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家庭经济困难机制认定的实践与探索

2022-02-18 01:15赖成业
公关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高校

赖成业

摘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关系到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对于帮助困难学子完成学业,走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新生刚刚踏入大学校园,对于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并不熟悉,而家庭经济困难机制认定(下文部分简称为“贫困认定”)是资助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如何在高校新生入校之际做好资助工作,是当下的重要课题。文章将结合2021年广东省某高校新生家庭经济困难机制认定中的实际情况与存在问题,对高校新生家庭经济困难机制的认定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校 家庭经济困难 资助工作

高校资助工作是实现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寒门学子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大力推动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查阅知网、维基百科、各类学术期刊,发现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对新生家庭经济困难机制的认定进行探索,例如武汉大学张昭的学术论文《基于综合评价理论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研究》、广东金融学院何飞的学术论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但是,却鲜有学者将目光聚焦在高校新生上,笔者发现高校新生在面对高校资助工作中的贫困认定时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因此将高校新生单独提炼,作为本文的创新点。

笔者目前在广东省某高校担任辅导员,主要负责学院的资助工作。笔者发现,每年的家庭经济困难机制认定,人数从高年级向低年级呈递减趋势。经实践探索发现低年级学生尤其是新生对贫困认定存在着政策理解不到位、申请过程存在误区等问题。本人聚焦高校新生,通过实践探索贫困认定工作中的利弊,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认定政策宣传不到位,新生认识不足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军训教育、开学典礼、安全纪律教育、校史馆参观及校情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以理论讲解为主[ 1 ]。而对于家庭困难学生关注的资助问题涉及较少,无法解决家庭困难学生在求学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导致新生入学资助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在各大高校的入学教育中,部分学院由于新生数量较多,无法有效地向每一位新生传达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对于资助的宣传教育形式仅包括讲座、班级会议、微信公众号宣传等,学校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相关的资助政策知识,对国家的资助政策进行大范围的解读,或摘取部分关键字眼向新生进行宣传,缺少“一对一”的精准宣传,师生互动不足,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了解资助政策热情,难以全面了解各项资助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同时,新生初入校园很难产生“资助”的概念,甚至有些新生单从主观意念将自己划分为“贫困”或者“不贫困”,导致一些贫困学生认为自己申请无望,在接受学校资助教育时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同时,大一新生入学后在面对种类繁多的资助项目(如“新生资助”“企业资助”“院校资助”)时,会手足无措、疲于应对,无法短时间内掌握各项奖助学金独特的评定体系,导致出现将不同奖助学金的评定体系“张冠李戴”的情况,造成混乱,从而错过贫困认定的时间,或者操作不当导致贫困认定失败。

(二)部分贫困认定证明材料不合理

当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机制主要是通过提供能够证明家庭经济状况的各项材料,从而获得一定的分值,根据获得的分值认定为“不困难”“一般困难”“困难”和“特别困难”四种结果,国家通过学校向评为“一般困难”“困难”和“特别困难”的学生发放不同数额的助学金,帮助其完成本学年的学业。从理论上看,这种评定方法符合定量分析要求,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实际的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能确保数据真实性的情况,即出现有需求的学生拿不到符合条件的证明、有证明的不一定真贫困等復杂的实际情况[ 2 ]。因此,下面将开展分析开具贫困认定证明材料时存在的不合理情况。

1.跨省市开具证明与防控相关政策相冲突

特殊时期,许多高校实行常闭式管理,不建议学生过大区域的出行。由于我国高校新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部分新生在入学前未了解到学校贫困认定的相关政策,并未在开学前准备齐全有关的证明材料,导致开具证明材料需要多次离校返回生源地。部分所在院校或者生源地受防控细则的约束,学生无法返回生源地开具相关证明,导致无法按时提交证明材料。

2.证明材料丢失

新生入学是在每年的9月份,而贫困认定的证明材料可以追溯到之前较长一段时间,例如“学生本人重大疾病”的解释:重大疾病是指医治花费巨大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部分新生在初次接触贫困认定时,并未保存之前的一些相关证明材料,导致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明。如一真实案例,Z姓同学在患重大疾病出院后病历证明、支付收据却并未妥善保存,无法证明其年初曾接受手术,从而无法得到“学生本人重大疾病”的分值。

