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岛状花境营造探讨

2022-02-16 05:31庄夏菁
南方农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岛状花境宿根

庄夏菁

(上海奉贤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1400)

花境是以球根和宿根花卉为主,配合多年生花卉和少量的观赏草,再结合少量的一二年生草花,搭配在一起的一种带状自然造景方式,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在近几年的花境建设过程中,上海市奉贤区注重观测宿根植物在花境的表现效果,累积花境配置植物素材,同时通过不断和专家学者交流沟通、参观优秀的花境项目,逐步改变了以往花境的一些建设误区,建设了一批较为成功的花境点位,但始终缺乏独特性。基于此,此次岛状花境项目建设目的在于通过利用原有绿地内比较适宜的背景和草坪,新增岛状花境,体现奉贤区花境营造特色。

1 项目概况

项目原址位于上海市奉贤区百秀路与百富路交汇处西北的南桥商务中心绿地内,此次总体改造面积约800 m2,新建花境面积763 m2。2021 年底,通过现场实地查看结合航拍点位图,确定了以区域一为主体花境,二、三、四为附属花境的岛状花境设计概念,4 个区域分布位置如图1 所示。

图1 岛状花境设计区域图

岛状花境项目采用岛屿形式,通过宿根植物的变化与统一展现花境的魅力,花境整体色彩以暖色系为主、冷色系为辅,给观赏者带来舒适温暖的体验感,以锥型、球型木本植物为骨架,以火炬花、松果菊、鼠尾草、荷兰菊等近几年在奉贤区表现良好的宿根植物作为焦点植物分布在4 个区域,同时兼顾每个区域植物的色调区别,远观花境轮廓线、花冠线形成一个动态变化的整体,近看4 个花境植物搭配、种植手法及色彩又各有千秋[1]。

2 花境营造及后期养护

2.1 现状分析

岛状花境项目整体前景为自带地形起伏的开敞式草坪,整体大背景为城市高楼天际线,周边道路通畅,视野良好,行人对此花境的通达率极高,可以从原有大绿地进入观赏,因此观赏面也较多,4 个区域现状景观效果又各有不同。各区域现状如图2 所示。

图2 各区域现状图

区域一上层植物为高15~18 m 的朴树、三角枫,中层植物为北美海棠、桂花、金枝槐,下层植物为八仙花、兰花三七、麦冬等宿根地被。原有植物高低层次布局较好,但种植比较杂乱,下层植物状态不佳,植物群落组团不够丰富。

区域二上层乔木为无患子、香樟,中层灌木为北美海棠、圆锥绣球、山楂等,下层植物为散乱配置的花境组团,已出现局部退化。区域二整体植物配置层次、结构凌乱。

区域三上层植物为一片原有成林的落羽杉林,下层边缘种植有部分宿根地被,如八仙花、麦冬等。成片的落羽杉林结合草坪,组成比较好的观赏面,但是下层植物多以片植方式种植,立面层次单一。

区域四上层植物为香樟,下层植物为常绿灌木和宿根地被,因为临近落羽杉林,整体远观层次较为舒朗,但由于香樟树冠幅较大,上层植物荫蔽度较大,后期需重点考虑植物耐阴性。

2.2 花境布局

通过分析项目现状,结合航拍照片和现场多角度查勘,最终确定了4 组花境的种植面积和种植主题。

区域一确定为岛状混合花境主体,保留原有乔木与灌木,移除原有长势不佳的桂花,调整原有北美海棠种植位置及下层八仙花种植区域,使得整体花境背景更加有序自然,配置结构更加合理。同时,在原岛状结构的基础上扩大花境种植床宽度至无遮蔽处5~6 m,形成圈状观赏效果。结合原有景观特点,采用岛状混合花境,将多样的植物品种以自然组团的种植形式营造色彩丰富、接近自然的花境景观。设计面积约为264 m2。

区域二结合原有绿地现状,采用飘带式种植手法和暖色系植物配置。保留原有乔木,清理部分灌木,下层花境植物统一为八仙花,整合原有植物资源,提供规则自然的花境背景。在林地边缘向外延伸2~3 m作花境种植区域,既保证良好的光照条件又和原有组团相得益彰,使得空间和层次更加清晰。

区域三以暖色系宿根植物为主,将原有下层植物按品种分类整理,结合原有落羽杉林营造花境干净背景,最大限度地利用舒朗开阔的落羽杉林景观效果,达到借景的目的,为花境提供自然大气的背景林。同时,结合现状在林地边缘预留出养护通道,方便后期养护。以整齐树林为背景,按照原有林带轮廓进行种植区域的勾画,既自然和谐又能突出花境亮点。

