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22-02-12 01:30梁璐瑶
山西青年 2022年24期
关键词:文科师资队伍应用型

徐 冉 梁璐瑶

1.苏州大学国内合作发展处,江苏 苏州 215000;2.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应用型文科,相对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纯理论、纯研究的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其保留了传统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要求具备从事岗位所必要的技术能力。因此,应用型文科不仅具有理论基础,同时具有技术性、实用性的特点,更具有高度的社会适应性。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定位,直接关系到能否为社会文化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高校在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有重要地位,需要高校转变思路,瞄准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高校教学单位逐步增加实践课程在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比重,开展行业应用广泛软件学习,学生能接触行业应用硬件,实验室建设和课程设置能满足基础教学。

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能力、业务水平有积极评价,普遍认为目前高校开设实践课程基本涵盖行业制作板块,多数学生能熟练掌握一两种软硬件的使用,但仍需安排人员对毕业生进行在岗适应以熟悉、掌握业务流程。由此,目前高校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方案尚不能充分满足行业、企业需求,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未能有效衔接、实践环节存在碎片化倾向等问题。如何适应当下应用型文科行业需求,加强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使毕业生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是各大高校需直面的一大课题。

二、构建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意义

2020年11月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为高校应用型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指示了明确方向[1],需要高校遵照新文科导向,在课程设置上紧跟时代节奏,加强跨专业、跨学科学习,针对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一)是社会对应用型文科人才的需要

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现实矛盾日益凸显,其根本原因是高校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无法满足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日复一日的理学研究和学习,使得学生的认知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然而,中小型企业却急需大量应用型人才。因此,加强对与企业需求及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二)是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需要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重中之重。高等院校主要职能就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高校人才培养要以帮助毕业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抢得先机,服务地方发展为目标。将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作为教育培养目标,是高等院校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构建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

当前,跨学科、跨专业的融合势态使得社会对新文科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培养符合社会、行业需要的应用型文科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要瞄准社会、行业需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创造行业实验条件,整合资源开展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加强“实践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行业需求的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一支学科基础扎实、教学和创新能力强、社会责任感强的师资队伍,通过强化在教学环节中对接社会与企业需求,加大实验室投入、加快不同学科专业的融合、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举措,提升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文科教学,采用大班化、理论化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在培养体系中占比不高。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文科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积极构建小班化、项目式教学模式,突出实践环节,不断加强跨专业、跨学科融合度,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是转变教学方式,开展小班化、项目化教学。小班化教学,指在同一课程中根据学生不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实践学习内容,通过教师精细化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便更针对性指导学生实践;项目化教学是以完成产品项目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以项目目标设置为要求,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完成项目各环节、熟悉项目全流程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是探索融合教学模式。新文科背景下,文科显现出“文理融合”“文工融合”“文医融合”现象,各专业知识出现相互交叉、叠加,专业学习不单是本专业领域,还要跨专业学习知识。探索多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整合校内师资、实验室等资源;创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作为校内课程资源的补充。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需要从以往单纯注重文科人文素养提升,扩展融入理、工、农、医等学科理论、实践教学,实现学科、专业的融合。将人工智能、数据分析、金融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理论、实践融入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中,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是模拟最真实的实操环境。应用型文科的实验教学,除学会基础操作外,还要模拟社会化生产环境下的各个步骤,让学生对每个环节都有所了解。以传媒专业为例,学生不仅要掌握软件、摄像机、照相机、导轨、无人机拍摄等基础性操作,还要学会策划、采写、编辑、导播等操作。这要求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实验室不仅需要传统的照相机、摄像机、工作站、导播、录音等硬件设施,还要有非编、画图、调色等软件供学习实践。只有创造模拟出最真实、最贴合实际的环境,通过不断地实践训练,经过教师、业内人士的指导,不断提高实践经验与技能,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明确企业诉求,加快应用型文科实验室建设

实验教学是当下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环节,也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验室是培养在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平台。高等院校做好实验室规划、创建先进的科学的实验设施和环境、构建合理有序的管理制度,对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一是紧贴社会需求,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不仅是教师服务社会,也是培养的人才服务社会。高校培养的学生是地方行业人力资源的主要支撑。这就要求高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紧贴应用型文科行业发展前沿,结合专业特色,突出应用教学的特点、课程需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发展规划。

