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杜甫形象

2022-02-13 22:30龙娟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5期
关键词:唐传奇刻画笔记

龙娟

一、杜甫形象探析

(一)骄傲洒脱的形象

在韦绚《刘宾客嘉话录》、佚名《树萱录》小说中都曾记录过一则“杜诗疗疾”的故事。当郑妻生病时,杜甫告诉郑虔只要诵读自己的《姜楚公画角鹰歌》和《戏作花卿歌》两诗即可痊愈,反映了杜甫骨子里对自己作品自信的一面。

“杜诗疗疾”的故事,不禁让人想起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面对前代大文豪及同时期的文坛名人,也敢于争先恐后,勇于展现自己的实力,在那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杜甫对自己作品充满自信是十分正常的。

除了“杜诗疗疾”能体现杜甫面对自己的作品时是十分骄傲的,还有杜甫在任职时期洒脱而为的故事,这主要与严武有密切关系,这类故事在唐传奇中多有记载。最早记录杜甫与严武的关系是李肇的《唐国史补》:“蜀中坐衙,杜甫袒跣登其几桉,武爱其才终不害。”杜甫与严武的微妙关系在后世中不断流传,在其他传奇中两人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例如,范摅的《云溪友议》中载“杜甫拾遗乘醉而言曰:‘不谓严定之有此儿也!’武恚目久之,曰:‘杜审言孙子,拟捋虎须?’合座皆笑,以弥缝之”。杜甫喝醉酒后对严武说“严定之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儿子”,而严武面对这样情景说“我也没有想到杜审言的孙子竟敢摸老虎的胡须”,由此缓和了气氛。

在之后唐笔记小说中,描写杜甫与严武两人的关系是越来越恶化,且更多是为了突出杜甫不合规矩的行为,其实很多时候这样的行为是为了推动戏剧冲突,以此来吸引读者,但这样使得内容的真实性大打折扣。无论是“杜诗疗疾”还是杜甫与严武的故事,都体现了其潇洒、自信的性格,这样的个性也是唐传奇中记录杜甫形象的另一重要特征。

(二)天资聪明的形象

唐五代笔记小说中也记录了不少杜甫天资聪明、诗才超群的形象。例如,冯贽的《云仙散录》就曾记录了一则张籍“焚杜诗食诗灰”的逸事。“张籍取杜甫诗一帙,焚取灰烬,副以膏蜜频饮之,曰:令吾肝肠从此改易。”张籍痴迷般地迷恋杜甫的诗,将杜诗焚烧后取诗灰食用。故事虽然荒诞,但从侧面也体现杜甫高超的诗才,令众多诗人争相模仿。

《云仙散录》第二百九十四条,记录了杜宗武与阮兵曹两人之间关于作诗的小故事。有一次,杜宗武将自己写好的诗拿给阮兵曹看,阮兵曹看完之后,随即将诗还给杜宗武,并附赠了一把斧头。杜宗武以为是自己写得不好,询问阮兵曹是否要把自己的诗给父亲修改。而阮兵曹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他的真正用意,他认为自己的手不应留于世,反正也写不出优秀的诗歌,未来天下诗名的称号都是杜家的了。这是一则看似戏谑的故事,也没有直接提到杜甫的诗才,但是通过阮兵曹之口道出了杜甫诗才的超群。

杜甫天资聪慧的形象不单停留在这些逸事中,唐笔记小说的作者还将杜甫塑造成“文曲星”的仙人形象。冯贽的《云仙散录》曾记录了关于杜甫少年时期的一则神话故事。“杜甫十余岁时,梦人令采文于康水,觉而问人,此水在二十里外。乃往求之。见峨冠童子,告曰:汝本文星典吏,天使汝下谪,为唐世文章海。九云诰已降,可于豆垄下取。”

文曲星在中国古典神话中是主管文运的星宿,后也代指重要的文职官员或者文采超群的人,由此可知唐五代人承认杜甫具有较高的文学地位。“文星典吏”这一则故事富有想象力,虽是后人杜撰,但也说明杜甫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三)贫穷困顿的形象

唐五代笔记小说中有不少笔墨描写过杜甫贫穷困顿的形象。

从外在形象而言,唐传奇小说中大多塑造了杜甫穷困潦倒、小市民的形象,这样的描写在《云仙散录》中是比较多的。“杜甫在蜀,日以七金,买黄儿米半篮,细子鱼一串,笼桶衫,柿油巾,皆蜀人奉养之粗者。”这一条记载的就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杜甫,不是骄傲自信且天资聪慧的诗人,而是一个普普通通日常化的人。

