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校园媒体宣传

2022-02-18 01:28石海玉张香忖史晔华
传媒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抗疫师生防控

石海玉 张香忖 史晔华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并在北京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召开的视频会议上作出“要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指示。宣传工作是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有力武器,主流媒体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及时报道防控感人事迹,凭借着资源优势,以及强大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发挥了疏导社会焦虑和恐慌情绪、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助力疫情防控和有序复工复产等社会治理功能。[2]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校园媒体是社会媒体的缩影,融合了大众传媒的多种传播方式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也要像主流媒体一样,承担起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宣传疫情防控基本知识、凝聚师生的责任,在疫情宣传与舆论引导方面肩负起独特的使命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一、基于疫情防控形势下的校园媒体宣传的意义

高校校园媒体主要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号等,这些校园媒体在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培养“四有”人才、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在我国媒介融合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校园媒体是高校政治宣传、舆论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进行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平台。应对突发事件,特别是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高校校园媒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抗疫阻击战中践行校园媒体的使命与担当,构建高效的校媒信息传播系统,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承担起信息传播、舆论引导、服务社会、情绪疏导等责任,凝聚起师生抗疫的信心,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作为全国妇联所属的女子高校,中华女子学院围绕妇女工作,充分开发群团组织的教育功能,在新闻宣传中突出女性特色和女性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用抗疫的实践生动诠释“四自”精神,展现新时代女性的昂扬风貌,成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支重要的“她”力量,起到传播先进性别文化的作用。

二、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校园媒体宣传的途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华女子学院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吹响疫情防控宣传“集结号”,加入疫情防控攻坚战,整合各类宣传渠道和宣传平台,利用学校公众号、校园网等校园媒体,及时发布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全国妇联疫情防控进展和成效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守护师生安全,营造了阻击疫情的舆论氛围,凝聚起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正能量。

(一)加强舆论引导,成立宣传组织机构

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一些群众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宣传舆论工作要加大力度。”[4]学校成立学校疫情防控宣传组,作为新闻宣传的领导机构,全面统筹学校抗疫宣传工作,指导打好宣传主动仗,为赢得胜利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形成合力。学校党委宣传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对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媒体的新闻宣传进行统一指挥协调,根据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形势需要,统一宣传思路和口径,确保疫情防控新闻的准确性。宣传干部认真研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妇联领导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整合宣传资源,加强疫情防控校内外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为打赢疫情人民战争提供了舆论支撑。

(二)精心策划内容,讲好学校抗疫故事

发挥校园媒体内容选择、报道视角、策划活动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内容质量,增强传播力度,做好战“疫”宣传,讲好战“疫”故事,努力打造一个宣扬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观的舆论高地。

1.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营造万众一心阻击疫情的舆论氛围,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5]疫情防控期间,公众最关注疫情发展的实时情况以及党和政府抗疫防疫的决策部署,学校高度重视疫情通报信息,加强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加大权威信息发布力度,利用校园网、官方微信、微博等持续发布权威信息,发送《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全国妇联发出倡议: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半边天力量》《陈宝生在教育系统疫情防控视频会上强调: 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传达中央抗击疫情决策部署,通报疫情防控工作进展,加强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将官方发布的信息客观、准确地传递给师生,消除师生恐慌和疑惑,统一思想、传播正能量。

2.宣传学校防控工作进展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校园媒体运用新闻消息、通讯、专访等新闻体裁,设置“战疫中的女院人”“战疫行动”“战疫故事”等专栏,及时传达学校后勤、保卫、教学等部门防控措施,发布《全国妇联、北京市教委领导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打赢这场“战疫”,女院人在行动|防控疫情就是责任》《凝聚职工之力 传递防疫正能量》,及时宣传、报道学校疫情防控举措、工作进展。发布《昼夜坚守,女院保卫人为校园筑起第一道防线》《分校区的疫情“保卫战”》,展示后勤管理处、保卫部(处)为校园安全筑起坚实防线。发布《延迟开学不停学,更多新学期本科教学工作安排,出来了!》等,展示学校统筹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坚持停学不停课、停学不停教。还引导师生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视角,用图片、简笔画、书法作品等形式创作《我在湖北,向女院报一声平安》《文传学子手写加油为疫情祈愿》等抗疫文艺作品,为奋斗在一线的工作者们加油。校园媒体对从开学第一课到云端毕业典礼、从毕业生行李打包邮寄到秋季学期顺利返校复课,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展示了师生上下齐心、凝心聚力,在疫情的大考中展现出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持。

