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2022-02-18 08:28张建斌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4期
关键词:指导员公益性队伍

张建斌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95)

为了推动我国大众体育文化发展,促进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全方位转型,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下文简称《纲要》),以“三步走”的形式确立了体育强国战略目标,即2020年建成与小康社会相匹配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2035 年形成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2050 年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在每个阶段都重点强调了人民主体、群众参与的观念,并将社区组织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落脚点。例如,在重大工程专栏中,明确表示支持和培育发展社区体育组织。同时,《纲要》也强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明确要求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面健身指导服务及加强经济落后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人民群众具有追求健康生活的权利,在全面健身的背景下,一方面社区成为实施体育活动、容纳体育人群的重要空间;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于科学化、高质量、多层次的体育指导服务需求更加迫切,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体育强国事业的重要保障[1]。

1 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功能设定

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0版)》(下文简称《标准》)给出的职业定义,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提供指导、传授、组织管理等服务的人员。由于群众性体育活动多属于自发组织的形式,极少涉及竞技排名、荣誉权利与经济收益等,由此可推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具备一定的公益性。也正因如此,社会体育指导队伍是大众体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它扮演了为人民服务的角色,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推动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主要功能设定如下。

1.1 社区体育的组织性

现阶段,在中国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与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社区俨然成为我国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从概念上说,社区泛指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社会群体、人口组织、地理聚落等构成的生活共同体,围绕着这样一个共同体,具备与之匹配的硬件设施、组织制度、文化习俗等共同维系力。例如,城市环境中的居民区即为一个社区,农村环境中一个或多个自然村也可以构成社区[2]。

在社区中,人们的生活包括私有与公共两类,而体育文化生活兼具两种特征,其在“公共类”维度存在的最大缺陷就是组织力匮乏。《标准》指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组织管理”,这也是其在社区公益性体育事业中的基本功能需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引导工作有助于减少人民群众体育运动的盲目性、随机性,消除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等低效局面,调动广大居民的体育参与积极性。例如,农村老龄化背景下,定期组织社区年龄较大的居民进行体能训练,或划分不同的体育项目展开竞赛,以此达到强身健体,丰富生活内容的目的[3]。

1.2 向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

按照《标准》的要求,一个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通过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体育专业知识、政策法规知识等考核,这是身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向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的前提。从提供健康指导的功能出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与社区体育事业公益性存在高度契合,这是由社区体育群体特征所决定的。相比高校、健身房、体育特产培训机构等专门场所,社区居民的类型众多,年龄、职业、性别等也有所不同,并且个体健康基础差异很大,健康指导行为不能像在专门场所中一样强调严苛标准,而应采取灵活性、自由性的开展方式,如在公园、广场、体育场馆或社区健身器材场所等,随时向社区居民提供指导建议。

1.3 实现体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立足现状分析,我国大众体育文化尚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状态,人们对于体育运动、健身锻炼、身体健康等概念的关注,主要源自生活水平的相对提高。但这种主动诉求并没有得到社会的积极响应,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社会公益性体育资源非常有限,更多的则是有偿服务。其中,体育人才资源的稀缺问题最为严重,一些社区在建设之初(如房地产开发阶段)已经将体育设施作为标配,不过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大部分居民并不能享受专业体育指导,而私人教练又往往与有偿体育服务资源部门(如健身房)绑定。基于此,在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功能设定上,需要突出体育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4],即按照社区人口多少、需求差异等合理分配社会体育指导员。

1.4 引领大众体育文化的发展

大众体育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基础。相比竞技体育运动,大众体育并不以挑战极限,追求名次等为目标,而是为了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兼顾大多数人的体育权益。从这个角度出发,大众体育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任何一种体育运动都可以被接纳,既包括对各种舶来体育项目的吸收,也包括对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因此,从社区体育公益性出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功能之一便是引领大众体育文化的发展[5],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2 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从职业角度出发,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在1994 年印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中正式明确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分工,1996—2021年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从6万上升至2700万(表1),但由于在职业功能设定上与体育教师、体育教练员等存在重叠性[6],这导致整个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缓慢、人才流失严重。现阶段,从公益体育的视角展开分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表1 1996—2021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情况

2.1 等级结构错位,人才的综合素养偏低

《标准》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划分为5 个等级,一级(高级技师)等级最高、五级(初级工)等级最低,在受教育程度上,规定初中毕业的人才即可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考核。所谓等级结构错位,是指当前活跃于社区空间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年纪大多偏大,三级(高级工)、四级(中级工)及五级(初级工)的数量过多,且多数学历在高中及大专水平。这样的人才可以划分为理论性人才,他们虽然通过了《标准》要求下的等级考试,但知识及技能储备主要集中在某些具体运动项目上,对于运动医学、体育膳食、政策法规等综合内容了解较少。一旦投放到社区体育场景中,往往只能发挥基本的管理、组织功能,并不具备创新发展能力。

