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开放资源建设研究

2022-02-17 21:40李桐安
科学咨询 2022年12期
关键词:时代大学生教学

李桐安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

“互联网+”是近些年的一个热词,我们的生活中,终端已经普遍多元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互联网思维进一步的实践,让学习生活都可以被数据化,推动学习形式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带动网络开放平台的生命力,数据被连接、被共享、被挖掘,为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在大学里,学习、科研、生活是最核心的事情,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个别化教学或者协作性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另外,采用网络教学时,还可以帮助教师促使学生激发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潜力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据最近统计显示,2021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民接近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另外,公共服务类应用如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不断涌现,公共资源也逐步开始向贫困边远地区延伸,全国各地协同发展、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数据显示,大学生网民仍旧很多,各项相对占比均居高不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年轻一代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和学习工具。

高校国防教育是巩固国防和党建宣传的基础,在和平时期,加强国防教育,尤其是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是我国不可缺少的基本教育之一。[1]大学生军事训练是大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军事理论课也是增强国防观念,强化爱国主义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部分必不可少。作为高校课程的一部分,在国防教育上更应该加强互联网教学的优势,从近几年教育部和各省市公布的有关国防教育的科研课题可以看出,均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提高高校国防教育水平,高校国防教育必须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主动寻找与“互联网+”时代融合的方式,对接高校青年网络行为的发展趋势。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那么提高教学质量也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而网络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个别化教学或者协作性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网络教学可以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充分展现出学生的潜力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民族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不难看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了,时代新人要有时代需要的真本领,实干才能兴邦。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由此可见,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和激荡,面对国内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艰巨任务,运用互联网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是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以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运用“互联网+”,不断加大网络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和网上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步伐,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打好网上国防教育这一仗,激发大学生发奋图强、报效祖国的巨大热情,自觉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袭和渗透,确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2]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国防教育

冷兵器时代,每逢战争开始,打的就是人的体能,“体力战”是最关键的;工业化时代,就开始了应用机械化武器,平台变为中心,“火力战”成为决胜因素;信息时代,网络为中心、信息为主导,“互联网+”就是各个传统行业的最大对手和伙伴。

所以当下,高校国防教育实现全覆盖的难度也更大。互联网发布的信息内容,传播场域极大扩展,高校国防教育始终保持和巩固在主流阵地,收获甚微,赢得高校青年的难度就更大了。互联网使受众更加分化,急需将高校青年形成更加紧密的联合,并且所有的曾经权威面临着重新洗牌,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由原来的主导与被主导关系演变成相互学习的平等关系,教育引导的难度更大。在这个时代,信息的快餐化已经成为常态,国防教育已然成为曲高和寡,“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国防教育必须要适应信息多样化、快捷化。如果高校的国防教育不能很好地接地气,将难以取得学生的关注,因此,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防火墙”。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是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种机遇。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为高校国防教育更深入更生动地提供了新手段,教育者可以利用网络传输包括文字、声像等形式的国防教育信息,网上宣传、网上授课等都为高校国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3]网络性与教育性的融合,利用了网络的互动性、信息资源的开放性、时间安排上的自由性,实现了国防教育的制导性、延续性,与基本教育规律相符合。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性、引导性将实现多方协调。一方面,网络的出现使两者间的关系得到缓冲,互动更多,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另一方面,教育以引导为先,注重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这两个方面的成功结合是网络化国防教育的关键。[4]“互联网+”平台导致自媒体平台内容信息极具时代特征,不仅开拓了师生的眼界,对于维持高校国防教育“互联网+”平台自身特色和预期的教育引导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网络的即时效应,保证了内容的时时更新。总之,网络的互动性实现了解决单向性高校国防教育的新突破,利用网络文化引导,让高校国防教育体验网络教育的持久魅力。