3.宣传学校先进典型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师生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阻击疫情的志愿服务工作,走进社区、学校疫情防控第一线,足迹遍及全国26个省(市、区),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校园媒体围绕学校疫情防控中的正面典型,开展深度报道和典型报道,及时宣传坚守岗位的师生志愿者、教学秘书、辅导员、专职教师等的感人事迹,《致白衣天使妈妈》展现他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的坚强意志;《女院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应该有我们一份!》宣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四自精神”;《女院心理支援志愿者,特殊时期的“心灵天使”》《中华女子学院班主任说》宣传抗疫期间坚守在一线的女院人。学校在官微发布的《信息工具包| 携手抗疫·社工学子在行动》,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师生发挥专业特长,参与服务湖北居民和女性医务工作者的志愿服务,提供情绪疏导、心理支持、物质援助以及家庭关系协调等服务,进行了专题报道,活动指导老师王献蜜在线服务湖北居民事迹被《北京日报》报道,也因此入选“2020年度十大医务社工”,树立了女院教师关注妇女和儿童、传递温暖力量的良好形象。

4.科普宣传

疫情防控小组选取有关的科普报道,进行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防疫科普宣教,发布《科学防控疫情,我们共同守护安全和健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手册》《消毒用酒精,学会正确使用很重要!》《疫情防控普法小课题》《必看!新冠肺炎的30个真相》等,及时向师生普及个人防护知识,提高师生疫情防控的科学素养,增强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学校科学防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危机中的人通常处于一种心理和情绪的失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原有的应对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6]校通过校园媒体在线开展心理健康指导,为有心理危机、家庭困难、就业创业、学业困难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及帮助,疏导学生的因疫情产生的焦虑情绪和不良情绪,引导师生增强和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舒缓师生压力,为战疫胜利筑牢心理防线。学校体育部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录制《健康体魄.有效抗“疫”女院教师、太极拳世界冠军教你居家健身操》课程,通过线上传播,鼓励师生多运动,科学锻炼身体,增强抗疫抵抗力。

(三)发挥各种媒体优势,打造校园媒体矩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宣传舆论工作要加大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7]校园媒体中每种媒体都有独特的传播特点和优势,要充分发挥各种校园媒体的宣传、舆论引导作用,实现传播媒介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和集合效应,提升舆论引导力,发挥了抗疫宣传的联动效应。

1.校园广播、期刊、倡议书等传统媒体

中华女子学院广播台《新闻纵横》栏目,每日实时播报当日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情况,提醒全校师生注意防护,“女院talk show”以谈话的形式、女大学生的视角来进行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宣传,“书香之门”播送歌颂抗击新冠肺炎的英雄诗歌、文章。《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发表文章《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女性医务人员的身份表达与媒介形象建构——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为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女性面临的健康风险及干预对策》《在抗疫大课中共同成长 在特殊大考前彰显担当》等,对女性医务人员等女性在疫情中的巾帼担当、女性形象进行研究,发挥了服务国家战略与妇女发展的智库作用。汉韵期刊发布《待山河无恙,等你我重聚》专刊,围绕女院学子们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课堂中的收获、志愿服务经历、漫长假期对女院的思念等展开征文,发表原创美文36篇。学校发布《千万巾帼志愿者们行动起来 在社区防控、邻里关爱、守住家门中发挥独特作用——全国妇联发出倡议》《三八节特别祝福|为战胜疫情贡献女院巾帼力量》《驰援湖北女性抗疫工作者 卫生用品物资捐赠倡议书》《来自女院共青团的倡议|我是女院人,我承诺》,在倡导之中宣传抗疫精神,使师生们无形之中就受到深刻的教育。学校发布了《教育部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家校合力,共同战“疫”|女院致全体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致女院学子的一封心理家书》《春暖花开终有时,平安健康永相随|致全体女院同学的一封信》等,利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书信,发挥其有文化传承、道德滋养、素养涵育、情感交流的功能,依托书信开展大学生心理调适和精神激励。

2.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

建立中华女子学院疫情防控专题网,在学校主页、新闻网、各院系网站开设专栏,对学校全力以赴做好院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进行实时报道,传达学校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全国妇联、教育部和北京市防疫工作要求。“微时代”背景下,微信公众号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宣传部调动学校“中华女子学院”和“微学工”“CWU文传”“女院教务”“女院社工”等二级各级微信公众号,上下联动,形成宣传合力。学校运用校园短视频、音频媒体,发挥学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师生的专业优势,制作《春暖花开等你归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原创抗疫微视频展示》《文化传播学院学生积极参与央视频疫情短片制作工作》等视频,朗诵《尚美朗诵艺术团抗击疫情主题诗朗诵》等,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春力量的责任和担当,讲好学校抗疫故事。