区域四为冷色系宿根耐阴花境,保留原有香樟,清理原有下层地被,将花境种植床设置在香樟树荫下及树荫外1~2 m 处,因花境整体遮蔽度较大,以冷色系耐阴植物为主,因地制宜地选择花境景观营造手法,计划在后期养护中打造一块半阴生环境的宿根植物试验田。

2.3 植物配置

岛状花境周边整体环境以绿色为主基调、以城市天际线为大背景,原有林木结构较为通透,草坪地形起伏有序,综合考虑整体花境及多角度观赏感受,确定花境植物配置形式和色彩[2]。

区域一采用斑块形式、自然式种植手法和暖色系植物配置[3]。花境植物主色调为橙红色,点缀粉色和蓝色,以自然形态的乔灌木为背景,增加直立型、有力量感的骨架植物,如塔型亮金女贞、云杉、龟甲冬青、穗花牡荆等,宿根植物主要有火炬花、柳叶马鞭草、松果菊、细叶芒、萱草等。其中,灌木占比15%、宿根花卉占比75%、观赏草占比5%、四季草花占比5%[4]。

区域二采用飘带式种植手法和暖色系植物配置,主色调为橙黄色,点缀红粉色和蓝色,以原有花灌木及绣球为背景,增加矮蒲苇、醉鱼草、火焰卫茅等散本型骨架植物与背景融合,宿根植物主要火炬花、柳叶马鞭草、松果菊、金鸡菊、重金属柳枝稷等。其中,灌木球类占比5%、宿根花卉占比85%、四季草花占比10%。

区域三采用斑块式种植手法和暖色系植物配置,主色调为橙红色,点缀蓝色和绿色,以整齐的常绿林为背景,增加塔型亮金女贞、枫树、春鹃等多种形态的骨架植物,丰富整体层次,宿根植物主要有火炬花、柳叶马鞭草、松果菊、金鸡菊、小兔子狼尾草等。其中,花卉灌木球类占比5%、宿根植物占比85%、观赏草占比5%、四季草花占比5%。

区域四采用冷色系斑块式种植手法和冷色系植物配置,主色调为蓝绿色,点缀粉色和黄色,主要植物为观赏草和鼠尾草及玉簪类植物,结合上层香樟形成飘逸自然的空间。其中,灌木占比10%、宿根花卉占比85%(其中耐阴类50%)、四季草花占比5%。

2.4 施工种植

本项目在2022 年3 月初完成前期的方案设计,进入施工种植阶段。经过放样、调整、土方造型、花卉种植等工序后,历时25 d 完成了施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笔者通过记录总结了一些岛状花境的施工经验。

2.4.1 花境放样施工

根据航拍照片结合现场查勘,确定了花境种植区域范围,但图纸和现场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在原有设计图纸基础上,进行了多次的现场放样调整,使得花境整体线条更加流畅,4 个岛状花境间的呼应关系更加紧密。因此,放样调整是花境施工营造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决定了后期花境观赏的效果。

2.4.2 前期调整整理

项目原有苗木大部分选择保留,部分灌木根据设计进行搬迁调整清除、原有宿根地被大多需要整理调整或清理。因此,根据不同区域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前期整理施工。

区域一将部分原有种植比较杂乱的垂丝海棠进行了原址搬迁,使得整体背景更加疏密有致,清理了在花境种植区域内长势较差的两株桂花,调整了原有地被植物——八仙花,综合地形及后期排水需求进行重新梳理及补植。

区域二是简单地全部清理原有地被植物——兰花三七,清理出一块干净有序的花境种植场地,最终效果见图3,整理后整个场地线条更加流畅。

图3 区域二种调整后照片

区域三、四是结合原有乔灌木,调整下层植物结构,清理退化宿根植物,以原有表现较好的宿根植物为基底进行补植,用统一的地被植物营造整齐的花境背景。

除了以上各区域的原有植物调整外,对保留乔灌木进行了针对性的养护修剪。例如,对区域二、区域三的香樟进行了回缩、疏枝修剪,保留完整冠形的同时,为后续的花境种植区域创造了较好的种植环境,同时确保花境观赏效果的协调性。

2.4.3 土方施工

土壤改良是花境土方施工中的第一步,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一步,特别是此次花境项目为改造项目,原有土壤是一般园林用土,存在肥力较低、易板结等问题,宿根植物生长对土壤肥力、透水性、疏松程度均有较高要求,因此,本项目对种植区域进行了多次翻耕,施底肥、泥炭土等增加土壤肥力、疏松土壤、改良透气性。保证30~40 cm 的土壤得到彻底改良,40~60 cm 的土壤得到深翻及部分改良。良好的土壤基底更利于宿根植物后期生长,为维持花境的观赏性奠定了良好基础[5]。

根据花境设计、植物品种高度及原有现状,对地形进行调整,要求做到自然顺坡(排水良好)、不积水、突出花境主体等。在下雨后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区域一存在部分积水且无法通过自然地形解决后,设置了排水设施,确保花境的整体排水性。

