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盐泡菜中耐酸性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2022-02-13 11:51孙熙浛崔承弼齐仕博
食品与机械 2022年1期
关键词:胃液菌液泡菜

孙熙浛 崔承弼, 齐仕博 齐 欣

(1.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2. 延边大学药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泡菜又名发酵蔬菜、腌渍菜,是将新鲜蔬菜经低浓度盐水或少量盐腌渍而成,其优势益生菌群主要以乳酸菌为主[1-2]。高盐饮食是导致死亡的危险元素[3],因此,减少盐分摄入是维护身体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手段。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4]。泡菜发酵期间,微生物菌群不断更替,乳酸菌会伴随原辅料、盐浓度和发酵条件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只有耐受低pH、酸性强的环境且数量多、活力强的乳酸菌才能在肠道中发挥生物功效,进而在人体内发挥益生作用[5]。赵山山等[6]从贵州遵义市自制泡菜中筛选得到11株产酸量较高、耐酸性能优良的乳酸菌,具有潜在的益生特性。冯金晓等[7]从6个泡菜样品中,筛选得到2株耐酸性较强的乳酸菌。此外,乳酸菌还能够保护肠道健康,提高绒毛密度[8]。

研究拟选取四川、河北和东北地区的低盐泡菜,筛选出耐酸性优良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 分子种属鉴定并将其命名,测定菌株的生长曲线、耐酸产酸能力、耐受胃肠液能力、耐胆盐能力、疏水及自凝集能力,通过综合比对,筛选出具有益生特性的耐酸性乳酸菌菌株,为益生菌制剂的研发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材料与试剂

14份泡菜样品:分别为萝卜泡菜、洋姜泡菜、白菜泡菜、红椒泡菜、东北酸菜,来自于四川、河北和东北地区,市售;

MRS琼脂培养基、MRS肉汤培养基: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胃蛋白酶: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胰蛋白酶:MYM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mpany, USA;

牛胆盐:广东环凯威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碳酸钙、丙三醇、氯化钠:分析纯,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革兰氏试剂盒:青岛青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1.2 仪器与设备

台式离心机:TGL-16M型,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

分析天平:PWC124型,上海民桥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BXM-30R型,重庆雅马拓科技有限公司;

雷磁pH计: PHS-25型,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热恒温培养箱: YM-666型,上海新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多功能荧光酶标仪:SP-Max 3500FL型,上海闪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显微镜:GX53型,德国Leica公司。

1.2 方法

1.2.1 泡菜盐度及pH值的测定

(1) 盐度:参照彭易涛[9]的方法。

(2) pH值:按:GB 5009.237—2016执行。

1.2.2 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选取含盐量≤6%的泡菜,用生理盐水按倍比稀释法,将菌液涂布至2% CaCO3-MRS琼脂平板上,37 ℃厌氧培养48 h,根据呈现的形态特征挑选菌落,反复进行平板划线分离与纯化,直至出现纯菌落。

1.2.3 耐酸性菌株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在pH 4.0的MRS液体培养基中接种2%的供试菌悬液,37 ℃恒温培养24 h,选取产生菌体沉淀生长状况良好的菌株放入pH 3.0,2.0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重复筛选。将生长较为旺盛的菌株通过梯度稀释后涂布于MRS琼脂培养基上,37 ℃恒温培养24 h,观察菌落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并进行革兰氏染色和过氧化氢酶试验。

1.2.4 16S rDNA分子鉴定 将分离纯化的菌株送检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采用Ezup柱式细菌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提取鉴定菌株基因组DNA,得到16S rDNA基因组片段序列后,进行BLAST序列比对。将获得的基因组DNA进行核酸电泳验证,加入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正向引物为27f:5'-AGTTTGATCMTGGCTCAG-3';反向引物为1492R:5'-GGTTACCTTGTTACGACTT-3'。PCR扩增条件:94 ℃预变性4 min;94 ℃变性45 s,55 ℃退火45 s,72 ℃延伸1 min,共30个循环;72 ℃延伸10 min,4 ℃保存。将PCR扩增产物测序、双向拼接后,用BLAST模块在NCBI上对比同源性,使用Megalign程序绘制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分析。

1.2.5 耐酸性菌株的生物学性质测定

(1) 生长曲线:在MRS液体培养基中按2%接种待测菌株,37 ℃静置培养,隔2 h取样,共培养24 h,用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组,测定OD600 nm值,绘制5株菌株的生长曲线。

