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红锥高效种植技术浅析

2022-02-16 05:31刘学林
南方农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红锥乳油造林

刘学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钦廉林场,广西钦州 535000)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具有我国最大的连片原始次生天然珍稀树种1.4 万hm2,红锥林森林公园占地面积超90 km2。在“十四五”开元之年,为着力构建现代特色林业产业发展体系,创建国家储备林基地,培育珍贵乡土树种,浦北县加大以格木、楠木、沉香、红锥为主的商品林用材基地建设力度,为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实现林业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进一步发挥红锥种植效益,提高红锥产量与质量,以红锥种植管理技术为研究重点,总结相关实践经验。

1 红锥生物学特性与生长特点

1)红锥属于高大乔木,树高约25.0 m,胸径可达1.5~1.8 m[1]。叶片基部短尖,全缘呈浅裂齿,内叶背面有短绒毛,绒毛沿中脉呈被脱落性,且中脉在叶面凹陷,叶柄短于1 cm;花柱2~3 枚,花期4—6 月;壳斗有坚果,果序长15 cm,果实呈圆锥形,果期8—11 月。2)红锥多分布于我国两广地区、川黔地区、云贵地区等。红锥适宜生长在多雨、温暖、潮湿的季风气候区;适宜在轻黏土、酸性土壤、土层厚度超80 cm的造林地扎根,不宜在石灰岩地区、重壤土、石砾土、砂质土中种植,且该树种对光照需求较高,适宜种植在南坡、迎风坡。

2 广西发展红锥种植优势

1)广西气候类型多样,南部属南亚热带气候,北部属中亚热带气候,夏长冬短(夏季为4~5 个月,冬季约为2 个月)。气温较为均衡,年平均气温在16~23 ℃。2)广西位于两广丘陵西部,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受地形条件影响,桂西、桂北和桂西北地区立体气候显著,桂南地区以海洋气候为主,温暖潮湿。3)广西雨热同期,年平均降水量1 000~2 800 mm,降水集中在4—9 月。广西的地形和耕地分布便于营造大面积红锥造林地,且在红锥生长周期内可为其提供充足的光热、水源,适宜红锥生长。

3 广西红锥种植管理技术

3.1 育苗方法

当前我国各地区红锥育苗法主要为种子育苗、扦插育苗和轻基质育苗。广西在“十四五”期间着力构建优质树种高产栽培区和栽培基地,造林面积增大,但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易出现洪涝灾害与风折灾害,或极端高温高湿天气,降低种子发芽率,加剧根部腐烂与土壤侵蚀。因此,广西在大面积造林中应规避扦插育苗和种子育苗,宜选择轻基质育苗。将椰糠、黄心土、炭土、珍珠岩按1.0∶2.0∶1.5∶1.0 的比例配成轻基质,先在苗圃地培育优质红锥大苗3~5 年,后根据国有林场造林要求与目的,选择根系发达、生长良好的苗木进行上山造林。与其他育苗方法相比,轻基质育苗获得的苗木抗菌、抗害能力更强,后续对风折及其他自然灾害的抵御性更强,成活率较高。

3.2 整地移植

在定植前,造林技术人员应集中销毁林间清理物,同时以穴垦法为主进行整地。在造林地坡度小于25°时,开50 cm×50 cm×50 cm 的种植穴;坡度25°~30°时,利用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法,其中,带状整地定植穴规格为1.2~1.5 m,块状整地定植穴为40 cm×40 cm×40 cm;造林地坡度大于30°时,沿等高线按环山水平整地法营造水平梯田状造林地,严禁炼山,以保留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在移栽过程中,选择苗高45 cm 左右的优质大苗,移栽深度比苗木根茎深5 cm左右,行株距为3 m×3 m,初始造林密度约为74 株/667 m2。选择阴雨天进行造林,定植后2 个月检查苗木成活率,并及时补苗。

3.3 测土配方

为有效提高红锥造林质量和产量,要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技术,对造林地土壤微生物含量、酸碱性、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按照红锥各生长期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及时施肥、补肥,平衡用地和养地之间的关系,化解肥料供需矛盾。通常情况下,测土配方以地力等级配方方式为主。如表1 所示,将林地养分情况、地力质量划分为6 个等级[2]。

表1 地力等级与指标范围

1)例如,广西钦廉林场的地力等级在3~4级,因此,基肥以磷肥和复合肥为主,施肥量分别为500 g·株-1和250 g·株-1[3]。若造林地地力在1~2 级,可适当降低施肥量;造林地地力在5~6 级时可将复合肥施肥量增至300 g·株-1。2)在红锥苗期,可根据其生长情况及时补充磷肥和氮肥,施加量约为150 g·株-1和250 g·株-1;在幼林地施加复合肥50~100 g·株-1,施肥时间为8—9 月。3)对红锥成林可适当施加优质氮磷钾复合肥,施肥2 次,分别为5 月施150 g·株-1,10 月底之前施250 g·株-1。4)在施肥过程中,营林技术人员应做好幼龄林抚育管理工作,发现病虫苗、残苗、风折苗需及时补救,病虫苗以人工清除为主,残苗以补苗为主,风折苗以人工扶正、支架为主;无法补救的苗木应全株拔除,并补植3~5 年实生优质大苗,以保证林间林相整齐,提升造林成活率。

