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焦虑!那些“拔苗助长”的父母

2022-02-15 10:58耘田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长激素女儿儿子

耘田

孩子身高是许多父母心中的头等大事。2021年夏天,有媒体报道,杭州一位妈妈因担心儿子身高偏矮“病急乱投医”,一年下来花了48万元,结果儿子只长高了1厘米。这虽然只是个别现象,却反映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2021年9月3日,教育部公布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对全国31个省(区、市)随机抽样调查了37.4万多人,统计数据显示,与2014年相比,2019年全国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19~22岁男生身高分别增加0.52厘米、1.26厘米、1.69 厘米、0.95厘米和0.81厘米。同样年齡组女生身高的增幅分别为0.72厘米、1.24厘米、0.97 厘米、0.80 厘米和0.62厘米。

而在2020年12月,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项对全球儿童青少年身高和肥胖趋势的研究报告。结果显示,中国19岁青少年平均身高居东亚第一。过去35年间,中国19 岁男性的平均身高增加了8厘米,达到175.7厘米;中国19岁女性的平均身高增加了6厘米,达到163.5厘米。

诸多数据,让那些孩子身高不达标或刚到平均线的父母更加焦虑,令人费解的是,即便孩子身高远超平均水平,有的父母依然不淡定,希望孩子再长高一点……

身高焦虑怎么就成了“社会病”

“儿子13岁,体重120斤,目前身高174厘米,长到185厘米还有希望吗?”

“15岁,女,身高163厘米,如何在半年之内成功长高5厘米?”

“18 岁男生身高不到170厘米,哪家医院增高针最靠谱?”

类似这样的求助帖,在某人气“长高吧”随处可见。每条帖子下,都有多条跟帖。林林总总的信息里,无不透着两个字“焦虑”。

在百度“长高吧”里,张程伍已坚持给儿子打卡3年了,摸高跳从最初一天50下到100 下再到如今 250下,跳绳从最初每天500个增加到现在每天3000个。除此之外,张程伍的儿子还参加篮球、竞走和游泳等运动项目。“儿子成绩班上前三,但身高是年级倒数……”说到儿子的身高问题,张程伍愁眉不展。2018年底,10岁的儿子被查出性早熟,当时他的身高是140 厘米,去郑州和北京的医院检查后,医生说如果不提前干预,孩子未来身高预计将停留在155厘米左右。

即便是女孩,155厘米的身高在当下也令人烦忧。何况张程伍净身高181厘米,妻子身高也有165厘米。“现在是全面拼娃时代,成绩、特长、相貌要出众,身高更不能落后。”张程伍的妻子说,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学兼优,颜值、身高也出类拔萃呢?

和张程伍一样为孩子身高焦虑的家长有很多,有的认为孩子个远远低于同龄人;有的认为虽然达标,但不够理想;还有的认为拥有明星、模特一样的身高,将来在就业和择偶方面都更有优势。他们会比其他家长更注重孩子的饮食、运动、睡眠,这些方法虽然科学却见效慢,所以有些家长把目光转向了价格昂贵的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就是俗称的增高针。它诞生于1956年,美国著名内分泌专家 Raben 从人垂体中分离和提纯生长激素(hGH),并应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生长激素之所以被封神甚至用偏,源于著名球星梅西。11 岁那年,梅西被医院诊断为特发性矮小症,医生认为他只能长到150厘米,但梅西的父母带他去医院注射了生长激素,最终身高达到了170厘米,虽然这个身高在足球界甚至西方都不算高,但突破医生断言长高的 20厘米,无疑奠定了梅西足球事业的基础。

生长激素在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有明确的使用范围,并且患者能否打生长激素,也有一套严格要求和体检指标。医生要根据孩子现在的年龄、骨龄、身体状况以及肝肾功能、血糖指标、跟副作用有关的安全性指标是否都正常,来决定可不可以接受生长激素的治疗。比如有些矮小症合并了基础性疾病,基础性疾病治好后,可能出现追赶性生长,如果只是偏矮并且没有生长激素缺乏的情况,完全不需要注射生长激素。

而引起身材矮小的原因有很多: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退、家族性矮小、颅脑病变(尤其是下丘脑受累)、严重营养不良、体质性青春期延迟、骨骼发育异常、小于胎龄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等情况,有的可以用生长激素,有的就不能用。

