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近郊森林旅游问题及发展对策浅析

2022-02-16 13:22崔厅柳娥李晓华孟小露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游客满意度因子分析

崔厅 柳娥 李晓华 孟小露

摘 要 为市民提供游憩场所的城市近郊森林公园,是城市近郊区内重要的绿地形式。对昆明近郊7个公园的游客满意度进行收集整理,采用因子分析、正态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得出目前城市近郊森林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力量,多方面展现景区文化元素;加大景区服务设施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挖掘特色,打造精品森林旅游发展之路。

关键词 森林旅游;游客满意度;因子分析;云南省昆明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1.027

在大健康产业的影响下,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业作为大健康产业的支柱产业,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生活水平、需求层次,还是生活观念都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人们关注的重点不再是温饱,而是精神的享受和身体的健康。同时,城市“生态贫困”加剧,城市工作生活节奏紧张,实施“短假制度”和“强制带薪休假制度”等,这些因素使休闲度假方式日渐成为当今旅游的主题[1]。从简单的放松到休养身心,主流旅游诉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转向了森林养生度假旅游,未来休闲度假旅游的主体将变成“绿色、健康、休闲、时尚”的森林旅游。森林旅游与休闲度假如何深度融合已成了森林旅游发展研究的重中之重。

1  游客对昆明市近郊森林公园的满意度分析

1.1  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昆明近郊昙华寺公园、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圆通山、西山森林公园、眠山森林生态公园、植物园、黑龙潭公园等7个公园的游客,从7个公园游客对景区满意度展开调查。总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50份。采用SPSS计量经济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客观分析。经分析得知,本次研究各个题项的指标偏度绝对值均在3以下,峰度绝对值均在10以下。很明显,本次数据已满足了正态分布的要求,可以进行后续分析。并且,通过因子分析中的KMO样本测度和巴特莱特球体检验验证,其分析结果为KMO=0.638,证明本次设计的问卷是适宜开展因子分析的。

1.2  游客对昆明近郊森林公园的满意度情况

本次调查中,男性游客在总样本中占有的比例为51.1%,女性游客占有的比例为48.9%,男性与女性的占比差距不大,调查数据具有较好的平衡性。

被访游客在对近郊森林资源的评价中,评价最多的是“满意”,有248人,其占比为55.1%;其次是“非常满意”,有158人,其占比为35.1%;然后是“一般”,有40人,其占比为8.9%。

经分析得出,本次调查中被访游客对森林公园的文化元素了解程度堪忧。其中,了解程度为“了解”的人数是最少的,仅有28人,占比6.2%;“知道一点”的有196人,占43.6%;了解程度为“不了解”的有128人,占比为43.6%。

关于景区服务设施的满意度评价,其结果并不乐观,被访游客的平均满意度并不理想。其中,被访游客对景区娱乐设施的平均满意度仅为0.56,不容乐观。在对餐饮饭店的满意度上,平均满意度为3.44,介于“一般”和“满意”之间,略偏向于“一般”。满意度最高的是环卫公共设施,平均满意度为3.75,偏于“满意”。除娱乐设施之外,其他选项的平均满意度均在3.5以上,总体来看,被访游客对景区的总体满意度还是偏向于满意的。因为满意度的偏差幅度比较大,所以被调查的游客对景区的总体满意度情况差强人意。从标准偏差来看,游客满意度在3.378~4.442,可见被访游客的满意度未达到非常满意。

2  存在的问题

2.1  森林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出来

作为森林公园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已成为森林公园一切活动开展的关键。昙花寺公园、金殿森林公园、圆通山、西山森林公园、眠山森林生态公园、植物园、黑龙潭公园等7个公园均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调查发现,虽然被访游客中对近郊森林资源的评价程度为“满意”的人最多,“非常满意”的人也较多,但是仍然存在“非常不满意”的评价,除此之外评价为“一般”的游客(占比8.9%)也不容忽视。并且,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被访游客数量对自然资源的评价均是“满意”大于“非常满意”。在采访游客及实地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公园仍然存在森林资源配置不合理及使用效率低等问题。主要是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好周围的资源,使之出现了断层,与森林周边资源的关联性不好。同时,森林公园独有的特点在千篇一律的人造景观下蒙尘,地方特色及民族特色不突出。这些问题均会对游客在游園过程中带来不佳的体验,同时也会影响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2.2  景区文化元素宣传不到位

文化记录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线索,是城市发展的无形记忆,文化公园景观设计不仅要让受众赏心悦目,更要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2]。在游览过程中,森林旅游文化在游客感受中占据主导地位。森林旅游文化诞生于人类在森林中进行的实践,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3]。调查发现,被访游客对景区文化元素的了解程度为“了解”的仅占6.2%,“知道一点”的占43.6%,“不了解”的占比过半,可见大多数游客对景区的文化元素了解处于模糊状态,此形势不容乐观。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景区文化展览无法吸引游客的目光,大多数游客仅是走马观花。

2.3  景区公共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景区的旅游公共设施包括旅游饭店(宾馆)、旅游交通,以及各种文化娱乐、体育、疗养等物资设备,它是一个景区的形象工程,也是游客对景区第一印象的决定因素。调查发现,被访游客对环卫公共设施的平均满意度为3.75,介于“一般”和“满意”之间;对餐饮饭店满意程度的平均满意度为3.44,介于“一般”和“满意”之间;对景区引导标志物和解说碑满意程度处于“一般”和“满意”之间,其平均满意度为3.62;对娱乐设施的平均满意度为0.56。从调查问卷的结果看,游客对景区环卫公共设施、餐饮饭店、引导标志物和解说碑及娱乐设施的平均满意度都不高。其中,被调查的游客对娱乐设施的满意度是最差的,即表明被访游客对景区娱乐设施的满意度偏于非常不满意,虽然这只是景区公共设施的一部分,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景区公共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