二是对接企业诉求,创建先进实验条件。企业诉求即对人才的要求,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学实践。以融媒体时代下的节目制作为例,从前期策划到节目播出,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全面,不仅要掌握采写、拍摄、编辑,还需掌握策划、排版、导播、调色等技术。这需要高校紧贴行业需求、按企业生产流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因此,从实验条件建设角度需遵循全面、先进的理念,同时瞄准实际及地方需要,形成自身特色。

三是构建有序的管理制度,保障实验环节顺利进行。应用型文科实验室管理制度同理工科实验室管理制度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普遍性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特殊性是部分应用型文科实验室需设备外出使用。建立适合应用型文科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提高实验室、实验器材使用效率,切实保障实验室、设备安全又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及创造能力。这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设数据管理系统以完成设备购置申请、查询、入库、出库、保管、维修等要素有效跟踪,统筹开放实验场所和实验设备。

四是结合专业特点,打造特色实践教材。当前很多教材停留在理论、操作步骤讲解,缺乏创意、艺术、技巧传授,无法满足教师实践教学与学生创作提高的需求,教师只通过经验开展教案、进行实践教学。因此,高校应结合地域特点、本校研究方向,将当下行业发展、新技术运用、业界人士经验、心得纳入教材教案中,构建具有专业特点、本校特色的实验教材。

(三)着眼长远,构建合格的师资队伍

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整体水平。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关键要素。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需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围绕这一培养目标需要构建“双师型”“实践型”师资队伍。

首先要打破传统,突出实践导向。“双师型”“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打破以理论研究为首的要求,强调实践能力的具备。“教师亲身示范—学生实地模仿—教师现场指导”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实践类课程知识传输的有效路径。[2]一方面,招聘有丰富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的教师;另一方面着重引进有生产一线经历、拥有丰富作品的教师。

其次,根据学科最前沿的发展动态,建立兼职教师队伍;聘用协会、企业技术人员担任高校兼职教师,并按其特征设置特色教学课程,纳入日常教学计划;聘请业界专家讲授在实际生产实践环节中的丰富知识经验;注重实验教师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团队的素质水平[3]。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行业专业培训,参加厂家硬、软件推广;另一方面,开展“双跨”工作,鼓励高校教师、政府管理人员、企业从业人员相互挂职、锻炼。通过“双跨”方式加强学界、业界交流,丰富教师知识结构,拓宽视野。

(四)整合内外资源,为应用型文科专业提供保证

满足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依据社会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及教学计划,已成为当前高校,特别是依托地方发展的地方高校所采取的重要战略。应用型文科领域的改革实践是文化创新前沿,是市场竞争最激烈、最能带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领域。在社会对应用型文科人才需求增多、要求变高以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的社会大背景下,整合传统文科和新文科专业优势,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人才多方优势是加快我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一是整合校内资源,构建应用型文科实践教学体系。由于新文科注重专业的应用性,往往需要多学科、跨学科合作,这对高校师资、实验室管理和调配提出了新要求。围绕新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各大高校充分运用行政手段,整合诸如资金、实验器材、实验室、师资等资源,形成不同的综合性大类实验室,为该领域科研、教学做保障。

二是争取社会资源,构建校外实训实践基地。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4]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应用型文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将学生实践学习、锻炼延伸至课堂、校外,以此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高校应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实训实践平台。实训实践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教师对实践教学内容检测调整,优化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实训实践,有利于熟悉生产流程及技巧,对学到的知识技术查缺补漏,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为进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结语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其核心要义就是要把人才资源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各种资源的首要位置上,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多种措施和手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是人才孕育的摇篮,地方高校是帮助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大本营;加强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师资队伍的科学管理和重点培养是地方高校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地方高校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专业优势和环境优势,积极研究、制定、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和培养计划,完善课程设置。立足于服务地方,培养一支具有行业特色和强大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不断强化服务市场、服务社会、承接行业的能力。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实现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良性发展情状,同时也为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赢得空间。

猜你喜欢
文科师资队伍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孙文科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