“杜甫寓蜀,每蚕熟,即与儿躬行而乞,曰:‘如或相悯,惠我一丝两丝。’”杜甫携儿沿街乞讨的故事,相较之前一则故事来说,使得杜甫的形象更趋于落魄。杜甫在蜀时,因为生活的苦困,带着儿子在街上乞讨,“躬行”两字将杜甫乞讨时卑微、窘迫的形态展现出来。携儿沿街乞讨的窘迫的杜甫形象,虽然被《云仙散录》描写得很生动,但是这与实际生活在蜀的杜甫是有一定区别的。携儿沿街乞讨的场景虽然趋于夸张,但从侧面也窥见了杜甫生活上的贫寒。

《云仙散录》中还有一处通过描述杜甫妻子衣着上的朴素,委婉地体现了杜家拮据的生活。“杜甫每朋友至,引见妻子。韦侍御见而退,使其妇送夜飞蝉,以助妆饰。”韦侍御看见杜妻没有像样的头饰,随即将自己妻子头上的“夜飞蝉”赠送给杜妻。自己的妻子没有像样的首饰,自己又没有能力购买,还需要朋友赠送,这是十分心酸的。

孟棨《本事诗》中记载了李白诗《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诗句中“瘦”“苦”两字就勾画出了杜甫饥寒落魄且瘦弱的书生形象。

在《云仙散录》中,有关杜甫的记录比较少,在前三则故事中主要记录杜甫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下的杜甫没有了文人墨客的快意与潇洒,也没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不是一位诗圣,而是一位为了生存不断奔波的父亲和丈夫。唐五代小说中的杜甫没有那么多明亮的光环,他有缺点也并不光鲜亮丽,反而这样的杜甫是真实的、是鲜活的。传奇小说的受众更接近于平民百姓,因此这样形象更容易被接受。

二、唐五代小说对杜甫形象刻画的特点

(一)细节描写

唐传奇是以记录逸事为主,故事情节大多富有想象力,因此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免夸张,但这也是杜甫形象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较大的价值。我们通过以上几则故事能发现唐传奇中关于杜甫的取材并不相同,没有一味地抬高或贬低,而是依据资料进行刻画。

唐传奇的受众面是更底层的人民,因此在叙述过程中,作者十分注重细节的描写。例如,杜甫与严武故事中,有许多两人产生矛盾的细节。虽然这样的描写有利于塑造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也使得剧本更有戏剧性,但塑造了杜甫不合规矩的一面。

杜甫在蜀时落魄的小市民一面也离不开细节补充。杜甫在蜀时穿着平常老百姓一样的笼桶衫和柿油巾,在街上买着半篮的黄儿米和一串细子鱼。作者细致刻画了杜甫的衣着和食物,这看似简单的“半篮”“一串”的量词,也道出了杜甫在蜀时是最平常、最生活化的状态。

之后杜甫在蜀时携儿沿街乞讨的画面,运用了细节和语言描写,使得整幅画面令人动容。“躬行”向路人乞讨一丝两丝的蝉丝,这一动作描写,描绘了杜甫的无奈和心酸,将自尊都抛下只是为了生存。

唐传奇中,杜甫传神的形象描写离不开作者们对日常化细节的刻画。无论是细节描写还是语言描写都使得情节更加完整,这或许就是唐传奇的特点。

(二)复杂态度

唐五代时期,杜甫不断影响着文坛,促使着不少的文人将杜甫的逸事收罗在唐传奇中。唐五代笔记小说的作者们在记录杜甫事件时,态度是比较复杂的,有对其诗才的歌颂,有对其落魄街头的同情,但整体的态度是比较客观的,并未抬高或贬低。

首先,对杜甫诗才能力的敬佩。无论是张籍“焚杜诗食诗灰”的逸事还是通过阮兵曹得那句“天下诗名又在杜家矣”都暗含着当时文人对杜甫的欣赏;之后杜撰杜甫是“文曲星”的神仙故事,折射出唐文人对杜甫的尊重和敬佩。

其次,对杜甫贫苦生活的同情。杜甫携儿沿街乞讨的故事虽然看似夸张,但也客观叙述了杜甫家境贫寒的事实。再者,韦侍御将自己妻子的发簪赠送给杜妻,这些故事读来实在惹人同情。

最后,对杜甫离世进行客观描述。在郑处诲编的《明皇杂录》中记录了杜甫之死,杜甫“后漂寓湘潭间,羁旅憔悴于衡州耒阳县,颇为令长所厌。甫投诗于宰,宰遂致牛炙白酒以遗甫。甫饮过多,一夕而卒”。短短几十字就将杜甫死亡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这也就是后世广为流传的杜甫“白酒牛肉”死因。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对杜甫的死亡并没有任何评价及情绪上的反应,只是将事件叙述清楚即可。

