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D变异型基因背景研究*

2022-02-17 07:30丁梦圆周秀汤龙海张辉李艳王明元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年1期
关键词:等位基因表型分型

丁梦圆 周秀 汤龙海 张辉 李艳 王明元

D变异型通常指D抗原数量表达下调或部分D表位缺失,包括弱D、部分D和Del表型[1]。D变异型的准确鉴定对预测胎母免疫、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D变异型的基因检测已成为血清学有效的补充手段,但国内人群的D变异型分子背景研究尚不完善。本研究通过对苏州、徐州两地的D变异型标本进行基因检测,进一步明确了该人群的RHD遗传背景。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收集2020年7月~2021年7月苏州市中心血站和徐州市中心血站血型初筛RHD阴性或弱阳性献血者及两地医院送检的RHD阴性或弱阳性患者标本,经血清学鉴定为D变异型者共48例,均征得知情同意。

2 D变异型确认 对实验室收到的初筛阴性或弱阳性的标本使用另外三种抗-D试剂(两家实验室均使用:D1:TH-28/MS-26,英国Millipore;D2:MS-26,北京金豪;D3:D175-2/D415 1E4,加拿大Dominion)进行抗球蛋白试验(苏州市中心血站使用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瑞士Biorad;徐州市中心血站使用抗人球蛋白检测试剂盒试管法,上海血液生物),有一种或多种抗-D试剂反应阳性者补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直抗阴性者判定为D变异型。同时对RhCE抗原进行试管法鉴定[抗-C(MS-24),抗-c(MS-33),抗-E(MS-80,MS-258)和抗-e(MS-16,MS-21,MS-63),均来自上海血液生物],对献血者血浆进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管法抗体筛查(抗体筛选细胞,上海血液生物)。

3RHD基因检测 提取D变异型标本的基因组DNA,采用PCR-SSP方法(人类红细胞RHD血型变异体基因分型试剂盒,天津秀鹏)对标本RHD等位基因组成进行初步鉴定。相关试剂和操作参照本实验室已发表文献[2]。对于有疑问或无法鉴定的结果,委托秀鹏生物公司对RHD外显子1-10进行基因测序。

4 抗不同表位的抗-D单克隆抗体试剂测定 对含有新突变位点的标本按上述血清学方法进行抗不同表位的抗-D单克隆抗体试剂(DIAGAST)测定。

结 果

1 D变异型标本血清学检测结果及RhCE抗原分型48例D变异型标本与不同抗-D试剂的反应强度见表1。17例RHD*15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中的强度可从0波动到3+;同样,9例RHD*06.03.01在确认试验中可在阴性到4+之间分布。献血者血浆中1例RHD*06.03.01标本检出抗-D抗体,其余均为抗筛阴性。

RHD等位基因组成与RhCE抗原的对应结果见表2。RHD*15的常见分型为ccEe,占该等位基因组成的70.59%;RHD*06.03.01的常见分型为Ccee,占该等位基因组成的77.78%。

表2 RhCE抗原在不同RHD等位基因中的分布情况

2 D变异型标本基因检测结果 基因分型结果(见表1)中,PCR-SSP方法直接确定RHD等位基因组成的有35例,包括RHD*15、RHD*06.03.01、RHD*15/RHD*01EL.01(推测的基因型)和RHD*01EL.01,其中RHD*15和RHD*06.03.01例数最多,分别有17例(34.69%)和9例(18.37%)。其余13例经RHD测序后确定等位基因组成,其中5例为弱D(RHD*01W.72、RHD*01W.54、RHD*01W.10和RHD*11/RHD*01EL.01(推测的基因型)),4例为部分D(RHD*05.01、RHD*05.04、RHD*05.05和RHD*16.02),1例为RHD*01。另有3例单核苷酸突变的弱D标本,分别为2例RHD*779G和1例509T>G(GenBank:MZ423199),其中509T>G为新发现突变(见图1)。

图1 RHD外显子测序发现509T>G突变

表1 D变异型标本与不同抗-D试剂的反应强度

3 抗不同表位的抗-D单克隆抗体试剂测定实验结果509T>G突变的标本经多种单抗检测与部分D表型接近,见表3。

表3 抗不同表位的抗-D单克隆抗体试剂测定实验结果

讨 论

目前国内D变异型的检出主要依赖于RhD确认试验[3],但随之出现的多次确认结果不一致以及确认结果为极弱阳性等问题,仅依靠2~3种抗-D试剂的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无法得到确切结果,此时RHD基因检测不失为有效的补充方法。由于RHD基因的分布存在种族和地区的差异[4],故有必要对本地区的D变异型遗传背景进行调查,以便有针对性地检测和指导输血。