3.部分县级证明难以开具

“家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要求开具县级民政部门证明遭受灾害的原因及困难程度。学生普遍反映开具县级部门的证明时遇到极大的困难,很多时候只能开出乡、镇一级的证明,但是乡、镇一级的证明并不符合文件要求。因此部分学生尽管遭受到了重大自然灾害却因无法开出证明而无法得到分值。

4.部分需要开具的证明存在“不合理性”

例如“赡养人口”中解释:指家庭关系中直系亲属年龄大于70周岁的亲属,以学生提供的《户口簿》复印件予以佐证。在笔者遇到的案例中,某学生的直系亲属与其不在同一本户口本上,且居住外地居委或村委无法证明其直系亲属关系,导致有关直系亲属的证明无法开具。

5.学生提供的证明材料存在“不可鉴性”

陈萍、荀骁、刘兰兰在论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提到,由于高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城乡家庭经济收入信息存在一定的隐蔽性、 复杂性和不易获得性。因此,高校在对学生的贫困资格进行认定时,无法做到实地走访核查,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学生伪造贫困证明材料的情况。同时,由于对学生家庭进行实地访查、 调查所付出的成本要高于学生资助金额,因此学校对学生申报的经济贫困情况进行审核时,就存在信息失真的情况。尽管各高校为了杜绝伪贫困生的出现,防止困难证明造假,设立了相关惩罚措施及学生实名举报条目,例如记入诚信档案、取消贫困认定资格等,但是高校教师、辅导员获取学生真实家庭情况难度较大,无法做到精准施策[ 3 ]。

(三)资助系统的不完善

2021年之前广东省国家助学金的贫困认定工作都是通过线下提交纸质证明材料,交由学院审核的方式进行。2021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广东省学生资助申报系统”,学生不再需要提交传统的纸质证明材料,只需要在微信小程序上实名认证后上传各项证明材料,再提交学院的教师端审核即可。与往年相比,“广东省学生资助申报系统”小程序的开发方便了学生提交材料的过程,节省了纸张,真正做到了节约环保。但是,系统在操作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弊端。

1.学生端系统不稳定

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十分影响贫困认定工作的正常进行。第一,小程序在前期经常出现登录不上的情况,在登录高峰期尤为明显;第二,上传证明材料的过程中多次出现上传失败的情况,同一份证明材料需要多次上传才能成功;第三,学生反映经常出现上传证明材料成功,但却因系统崩坏保存失败的情况。在申报截止日期前,部分学生甚至因担心小程序崩溃导致贫困认定失败而出现焦虑等消极心理。

2.教师端功能设置不合理

教师在操作自助系统的时候,也普遍存在体验不佳的情况。学生提交的证明材料都是以图片扫描的形式上传,但扫描的角度、图片的清晰度参差不齐,导致教师需要不断旋转、放大证明材料才能够看清。同时,在系统中审核材料缺乏“针对性”。系统并不支持对提交上来有误的证明材料部分退回,在部分证明材料出错时只能将材料全盘退回,一是不够方便学生找到问题所在,二是学生重新修改提交后教师需要重新全盘复核学生的证明材料。除此之外,小程序并未与学生手机信息绑定,教师批复后系统未能通过短信的方式通知学生及时查阅,此时需要教师一一提醒学生查看,严重降低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3.阻碍了师生沟通的渠道

系统的使用简化了学生递交材料、教师审核材料的流程,但是却间接减少了师生面对面的沟通渠道。在传统纸质审核的方式,学生递交材料、教师审核材料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师生谈心谈话的机会,也是一次资助教育浸润的过程,还可以帮助师生从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做到精准施策,减少“漏报”“乱报”的情况。

二、建议与对策

(一)前置资助育人工作,提前开始资助宣传工作

目前各院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主要由学生处统筹,由辅导员实施,很多时候新生班班主任、专任教师以及职能部门并没有参与入学教育中的资助教育。刘畅[ 4 ]指出,学校各科室缺乏联动与合作,入学教育只能采用集中教学方式,形式单一,内容片面,缺乏针对性。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时,应统筹协调学校各部门、各科室,相互之间积极配合,构建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

新生在入学后疲于应对各项新生入学教育,因而新生资助工作在新生入校后开展并不合理。应充分发挥高校新生暑假的过渡期,前置新生的资助工作。在学校录取工作结束后,院校应尽快选出新生班班主任,并从在校生中寻找认真、负责、可靠的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担任新生班班主任助理,充分发挥新生班班主任、学生党员、班主任助理的先锋作用,积极走进新生,了解新生,准确排查学生家庭情况,向新生准确宣传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

