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安全指南研究*

2022-02-18 09:09王潇骁赵华华楚彭子洪海珠袁建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全自动轨道交通智能化

王潇骁 赵华华 楚彭子 洪海珠 袁建军 虞 翊

(1.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01103,上海;2.同济大学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04,上海;3.同济大学上海市磁浮与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201804,上海∥第一作者,工程师)

近几年,为了更好地服务乘客,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在国内已经逐步建设并掀起热潮,信号系统与其他系统一体化的“大综控”技术方案得到关注。在实施效果上,通过将传统ATS(列车自动监控)和ISCS(综合监控系统)两套系统进行整合,为中心调度提供了集成化的人机操作界面[1],大大提高了调度人员的工作便利度及场景处理效率。在无人驾驶模式下,原先由驾驶员执行的工作被自动化设备代替,系统的可靠性和集成度要求更高,运行或运营场景更为复杂,对旅客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更高。

由此可见,具备综合自动化、一体化和智能化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智能化运行行车指挥模式将是运控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2]。从系统设计及实施层面看,由于各子系统从根源上是独立设计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各不相同。例如:信号系统的中央层设备ATS的SIL要求应达到2级;轨旁及车载设备层,如ZC(区域监制器)、CI(计算机联锁)、VOBC(车载控制器)等的SIL要求应达到4级;而对于综合监控系统而言,相应的SIL较低[3]。因此,基于孤立子系统进行场景及安全性分析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子系统联动安全需求。

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是一类以信号系统为核心,以乘客服务为导向,以各系统数据汇集或信息融合为抓手,以安全、可靠、高效、经济等指标为目标的面向调度和运维的智能化多系统联动决策与自动运行的系统[2]。子系统间的相互影响与协作使得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可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以运营场景为核心,研究与分析安全特性对其正常运行十分有益,也有助于系统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4]。本文在文献[2]的基础上,探讨“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安全指南”(以下简称为“安全指南”)的框架与内容,为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提供指导。

1 安全指南研究流程

安全指南的研究在于为系统安全设计、安全运行和安全评估等提供指导性文件。这需要了解系统的功能范围、系统边界以及应用场景。基于此,可以先从概念、功能、架构和接口等方面出发,把握平台属性,剖析涉及的场景,尤其是特有的场景。基于运营场景分析风险事件、概率与严重性等级,进而从运行安全、运营安全、信息安全以及技术管控与组织管控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安全要求与管控措施,最终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安全指南,如图1所示。

图1 安全指南研究流程示意

2 运营场景特性分析

运营场景的研究有助于系统的开发设计、工程的建设与管理[4-5]。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存在多个业务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功能,需要制定具体的需求规范,并以运营场景的形式来描述。鉴于该平台子系统间的联动复杂,可将这些存在联动关系的场景视为复杂运营场景。这种复杂性与该平台的特性有关。首先,复杂运营场景涉及平台集成方案中的多个子系统,子系统之间存在安全接口;同时,复杂运营场景的处置方案体现在涉及多个专业系统,或者是涉及多种专业的调度人员;此外,复杂运营场景需要反映系统功能,体现出平台广度以及联动处理能力。

对于运营场景或复杂运营场景的描述涉及不同主体的行为及其基本流程。针对上海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的运营场景,文献[6]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15号线和18号线的建设经验,将场景分为正常场景、故障场景与应急场景。同时,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标准《上海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运营场景及功能分配》对复杂运营场景做出了类似的描述。就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的复杂运营场景而言,正常运营场景包括早间车辆基地准备、自动开站、自动关站和站台候车引导4大项。故障运营场景包括车辆设备故障、信号设备故障、站台门故障、供电故障、机电设备故障和线路故障等6大项复杂运营场景。应急运营场景包括乘客摔倒、大客流、挤岔、脱轨、列车在站台发生火灾、列车在区间发生火灾、车站火灾、区间火灾、列车在站台疏散、列车在区间疏散、区间因故停车、列车救援和检测到紧急报警等11大项复杂运营场景。