3.公告栏、海报、横幅等户外媒体

宣传橱窗、海报、展板是校园中的一种简易媒体,“具有视觉效果强、延续时间长及形式多样化等特点”,也能及时将宣传内容传播到师生中间。”[8]海报作为一种宣传媒介,是设计主体向世人展现事物内涵并进行沟通的纽带,它通过简洁的符号和直观的图像,快速向大众传递主旨。艺术学院学生利用特长,将新闻事实与海报设计相结合,设计制作疫情防控海报、插图。在学校宣传栏张贴“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你们平安回来,就是女院最美的风景”“科学防疫,平安校园”等抗击疫情的标语和“预防新冠肺炎的营养建议和运动支持”等宣传海报,传递抗疫信息,开展战疫宣传,让正能量始终充盈整个校园。

4.在对外宣传中加强与社会媒体的合作

学校积极加强与主流媒体的交流互动、媒体联动,校园媒体向社会媒体提供选题、新闻线索,与社会媒体共享新闻素材,实现内宣外宣联动的抗疫宣传格局。如在中国妇女报刊发文章《中华女子学院志愿者发出捐赠倡议:为湖北一线女性医护人员筹集卫生用品》《沈跃跃、黄晓薇赴中华女子学院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并看望慰问师生》《中华女子学院志愿者发出捐赠倡议:为湖北一线女性医护人员筹集卫生用品》,并在校内各种媒体进行转载。凤凰卫视、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对学校国际硕士班在校留学生代表进行了采访,《人民日报》第三版“要闻”版以《“把中国抗疫的感人故事带到我的国家”》为题刊登了学校留校的国际硕士研究生以多种形式向所在国家、向世界讲述中国政府和人民抗击疫情故事的相关报道,学习强国平台头版“心声”专栏推出《九旬朗诵艺术家葛兰领衔朗诵讴歌奋战湖北的医护工作者》等,主流新闻媒体宣传报学校抗疫信息,有效提升了学校外宣的引导力和传播力。

三、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校园媒体宣传的思路和对策

新冠肺炎疫情就如同一场“大考”,既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对校园媒体传播能力的一次重要考验。学校发挥校内各种媒体的优势,统筹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号、学报期刊、宣传栏等校园媒体,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学校防控工作通知和进展、科普知识、先进典型等,形成媒体融合的矩阵,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发布新闻400多篇,官方微信公众号后台点击量、新闻网阅读量等数量剧增,发挥了校园媒体的宣传功能、思想引领、知识传递、情感凝聚、实践锻炼等功能。

(一)传递权威声音,发挥舆论引导功能

校园媒体是学校党政工作的喉舌,是发布校内新闻、传播信息和获取信息的传播媒介。学校通过整合最大化地发挥校园媒体宣传和引导舆论的作用,精心制作抗疫专栏、特刊,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宣传学校师生的抗疫事迹和典型优秀人物,普及科学抗疫知识,使师生通过校园网站、院系报刊等了解疫情防控动态,获取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全面准确地掌握国家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政策,学会了科学依法防控、加强自我防护的本领。

(二)挖掘典型事迹,发挥文化传承功能

学校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机制和激励机制,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社区服务、扶贫济困行动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在服务中提高社会公共事务参与能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生师生志愿者临危不惧、排除万难投入抗击疫情的志愿队伍中,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践行了“四自”精神。校园媒体对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志愿者精神的弘扬,对相关专题活动、典型人物事迹的宣传报道,将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和抗击疫情志愿者先进事迹展现出来,将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自”精神表现出来,把“公益意识”的人才培养目标凸显出来,传承了女子学院特色校园文化,激励学生成为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三)整合各种校内媒体,发挥育人功能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高校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战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9]学校要利用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校园媒体,形成校园媒体矩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客观报道抗“疫”过程中学校的抗疫动态,挖掘疫情防控中育人元素,把疫情防控中彰显的中国精神表现出来,创新抗疫报道的内容、形态,发挥新媒体的时效性、灵活性,引导师生充分认识到防疫工作取得的成效,在引导舆论、稳定师生情绪、增强师生信心、精准推送信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凝聚起师生共同抗“疫”的激情和力量。

(四)畅通对外宣传渠道,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

学校有效地整合校内媒体,加强与社会媒体的联系,畅通对外宣传新闻渠道,及时传播学校抗击疫情的进展情况,对疫情防控期间涌现的先进典型的报道,展现出女院学子自觉把“四自”精神转化为服务国家社会的实际行动,体现女院师生关怀他人、服务社会的担当,体现了女子高校应有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

宣传工作是党领导人民战胜疫情危机的政治优势,校园媒体在参与抗疫宣传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充分发挥引导公众舆论、增强师生信心、普及抗疫知识、稳定师生情绪等方面的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抗疫师生防控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团结抗疫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