(2) 酸耐受能力:在10 mL pH值分别为4.0,3.0,2.0的MRS肉汤培养基中,以2%接种量接入待测菌株,37 ℃ 恒温培养,测定0,24 h的OD600 nm值,用空白培养基作对照,按式(1)计算相对生长率。

(1)

式中:

R——相对生长率,%;

a——培养24 h后菌株在pH 6.3培养基中的OD600 nm值;

b——培养0 h后菌株在pH 6.3培养基中的OD600 nm值;

c——培养24 h后菌株在不同pH培养基中的OD600 nm值;

d——培养0 h后菌株在不同pH培养基中的OD600 nm值。

(3) 产酸活力:将菌株以2%的接种量接至MRS液体培养基中,37 ℃培养,向10 mL菌液中滴加酚酞指示剂,以0.1 mol/L的NaOH溶液进行滴定,直至出现微红色,静止30 s,观察有无褪色现象,记录消耗NaOH的体积[10]。产酸活力以每1×107个细胞,发酵1 mL MRS肉汤培养基得到1 μg乳酸为1个活力单位(U)。

1.2.6 耐酸性菌株的体外益生特性测定

(1) 模拟胃液耐受能力:取待测菌液,4 ℃、7 000 r/min离心8 min,用1×PBS缓冲液洗涤后悬浮菌体。取供试菌悬液各1 mL分别接种于9 mL pH值分别为4.0,3.0,2.0的人工胃液中,37 ℃恒温培养3 h,测其活菌数,按式(2) 计算存活率[11]。

(2)

式中:

S——菌株存活率,%;

N0——菌株初始的活菌数,CFU/mL;

N1——菌株处理后的活菌数,CFU/mL。

(2) 模拟肠液耐受能力:取1 mL经人工胃液消化3 h 的菌液,接种至9 mL pH值为8.0的人工模拟肠液中,恒温水浴培养8 h,测其活菌数,按式(2)计算存活率。

(3) 模拟胆盐耐受能力:取2%培养至对数生长中后期的菌液,接种至含0.3%胆盐的MRS-THIO培养基中,120 r/min、37 ℃摇床培养0,2,4,6,8 h,设置未添加胆盐的MRS-THIO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组,测定OD600 nm值,按式(3)计算菌株存活率[12]。

(3)

式中:

S——菌株存活率,%;

A0——不含胆盐培养基的OD600 nm值;

A1——含胆盐培养基的OD600 nm值。

(4) 疏水能力:取待测菌液,4 ℃、7 000 r/min离心8 min,收集菌泥,用1×PBS缓冲液洗涤,使菌体OD600 nm值为0.25±0.05,向试管中加入2 mL菌悬液、二甲苯并充分振荡,涡旋振荡2 min,于通风橱静置待其分层,分别测水相OD600 nm值,以不添加二甲苯的菌液作为空白对照组,按式(4)计算菌株的疏水率[13]。

(4)

式中:

H——疏水率,%;

A0——二甲苯混合前菌液的OD600 nm值;

A——二甲苯混合后菌液的OD600 nm值。

(5) 自凝集能力:取待测菌液,4 ℃、4 000 r/min离心8 min,收集菌泥,用1×PBS缓冲液洗涤,使其菌体OD600 nm值为0.25±0.05,37 ℃静止后吸取上清液,设置1×PBS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组,测定时间分别为0,2,4,6,8,12,16,24 h,测定OD600 nm值,按式(5)计算菌株的自凝集率[13]。

(5)

式中:

A——自凝集率,%;

A0——0 h的OD600 nm值;

At——t时刻的OD600 nm值。

1.2.7 数据处理 所有试验重复3次,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利用Origin 8.5软件作图,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理化指标检测

由表1可知,14份样品的含盐量为0.87%~9.48%,符合行业标准。陈功[14]研究表明,按盐度不同可将泡菜分为超低盐泡菜(食盐量≤3%)、低盐泡菜(食盐量≤6%)和中盐泡菜(食盐量≤10%)。因此,A、D是中盐泡菜,B是低盐泡菜,其他均为超低盐泡菜,是因为不同地区泡菜的原材料和制作方式不同。泡菜的pH值为2.80~5.31,其盐度和pH值无相关性。

