作[1],是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动态变化状况进行综合监测的基础性技术手段,更是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目前,江苏省已完成2016年—2020年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以县(市、区)为基本调查单元,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开展的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2],目前,三调及其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已基本形成。本文将三调、地理国情监测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分类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内业解译环节衔接三调和地理国情监测的合理化建议。

1 研究方法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查清各类自然资源体投射在地表的分布、范围、面积、权属性质等内容,以及开发利用与保护等基本情况[3],主要分为:资料收集与加工处理、遥感影像数据的获取、内业解译、工作底图制作、外业调查、内业数据编辑、管理部门审核确认、数据库建设、成果提交等环节。内业解译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基础,内业解译技术的提高不仅能减少外业实地调查中人力物力的投入,还能进一步保证整体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本研究以三调地类图斑为基础,结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按照《江苏省自然资源调查分类(试行)》逐图斑进行分类对照转换,叠加遥感影像,根据需要对图斑进行合并或分割等处理,并提取疑问图斑。在自然资源分类时,充分依据已有专项资源调查成果,调查出自然资源体的类型、数量、质量等自然状况;对于无参考资料和参考资料不详细以及存在疑问的自然资源实体应重点标出,需要外业实地调查核实或补充[4]。

2 数据转换

2.1 三调数据转换

以三调图斑为基础,按照《江苏省自然资源调查分类(试行)》陆表空间资源分类进行对照转换。三调地类代码与《江苏省自然资源调查分类(试行)》代码能形成一对一关系的,可采用直接转换的方式,将地类代码转换为自然资源分类代码。三调分类体系与《江苏省自然资源调查分类(试行)》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三调地类与自然资源地类对照表

2.2 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转换

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作为三调数据的补充,辅助进行内业解译工作,三调分类体系与地理国情监测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如表2,表3所示[5]。

表2 地理国情监测地类与三调地类单一对照表

表3 地理国情监测地类与三调地类多元对照表

2.3 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因三调规程原因,部分图斑可能存在“复合地类”“历史地类”,处理方式如下:

1)“公园与绿地”。三调中,城镇、村庄内部及城镇周边的公园、动物园或植物园及其附属的林地、绿地、水面等按“公园与绿地”调查,标注20X属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可在三调图斑的基础上,套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提取“公园与绿地”范围内的“乔木林”“灌木林”“乔灌混合林”“竹林地”“绿化林地”“绿化草地”等地类,并叠加正射影像对其图斑边界进行修正。

2)“水工建筑用地”。三调中,大堤上的堤路及护堤林等均应按“水工建筑用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可在三调图斑的基础上,套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提取“水工建筑用地”范围内的“乔木林”“灌木林”“乔灌混合林”“绿化林地”“绿化草地”,并叠加正射影像对其图斑边界进行修正。

3)“道路用地”。三调中,道路两边的绿地中,局部有植被覆盖的图斑,如在道路征地范围内,按“道路”调查,在征地范围外,图斑面积达到上图标准的,按实地现状调查,未达到上图标准的,综合到相邻地块调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可在三调图斑的基础上,套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提取“公路用地”范围内、“路面范围”范围外的“乔木林”“灌木林”“乔灌混合林”“绿化林地”“绿化草地”,并叠加正射影像对其图斑边界进行修正。

4)“拆除未尽”。三调中,属于建设用地“拆除未尽”的,按建构筑物对应的二级地类调查;属于设施农用地“拆除未尽”的,按“设施农用地”调查,属于临时用地“拆除未尽”的,按“建设用地”调查,对其占地范围以单独图层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实地已复耕或复绿的,按现状调查。“拆除未尽”图层为动态管理图层,图层内地类不为实地地类。

5)“推土区”。三调中,对利用方向不明确的“推土区”按原地类调查,对其占地范围以单独图层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中。“推土区”图层为动态管理图层,图层内地类不为实地地类。

2.4 专项自然资源采集

2.4.1 耕地资源

三调中,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时的耕地及其后的新增耕地(2009年—2019年),而实地为“种植园用地”“林地”及“坑塘水面”的,需分别细化调查为“果园”“茶园”“其他园地”“乔木林”“灌木林”“其他林地”“坑塘水面”等地类,并按实际情况标注“即可恢复”或“工程恢复”属性;不能调查为“公园与绿地”的绿化草地、人工种植草皮只能标注“工程恢复”属性。此类图斑仍应按照耕地资源进行提取,并录入相应恢复属性,统计分析时加以区分。

三调中,对原有可调整(K)图斑,实地现状为耕地的,按耕地调查;实地现状为种植园、林木、坑塘等非耕地的,经所在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农村两部门共同评估认为仍可恢复为耕地的,可继续按可调整地类调查;对于实地已为种植园、林木、坑塘等且经两部门评估难以恢复成耕地的,按实地现状调查,不得再保留可调整地类的属性。可调整图斑仍按照耕地资源进行提取,并录入相应恢复属性,统计分析时加以区分。

