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ck公式的双线隧道地面沉降模型及参数研究*

2022-02-18 09:10袁浩旭张澄玄宋建学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线反演盾构

师 刚 袁浩旭 张澄玄 宋建学

(1.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092,上海;2.上海地下基础设施安全检测与养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092,上海;3.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450003,郑州∥第一作者,高级工程师)

在地铁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上方地面塌方。与单线隧道相比,双线隧道的沉降变形更难预测,发生事故时造成的后果也更为严重,所以有必要对双线隧道的地表沉降模型进行研究分析,确定具体地质单元中相应计算参数,为工程实践提供评估依据。

1969年,Peck[1]基于大量实测数据统计结果,认为土体移动由土体损失引起;在假设土体不排水和沉降槽体积等于土体损失体积的条件下,提出地面沉降槽呈正态分布,由此提出了著名的Peck公式。在双线平行隧道中,国内外很多专家对Peck公式进行了修正与补充。文献[2]通过对先行隧道、后行隧道引起的沉降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叠加得到双线平行隧道沉降的三维土体沉降分布;文献[3]主要研究了双孔平行隧道施工诱发地表横向及纵向变形的修正Peck法与随机介质法,开发出了地铁隧道施工诱发地层环境损伤预测评价与控制设计的STEAD系统;文献[4]基于双线水平平行盾构施工中土体损失引起的土体变形二维解析解,建立了土体变形三维解析解,其方法能够计算土体深层沉降和水平位移,能较精确地反映土体三维变形;文献[5]对现有双线平行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方法进行了综述,建立了修正的二维Peck公式,用以计算深层双线平行隧道的沉降。

本文在文献[5]修正二维Peck公式的基础上,针对郑州地区特有地质条件,结合实测数据,采用拟合分析方法对理论公式进行反演分析,求出隧道沉降槽宽度系数以及土层损失率。

1 经典Peck模型及参数

Peck认为隧道开挖产生地表沉降横向分布近似为正态分布曲线,并给出地表沉降预测公式:

(1)

式中:

S(x)——距离隧道中心轴线为x处地表沉降值,m;

i——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m;

Smax——隧道中心线处地表最大沉降量,m;

Vi——土体损失率,即隧道施工中实际开挖土体的体积与竣工隧道体积的差值,竣工隧道体积包括隧道周边包裹的压入浆体体积,m3。

Peck模型曲线近似呈V型,但在实际工程中,双线平行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曲线有时候呈W型,此时经典Peck公式已不适用,需要有新的模型。

2 二维Peck模型

根据经典Peck公式,基于地下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横向分布近似为正态分布曲线,依据工程实测数据即可反演公式中相关参数。但是在实际的地铁隧道施工中,由于隧道埋深、两隧道水平间距和施工步序等的不同,两条隧道之间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在Peck公式基础上,文献[5]提出了针对双线平行隧道的二维Peck模型。该地表沉降预测公式为:

(2)

式中:

S(x)——距离两隧道中轴线x处地表的沉降值,m;

i——双线平行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沉降槽宽度系数,m;

η——双线平行隧道盾构施工时的土体损失率;

R——盾构半径,m;

L——两隧道中线间距,m。

本文根据此修正的双线平行隧道二维Peck模型,针对郑州郑东新区和航空港区的典型地质单元,结合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监测结果进行反演分析,分别求出参数i和η等具体参数。

3 工程实例及参数反演

3.1 郑州东区典型区间沉降监测及参数反演

郑州地铁4号线农业东路站—如意湖北站区间位于郑东新区。本区间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本区间地面地形较平坦,为道路和绿化带,道路两旁有简易房等临时建筑,地面高程位于86.09~89.35 m之间,地貌单元属黄河冲积平原。区间隧道下穿昆丽河。场地勘探揭露56 m深度范围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由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世冲积层、第四系上更新世冲积层、第四系中更新世冲积层等构成。勘察期间稳定地下潜水水位埋深介于8.3~12.0 m(水位高程为77.7~78.1 m),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纪松散岩类潜水。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细砂、黏质粉土、粉土和粉质黏土层中。

本区间隧道埋深H为13~25 m,隧道半径R为3 m。地表沉降监测点布设:距离左、右线隧道中心线0 m、5 m、10 m和15 m分别布设沉降监测点,一个断面布设13个监测点;直线段每10 m布设一个断面,曲线段每5m布设一个断面。选取两个典型断面DB-2和DB-15进行研究。

断面DB-2处隧道埋深为14 m,根据监测数据绘制地表沉降曲线,地表沉降大致呈W型。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中轴线处地表沉降最大,达到22 mm左右,往两侧递减,与Peck最初所设想的一样;两隧道中线处地表沉降达到20 mm左右。

对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实测数据与拟合结果对比曲线如图1所示,拟合曲线表达式为:

图1 断面DB-2实测数据与拟合数据对比图

S(x)=18.4{exp[-0.007 8(x-9)2]+

exp[-0.007 8(x+9)2]}

(3)

