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学习生态重建

2022-02-16 20:57蒋金凤
教育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个体学习者过程

蒋金凤

教育作为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应当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培养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能力。所谓自主,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与能力。

自主教育作为一种促进个体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旨在让个体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一种自觉且持续不断的内在动力支持,促进其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建构、主动创新,最终实现个体的主动发展和人格完善。在践行自主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新反思和构建学习生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参与性和积极性激发出来,让学习变成可以自主支配、自觉完成的事情,我们需要作出四个转变。

从知识到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自主教育需要个体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一种自觉且持续不断的内在动力支持,让个体行为发自内心,成为个体生命成长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分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以此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

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支配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材、教学环境都是外部资源和条件。教师必须清楚自己的作用只是引导和帮扶,是教会而不是代替。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需要赋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支配的权利,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或活动的设计来启发和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学习变成一种自然且愉快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且持续深入地进行下去。

问题设计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并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加深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这种通过自我思考和领悟获得的知识不仅是印象深刻的,而且是可以灵活运用的,不是只能用来做题的“死知识”。尽管问题和活动的设计可能会占用一些时间,表面看来效率不如直接传授快,但是这两种方式所达到的能力层级是不一样的,给学生带来的学习体验也是不一样的。

保证学生自我思考的时空。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境时,教师的信任和引导尤为重要。我们需要给学生一点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允许他们进行一些尝试,包括通过失败的体验去学会某些技能,并鼓励他们不要停止前进的步伐,因为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他们将会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和更强大的内心。在学习能力方面,孩子甚至要比成人要强得多,教育与老师最微妙的作用,是通过提问引导,把试错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并使学习者保持恰当的学习节奏。

从任务到目标,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

消极学习的现实表现。在学校,总会遇到一些无所事事的学生,然后发生如下情形的对话:

师:你的作业做完了?

生:是啊,老师布置的都做了……

师:那你检查没有?

生:……

师:你复习过今天学的东西吗?

生:我都弄懂了的……

师:那你预习过明天的内容吗?

生:……

很明显,消极学习的学生关注的是完成任务,所以任务是否完成是他所关心的,而质量如何,是否检查、复习、预习等统统不是他所关心的,这是典型的任务导向思维。很多消极的学习者有意或者无意都习惯以任务导向来主导自己的行为,这使得学生可以获得一种完成任务的能力,但他们却不会去想为什么要完成这项任务?为了完成任务我们需要哪些准备?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

做事情不能以是否完成任务作为唯一的关注点,而是要想办法取得更好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做出一些改变,将任务导向的思维转化为目标导向,站的位置高一点,做得多一点,结果好一点。

积极学习的实施策略。如何将任务转化为目标?我认为我们不能忽略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案例分析,让学习者去走一遍成功者的路径,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明白把学习当任务和把搞好学习当目标有截然不同的表现,以便让他们意识到自身学习中的问题,在下次确定目标之后不再局限于完成任务,而是努力寻求方法保证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学生考前复习时往往会陷入盲目且无序的忙碌,以为只要是把学过的内容全部过一遍或者把错过的题重新看一遍就可以了,但这往往只是一种求得心理安慰的做法。为了使复习更加积极有效,我们可以首先让学生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然后再围绕目标制订一份考前复习计划,包括:分析目前的学习状况,了解和目标的差距,明确自己的薄弱板块,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效复习的时间规划及方法措施等等。目标导向是一种积极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从接受到创造,变低效学习为高效学习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的水平是有差异的,有的仅仅是能够做到识记和理解,有的却能评价和运用,还有的可能还会优化和创造。为了实现低效学习向高效学习的转变,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生物课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昆虫,制作标本观察;化学课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制作手霜、唇膏等;数学课上重视演绎概念、原理的推导过程;语文课联系生活,还原场景、对象、情感等。让学生感受、了解、揣摩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观察、思考的习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期坚持,将会让他们养成主动思考、质疑的习惯,让学习更加高效。

鼓励课堂上不同的声音,构建民主的课堂氛围。高效的学习,还要允许和鼓励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首先意味著他在思考,可能这种思考还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次这种看法在某种条件下往往具有合理性,应该被肯定,即便被证明是错误的也能让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有深刻印象。当课堂上形成一种民主开放的氛围,学生就会放任自己的思维活动,大胆思考,打破常规,去挑战已有知识体系,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灵感。而一个团队中一旦形成这样的氛围,所有成员的意见都将被鼓励和重视,这会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认可,从而强化他们的主体地位,获得更加高效的学习效果。

从个人到团队,变浅层学习为深度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的整个过程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尽可能发挥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和控制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独立开展学习活动,独立获取基本知识和技能。但是,学习者在走向真正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时需要来自教师、家长还有同伴的帮助。

组建“小团队”促理解更加深入。作为学习者走向自主过程的重要阶段,教师、家长以及同伴的交流也是促进学习走向深入的重要资源。学校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和讨论,以便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观点,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同伴之间可以合作、交流,也可以辩论、纠错。同伴相当于一面镜子,让学习者看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也是最好的陪练,有利于深入研讨。因此,在作业讲评的过程中,对于个别有一定难度的习题,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分小组进行研讨:小组内有几种错误的类型?错误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正确答案是怎样的?如何避免下次出错?这样的研讨既能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又能增强知识的关联度,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或自主纠错更有深度,印象更加深刻。

充当“小老师”让学习深度发生。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所创立的“费曼学习法”,其核心就是“用转述、教给别人的方法巩固自己的知识”。当你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样的概念时,说明你已经深入地了解并能够掌握。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初高中生的数理化的学习,通过了解基础的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加以逻辑推导,并适当加入做过的例题,会再次加强知识点在脑海中的印象。这有点像虚拟的“兵教兵”,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给虚拟对象讲解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教育要回归原点。自主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之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2019年度教育科研一般规划课题“初中生‘五维自主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00001801B)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个体学习者过程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