在新生迈向高校的这段过渡期,新生刚经历了高考,对高校生活充满憧憬,从内心深处渴望了解高校的学习生活。此时,新生班班主任、班主任学生助理、学生党员通过微信、电话、QQ、微博等新媒体与新生开展交流互动、谈心谈话,一方面帮助新生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活,为进入校园做准备;另一方面通过聊天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了解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准确摸排家庭困难学生,既尊重了学生隐私,也字里行间向新生普及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帮助新生更好地界定自己的贫困情况并开具相应的证明材料。同时,在此期间新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收集各项用于贫困认定的证明材料,因此合理利用这段时间完成贫困认定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

(二)多元化开展贫困认定工作

“精准认定”并不能单一化通过证明材料进行认定,许多学生的真实情况并不能通过证明材料如实反映。一方面,一些学生通过一些非正常手段获得各种证明材料从而通过贫困认定获得国家助学金;另一方面,一些学生确实存在家庭困难,但却因自身、家庭、环境等多种原因无法开具相应的证明。因此,不能单一地从支撑材料进行认定,应该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

首先,在大数据背景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的作用,进一步提升精准资助中的准度。冯永鹏、张云婷在《大数据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的运用》中论述道,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增强资助和受助数据共享、 集成与分析功能,保证实现每一位贫困生的“应助尽助”,确保资助 力度真正符合学生实际所需。首先,运用大数据将学生家庭所在地、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收入情况、教育支出情况、医疗支出情况、负债情况、受灾情况等进行汇总;其次,利用大数据对学生心理和生活状况进行集成分析,并用算法科学检测学生饭卡消费、银行卡收支、学生贷款记录等情况,做到每学期对数据库进行更新;最后,通过细致的情况统计和优化数据统计方法,筛除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的“坏数据”,保留好数据”,形成科学量化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大数据可以避免将学生提供的证明材料作为唯一的佐证材料,提升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性和合理性。

其次,坚决抵制伪造贫困认定证明材料。通过走访抽查、电话访谈的方式,向经济贫困学生当地的村委会、居委会以及开具各项证明材料的各个职能部门详细了解经济贫困生以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经济情况、健康状况、收入来源情况等相关材料。定時对贫困认定学生进行监督,使其知晓伪造证明材料的严重性和后果。如若发现贫困认定学生存在消费异常的情况,例如将通过贫困认定获取的国家助学金用于购买奢侈品等行为,应当及时介入。如果发现有存在骗取资助的伪贫困生,应当对这些学生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取消当年的奖学金评比资格,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后,酌情放宽院系审核贫困认定材料的权限。在面对有需求的学生拿不到符合条件的证明材料、有证明材料的不一定真贫困等复杂的实际情况,广东省教育厅应下放相应的审核权限给院校。将权限下放后,有利于各院校应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做到张弛有度。对于一些存疑的、证明与申请学生现实表现不符的材料,所在院校在经过审核后能够有权限不通过;对于一些无法开具证明的实际困难生,所在院校在审核后有权限给予其通过。

(三)积极改进资助系统

国家相关部门对学生资助力度的逐年加大,各类奖、助学金等资助项目品类繁多、数量及额度不定、评选与发放机制复杂,更对现有学生资助工作的服务质量与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资助系统的稳定性与否、操作性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资助工作的质量。资助系统开发部门和团队应积极调研,倾听一线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对页面排版、系统稳定性、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进,从而使“广东省学生资助申报系统”成为一款构建功能完善、性能强大、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友好的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同时,教师并不能因为系统的开发使用而脱离学生,应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多亲近学生,切实了解学生的经济状况,推动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高校新生家庭困难机制认定,对于提升学生资助工作水平,创新资助育人工作方法,开创学生工作资助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高校新生,剖析了高校新生家庭经济困难机制认定中遇到的三大问题以及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做好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意义重大,有效的家庭经济困难机制,将保证高校新生资助工作实现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国家教育公平的实现。

【参 考 文 献】

[1]刘欢.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现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10):23-27.DOI:10.16871/j.cnki. kjwhb.2021.10.008.

[2]陈萍,荀骁,刘兰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6):253-254.

[3]王洁.民办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原因及对策[J].就业与保障,2021(11):39-40.

[4]陈萍,荀骁,刘兰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困境與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6):253-254.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高校
对受资助学生群体感恩教育的思考
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法创新的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