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为一束光

2022-02-17 07:02郑夏忆
浙江共产党员 2022年1期
关键词:朱红北仑北仑区

本刊记者/郑夏忆

朱红明,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大港综治中心主任、大港社区党委书记,宁波市妇联副主席(兼职),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工会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等称号

元旦,新的一年周而复始。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让朱红明敏锐地感觉到,凌晨4点的这个电话不一般,她用最快的速度从家中赶往社区,为已经到来的这场战役做准备。

2022年1月1日,北仑区通报1例新冠确诊病例。至1月15日北仑全域解封,浓缩在这15天里的争分夺秒,朱红明带领着团队一刻也不敢懈怠。这是一场战役,也是一次大考。作为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大港社区党委书记,她不仅承载着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更肩负着大港社区“当家人”“守护者”的身份。不论在“战时”,还是在平时,有朱红明在,大港湾里就有暖。

解封的第四天,记者来到大港社区,忙碌的身影依旧,不同的是,每个人的声音都沙哑了。

“战时”:和时间赛跑

元旦当天,北仑启动应急响应,并对相应区域实行临时管控,大港工业社区部分区域被列入封控区。面对防控节点多、难度大,隔离人员多,大量生活物资需要运送等问题,朱红明巧用“小马拉大车”,最大限度撬动工业社区资源,带领社工奔跑在回应、解决群众需求和困难的路上。

从4点到7点,朱红明已经马不停蹄开完部署会,当下,她的任务是迅速招募一批志愿者,前来北仑支援。

大港工业社区拥有500多家企业、10多万名员工,13年深耕,朱红明有信心会得到企业和员工们的支持。她刚在党员群内发出志愿者招募令,手机就被一条条“请愿”信息刷屏了。不到一个小时,她便召集了百余名党员逆行前来封控区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他们之中,许多人不在社区,有些人甚至不在北仑,但都义无反顾逆行而来,比我想象的还要快。”朱红明说。

有了人,还要有物,供应链超市是大港社区内企业实现抱团互助的有效渠道。“战”况紧急,朱红明立即上线升级版供应链超市3.0,通过网站、小程序实时分享战“疫”共享物资信息,鼓励企业员工在平台上发布需求信息,以党员志愿者认领、党委兜底的方式高效解决群众需求。

“疫情来了就像疾风骤雨,哪怕提前做好了预案,和实操还是有一些出入。”朱红明说,他们通过前期排摸,确认了有13312名员工留在大港社区,需要开展核酸检测,“我们需要在凌晨4点开始布置启动核酸采样点,露天场所,照明怎么办?”朱红明想到了大港社区有一支“共享电工”的团队。2020年疫情期间,这支由社区党委牵头、各企业电工自愿组建的团队在助力中小微企业提升安全管理能力、节省用工成本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条微信,5名封控区内的“共享电工”成员第一时间到达各个核酸采样点,为照明提供保障。

朱红明告诉记者,由于时间紧迫,200多名滞留人员也被“圈”在了封控区、管控区,有的是附近的居民,有的是企业员工,还有一些路过加油或是停下休息的集卡司机。这些人的吃住怎么解决?“正当我犯难时,园区包括宁波龙星物流有限公司在内的5家企业主动联系社区,把宿舍、办公室布置为临时安置点,让滞留人员留宿。这就是大家抱团,共同破难。”

面对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整个园区在朱红明的带动下,迅速汇聚起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车辆不够,朱红明在微信群发出求助,希望有爱心人士携车帮忙。不多久,几辆贴有“北仑抗疫”字样的小汽车开进了大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他们是零跑汽车北仑银泰体验中心的员工,开着展厅的5辆新车前来支援。运送支援物资到企业,接送医生上门检测核酸,在各核酸检测点之间调配医疗资源……爱心车在园区内来回穿梭,一刻不停。

平时:和困难死磕

把时间拉回到2008年,彼时的朱红明,挑起了全国首个工业社区党委书记的重担,辖区面积6.7平方公里,有企业300多家,职工近10万人,靠1个社区党委,6名专职社工扎进去,怎么管理好?朱红明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企业普遍认为,社区是管居民的,企业碰到问题,也未必能够解决,起初吃了不少闭门羹。”朱红明坦言,只有不厌其烦地一次一次拜访企业,和企业主沟通,和员工聊天,摸清需求,逐个解决,十余年如一日,朱红明走进了企业,也走进了企业主和员工的心。

2021年3月,就职于园区内一家韩资企业的小谢遭遇了职场危机。“公司供应商因为收不到货款,来到公司拉设备抵货款。我们这才发现,总公司的资金有巨大的缺口,一直在拆东墙补西墙,最后老板选择‘跑路’了。”一筹莫展之际,小谢找到社区,向朱红明寻求帮助。

朱红明当即联系了大港社区的“法管家工作室”,并协助“法管家”团队联系了北仑区总工会、劳动监察大队、法院等相关部门,带着小谢等72名职工走上了维权之路。

朱红明(中)与社工一同探讨企业服务工作法/本刊记者陆伟摄

在多方努力之下,案子以最快速度尘埃落定,并使每位职工获得相应的补偿。当补偿款陆续打到职工账户中,他们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背靠社区,遇事有人‘撑腰’,真的是我们这些企业职工的福气。”小谢满怀感激地说。

有朱红明的地方,就有“金点子”。十余年间,朱红明本着“把企业当家业,把员工当家人,把园区当家园”的工作理念,开动脑筋不断探索企业服务工作法,在企业家微信群上线“供应链超市”,促成链上企业拼单团购、产销协同;针对用工难问题,在社区推出“共享员工”;搭建“锋领答疑”平台为企业答疑解惑,引进“法管家”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与工业园区气质不同的社区文化在这里被滋养,慢慢产生了“家”文化的氛围。

一次寻常的社区活动,让朱红明认识了刘树波。彼时的刘树波,低学历、没自信、很迷茫,但他有个梦想,就是在北仑安家落户,买套房子。在朱红明的鼓励下,刘树波成为社区培训活动的常客,先后参加了30多个培训班,获得计算机高级维修师、电工二级技师等20多个证书,从一名普通的维修工成长为生产班长、生产技术课长,没几年就顺利在北仑安下家来。不仅如此,他还带着企业的100多名员工投身到社区的志愿者工作中,用自己的经历不断影响身边的人。

“我们一直在讲助人自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要用这个视角去发现别人的长处。”朱红明说。

日子如水流淌,而朱红明的爱与付出在大港社区不断生长,成为照亮园区企业和员工的灯塔。

猜你喜欢
朱红北仑北仑区
宁波市北仑区新碶小学 把最好的给孩子
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学达小学 童创学达 性天成长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实验学校 好玩的学校 懂玩的老师 会玩的学生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柴桥小学 学最优秀的别人 做最优秀的自己
抗疫聚云端 一起向未来
北仑吹响青年“集结号”
北仑吹响青年“集结号”
肖像
宁波北仑明港高级中学 崛起在浙东海滨的特色高中
爱心育人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