新华社“新华视点”对生长激素曾给出风险警示,若使用不当,会给使用者带来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在孩子的身高隐忧与增高针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之间,家长们陷入更深的焦虑和无助。

男孩180厘米、女孩165厘米∶这个“理想”有点高

孩子身高不达标或过于矮小,家长焦虑情有可原。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身高焦虑的家长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孩子身高达标甚至很出色的,他们也在想方设法“拔苗助长”。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 18~44 岁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 厘米。然而,很多家长和孩子都觉得这个平均身高也太低了。男孩身高180厘米、女孩165厘米,这才是家长心目中的理想身高。

“我国青少年平均身高年年增长,孩子的同学个头都不矮,如果明显比同龄人矮的话,孩子会自卑,这不仅会影响学习劲头,更影响他将来的就业和择偶。”这是一位18岁龙凤胎父亲的原话,儿子身高175厘米,女儿身高163厘米,他和妻子都觉得“太矮了”。因为孩子年龄不小了,尤其是女儿再长高可能性不大,这位父亲很焦虑。

田媛和老公都是湖南人,大学毕业后就在河北工作,女儿在这里出生、上学。田媛每次带女儿回老家,亲戚都夸孩子“长得真高”,但田媛高兴不起来,因为在河北,女儿身高在同龄人中一直处于中下水平。“我们生活、学习在北方,甚至将来也可能在北方工作、成家,不再长高点怎么行?”女儿13岁时,身高155厘米,田媛急坏了,开始钻天打洞找增高秘笈。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女儿身高蹿到了162厘米。“前年她没怎么长,但去年一年足足长高了7厘米!我要继续给她吃秘方药,这样她就肯定能长到165厘米甚至更高了。”田媛指的秘方药,是她在某论坛发现的一则“孩子青春期长高秘籍”。发帖者是一位母亲,她声称自己儿子在用了这个秘笈后,半年内从158厘米长到了178厘米,这位母亲深信孩子能长到180厘米甚至185厘米。

田媛给记者展示了长高秘笈,即一份食疗菜单。“这个方子男女有别。男孩是在腋毛长出来,胸部硬块下去后吃;女孩则是在第一次来月经过后一周吃。一次吃7天,连续吃三年。”这个方子花不了多少钱,看起来也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田媛马上给女儿安排了。

与此同时,田媛两个同学也给孩子安排了这个“秘方药”,结果田媛女儿长高了不少,另外两个孩子一年只长了3厘米。“反正我觉得这个东西特别神!我还要吃两年,那样我就能长到170厘米了!”受妈妈影响,田媛的女儿也越来越觉得身高很重要。

但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理解父母的焦虑。“大夫,我没病,我妈才有病!”身高174厘米的16岁男孩周岩被母亲拉到医院,非要让医生打生长激素。“怎么也得长到180厘米!他们班所有男生都比他高!185厘米的有七八个!”周岩妈妈的话,让湖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内分泌科主任徐璇哭笑不得,即便如此,她还是劝退过很多为孩子求打生长激素的家长。

“如果孩子过去生长速度较慢,使用生长激素后出现生长加速,孩子甲状腺素的需求量就会随之增加。有些孩子的甲状腺功能会发生暂时性降低的情况,产生疲劳、乏力、虚胖等症状。有些孩子在注射生长激素后,还会出现血糖高的问题,需要定期监测,以免埋下糖尿病的风险。”徐璇说。

拔苗未必助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

田佟菲的女儿16岁,身高不到160厘米,而她妹妹14岁的女儿却有174厘米。田佟菲那个急啊,女儿上高一,学业繁重,除了每天跳绳1000次外,没有再安排其他運动。一日三餐精心准备,盯着女儿在晚上10点半上床睡觉,田佟菲还带着孩子去武汉协和医院,想打增高针,但医生告诉她:女儿不属于矮小症,不能打。

“我比妹妹高,我老公也比妹夫高,凭什么她孩子比我孩子高那么多?”丈夫笑她为何连身高也要攀比?田佟菲说身高和成绩一样重要。有意思的是,她妹妹也为女儿的身高发愁。“女孩太高了不好,不好买衣服,更不好找对象。”