3.4 调整冠层结构

以透光伐为例,红锥透光伐以短截、疏枝、回缩、缓放、拉枝和刻伤为主[4]。1)短截主要指剪去一年生枝的一部分,对旺树、旺枝可采用延迟修剪,以促进分枝、增强树势。在5—6 月萌芽后进行1 次短截,可紧凑树冠。2)回缩指对内膛光秃严重的多年生枝进行修剪,或对生长衰弱、基部外移的多年生枝进行修剪。在4—5 月进行回缩,每2 年进行1 次。3)缓放指为缓和树势,对部分枝芽采取不剪策略,以分散营养。在6—8 月进行缓放,每2~3 年进行1 次。4)拉枝和刻伤指在春季树液流动到芽开绽期间(3—4 月)将强旺辅养枝拉平,使树冠内枝条抽生强旺枝,同时在发芽部位的各芽上方刻伤,每年进行1 次。

3.5 混交林和林下经济种养

为实现高产和发挥优质大径材用材林商品基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营林技术人员要善于利用混交林和林下经济种养方法,提高红锥造林的综合附加值,以促进“一地多产”和“一地多收”。广西的混交林主要为红锥与桉树、红锥与杉木,按主要树种∶次生树种=8∶2 或7∶3 的比例混交,以营造良好的林间树种竞争关系,塑造红锥、杉木、桉树优质干形[5]。与纯林相比,混交林的郁闭速度更快,林木成材更早,结合间伐可加快林木自然整枝,改善林间土壤理化性质,构建近自然混交林,提高种植基地的生态效益。

林下种养模式主要指在红锥造林地种植红锥菌。将规模化造林和林下经济相结合,利用天然次生林生长优势,培育红锥菌基地,促使红锥林单一营林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例如,选择有山体遮挡的林地或杂草、灌木覆盖度在90%左右的林地(红锥林地郁闭度不低于0.9),在林下培育红锥菌。在红锥林地,沿红锥树根周围开T 型沟,放入菌种后盖上地膜,并覆土或覆草,30~45 d 后检查菌丝萌发数量,当菌种菌丝层与土层相距10~15 cm 时,去除地膜,为红锥菌提供适生环境与条件,促进菌种萌发。如浦北县利用2.56 万hm2天然次生红锥林,构建红锥菌产业基地1 万hm2,2021 年红锥菌产量约为465 t,总产值达2.79 亿元,林下经济产值和红锥林造林产值合计达26 亿元,有效地促进了浦北县林业经济发展。因此,广西其他县域也可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与造林优势,将混交林和林下种养相结合,丰富地区种植管理技术经验。同时,积极与其他林区、国有林场开展合作交流及经验探讨,以实现红锥种植经济效益最大化。

3.6 病虫害防控

3.6.1 灰霉病

1)发病规律。灰霉病是当前广西红锥造林地中的常见病害,是由灰葡萄孢菌侵染导致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红锥根部、茎部、叶部,防控困难。发病温度为20~25 ℃,若遭遇极端天气,林间空气湿度超90%时,灰霉病暴发率显著增大。2)防治措施。营林技术人员可在幼苗移栽前选择无病害、无病菌的优质大苗进行造林,苗间及时通风,室内温度始终控制在25 ℃以下,夜间温度始终维持在15~17 ℃。造林抚育后可喷施甲基硫菌灵500 倍液、20%嘧霉胺600 倍液、50%异菌脲1 000 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控;在生长后期可利用腐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喷雾处理,喷施量以叶片湿润不滴水为宜,7~10 d喷施1次,连用30 d左右即可。

3.6.2 早疫病

1)发病规律。早疫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的一种,红锥幼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如果是幼苗期,其基部稍微塌陷,且呈暗红色病斑,成株发病一般从下到上开始侵染,叶片部位出现不规则轮纹,在夏季高温多雨时期,室外温度达到26~28 ℃时侵染最为严重。2)防治措施。可以利用奥力克-霜贝尔500 倍液,结合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苯醚甲环唑悬乳剂1 200 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控。

3.6.3 小地老虎

1)发病规律。广西红锥造林地中常见的虫害为小地老虎,每年可发生4~5 代,且小地老虎趋化性更强,多在夜间活动,大规模的虫害将导致林间树叶残缺、黄叶,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2)防治措施。营林技术人员可利用黑光灯和杀虫灯在杂草丛生、潮湿温暖处进行灯光诱杀。同时,可利用物理防治法将水、白酒、糖、醋、90%杜邦万灵可湿性粉剂按10∶1∶6∶3∶1的比例混合后诱杀小地老虎,也可在三龄虫期之前喷施10%高效灭百可乳油2 000 倍液,或交替使用48%乐斯本乳油和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 倍液,以降低虫口密度和数量。在小地老虎重灾区,综合使用48%地蛆灵乳油1 00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 800 倍液、48%毒死蜱乳油3 500 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控。

3.6.4 蚜虫

1)发病规律。蚜虫主要聚集在红锥叶片和嫩梢部位为害,在发病初期,嫩叶向下卷曲且呈畸形状态,长期侵染可导致植株矮小、生长不良,在我国南方地区可发生5~10 代。2)防治措施。可以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200 倍液,结合2.5%功夫乳油2 500 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控,也可以利用30%菊马乳油1 000 倍液,结合65%代森锌500 倍液和50%甲胺磷1 500 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控。

4 结语

为实现红锥林的高产稳产,提高红锥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营林技术人员应采用轻基质育苗法进行育苗,提高苗木质量,以保障造林成活率;利用测土配方技术,满足红锥生长的养分需求;及时间伐疏枝,为红锥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及光照;营造混交林和发展林下经济,以提高红锥造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广西林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红锥乳油造林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珍贵树种红锥的培育和管理技术要点
红锥种植与管理技术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两种敌敌畏乳油对家蚕的毒性和残毒期比较*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红锥造林技术试验研究及分析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红锥人工林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