2.4  森林旅游特色不突出

森林公园旅游要想发展成功,就必须把森林公园旅游的特色和优势挖掘出来。分析得知,被调查的游客对景区的总体满意度评价满意度为3.91,但满意度的偏差幅度较大。从标准偏差来看游客满意度在3.378~4.442,满意度明显在“一般”至“非常满意”之间,未达到“非常满意”。数据显示,选择近郊森林公园的原因为体验传统文化的游客仅占10.10%,可见游客群体对森林活动体验和森林知識科普性的满意度不高,游客在整个游玩的过程中并没有体会到森林公园旅游的特色,森林公园在该方面还需要继续做大量的开发工作。

3  发展对策

3.1  充分挖掘资源优势

在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中,城市森林资源如何合理利用十分关键[4]。生态环境是森林旅游发展必须要考虑的现实因素,其发展过程需与城市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规律相符合。作为社会文明中独立的生态经济系统,森林公园发展要充分激发出各类自然文化资源的蕴藏价值,从而将生态文化的教育范畴扩大。将当地能激发游客兴趣的民俗风情文化充分利用起来,同时结合专业人士的力量设计出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发挥出森林公园更大的社会生态效益。另外,对景区指示牌配以形象有趣的图案,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同时,对导游的专业技能加强训练,强化导游的讲解能力和带领能力,务必使游览中的游客感受到各类生态文化的乐趣,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目的。

3.2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力量,多方面展现景区文化元素

互联网媒介宣传的时效性高,且信息传递质感强,更重要的是目前的游客群体大多对互联网的应用和浏览量非常多,通过此种方式宣传能够快速大范围地锁定这些意向游客。互联网宣传的实施方法也很多,例如可以鼓励游客游览之后将景区宣传资料分享朋友圈、QQ空间、银幕再现、二维码扫描、问答形式等,也可以通过鼓励措施让游客积极地在景区宣传主页上留下对景区的感受评价等。同时抓住宣传时间机遇也很重要,在每年游客高峰期的前期大量宣传有针对性的旅游项目及优惠政策,例如在每年的寒暑假放假前半个月大量地宣传学生团体游新项目及学生团体游优惠政策。

3.3  加大景区服务设施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景区服务质量是景区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随着景区经济效益的提高,如何相应地提高景区服务质量成为一个重大议题。

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而服务行业存活的关键在于服务质量,所以旅游景区的发展需要落实服务,狠抓服务,并完善服务设施。1)旅游路线合理化。游客群体最终的整体感知主要受旅游路线多重选择性和观赏游乐一致性的影响,森林公园要想在森林旅游上更进一步就必须再深入挖掘,根据不同游客群体的选择及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设计差别化的旅游路线。例如,例如针对学生团体可以开发生态自然科学教育基地之旅,针对青年人开发游乐采摘体验之旅、真人丛林探索之旅等,针对高学历者又可以开发生态文化感受之旅、历史遗迹观光体验之旅或者红色线路之旅等。2)优化游客休息中心配置。游客休息中心作为游客在景区旅游的衣食住行全方位指导中心,必须市场化、规范化,严禁出现欺客骗客情况。3)合理设置垃圾投放点,根据游客聚集地点及数量合理设置垃圾桶,也可在售票时把环保垃圾袋分发给游客,以供盛放废弃物之用。

3.4  挖掘特色,打造精品森林旅游发展之路

独具特色的风景是招揽顾客和提高回游率的重要保障,森林公园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及人文历史遗留下来的瑰宝进行森林公园的建设,提高整体的公园品位[5]。森林旅游的开发应该要遵循特色性、游客参与性、森林文化性、环境保护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挖掘森林活动和产品项目的丰富性。森林旅游的打造要围绕着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进行合理规划。森林旅游发展定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前提条件。生态体验最大化,丰富产品体系的打造均是以资源为基石。可充分挖掘和整理森林公园周边的古刹遗址、民间故事及民俗风情等,将先贤名言镌刻在森林公园的石凳、路牌上以激励前来游览的旅客。还可通过划区经营,使游客有多种选择,亲自动手参与体验,在融入大自然的同时又能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打造“森林+休闲旅居”的特色康养旅游产业。

参考文献:

[1] 邹成成.绿色发展视域下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20.

[2] 邓世维,刘玥,吴余鑫.湖湘公园文化原型的景观转译表达[J].现代园艺,2019(24):113-114.

[3] 胡迪.文化体验在城市创意园区更新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4] 蒙思伶.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分析——以南宁市为例[J].现代园艺,2021,44(16):167-169.

[5] 刘琳婕.广州绿道系统中的文化景观呈现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

收稿日期:2021-09-12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城市近郊森林旅游发展策略研究”(2021Y292)。

作者简介:崔厅(1998—),女,云南宣威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森林旅游。E-mail:1827238919@qq.com。

*为通信作者,E-mail:34872788@qq.com。

猜你喜欢
游客满意度因子分析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
基于游客视角的石河子军垦游客满意度评价
游客对梵净山旅游景区满意度量表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二胎概念股投资价值分析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旅游公共服务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上海松江区游客满意度调查和提升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