妈妈操碎了心,但这一高一矮的姐妹俩无所谓。“我又不当演员、模特,160厘米够够的了。”田佟菲的女儿说。“当不成排球运动员就去当模特,我相信老天让我长这么高自有道理!”她妹妹的女儿说。

直到上五年级,程丹的儿子身高依然只有146厘米,而小他一岁的表弟已高出他一头。程丹带儿子去医院做了骨龄测试,当时医生给出的预测身高是165厘米,如果之后管理得好,或许可以长到170厘米。

从那以后,全家人把儿子长高当成了重要任务。先是花了好几万试打了几个月生长激素,复查数据却不理想;医生说孩子吸收不良,程丹就给孩子补充了维生素 D、钙等元素,但依然收效甚微。月月跑医院,还给儿子报了篮球、游泳等培训班,姥姥和奶奶专门给孩子准备一日三餐……一家人成天围着孩子转,但小家伙每年的身高增长数值也只是勉强合格。

进入青春期后,儿子不再配合家长的“长高计划”,他不吃姥姥精心煲的汤,拒绝早上跑步,学校的篮球课都不愿上了。去医院?打死也不去。儿子软硬不吃,程丹快疯了,却无能为力。

谁能想到初二上学期,儿子的身高一下蹿了9厘米。“原来孩子有他自己的节奏,家长是急不来的。”看到14岁儿子身高达到了173厘米,程丹和家人如释重负。

父母的爱与担当,是孩子最好的“增高剂”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将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从2013年的8.1%降低到2030年的小于 5%。儿童身高如果低于标准身高中位数一到两个标准就属于生长迟缓。也就是说,青春期前儿童如果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厘米,即为生长速率缓慢,家长应该予以重视。反之,家长就没必要太过焦虑。

我们平常说的身高,一般包括基础身高、平均身高和理想身高。从目前来看,我国成年基础身高分别是男性160厘米,女性150厘米(正态分布下限);平均身高的最新数值是成年男性172厘米,女性160厘米;理想身高也有约定俗成的标准,大多数家长认为男孩身高不低于180厘米,女孩不低于165厘米,少数家长觉得男孩最好能长到180厘米以上,女孩高于170厘米。

“人手再多都没有需求大,家长对孩子的身高太焦虑了。”武汉协和医院儿童内分泌科的林鸣医生说,周一到周五,科室平均每天接诊50人,周末则有七八十人,而暑假,每天的接诊量都有100多人。前来求医的人当中,近半数家长都是来询问孩子身高问题,以及是否需要使用生长激素来长高的。

早就有研究表明,孩子的身高,70%是遗传,30%靠后天。虽然后天因素对身高的贡献仅占30%,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遗传因素作用的发挥,即便基因无法改变、生长激素不能乱打,但还是有一些科学方法可辅助孩子长高。

一、12岁以下学龄儿童睡眠时间应不少于9个小时,坚持早睡早起。人体自身生长激素的分泌和作用发挥是在凌晨时分,睡得晚,生长激素的分泌和作用发挥会受到干扰。

二、青少年要保证充足、适量的运动,坚持游泳、跑步、快走、跳绳等有氧运动。运动除了能够激发自身生长激素的分泌和作用发挥外,对骨骼的生长也是有帮助的。

三、父母多做营养均衡且清淡的饮食,让孩子养成在家吃饭少点外卖的习惯。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也不是一天长高的。父母焦虑没有用,病急乱投医更可能适得其反。”一位身高170厘米,但20岁女儿身高却刚到150厘米的妈妈说,虽然女儿个头不是很高但成绩优秀,性格开朗更让她感到骄傲。而因为父母从未为她的身高焦虑过,这个女孩从不觉得自己“矮”人一等,反倒一直认可自己是最独特的存在。

对孩子来说,好的生活习惯,如良好睡眠、适量运动、均衡营养是身体长高的良方,而一家人各司其职,引导孩子接纳真实的自己,无私的爱、高质量的陪伴与到位的责任担当,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最好的“增高剂”……

猜你喜欢
生长激素女儿儿子
生长激素
Southern_Weekly_1928_2021_02_04_p28
打儿子
“TransCon 生长激素”在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中进行的全球三期临床研究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和女儿的日常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