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职业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探析

2022-02-12 01:30李瑞明
山西青年 2022年24期
关键词:方案职业专业

李瑞明 左 浩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阶段,是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资源的配置,更是人才培养的系统施工图。培养方案是完成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和各专业教学目标的顶层设计,是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知识结构、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和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管理、教学任务安排、教学评估等教学活动进行的基本依据,更是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完成度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性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1]。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推进,国家教学理想的实践,国家教学标准的落地实施,提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育人质量,现对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析[3]。

自2019年以来,西安汽车职业大学认真开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通过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一系列关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的学习,形成了两点重要共识:一是升格不变类,即坚持职业教育的属性不变,不忘职业教育的办学初心,努力完成党和国家赋予学校开展第一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试点的时代使命;二是试点工作努力实现两个精准:第一,精准定位,即教育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学定位,秉承党的教育宗旨、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人才定位,培养具有先进技术先进思想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教学定位,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模式定位,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坚持校企共同培养、协同育人。第二,精准质保:在师资队伍、培养方案、“三教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精准落实于职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

一、指导思想

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以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3];必须坚持以加强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企业有需求的人才、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科教创相融合为途径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4]。

二、职业本科人才定位与培养目标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职业本科的人才定位是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本科教育要在高职教育基础上,适应国家发展创新战略布局及陕西省产业发展的强劲需求,依据各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完善校企共同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创新创业发展的土壤,完善高等教育通识课程和职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有机融合机制,致力于完善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教学体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品行,了解行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与趋势,掌握必需的基础专业知识和复合型的专业技能,学会处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扎实专业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5]。

三、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先决条件

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和新起点。做好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的先决条件是准确辨析职业本科和高职本科以及普通本科之间的联系和不同,明确三者的边界,提取出各自的核心[6]。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学历认可度层面上和普通本科是相同的,但教育类型不同;普通教育是将知识教育放在第一位,而职业教育是将能力教育放在第一位,即是指围绕职业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组织课程与教学的教学体系[7]。还有,职业本科教育必须使校门与岗位无缝对接,具有鲜明的行业岗位指向性,其明确指向具体行业具体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培养和获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职业本科依岗位工作所需的专门性知识及其运用能力掌握的深度,要强于要求基础知识面宽广的应用型本科[8]。

以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和以培养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按照教育类别划分,同属职业教育大类,但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内涵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等多维角度看,二者还是有显著区别的[9]。

职业本科在理论知识方面要不低于普通本科的最基本要求,在技术技能方面要高于高职专科的高标准要求,要具有解决实际工程中难题(知识综合度高、技术复杂性强、偶发特点突出)的能力,要以“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工匠、劳模”为高层次职业本科人才的育人目标[10]。

四、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塑造、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三者并重,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建设和专业技能锻炼,将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劳动精神、以任新民为代表的专业精神、以邱光华为代表的职业精神和以胡双钱为代表的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三)遵循教育法则,把握职业特色。遵循高层次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教学比重与实践教学比重、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四种能力”:即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四方面能力的训练,培养具备一定岗位能力,能够适应社会飞速变化的技能人才,同时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四)持续机制创新,增强多方交流。围绕上下游产业进行专业布局,紧跟行业人才需求变化,创立人才培养方案讨论模式,学校主导邀请多方参与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坚持动态调整机制——每学年举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听证会,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增强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的研发,建立完善的鼓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建立学生服务中心为学生搭建起和教师学校沟通的桥梁,做好人才质量的评价和反馈。

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具体要求

(一)落实与高职专科、高职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的区分度。在专业人才定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就业岗位、课程设置、毕业条件等均要精准对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两个要求和特征。

(二)建立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方案应具有鲜明的有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相同专业的显现度,具体应该体现出汽车和职业两个基本特色,在专业课设置中坚持以汽车大类课程为核心,在课时划分中保证实训课程占比满足要求。

(三)完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体系,推进“三全育人”,构建职业教育技能提升和思政素养的有机统一。人才培养方案应能够显著体现“立德树人四层次教学体系”。

(四)培养方案中应落实“劳动教育”,劳动学分共计10学分;其中劳动课程占4学分,日常劳动占6学分,学生在校期间需修满10个劳动学分方能毕业。

(五)合理设置职业教育课程安排。完善基础课程开设,保障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需求,将思政课程、党史国史课、体育、军事课、以及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等自然科学类基础课程列为学生基础必修课,学时要求原则上应当不少于总学时的25%。

(六)通识教育类课程体系包含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通识类必修课程为10学分。通识类选修课程限选6学分,通识教育类系列课程学校每年审定一次,受理新增系列或单一课程,撤销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原有设置课程。

(七)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符合标准。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要体现职业本科“用、新、专、匠”的四个特征要素;要精准对接、解析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教学内容应能够体现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及行业高科技的科普知识,行业发展动态与趋势等。

(八)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课程设置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将实践教学引入到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育教学中。保证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比重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多措并举保障学生实践教学,分层次分时段逐步完成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学生累计顶岗实习时间半年及以上,可达到毕业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学校集中安排或分阶段进行。

六、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式创新

努力探索和践行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所提出的“3-2-4-1-8”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3”是三认同;即学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其人才培养的模式、教育教学的方式等都必须得到教育界的认同;职业本科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地将企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等引进教材、引入课堂,校企合作共建的专业必须通过行业组织的专业认证(认同);学校培养的职业本科学生必须得到企业界用人单位的认可(认同)。可以说,“三认同”是学校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办学目标。

“2”是两个标准;即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这两个标准就是学校办学、人才培养的参照系和衡量标尺;同时也是职业本科区别于普通本科的差异点之一(普通本科仅参照对标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4”是四要素;即“用、新、专、匠”;这是职业本科人才应具有的四个特征要素,其中“用、专”是职业教育的属性、“新、匠”是职业本科的“高层次”要求。在四要素中,“用”是前提,“新”是特点,“专”是要求,“匠”是目标。

“1”是建立起一个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闭环反馈信息系统。人才培养要保持其育人质量的持续改进,必须建立起“学校—用人单位—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四方共同建立的闭环反馈信息系统;用人单位的评价、社会的声誉、学校的自我诊断与持续改进、第三方的评估评价是该系统的四大核心组成。

“8”是提出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技术技能、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职业素养、学生就业等8个维度作为校企合作的衡量标准,即8个校企合作适配度。

为做好“3-2-4-1-8”的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就必须把办学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科教创相融合的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

七、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教法、实践环节、校企合作、通识与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工程教育、技能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培育“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总而言之,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应当定性在职业教育,定位在高等层次,定标在技术技能,定点在实践环节,定向在校企合作,定格在综合应用。

猜你喜欢
方案职业专业
烂脸了急救方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