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2-02-12 01:30赵翔宇
山西青年 2022年24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内容理念

赵翔宇

南京传媒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大数据作为社会飞速发展的典型代表,产生的影响近乎涵盖所有领域之中。尤其是对教育领域,已经成为实现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大数据不仅与计算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能够为完善和优化高校教学活动提供充足保障。由此可见,提高对大数据的关注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沿用传统理念

高校计算机教学能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离不开对教学理念的依赖,也就是通过良好的教学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能够契合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然而,很多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方面仍旧沿用着传统理念,使教学效率和质量难以得到显著提升,更无法培养更多可以符合市场和企业要求的人才。具体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理论知识占比高于实践环节,这种情况下,学习能动性无法得到显著提升,学生个人潜力也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同时,开展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依旧沿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理念,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促使学生即便在能够掌握教学内容的情况下,也依旧无法具备能够将计算机知识充分运用于实际中的能力,极易阻碍实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目标。

(二)内容相对陈旧

教学内容是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核心部分,也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然而,依旧存在部分高校未能重视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情况,也就是如今科学技术已经得到飞速发展,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却并未开展充分优化,无法达到与时俱进的水平。主要表现为教材中的内容依旧为数年前制定的,若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开展计算机教学,不仅教学内容不具备时效性,更无法帮助学生们掌握当下的先进技术。或者,没有结合当下时代发展重新规划教材内容,不仅呈现出几批学生均学习相同内容的情况,也未能结合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针对性选择教学内容,促使大量学生难以拥有较高学习积极性。此时,不仅教学活动能够取得的效果极为有限,学生具备的能力更难以符合市场和企业的标准。

(三)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依旧在很多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沿用,虽然该模式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但也严重抑制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学生只能按照教师指引的方向开展学习活动,缺乏充足的个人思考和动手空间,不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存在互动性明显不足的短板,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比较少,多专注于讲授教学内容,此时,学生极易因兴趣持续降低而分散注意力,而且,在课堂上出现的疑惑得不到解决,学习能动性会大幅下降,甚至失去学习兴趣。

(四)缺乏科学评价

在计算机教学评价方面,很多高校也存在缺乏科学评价的问题,也就是只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指标,未能提高对学习过程表现的关注。毕竟,计算机教学也具备极为突出的实践性特征,只是通过理论考试达到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非常片面的,严重忽视计算机在实践能力方面的高要求。由此可见,这种比较单一的教学评价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为,未能将不同大学生间的差异纳入考虑范围,形成的评价指标自然不具备良好适用性。这种情况下,极易降低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不利于教师持续发现教学环节的不足之处,影响教学环节的科学性。

二、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

(一)革新教学理念

如今是大数据得到广泛运用的时代,高校计算机教学的传统理念已经很难契合发展需要,因此,为了能够实现通过高校计算机教学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目标,革新教学理念成为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首要方面。具体方法为积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注重结合更为先进教学理念的同时,将大数据作为核心部分,持续增强学生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地位,才能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作用和优势,不断提升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为顺利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多充足保障。例如,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大数据相结合,能够在不同阶段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进行计算机教学,以大一阶段为例,开展计算机教学时,教师应当避免运用传统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基础,针对性推进教学活动。至于实现该目的的方法可以采用小测试、抽样调查等,并利用大数据对测试和调查结果进行合理统计和全方位分析,便于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水平,科学设置教学环节[1]。因为,参与高校计算机教学并非只针对计算机专业,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是学习主体。利用大数据与“以人为本”理念有机结合的方法能够提升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适用性和针对性,确保每位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拥有较高积极性的同时,也能通过契合自身特点的方法掌握更多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巧。

(二)丰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重构

高校计算机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与教学内容有着紧密联系,毕竟,只有具备科学、合理的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才能为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充足保障。由此可见,丰富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分为教学内容重构和建设教学资源两个方面。其中教学内容重构作为首要方面,也是应当加大关注力度的部分,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才能实现预期目标。例如,从整体角度来看,应当对传统教学理念下的教材内容进行优化,从中选出能够契合时代需要的部分,并去除较为落后的内容,再运用大数据在互联网针对性获取与高校计算机教学相关的知识、案例等。最后,将原有内容与大数据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且能够达到与时俱进水平的完整内容,提升教学适用性。因为,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代发展相契合,而且大量最新和行业前沿的内容具有明显突出特征,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能动性。从细节角度出发,虽然传统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的专业性比较强,但是,并未做到紧随时代发展,使很多专业知识都属于多年前的内容。针对该方面问题,可以将大数据相关的内容加入其中,形成拥有较强时效性的教学内容。例如,可以选择《大数据技术》作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JAVA、HTML、JavaWeb数据库、Hadoop生态体系等,其中,JAVA作为固有内容,只需投入较少的学习时间即可,剩下的大部分都可以留给JavaWeb、Hadoop等,才能够让学生们快速掌握符合当下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2]。