提取“110101水田”“110102水浇地”“110103旱地”图斑,分析利用第三次国土调查耕地细化调查专题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和土地确权成果,确定耕地资源的分布和范围以及永久基本农田范围;提取相关信息,填写耕地资源专项属性信息,基本内容包括:权属性质、权属单位、耕地类型、坡度、耕地等级等。

2.4.2 地表水资源

提取“011101河流水面”“011102湖泊水面”“011103水库水面”“011104坑塘水面”图斑,分析利用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成果,确定地表水资源的分布和范围以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提取相关信息,填写地表水资源专项属性信息,基本内容包括:水流类型、水流名称、河道等级、管理单位等。

2.4.3 森林资源

提取“110201果园”“110204其他园地”“110301乔木林地”“110302竹林地”“110303森林沼泽”“110304灌木林地”“110305灌丛沼泽”“110306其他林地”图斑,分析利用森林资源清查成果,确定森林资源的分布和范围以及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范围;提取相关信息,填写森林资源专项属性信息,基本内容包括:权属性质、权属单位、林地类型、林种、保护层级等。

2.4.4 草资源

提取“110401天然牧草地”“110402沼泽草地”“110403人工牧草地”“110404其他草地”图斑,查清草资源的分布、范围、面积、权属性质、保护类型、等级等。

2.4.5 湿地资源

提取“110303森林沼泽”“110305灌丛沼泽”“110402沼泽草地”“111101河流水面”“111102湖泊水面”“111103水库水面”“111104坑塘水面”“111105内陆滩涂”“111107沼泽地”图斑,分析利用湿地相关资料,确定湿地资源的分布和范围以及湿地的管理权限;提取相关信息,填写湿地资源专项属性信息,基本内容包括:权属性质、权属单位、湿地名称、湿地类型等。

2.4.6 矿产资源

充分利用重要矿产资源调查成果和山体资源调查成果,提取相关信息,查清已探明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范围、体量(根据探查资料)、权属性质、废弃宕口修复管理状况等。

2.4.7 开发利用及保护现状调查

以自然资源基础调查获得的各类自然资源图斑,叠加已有权属资料、专项调查、国土空间“三区三线”等成果资料,查清自然资源图斑上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自然保护地界线、开发区界线等开发和保护信息。

通过现状分析,获得自然资源的质量、结构、分布和开发利用程度。分析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等的面积和比例,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和建设用地率等指标分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通过森林覆盖率分析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现状。

3 试验区自然资源数据分析

3.1 试验区概况介绍

本文以新沂市某城乡结合部区域为试验对象,新沂市地处华北平原南端,江苏省北部,位于苏鲁两省交界,是江苏的北大门、东陇海产业带中心城市,全市下辖13个镇、5个街道、1个风景名胜区管理处、1个省级经开区、1个省级高新区,拥有国家4A级风景区——马陵山,毗邻江苏省第四大淡水湖——骆马湖,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3.2 自然资源数据分析

根据前文所述方法,以耕地、林地、园地、草地为例,进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内业解译研究。分别提取试验区范围内三调和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中的耕地、林地、园地、草地数据,提取结果如图1,图2所示。

由图1,图2可见,三调中耕地、林地、园地、草地明显少于地理国情监测中的相应数据,其原因在于:三调中,城镇、村庄内部及城镇周边的公园、动物园或植物园及其附属的林地、绿地、水面等按“公园与绿地”调查;大堤上的堤路及护堤林等均应按“水工建筑”调查;道路两边的绿地中,局部有植被覆盖的图斑,如在道路征地范围内,按“道路”调查。本研究在三调图斑的基础上,套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提取“公园与绿地”“水工建筑”、道路范围内的“乔木林”“灌木林”“乔灌混合林”“竹林地”“绿化林地”“绿化草地”等地类,并叠加正射影像对其图斑边界进行修正,由此形成试验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耕地、林地、园地、草地数据,其结果如图3所示。

4 结语

本文基于三调和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进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内业解译研究,将三调、地理国情监测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分类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内业解译环节衔接三调和地理国情监测的合理化建议。以新沂市某城乡结合部区域为试验对象,根据文中所述方法,以耕地、林地、园地、草地为例,形成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江苏省即将全面开展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图斑国情林地
地理国情监测中异形图斑的处理方法
侨眷焦治稼:“古渡诗人”的家国情
新安县有序开展卫星遥感监测图斑核查工作
基于C#编程的按位置及属性值自动合并图斑方法探究
悠悠游子心 深深家国情——一个普通海外留学生的成长
家国情 诗词魂
土地利用图斑自动检测算法研究
漫画
图片新闻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