表1 泡菜样品的理化指标

2.2 耐酸性菌株的筛选

由表2可知,从含盐量≤6%的12份泡菜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26株产生溶钙圈的菌株,将其接种至pH 4.0的培养基中进行初次耐酸性筛选,结果见表3,共有35株菌生长,其中18株生长情况良好;将18株优良菌株于pH 3.0的培养基中进行第2次耐酸性筛选,仍有13株菌株生长性能良好;于pH 2.0的培养基中进行第3次筛选,只有5株菌株生长情况良好。因此,选择J2、N6、F8、M1、M12 5株菌株进行后续试验。

表2 样品中菌株的分离结果

表3 耐酸性菌株的筛选†

2.3 耐酸性乳酸菌的鉴定

2.3.1 形态学鉴定及生理生化鉴定 由图1可知,菌株J2为圆形的白色不透明菌落,菌落光滑湿润、边缘整齐;菌株N6为乳白色的光滑菌落,中央凸起、边缘整齐;菌株F8为圆形的乳白色菌落,表面光滑、中央凸起;菌株M1为圆形的乳白色黏稠菌落,表面湿润;菌株M12为白色不透明菌落,表面呈黏稠光滑的圆形。5株菌株的菌落形态相似,具有乳酸菌的典型特征。

图1 菌落形态对比图

由图2可知,菌株J2菌体细胞呈卵圆形或球形,成对、单个或链状排列;菌株N6菌体细胞呈杆状排列;菌株F8为短杆菌,呈单个或两个生长,无芽孢产生;菌株M1为短杆菌,短链或呈链排列;菌株M12为不规则短棒状细胞,呈短链状或成对存在。5株菌株的革兰氏染色均为蓝紫色,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经过氧化氢酶接触后,5株菌株均不产生气泡,为过氧化氢酶阴性菌。

图2 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对比图

2.3.2 16S rDNA序列同源性对比 由图3可知,扩增产物条带序列大小为1 483~1 507 bp,条带清晰可见且无杂带。由图4可知,菌株J2和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mesenteroides)的同源性为100%,菌株N6和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的同源性为100%,菌株M1、M12和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cibaria)的同源性为100%,菌株F8和类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plantarum)的同源性为100%。

图3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

图4 5株菌株的16S rDNA序列系统进化树

王璐等[15]从果蔬发酵样品中筛选出2株耐酸性乳酸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S3-10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R10;李欣等[16]从黑龙江大庆地区的自然发酵酸菜中筛选出6株耐酸性乳酸菌,包括3株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curvatus),2株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sake),1株植物乳杆菌。这与试验结果存在差异,可能由于不同地区的泡菜有不同的微生物菌群和生物学特性,泡菜的加工工艺及贮藏环境也会导致乳酸菌种类和数量不同,但试验分离出了泡菜中较为少见的W.cibaria。

2.4 耐酸性乳酸菌的生物学性质

2.4.1 生长曲线 由图5可知,L.mesenteroidesJ2、L.paracaseiN6、L.paraplantarumF8、W.cibariaM1和W.cibariaM12均在6 h后进入对数期,16 h后进入稳定期。杨英歌等[17]研究的乳酸菌4 h后进入对数期,14 h后进入稳定期,而夏勒合特·巴克尔拜等[18]研究的植物乳杆菌进入对数期和稳定期的时间分别为2,18 h。说明不同种类的乳酸菌进入对数期和稳定期的时间不同。6 h时,L.paracaseiN6的生长速度最快,OD600 nm值为0.81;16 h时,W.cibariaM12的吸光度最高为2.41;24 h时,W.cibariaM12的吸光度最高为2.42。5株菌株生长曲线排序为W.cibariaM12>W.cibariaM1>L.paracaseiN6>L.paraplantarumF8>L.mesenteroidesJ2。

图5 菌株的生长曲线

2.4.2 酸耐受能力和产酸能力 由图6可知,L.paracaseiN6在pH为4.0,3.0,2.0时的相对生长率分别为84.23%,58.95%,20.72%,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W.cibariaM1和W.cibariaM12的次之。5株菌株的相对生长率排序为L.paracaseiN6>W.cibariaM1>W.cibariaM12>L.paraplantarumF8>L.mesenteroidesJ2。菌株之间的酸耐受性差异明显,且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之间的酸耐受性也存在差异。

