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简子训简决定继承人

2022-02-15 01:06李业陶
闽南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训诫赵氏竹简

李业陶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第一卷中,记载了赵简子以训简决定继承人的事情。

赵简子,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是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奠基者,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位春秋后期叱咤风云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一代雄主,在决定继承人这件事情上可谓别出心裁。

赵简子有两个儿子,长子伯鲁,幼子无恤。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个好,于是他把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要求他们好好记住。三年之后,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却能熟练背诵竹简训词,问及竹简,他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

两个儿子中间选一个,赵简子选定无恤是很有道理的。作为继承人来说,接受是继承的基础。同样交付训简,同样地嘱咐好好记的,无恤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而且表现得很出色,比之伯鲁丢失训简,简直是天壤之别。赵简子写在竹简上的既然是训诫之词,必定是修身治家平天下非常用得上的道理和要求,伯鲁置若罔闻,暴露了他不学无术的德性,如此行为,怎堪重用?再者,在对待训简这件事上,伯鲁漫不经心,无恤勤谨做事,品性操守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指望哪个儿子立志成就大业,到此已经泾渭分明。

历史也证明,赵简子以训简决定继承人的做法卓有远见。作为赵国的实际创世人,无恤自幼敏而好学,胆识过人,在承袭赵简子晋卿成为赵氏首领之后,无恤智取代国,将其领土并入赵氏版图。面对晋国正卿智伯当面羞辱,无恤忍辱负重,足见其志向远大、胸襟宽广。在智伯兵临晋阳城下的时候,临危不惧,以地利之险克敌疲之短,最终以反间计分化智伯同盟,力挽狂澜,消灭智伯。一系列的大智大勇,壮大了赵氏势力,为创建赵国奠定了基础,无恤的表现,没有辜负父亲赵简子的期望。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赵简子训简决定继承人留给我们的启示是双向的。用人,自然是选贤任能。伯鲁虽为长子,但因无德无能,故而被淘汰,顯然简子突破了论资排辈意识的桎梏;而考察的过程,察其言、观其行,从而达到度其心、识其人之目的。赵简子考察接班人的观念和方式,都有可借鉴之处。作为被考察者,伯鲁与无恤对待训简的做法不同,是处事态度、处事作风的不同,更是精神境界不同的表现,至于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看看后果也就明白了。

猜你喜欢
训诫赵氏竹简
应县河疃村赵氏家族4年对49位优秀学子颁发励志奖牌
韦编三绝
李文亮等来道歉如何规范“训诫”
女性身体的越界与轮回
韦编三绝
南阳宛城:二次训诫促涉罪未成年人反思悔过
赵氏孤儿
药王孙思邈
赵氏的祖先造父
韦编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