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产业谷共育路径研究

2022-02-18 01:33刘芳芳韩春磊
科学咨询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育产教校企

刘芳芳,韩春磊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青岛 266427)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各高校陆续出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各项措施,产教融合在促进新型教育发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建立新型产业学院、建设新型校企合作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与产教融合机制结合,为促进规模化产业集聚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的持续推进,高等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所处地区的区域发展优势,在产教融合和产业集聚基础上发展具有特色的产业谷,随着产业谷企业的不断入驻,企业类型将不断丰富,产业结构将趋于合理,产业集聚效果将不断显现,校企合作成果将不断涌现[1]。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产业谷共育困境

1.在传统的校企合作中,合作双方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由于固有的利益驱使模式,校企合作也始终无法跨越鸿沟,无法从根本上进行基于专业发展基础上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无法实现产教融合下的产业谷建设。同时在现实状况下,企业和产业的真实能力和知识需求无法传导到高等院校的教育中,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如何搭建校企人才共育的新方式是接下来中国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

2.高等院校要创新思维,以产业谷建设为契机,变革学校的管理模式,变革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变革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产业真实的人才需求,同时探索学分银行的建设,体现真实的学生需求,如何按照企业和学生的真实能力和实践的诉求合理布局学分银行建设成为难点之一。

3.产业谷建设过程中的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政策措施、合作机制方面存在着协调的难度,同时固有的利益分享模式制约着改革的进行,企业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和利益关系,如果缺乏有效融合发展机制,无法实现在战略层次上的企业融合发展,因此需要改革者具备创新的思路和开放的态度,在坚持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探索校企融合的新方式,促进产业集聚规划扩大。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产业谷共育路径研究意义

1.对创新创业产业谷共育路径的研究符合国家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有利于构建和谐共赢的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能有效整合国家对于教育改革、学分银行建设、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校企合作新模式、学徒制等方面的改革思想和成果,打通了产业谷共育的思路。

2.对创新创业产业谷共育路径的研究形成了高等教育校企融合发展新的思路,探索出高等教育产业谷共育的新方法,有利于形成高等教育人才高质量培养的良性循环机制,为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依据。

3.对创新创业产业谷共育路径的研究务实可行,讲求具体的可行性方案,创新解决高等教育发展路上面临的困境,讲求产教融合、产业协同、人才共育,提倡突破机制和体制障碍,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产业集聚、专业建设和高等教育改革。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产业谷共育路径建设建议

(一)围绕高等教育特色建设产业集聚及共育高地

1.高等院校的发展都离不开特色专业的建设,院校应立足优势学科建设成果,协调优势资源建设优势学科实践和创新创业新基地。在自身新基地基础上着力打造产业集聚及共育高地,同时高等院校尝试在校内建立产业园区,秉承引优、培优、创优的理念,对入驻产业园区的企业进行筛选,给予一定程度的租金减免和提供配套企业服务,分阶段实施服务型企业到实体型企业的相继入驻。

2.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加强产业集聚效应,成立招商引资办公室,优化招商引资政策,引导符合地域和高校专业发展的企业入驻,特别是行业领导企业。在优势企业带动下,不断优化企业类型,做大做强产业链及供应链。招商引资办公室要建立综合评价小组,对入驻企业进行审核,选拔和鼓励具有产业链优势的企业积极参与到招商引资过程中来,提高群聚效应,提高企业合作能动性,使园区企业形成稳定的产供销关系,有利于园区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增强规模效应。

3.高等院校应利用优势特色的专业建设成果进行产业培育,院校应加大科研的转化力度,成立专门的校办企业发展基金,在充分调研市场发展情况下进行科技和服务成果转化,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审时度势、抢抓机遇,自主或与行业企业合作成立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提升校办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注重品牌效应。如:东方万达影都的建设充分提升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城市形象,知名电影的拍摄更加突出了东方影都的行业地位,同时有利于影视行业的产业集聚,形成集聚规模,促使行业成长。高等院校应抓住机遇,成立影视文化公司,积极对接影都业务,这不但有利于人才的针对性培养,同时有利于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2]。

4.高等院校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应该加强园区的综合服务能力,成立专业服务团队,对产业园区提供现代化和高标准服务,提升园区企业间的协同能力。管委会应充分调研入驻企业的实际需求,积极对接政府业务、人才需求、产业共建、校企合作、物业服务等,稳定企业经营,扶持企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围绕产业谷建设共商校企合作新高地