以“站台门故障”为例,可将该场景分为涉及站台门与信号接口电路故障、一扇或多扇站台门故障和对位隔离故障(如图2所示)3个子场景来讨论。对于“站台门与信号接口电路故障”子场景,车辆、通信、综合监控、站台门等专业均存在联动或接口关系,接口间存在一定的时序关联性,在运营人员配合下形成完整处置闭环,是典型的跨多子系统联动的复杂运营场景。

图2 站台门故障场景示意

3 安全要求

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围绕着服务乘客的核心目标,实现ATS核心功能、一体化综合监控功能、联动功能、综合运维功能以及辅助管理功能等。明确平台功能的安全性要求,对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大系统的整体安全十分重要。

3.1 安全风险范畴

广义的安全着眼于“人-机-环境-管理”所表现出的整体安全性[10]。文献[7]将轨道交通安全划分为运行安全、运营安全和信息安全,并认为运行安全属于以系统为主体的设备级安全;运营安全是以人员为主体的管理级安全;信息安全是以环境为主体的环境级安全。根据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的内涵及其“大综控” “服务乘客” “智能化运行”的思想,该平台的安全风险也可以从这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权衡三者的对立与统一关系[7-8]。

对于运行安全,可靠、可用、可维护是其安全原则,体现在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安全的。作为安全苛求系统,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的设计必须遵循“故障-安全”原则,最大限度确保行车安全。该目标的实现需要对平台的运行安全风险进行研究,设计判断机制以及安全侧,以达到应有的安全性要求。就运营安全而言,严格的资质培训及考核、作业行为的全过程监控、规章制度的完善与落实是其安全原则,体现在组织行为的安全性,尤其是故障情形下不同主体的协作。作为服务乘客的智能化运行平台,如何正确地跨专业协同与引导乘客,减少与降低运营风险,是该平台应关注的内容。从信息安全的角度,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与完整性是其原则,主要体现在信息的封闭性与连贯性。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是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相关子系统也会涉及数据信息的产生、传输、显示和存储等,信息安全防护对于该平台同样至关重要。

3.2 智能化运行的安全指南要求

3.2.1 运行安全要求

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对列车的运行安全有着严格的要求,包括其自身的安全性要求(即系统安全性要求)以及与之相连的外部子系统之间安全性要求(即外部接口安全性要求)。

在系统安全方面,需参考的安全性要求有: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的安全完整性等级应为SIL2;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的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管理流程应符合GB/T 21562—2008《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要求;系统安全相关电子系统研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功能安全和技术安全证据、安全验收和审批应符合GB/T 28809—2012《轨道交通 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 信号用安全相关电子系统》的要求;系统控制和防护软件的需求规范、结构、设计与实现、验证与测试、软件/硬件集成、软件确认、评估和质量保证应符合GB/T 28808—2012《轨道交通 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 控制和防护系统软件》的要求;系统或设备应遵循故障-安全机制,并应符合TB/T 2615—2018《铁路信号故障-安全原则》的要求;系统或设备采用封闭式传输系统时,其功能完整性、安全完整性、安全规程、安全编码应符合GB/T 24339.1—2009《轨道交通 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 第1部分:封闭式传输系统中的安全相关通信》的要求;系统或设备采用开放式传输系统时,数据传输的防护应满足GB/T 24339.2—2009《轨道交通 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 第2部分:开放式传输系统中的安全相关通信》要求。