另外,实践课程内容也应当作为被重构的对象。主要原因是计算机教学内容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也拥有非常突出的实践性特点,而且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多数计算机教学内容都需要通过实践环节进行验证,因此,重构实践课程内容也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具体方法为以大数据为核心,结合市场和企业对计算机岗位的能力要求,制定专业性更强的实践课程内容,便于学生们可以掌握更多与实际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地适应和胜任岗位要求。

2.建设教学资源

建设教学资源作为丰富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作用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补充,保证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与时效性。例如,可以通过大数据从网络中不断收集最新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建立教学资源平台,并由教师结合教学目标等进行科学整合,确保可以设计和规划出更多能够显著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为更好地胜任岗位要求创造更多便利条件。或者,结合社会和市场环境下不同岗位对计算机专业能力的要求,利用大数据针对性整理相关专业知识,确保可以更好地增强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例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大数据收集与具体工作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便于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整理更多实用的计算机使用技巧等相关内容,确保可以利用计算机教学资源助力学生成长。

(三)优化教学模式

高校计算机教学能否顺利开展也取决于教学模式是否合理,故还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积极优化,确保可以运用更加高效的模式开展高校计算机教学活动。例如,传统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是以“填鸭式”为主,即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然而,长此以往,缺乏主动性的模式极易降低学生能动性,教学效率和质量均会大幅下降。针对该特点,可以采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也就是通过大数据将教师的教学年限、教学经验、擅长领域等进行全方位收集和整理,形成大数据分析报告后,由学生根据喜好或感兴趣的方面选择相应的任课教师。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便于具备深入学习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意识,才能保证教学效率和质量。或者,从教学方式的角度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优化。例如,由于高校计算机教学对象也包含大量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进行全面“摸底”后,利用大数据构建层次化教学模式,也就是将大数据技术作为主要手段,分别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和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主要原理是大数据技术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化的分析、收集和整合教学内容,确保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也可以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作为前提,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和整理大量相关知识和技巧,便于更好地开展启发式教学。例如,在开展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时,由于很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差,若采取直接传授和指导的方式极易让学生们无从入手。此时,可以借助大数据收集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启发,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效率[3]。

与此同时,由于大数据和计算机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可以利用该方面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中的新媒体平台开展实时在线教学,将高校计算机线下教学的模式转变为线上活动。期间,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进一步掌握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表现、疑问等,便于详细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也能通过大数据的高效数据处理能力,向学生们提供大量与计算机教学活动相关的趣味元素,便于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互动性不足的短板。

(四)完善教学评价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学评价也是能够对教学效率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要素之一,因为通过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有效检验,便于培养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才能将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有机运用于实际中。然而,传统理念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只将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方式,即便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却依旧不会作为教学评价的额外指标。因此,基于大数据背景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也应当采取合理措施,完善教学评价环节。例如,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结合大数据技术,详细整理和分析每位学生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并形成多方面指标,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课堂表现、出勤情况等。只有能够将这些方面均纳入到教学评价之中,才能保证教学评价环节具有良好全面性特征[4]。另外,教学评价也是对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还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运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不断强化教学评价的关键作用。例如,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全方位分析教学评价反映出的问题,便于教师更好地完善高校计算机教学环节。以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缺乏有效互动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与学生们进行互动的时长、方式以及具体环节等都能清晰呈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能够对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拥有正确认知,有利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根据教师与学生互动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找出具体原因,也能够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针对性增加强化练习、团队交流等环节。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高校计算机教学也应当做出科学调整,才能培养出更多契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所以,既要正视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沿用传统理念、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科学评价等问题,也要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合理运用革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等策略,确保可以充分展现大数据的作用,不断强化高校计算机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内容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