1.探索产业学院校企共建新模式,以开放办学、共建共赢为主题,探索构建清晰的校企合作权责机制,探索务实的产业学院共建功能和业务合作,在产业园区内引入产业学院建设主体,该主体主要从事企业经营、人才共育、课程共建、教学研究及改革等活动。对于专业性强、人才需求大的企业,可以研究独立开发建设产业学院,加强产业学院的社会化、职业化和专业化,高等院校将在产业学院管理、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师资共育等方面提供帮助。

2.高等院校要鼓励和培养教师参与产业对接,专门成立教师工作室,鼓励工作室教师在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习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和创业形式,在校级创业基金指导下进行基于工作室的创新创业活动,同时由教师通过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进行优秀创新创业学生的选拔工作。由教师负责管理,积极对接企业的工作项目,制定工作室管理规定,管理入驻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引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建立工作室动态更新机制,制定工作室奖惩制度,培育符合产业定位、专业发展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3.创新思考校企合作的新的机制和模式,高等院校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坚定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责,构建“1+N”校企合作开放式联盟,积极吸引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制定产业谷发展规划,制定产业谷发展计划,由校企共同制定产业谷运营管理方式和模式。同时打造校企合作成果共享平台,注重高校的成果转化,保护高校和企业的研究成果,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成果孵化和成果交易,在平等互利基础上鼓励多主体参与聚焦人才培养优势资源,使多主体参与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深层次合作模式。

(三)围绕产教融合探索人才培养新高地

1.搭建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共育平台,主要包括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四大主体,解决人才培育的脱节问题。现实状况下,人才培养的主要战场是高校,部分高校的教育改革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人才培养方式、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社会需求,这就导致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发现自己所学知识在工作岗位中根本无法使用,很多学生需要在工作岗位中重新学习和历练,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代教育的不足和窘境。四大主体要重新合作,在人才共育平台基础上加强对企业实际需求的分析,模拟企业工作流程,提炼企业工种的能力要素,开发能力培养的教学资源,改革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严格人才培养的学业考核。

2.在产业园区和产业学院建设基础上,提升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投资建设,统筹规划产业园区的建设工作,打造产业集聚的公共实训基地和平台。由高校引导企业进行合理的第三方培训,引导企业和高校利用实训基地进行实践训练,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时减轻企业建设自营实训基地的压力,高校要实现院园合一,疏通专业鸿沟,避免专业恶性竞争,避免出现利益分配不均,导致高校凝聚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在高校内部,加深高校改革,共享师资及专业建设资源和成果,务实推进校企合作和专业融合[3]。

3.建设高等院校的学分银行,探索合理的人才培育的模式和学业终身培育机制,重新探索梳理高等教育的教学计划,重新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身缺少的能力和技能,引导学生按照企业所需和学分银行的要求,主动选择所学知识和进行实训。在学分银行指导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专业知识和企业要求,进行跨专业、跨行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同时还可以在人才共育平台中获得终身学习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资源。

(四)顺应产业需求搭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高地

1.校企共同开发教材资源,分阶段实现专业教材的自产化,教材的内容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形式突出知识的应用,而在现实状况下,高校的教材存在着理论知识过多、知识过时、实践技能型知识不足等现象,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由校企自研教材可以很好地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同时根据教材开发线上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建设应避免任务化和面子工程,着重记录产业学院和产业园区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流程和能力诉求,详细记录体现能力诉求的理论知识,提升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应用价值。

2.打造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共享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促进创新创业思想碰撞,鼓励学生参与基于创新思维的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建立由教师引导的学生主导的课堂教学新方式。尝试由学生经过主动学习,经过教师专业辅导,打造由学生主持课堂,彰显学生个人魅力的教学新形势,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业的考核方式,根据专业调整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3.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积极对接产业谷建设,高等院校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在高等院校教育中,利用创新创业大赛积极选拔创新人才和培育创业项目,利用校内资源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同时聘请产业谷相关企业进行对口辅导,增加人才创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的持续推进,高等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所处地区的区域发展优势,在产教融合和产业集聚基础上发展具有特色的产业谷。随着产业谷企业的不断入驻,企业类型将不断丰富,产业结构将趋于合理,产业集聚效果将不断显现,校企合作成果将不断涌现。

猜你喜欢
共育产教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