所以,在唐五代笔记小说中,作者对杜甫的态度是不相同的,有敬佩、有同情、有客观,但或许这就是唐代大多数文人对杜甫的情感态度,因为此时的唐代并未出现宋代“尊杜”“学杜”的社会浪潮。

(三)缺少内在刻画

唐传奇中杜甫的形象与后世流传的杜甫形象具有很大的差异。当阅读唐五代笔记小说中关于杜甫的故事之后,会发现唐传奇对杜甫缺乏内在的刻画,仅局限于外在形象。在传统的印象中,杜甫是一位深沉的老者,是忠君爱国的“腐儒”,是家庭中有爱的丈夫和父亲。这样的形象刻画当然也与后世文人“尊杜”之风有密切关系。

为何唐传奇会缺少对人物内在形象的刻画呢?因为唐传奇更看重故事链,以上举例就表现出唐五代笔记小说的作者更重视主人公的形态及动作,即在有限的篇幅中叙述好故事,所以就可能忽视了对人物的内在刻画。

关于杜甫内在品质的刻画,在宋代笔记中不断出现。另外,忧国忧民、坚守正义、博学多才这样的形象刻画也与后世文人“尊杜”之风有密切关系。

例如,在宋代笔记张邦基的《墨庄漫录》中就记载了杜甫忠君爱国的形象:“子美居西川,一饭未尝忘君,其忧在王室,而又生理不具,与死为邻,其闷甚矣。”

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乙编卷二中塑造了一位风餐露宿、忍饥挨饿时依然不忘思君爱国的杜甫形象。在宋代笔记中,宋人多会采用一些正面的、积极的词语夸耀杜甫。

为什么唐、宋小说中杜甫的形象具有如此大的差异?

首先,唐、宋社会环境差异。唐朝整体国力强盛,政治环境相对平稳,因此对塑造杜甫“忠君爱国”形象的描述较少。反观宋朝政局动荡,这样风雨飘摇的朝局激发了宋代文人的爱国之心,“忠君为国”就成了宋代社会的主旋律。杜甫经历过安史之乱,因此有不少诗歌反映了战争的苦难及对家国的思念。在相同的背景下,不少宋代文人从杜甫诗中获得了共鸣,于是宋代笔记中杜甫“忧国忧民”的形象也成了宋人的情感寄托。

其次,唐、宋思想观念差异。唐朝之所以形成大唐盛世的局面,是因为受三教融合思想观念的影响,整个社会思想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在唐小说中关于杜甫就出现了超现实的描写,将杜甫喻为“文曲星”。

最后,唐、宋笔记书写差异。唐五代笔记小说的作者主要以幕僚和地方官员为主,在撰写过程中就如之前所说的更注重故事链的完整。唐传奇也主要是以记录逸事为主,故事情节也难免夸张。而宋代笔记中的作者大多是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名人士大夫,他们在叙述过程中不以戏谑为主,用新的眼光叙写杜甫。例如,宋笔记中也有杜甫与严武的故事,不过新增的情节也使得整个故事变得有趣和释然。

孔平仲的《续世说》中记载,“甫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无拘检”。在宋笔记中,关于杜甫与严武的故事,完整地保留了唐笔记小说中的前一部分,但在之后新增了杜甫在蜀时种竹、游玩、吟诗作对等惬意的生活细节。《续世说》仅仅补充了一段杜甫在蜀逍遥生活的细节,就对杜甫整个形象进行了重塑。在唐五代笔记小说中,当读者读到杜甫与严武故事时,大多会觉得杜甫过于自信甚至不合礼制,而在宋笔记中感受到的是杜甫的洒脱、率性的性格。

杜甫形象在唐、宋笔记中的变化,是两个时代思想变迁的产物。因此,在阐述不同时期的人物形象时,我们应该紧密聯系时代思潮进行分析。

在唐五代笔记小说中,杜甫多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在唐作者笔下,他是一个值得尊敬但也令人同情的人物。作者们没有将他抬高到圣人的地步,但也没有贬低。要想研究杜甫,我们必须从这些众多的材料入手,但也要学会分辨资料的真假。在认真考察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文献来源时,就会发现关于杜甫的资料大多缺乏事实依据,几乎都是杜撰,可信度较差。

尽管唐笔记故事的取材真实性有待商榷,但并不影响从这些故事中感受到杜甫形象的多样性。

猜你喜欢
唐传奇刻画笔记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唐传奇中男性书写下的女性形象
唐诗与唐传奇的爱情观比较
唐代侠义小说中的自由精神与文人人格追求
我的自然笔记(一)
ℬ(ℋ)上在某点处左可导映射的刻画
Potent环的刻画
精神分析视域下古典小说中梦的阐释——以唐传奇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