三、互联网+时代下实现高校国防教育开放资源建设

近年来,利用“互联网+”平台的网络课程模式,构成了“互联网+”时代教育模式的发展基础。网络授课形式是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在线互动模式,一般采用音视频传输以及数据协同等网络传输技术,模拟真实课堂环境,通过网络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场所,也就是“云传播”平台。这种模式的教学和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它不受地域限制和场地限制,让优质的教学资源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使高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通过“互联网+”高校国防教育的摸索,既有利于促进国防教学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也可以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实现高校国防教育开放资源建设,首先,借力军民深度融合的利好,实现“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育的高效化,要建好创新教育的平台。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立足实际,多措并举,高质量地推进“云课堂”教学,开展方案多种、形式多样的线上教学,利用好雨课堂、钉钉、腾讯课堂等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直播。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远程授课,学生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在线自学、互动交流更加便捷,各项资源实现共享,注重吸收地方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借力军民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我军特色的国防教育“互联网+”平台。根据高校青年职业发展的需求,建设具有我军国防特色的在线课程、幕课、微课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了这个相对完善的平台之后,可以采用远程直播教学,教师在直播教室讲课,学生在异地教室听课。当采用这种线上平台授课方式后,教学不再受地域及当下教学条件限制,就可以聘请军官同时面向众多高校学生进行授课,扩大教育范围。远程网络授课可以使高校学生学术水平增强,利用专业人士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率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缓解了较高层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的压力,减轻了主讲教师的众多教学压力负担。

据悉2017年8月1日,由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与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主办的国防在线客户端正式上线。国防在线客户端,着眼于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服务国防。国家安全不仅关乎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希望,还关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国防在线客户端不仅面向军训学生,也是面向全体大学青年的,我们的大学生国防教育不是军训完就结束了,相关的权威信息和新闻、军事教学视频及军事理论课程等,深受广大青年学生喜爱。在高校更好地宣传强军思想、讲好强军故事、展现强军风貌,是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所在,应用好这些“互联网+”带来的利好,使国防教育成为高校青年的良师益友。

其次,从长远发展考虑,拓展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专业化培训。“互联网+”时代是个多元化的时代,学生可以充分开阔眼界,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学校应加强支持各种形式,鼓励学生参加国防教育专业化培训,尤其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虚拟现实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际体验的锻炼机会,用真实的触感去体验真正的军事化教育。

最后,实现高校国防教育开放资源建设之后,还可以向高校提供专业资源服务。“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是信息资源的丰富,但针对信息的来源和内容却参差不齐、不系统、碎片化较为突出。通过这个相对完善的网络平台可精选出对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及提高综合素质可用的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开放资源建设研究,说到底还是需要应用网络平台传播,加之正确引导。2011年,“微课”概念在国内被首次提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较微课更早的还有直播行业,起源于2005年,爆发于2016年。其间,直播战场由PC端转向移动端,直播内容由单一的秀场直播向电商、体育、教育、社交等多领域渗透,它的全面性也是高校国防教育可以转向的方向。最开始的直播,分为聊天室模式和演唱会模式,直播内容单一,以秀场直播为主。到如今,以移动端为主,政府对行业进行规范整顿,行业格局从“百花齐放”向“巨头争霸”过渡,直播内容渗透各个领域,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开放资源建设研究也要抓住这一机遇,需求新的突破。

“互联网+”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开放资源建设的这种平台教育可以突出主题,以教学视频为中心,构成形式多样,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那么“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也能通过微课或者直播来实现。在当前情境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和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的斗争变得更加严峻,特别是“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由各种负面新闻导致的“军训无用论”“军训瞎折腾”等言论甚嚣尘上的时候,面对“互联网+”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如何讲好国防教育故事,适应时代挑战,抓住青年思想,赢得青年信任,是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挑战。

国防教育是内涵十分丰富的社会活动,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本文旨在能引领高校青年学子的思想受到启迪,建立热爱国防建设之志,并以此辐射全国高校,形成强大的国防教育舆论正能量。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唤起当代年轻人对国家、对军队的认同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今日的青年明日就将成为中国的中流砥柱。谁能赢得青年,谁就能赢得未来,建立起符合当代高校青年的国防教育传播方式,才是“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国防教育不断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正确运用创新思维理念,利用互联网撬动国防教育,发挥网络效应,集中力量讲好国防教育故事,讲好高校青年矢志国防故事。“互联网+”不再是遥远空泛的概念,而是当前摆在军队面前不能有半分拖延的严肃任务。在“互联网+”时代,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若还在一味故步自封,就会在这些用事实说话的青年一代心中失掉话语权和主动权,因此本文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开放资源建设的研究对高校国防教育建设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猜你喜欢
时代大学生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之歌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