2.2 重视程度不足,队伍组织管理不健全

对于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而言,最关键的是得到社区相关部门及领导的重视,进而才能在资金、硬件、场地等方面获得一定支持。但是,我国社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仅仅是社会治理框架下的最小单位,相比欧美发达国家的社区组织而言,严重缺乏自我治理、自主建构的能力。无论是从社区体育,还是从公益体育的立场出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都离不开社区及上级部门(如街道办、居委会等)的支持,否则,仅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责任意识与兴趣意愿,是很难保障社区居民的体育权利的。目前来看,社区管理的主体是物业公司,作为一种有偿服务的企业组织,对于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缺乏重视,由此也造成了人才队伍组织管理不健全的问题。

2.3 缺乏常态培训,体育指导缺乏实用性

客观上说,大众体育文化具有追赶潮流的特点,一种新型的体育运动方式出现后,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去尝试,如广场舞、健步走、健美操等都不是常规体育运动项目,却获得了大批拥趸。从这个角度出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关注人才知识与技能的更新,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体育指导服务。但是,绝大部分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人才,并无法获得常态化的培训机会,即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充分的晋升渠道,即便想要进一步升级,专业培训机构也以理论知识为主。基于此,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所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往往缺乏实用性。

2.4 协同能力较差,公共场地的开放受限

直观上看,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但这不意味着社区是一个约束条件,它不应该阻止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不同社区进行流动和交流。但结合调查结果,不同社区之间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极少展开协同合作[7],他们往往停滞在固定的场所中(如公园、广场、社区运动器材场地等),所接触的也是固定的居民群体,这样很难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指导合力作用。此外,许多公共场地的开放受限,如政府、高校、公园及其他社区空间等,一般只允许特定的人员进出,这样既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充分利用体育资源的需求,也不利于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协同合作。

3 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

3.1 以优化等级结构为抓手,不断壮大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在体育强国战略的不断推动下,全社会对于体育指导服务的需求愈加强烈,构建一支强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大众体育文化发展的应有之义[8]。从人才自身分析,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解决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结构错位的问题,具体策略如下。

首先,吸引高学历人才进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通过在体育院校或高校体育专业中推行“1+X”(学历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制度,吸引一批高学历(大专以上)人才进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彻底改变该职业低学历、低水平的困境。从双创教育角度看,这一规划是具有可行性的,它相当于为高等体育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实践机会,帮助其更好地了解体育健身行业及市场[9-10]。同时,在为人民群众提供体育指导服务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其次,借助公益性组织,推广社区体育公益性服务活动,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提供良好平台[11]。例如,公益机构联合地方媒体、社区部门、街道办、居委会等,对成绩斐然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做出表彰,号召更多人加入到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本质上,这也是大众体育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

3.2 提高政府部门重视程度,完善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

体育强国是国家级战略之一,大众体育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切身利益,政府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理应在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12]。以地方政府为主体,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包括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医疗部门等)的重视程度,可通过联合社区、公益机构、高校等打造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以独立机构的形式促进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其中,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通过行政手段完善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以确保相关职能的正常发挥。例如,每年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提供财政资金,或允许协会通过拉赞助的形式获取运营资金,以此夯实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物质基础。

此外,在政府主导下,完善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要明确主次,其中最关键的仍然是人的管理,特别是在吸收某些人才成为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过程中,不仅要审核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质,还要从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社会意识、责任态度等多个角度展开考核,针对其从事社区体育指导工作过程,同样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评价体系。

3.3 突出体育指导实效价值,构建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

有专家提出,社区公益性应该是双向的[13],即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计个人利益为人民群众提供体育指导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做公益的表现。相对应地,相关部门也应该针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公益性服务,主要实现路径为构建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以此打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上升途径,帮助其更好地展开职业规划。一方面,政府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外,还应该联合体育院校(专业)、社区部门、当地体育文化经营主体(如体育用品企业)等,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培训资金和培训机会;另一方面,应积极响应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要,如健美操作为一个热门的大众体育项目,可通过申请方式提供必要的硬件设备支持,帮助社会体育指导员达成自我实现的目标。

3.4 宣传体育资源共享理念,强化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同交流

大众体育、社区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概念下,均可以延伸出公益属性的特征,而公益体育的实现离不开大量免费的资源支持[14],尤为重要的就是体育运动场地与设备。现阶段,我国在体育资源的分配上很不均衡,如篮球场、足球场、塑胶跑道、健身器材等,主要控制在特定主体手中,通常这些资源是不对外开放的。例如,政府大院内部的篮球场极少利用,存在体育资源浪费的问题,而社区居民又不被允许进入,这造成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基于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出台一系列政策,对社会公众定时开放体育资源,同时向社会其他部门、组织等加强宣传资源共享理念,以此强化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协同交流,这对于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是有积极意义的[15]。

4 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关系到体育强国战略的实践,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利益切实相关,更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突破口。据此,各地政府、社会组织及社区相关部门等应该提高关注,在兼顾质量与数量统一的前提下,大力建设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猜你喜欢
指导员公益性队伍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山西确定20家省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命运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