在外部接口安全方面,应根据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与外部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所应实现的功能和性能,以及接口失效后可能会造成的事故后果及其严重程度,定义接口的安全性要求。外部接口的安全性要求需按照接口双方安全完整性等级较高一方的要求,对接口的设计标准和安全性进行要求。涉及的内容有: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与轨旁信号系统设备之间的通信属于安全相关设备之间的通信,其中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的安全完整性等级保持与ATS同样的等级,即SIL2,而轨旁信号系统的安全完整性等级为SIL4,两者之间的接口需要遵循GB/T 24339.1—2009,满足轨旁信号系统对接口安全性的要求(SIL4);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通过与外部系统接口,实现对PSCADA(电力监控与数据采集)、BAS(环境监控系统)、FAS(火灾报警系统)、CCTV、PIS、PA、ACS(门禁系统)、PSD(站台门)、AFC(自动售检票)、ILS(仪表着陆系统)、RC(无线通信)、CLK(时钟)和车辆系统的监控功能。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的安全完整性等级为SIL2,如果外部系统故障或接口失效,有可能会造成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对其的监控功能失效或ATS系统功能的受影响。为了防止外部系统故障对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的影响,在外部系统接入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时,要采取接口隔离的安全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和规章制度。接口隔离的安全性要求可参照GB/T 24339.1—2009和GB/T 24339.2—2009。

3.2.2 运营安全要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乘客,需要严格保障运营安全,需参考的内容有:GB/T 38707—2020《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规范》中运营管理要求的相关规定;GB/T 30012—201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中对于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车辆及基地管理、设施设备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相关规定;GB/T 33668—2017《地铁安全疏散规范》中对于设备系统的疏散技术要求和安全疏散运营管理要求等。

同时,还应参考T/CAMET 04017.7—2019《城市轨道交通 全自动运行系统规范第7部分:运营管理》中对于行车组织、客运组织与服务、设备设施管理、人员管理及要求,以及安全与应急管理相关规定;另外,还应参考DB11/T1166—2015《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中对于人员安全管理、行车安全管理、客运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事故和事件管理、风险和应急管理这些方面的规定等。

此外,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还应考虑路网协同,体现在能够在应急或故障场景下做到快速调图,结合工作人员的应急组织,尽可能地减小延误,以保证乘客服务质量。

3.2.3 信息安全要求

对于信息安全要求,需参考的内容有:根据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为第三级;系统应满足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第三级的安全保护能力及其安全保护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即:应能够有效防护主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并能够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较快恢复绝大部分功能。

同时应参考GB/T 25070—2010《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中第三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设计技术要求,构建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以及安全管理中心。通过安全互联部件和跨定级安全管理系统中心,实现与外部其他子系统相同或不同等级的定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之间的安全连接,应保持用户身份、主/客体标记、访问控制策略等安全要素的一致性,对互联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和数据交换进行安全保护。

此外,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作为一个工业控制系统,还应根据GB/T 32919—2016《信息安全技术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控制应用指南》的要求,从安全软件选择与管理、配置和补丁管理、边界安全防护、物理和环境安全防护、身份认证、远程访问安全、安全监测和应急预案演练、数据安全等方面做好工控安全技术防护。

3.3 安全要求的落实

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属于一类全自动运行系统,涉及内容较多。上述安全要求的落实需要根据拟开发的平台进行探讨,进而根据涉及的子项及其要求(标准或规定)逐项对照,以确保所开发系统具备应有的安全性能。

4 风险管控

针对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风险管控,可从开发过程和安全评估两方面做出要求。开发过程中,在落实上述安全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尽可能多地发现与规避风险源。必要时,需采用技术管控来降低风险概率,并辅以管理措施,以降低危害。风险因素识别以及安全验证的方法有很多,如故障树、头脑风暴、鱼骨图、形式化验证等[9,11],方法也相对成熟,本文不再赘述。

安全评估是对系统安全性能的鉴定。对于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评估范围包括系统功能、性能和接口关系,涵盖系统开发与使用的全过程。评估时,应委托具有安全评估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安全评估。

5 结语

全自动智能化运行是一种跨线网与跨专业的智能化协同运行模式。本文探讨了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平台安全指南的构建流程,并就其中多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安全指南的构建有助于该平台的研究与实施,研究内容能够为全自动智能化运行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全自动轨道交通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SYSMEX XN-5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校准及性能评价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口述历史”系列
全自动单剂量分包机应用于中心摆药的效果评价
迈向智能化:艺达电驱动高端制造之路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轨道交通辅助专用三相异步电动机主要检测项目分析
论智能化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典型应用
咔吱兔的全自动生活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