经反演得出:i=8 m,η=0.013。

同一区段断面DB-15处隧道埋深为25 m,隧道半径和两隧道间距与断面DB-2的相同。

断面DB-15处的地表沉降实测数据曲线大致为V型,与经典Peck模型更为接近。对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实测数据与拟合数据对比曲线图如图2所示,拟合曲线表达式为:

图2 断面DB-15实测数据与拟合数据对比图

S(x)=18.09exp(-0.005x2)

(4)

经反演得出:i=10 m,η=0.016。

两个典型断面的地表沉降分布虽然有所不同,但地层损失率却很相近,表明同一区间的施工机械、队伍相同,施工水平恒定。

3.2 郑州港区典型区间沉降监测及参数反演

郑州地铁机许线双鹤湖站—双鹤湖南站地貌单元属条形垄岗洼地,本区间穿越的主要地层为:细砂和粉质黏土,局部含有少量钙质胶结。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潜水,勘察期间地下水埋深约3.7~10.2 m相应水位标高为102.40~104.40 m。该区间施工共使用两台土压平衡盾构机,1#、2#盾构机掘进方向为从双鹤湖南站北端头始发至双鹤湖站,在双鹤湖站南端头吊出。

该区间隧道埋深H为13~26 m,盾构半径R为3 m。选取两个典型断面DB-20和DB-8进行研究。

DB-20断面处隧道埋深为15 m,根据现场实测数据绘制地表沉降曲线,曲线大致呈W型。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中轴线处地表沉降最大,往两侧递减。两隧道中线处地表沉降达到17 mm左右。

对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实测数据与拟合数据结果对比曲线图如图3所示,拟合曲线表达式为:

图3 断面DB-20实测数据与拟合数据对比图

S(x)=15.16{exp[-0.007(x-9)2]+

exp[-0.007(x+9)2]}

(5)

经反演得出:i=8.2 m,η=0.011。

断面DB-8隧道埋深为26 m,其地表沉降曲线显示为V型,线路中线处地表沉降最大,达到15 mm左右,往两侧递减,与经典Peck模型更为接近。对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实测数据与拟合数据结果对比曲线图如图4所示,拟合曲线表达式为:

图4 断面DB-8实测数据与拟合数据对比图

S(x)=15.07exp(-0.002x2)

(6)

拟合曲线与经典Peck模型基本符合,处理方法和郑州东区断面DB-15处一样。经反演得出:i=15 m,η=0.020。

基于参考文献[9-10]等研究成果,本文将郑州市区分为3个工程地质单元(见图5)。根据表1~3的数据可认为,这3个地质单元具有不同的岩土特征,因此在不同地质单元内进行盾构施工的参数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图5所示,I区位于郑州市的东北部,Ⅱ区位于东南部,Ⅲ区位于西部。I区和Ⅱ区分界线为东大街和郑汴路;Ⅱ区、Ⅲ区分界线为京广路;I区和Ⅲ区分界线为西开发区瑞达路、化工路和南阳路。其中,东区农业东路站—如意湖北站位于I区,港区双鹤湖站—双鹤湖南站位于Ⅱ区。

表1 郑州市I区土层条件与盾构掘进参数对应关系

表2 郑州市Ⅱ区土层条件与盾构掘进参数对应关系

表3 郑州市Ⅲ区土层条件与盾构掘进参数对应关系

图5 郑州市区工程地质单元划分示意图

各断面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与土体损失率汇总如表4所示。I区和Ⅱ区地质特征如表5和表6所示。

表4 地下工程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与土体损失率

表5 郑州市I区工程地质特征

表6 郑州市Ⅱ区工程地质特征

4 结论

1)本文所选择的断面地层性质相近、施工队伍相同,在这种前提下,当盾构隧道埋深大于25 m时,地面沉降曲线呈单峰V型,地表沉降可使用经典Peck公式进行计算;当盾构隧道埋深小于15 m时,地面沉降曲线呈双峰W型,地表沉降可使用修正的二维Peck公式进行计算。隧道深度在15~25 m之间时,地面沉降曲线规律不明确,与具体地层性质和施工控制有关。

2)郑州典型地质单元的盾构隧道地面沉降参考指标建议值如下:东区地貌单元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盾构隧道地表沉降曲线为V型时,i为10 m,η为0.016;沉降曲线为W型时,i为8 m,η为0.013。郑州港区地貌单元属于条形垄岗洼地,沉降曲线为V型时,i为15 m,η为0.020;沉降曲线为W型时,i为8.2 m,η为0.011。

3)土体损失率不但和地层条件有关,还与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等施工因素有关。在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损失率在0.01~0.02之间,这可以作为施工质量评定的参考指标。

猜你喜欢
双线反演盾构
反演对称变换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小直径双模式盾构机在复合地层中的施工应用与实践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关于盾构增设吊出井与盾构弃壳接收方案设计
反演变换的概念及其几个性质
基于ModelVision软件的三维磁异常反演方法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协同“双线”式人才培养探索
关注字感培养,“双线”并进识字
余华小说中的“双线”父亲情结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