现阶段的研究结果显示弱D15型、部分DⅥ.3型和DEL(K409K)为中国汉族人群常见的D变异型,占90%以上[3]。本研究结果也表明RHD*15和RHD*06.03.01最多,分别占34.69%和18.37%,与广州[5]、石家庄[1]和东北[6]等地献血者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由于DEL被定义为仅能通过吸收放散试验检出,在RhD阴性确认中为阴性结果,故未被纳入本次研究,DEL(K409K)即RHD*01EL.01的阳性率较以往报道低[7]。但仍有3例RHD*01EL.01纯合型和2例RHD*01EL.01杂合型被检出,且3例RHD*01EL.01纯合型标本的血清学结果均为仅北京金豪抗-D出现“±”,ZHANG[6]等曾在45例血清学弱D标本中检出3例RHD*01EL.01;HE[8]等报道32例D变异型标本中等位基因组成为RHD*01EL.01的有8例,通过测序和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推出其中6例为RHD1227A/RHD杂合型,并认为RHD1227G>A可使正常D基因表达减弱,而携带有RHD1227G>A的D基因不一定呈现为典型的DEL,因此同一基因在不同状态下可能会表达不止一种表型。同样,本研究在D变异型标本中检出1例RHD阳性标本,经RHD测序确认为RHD*01,推测其在基因表达过程中发生了改变。梁延连[9]等曾报道1例RHD阳性患者在多次输血后产生抗-D抗体,检测后发现其RHDmRNA剪接体存在缺失和突变,这些突变有可能引起了RHD抗原表位的缺失。

易品[10]等曾统计了国内关于RhCE表型的研究,指出RHD阳性和RHD阴性个体分别以CCee和ccee表型最多,占比均超过50%,但并未提及D变异型的RhCE表型分布特点。本研究发现RHD*15的常见分型为ccEe,RHD*06.03.01的常见分型为Ccee,占比均超过70%。YE[11]等对DⅥ型的RhCE分型中,以Ccee居多(23/36);SANDLER[12]等指出RHD*DEL1与C抗原同时出现的概率在91.5%~100%,而E抗原为0%~38.4%。ARNONI[13]等通过分析不同RhCE表型的红细胞D抗原密度发现,C抗原反向抑制D抗原的现象不仅出现在正常D阳性,还出现在D变异型红细胞中,且对不同D变异型的抑制程度不一致(Partial D DAR1.2 42% vs.Partial D DAR3.1 16%)。M GANN[14]等指出CCee抗原可使D抗原表达减弱,而ccEE抗原可使D抗原表达增强。推测其原因为RHCE的表达直接抑制RHD的转录,或影响RHDmRNA的翻译和翻译后修饰,还可能通过空间位阻使D抗原的表达降低。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3例单核苷酸突变的弱D标本,其中RHD*779G为已报道突变(GenBank:AHY24798.1),为弱D149型。该突变导致D蛋白第260位组氨酸被替换为精氨酸,由于位于第8次跨膜区,可能影响了D蛋白整合至细胞膜[15]。509T>G为新发现突变,已提交GenBank(MZ423199)。该突变导致第170位蛋氨酸被替换为精氨酸,多种单克隆抗体结果显示,该新突变标本与部分D表型接近。第170位氨基酸位于RhD前庭,即跨膜蛋白通道的细胞外入口,在DOL-1、DOL-2中突变为苏氨酸,DMI中突变为异亮氨酸,DFR中突变为精氨酸,上述突变均为部分D,且大部分可被免疫产生抗-D[16]。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本地区D变异型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和RhCE抗原分型调查,初步了解了其分布规律。由于D变异型在检测和规避免疫刺激方面较RhD阴性或阳性更为复杂,不同的D变异型在孕妇、受血者和献血者中需要区别对待,因此有必要积累更多资料以便进行孕期监测和输血管理。

致谢:衷心感谢浙江省血液中心输血研究所陈舒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等位基因表型分型
水稻胚胎和胚乳双缺陷突变体eed1的表型与遗传分析
基于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理论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发生机制
肺炎克雷伯菌RAPD基因分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对比研究
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综述
作物表型组学和高通量表型技术最新进展(2020.2.2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CT三维及X线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可靠性
用数学思维分析遗传的基本规律
Goldeneye 20A试剂盒检测发现TPOX基因座三等位基因一例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爱笑不爱笑,基因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