由图6可知,L.paracaseiN6的产酸活力为(5.05±0.09) U,高于其他菌株;W.cibariaM12的产酸活力为(5.03±0.01) U,显著高于W.cibariaM1、L.paraplantarumF8和L.mesenteroidesJ2的(P<0.05)。罗强等[19-20]研究表明,菌株耐酸产酸能力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样品发酵过程中产酸量与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产乳酸的量呈正相关,对杂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2.5 耐酸性乳酸菌的体外益生特性

2.5.1 体外模拟胃液、肠液耐受能力 由图7(a)可知,当pH为4.0时,5株菌存活率均在81%以上;当pH为3.0时,L.paracaseiN6的存活率为90.49%,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W.cibariaM1和W.cibariaM12的存活率分别为72.80%,70.25%,均显著高于L.paraplantarumF8和L.mesenteroidesJ2(P<0.05);当pH为2.0时,L.paracaseiN6仍能达到48.65%的存活率,且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L.paraplantarumF8和L.mesenteroidesJ2均不耐受pH 2.0的强酸环境。熊强等[21]从自制泡菜中分离出的6株植物乳杆菌中,其中有4株在人工胃液中的存活率在80%以上。赵芳等[22]研究显示,菌株在pH 2.0的人工胃液中处理2 h后几乎都无法存活。

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由图7(b)可知,经pH 4.0胃液和pH 8.0肠液消化后菌株的存活状况良好,存活率>62.44%;经pH 3.0胃液和pH 8.0肠液消化后,L.paracaseiN6存活率为79.26%,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W.cibariaM1和W.cibariaM12的存活率分别为50.65%,53.37%,差距相对较小,说明同种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差异不大;经pH 2.0胃液和pH 8.0肠液消化后,L.paraplantarumF8和L.mesenteroidesJ2的存活率几乎为零。综上,L.paracaseiN6、W.cibariaM1和W.cibariaM12对人工胃液、肠液环境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2.5.2 体外模拟胆盐耐受能力 由图8可知,当培养时间为2 h时,菌株存活率均在80%以上,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菌株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当培养时间为4 h时,L.paracaseiN6存活率为63.64%,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与李洋等[12,23]的结果一致;当培养时间为8 h时,L.paracaseiN6的存活能力最强,存活率为41.16%,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W.cibariaM12和W.cibariaM1的次之。

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2.5.3 疏水能力 由图9可知,L.paracaseiN6、W.cibariaM12、W.cibariaM1和L.paraplantarumF8均属于高度疏水菌株,疏水率均在60%以上,其中L.paracaseiN6的疏水率达78.72%,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L.mesenteroidesJ2为中度疏水菌株,疏水率为42.81%。5株菌株的表面疏水能力为L.paracaseiN6>W.cibariaM12>W.cibariaM1>L.paraplantarumF8>L.mesenteroidesJ2。

字母不同差异显著( P<0.05)

2.5.4 自凝集能力 由图10可知,5株菌株的自聚集率均呈上升趋势,与Abushelaibi等[24-25]的研究结果相似。培养24 h时,L.paracaseiN6的自凝集能力最高,达76.51%,与Mih等[26]的结果一致;W.cibariaM12、W.cibariaM1、L.paraplantarumF8和L.mesenteroidesJ2的自凝集率分别为65.00%,62.54%,49.95%,36.31%。

图10 乳酸菌菌株细胞的表面自凝集率

3 结论

从14份泡菜样品中筛选出含盐量≤6%的12份样品,共分离纯化出126株产生溶钙圈的菌株,并筛选出5株耐酸性菌株,经16S rDNA分子鉴定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mesenteroides)J2、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N6、类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paraplantarum)F8、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cibaria)M1和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cibaria)M12。其中,L.paracaseiN6、W.cibariaM1和W.cibariaM12是具有益生特性的耐酸性乳酸菌菌株,可用于初步筛选,但还需进一步的稳定性试验和遗传稳定性研究,以鉴定适合人类或动物使用的潜在益生菌。

猜你喜欢
胃液菌液泡菜
烧心——嚼花生调胃液
多糖微生物菌液对油菜吸收养分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胃液为什么不会溶解掉我们的身体
Bonfire Night
新生儿胃液PH值检测在胃液细菌培养中的意义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中通过吸光度值测定菌液浓度的方法研究
雪花泡菜
吃饭时喝水会不会影响消化?
我只是想吃一碗泡菜
沙门菌和志贺菌通用增菌液增菌效果实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