本项目总体的地形营造结合原有地形展开,在局部地区根据设计植物高度及观赏角度进行微调整,这项地形调整工作前后进行了5 d,从人工沉降、角度观测、空间层次等方面考虑,经过不断调整最终达到预期的土方造型效果。

2.4.4 种植施工

花境种植施工,遵循先主后次的顺序,即主景植物先行定位种植,依照中高层灌木、中层花卉、前景地被的顺序依次种植。

根据图纸对种植苗木进行放样摆位后,结合实际进行细微调整,这也是花境种植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不能完全照搬设计图纸,要对现场地形、光照、层次、植物状态等多个要素综合考虑。

花境种植工艺要求较高。目前大部分种植工人多习惯于花坛式种植——整齐排列、粗糙种植,花境种植则需要种植工人在种植时更加细致、规范、自然,及时调整植物最佳观赏面及种植密度适当,调整植物高度保持种植后观赏面平滑。

本次花境施工中,特别注意解决目前花境种植中的一个矛盾点——“不露黄土”与“植物生长”问题。花境模拟植物自然式生长,在宿根植物规格的选择上就要摒弃以往的杯苗、小苗,选择用规格更大、长势更加强壮的加仑苗。从图4 可以看出,本次花境种植时给植物保留了适当的生长空间,每个块面之间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防止后期串长;同一品种之间也要保证足够的生长空间,控制好预留尺度,疏密有致。以本次种植的玉簪为例,2 加仑盆的巨无霸玉簪种植密度控制在4 株·m-2;1 加仑的神曲玉簪种植密度则为9 株·m-2。

图4 现场植物种植密度照片

2.5 后期养护

花境养护是一个长期课题,不同的宿根植物养护方式也不尽相同,本项目目前已转入后期养护阶段,安排了专人进行养护作业,力求做到精细化管理,做好各类宿根植物的生长势记录,为后续同类型花境营造和养护留下依据。同时,根据以往相关花境养护经验针对这一项目总结了3 项管理要点。

2.5.1 浇水管理

根据以往花境养护经验,在选址放样时应充分考虑后期浇水养护难易程度,在建设时结合原有草坪喷淋设施增设了3 处地插设备,确保覆盖全部花境种植面。在日常浇水时,注意选择花洒型喷头以减少对宿根花卉的冲击、根据不同季节选择合适的浇水时间段、针对不同植物体型增减浇水量和浇水频次。在目前的养护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和种植条件进行差别性浇水作业,如灌木植物浇水量大,浇水间隔长;宿根植物受光照强度大的浇水量较大,浇水间隔短;阴生植物浇水量较小,浇水间隔长[6]。

2.5.2 修剪管理

新种植花卉的修剪工作主要集中在残花修剪和部分枯黄枝修剪。生长季宿根植物花后修剪量较大,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不同花卉品种的修剪长度和修剪时间,同时要结合景观设计效果调整植物高度和花期。图5 为工人在进行养护修剪作业,花境的日常修剪养护频率一般在每7 d 修剪1 次,生长期根据宿根植物特点增加到每7 d 修剪2 次。

图5 日常养护修剪作业

2.5.3 更新补植管理

经过夏季40 多天的高温后,目前花境内宿根植物出现多个品种的死亡和衰退现象,如松果菊、景天等品种,养护团队在天气转凉后进行了更新补植作业,更换了一部分夏季高温下死亡和景观效果表现差的植物,调整为抗性较好的宿根植物,以确保整个花境的观赏性和稳定性。

此外,冬季时部分宿根植物会进入休眠状态,同样需补充部分球根植物,以确保整个花境的观赏效果。更新补植这一工作的后续管理重点在于要根据植物生长势和景观设计效果进行适时调整。

3 营造效果

4 个区域建成后的效果如图6 所示,每个区域的花境组团已初步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色彩表现、层次表达都达到设计预期,各个组团之间有联系又不乏特点,整体性比较强,但还需要1~2 年的生长与后期精细化养护才能真正营造出一个成熟的岛状花境。

图6 建成效果

4 结语

通过此次岛状花境的建设营造,在场地选择、花境设计、植物配置、施工养护等各环节都应用了奉贤区多年的花境建设经验,但其中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花境建设营造正是需要通过不断完善各环节措施,不断加强后期养护管理,才能最终营造出适合这一场地、这一地区的能为绿地锦上添花的优质花境。

猜你喜欢
岛状花境宿根
带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指体创面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园林植物造景中花境的应用策略研究
花境及其设计制作
宿根花卉在城市道路上的营造与维护
北方园林花境设计创新与植物材料选择分析
耿马县宿根甘蔗管理技术研究
浅析园林花境的应用与设计
甘蔗宿根性研究I.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其宿根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