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炼:构建诗意的空间

2022-02-19 05:26河西
检察风云 2022年1期
关键词:长诗顾城护照

河西

杨炼

杨炼,著名诗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80年代即在中国诗歌界产生重大影响。作品有《鬼话》《大海停止之处》等,曾获意大利国际诗歌奖、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等文学奖项。

我父母当时在中国驻瑞士使馆工作,他们是1949年后第一批派驻国外的外交官。我不是六岁才回国,而是不到一岁,就被父母装在篮子里“提溜”着,从瑞士飞到东欧,经西伯利亚铁路回中国的。

我插队、喜欢文学、尝试写作,纯然是个人爱好,不知道,也没接触过所谓北京地下文学圈。那时要认识他们很简单,按照油印本上写的地址,自己找去就是了。我至今记得那个夜晚,和顾城一起冒着小雨探访《今天》编辑部东四十二条72号。破旧的门楼,昏暗灯光中的堂屋里赫然放着一架油印机。那些神奇的诗歌就是从这儿诞生的呀!“大师”芒克煞有介事地指点着顾城颤巍巍地掏出习作。这种神圣感直到大家都饿了,才随着一盆面条的热气烟消云散。

《诺日朗》的诞生,有80年代作为一种精神乡愁的内在逻辑。创痛带来追问的能量,“寻根”即反思。我们的幸运是那时代有种生命和思想的天然吻合。年轻的生命力猛烈冲撞着社会和文化心理的结构,要突破它们,还原鲜活的能量。正是这个潜意识的冲动,让我们走出城市,去到乡野或偏远蛮荒之所,借得大自然的原创力,并将其注入诗歌的形式创造,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中国数千年抒情诗传统的路。今天看来,《诺日朗》的语言仍是稚嫩的。它有意思的是,用多重声调建立起空间的结构,去呈现一种有深度的诗意。它抛弃了意识形态式的“反对”什么,而整体“打开”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这条思路,也直接延续到了现在。你不满意周遭的现实或文学吗?别抱怨,就去创造让你(和别人)满意的东西吧!

《幸存者》之名,自有其根据。从1978到1987将近十年,考验着我们这一代人的真正质地:我们真有创造历史的能力吗?抑或,那历史的激情其实是幻象?一个反证,当我们从“地下”到了“地上”,一番出名、出版、出国后,诗的深度力度却越来越弱,重复因袭,平面滑动,比比皆是。所以“幸存者”的宗旨,就是对抗精神之死。我们对成员的筛选准则,也如同后来我参与的一系列项目(如主编英译当代中文诗选《玉梯》),只论作品,不管名声。为此得罪人(包括朋友),在所不惜。那种主动返回“地下”的感觉真好。我记得和唐晓渡酷暑中浑身大汗地在我北京的家里喷绘首期《幸存者》杂志的封面,吸入的化学气味就像诗意之甜美。因为,这里有我们珍视的真人生之意义所在。

当时澳大利亚驻北京大使馆文化参赞周思是作家,更是我的好友。他家的晚会经常是北京艺术圈朋友们最疯狂的聚集地。当时有个澳大利亚和中国作家交流的项目,周思认为不如让我去见识一下那片土地。我接到邀请后,办护照遇到阻挠,幸亏周思每天一电,追问“为什么还不发护照”?一直坚持到艺术节开幕的前几天,领导叫我去,把一本护照扔在桌上,我打开一看,出生地是错的——写着“北京”。管他呢,反正一年后就回来。结果,这一错错到现在:我今天持有的护照上,出生地都是“北京”。这也算我经历的一个小注脚吧。我们人生的玄学性质,一出生就注定了!

《大海停止之处》写于1993年六七月,顾城十月去世的。新西兰的朋友们一个电话打给我,告知噩耗。那晚,我和友友辗转反侧,无法成眠。痛惜之余,也有自责,我觉得倘若当时我在奥克兰,顾城可像当年追谢烨时那样,来我这儿说说,或许不会极端至此。再进一步,我痛感生命何止“无常”!这种感受,在我后来的自传体长诗《叙事诗》中,被概括成一些句子:大历史如何卷入个人生活;由是,个人内心如何成为历史的深度。海外漂流,真是对一个人质地的检验。你是喋喋抱怨那种“无根”,还是由此辨认出人生漂泊的本性,并建立“没有不残忍的美”的信念。1993年,是一个坎,一个决定时刻。你要么被压碎,陷入彻底茫然,要么整个重建自己的人生结构、写作结构,从此活在另一个境界上。对于我,《大海停止之处》画下了这个标点。

我为自己很早就关注“传统”感到幸运。因为,那恰恰不是“神秘文化”,而是一种深层思维的方式,蕴含在我们的生活里,甚至操纵着我们的现实。反思中国现实若不深及传统,等于没有反思。反思传统,同时就意味着现代转型的创造性。它的着眼点,绝非“过去”,而是当下,甚至将来。《礼魂》《西藏》剥开时间的幻象,暴露出人的根本处境。《大海停止之处》《同心圆》,更让诗歌返回“人类唯一的母语”,通过构建诗意的空间,囊括一切时间。最终以语言(甚至语言学)的深度,验证思想的深度。这当然是我的个人诗学,但它也从汉语里获得了深刻的启示,例如汉字的非时态性,以及它具有的形式、结构的空间性。我得说,困境以及我们对困境的意识,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它不仅激发出我们对自身的感觉,也在全球化语境中,激发着世界追问自身的能量。

怀疑一种诗歌形式,犹如怀疑母鸡为什么存在。我认为,每种诗歌形式,内在设定着诗人挑战自身的方式。而当代长诗,诗学上本质上内含着对三千年汉语抒情诗传统的反思。古典抒情诗的短小、散碎、随处宣泄、浅尝辄止,以形式精美偷换思想深度,优雅地处决了个性与力量,以及后来历代诗人自我更新的能力。当代长诗,一言以蔽之,就是要重新发出自己的天问。当然,要说清楚,长诗不仅仅等于“长”,它的核心是深。因此,要求诗人人生经验、哲学思维、诗学创造力的整体成熟。海子去世过早,我觉得他才华出众,但可惜提纯才华的必要历练,没来得及完成。

不停验证“之前”的写作,不够深刻锋利,就删除它们。我觉得,把艺术当作诗歌的外延来考虑。我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思想——艺术”的项目,诗歌和艺术以此贯通。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长诗顾城护照
献给这个世界我们未知的——读龚学敏长诗《三星堆》
远和近
雨后
远和近
如果护照快过期,如何保住有效签证?各国规定有不同
2016全球护照排行榜
王舍城(长诗)
一个人的成都北站(长诗)
易卜生长诗《在高原》的自然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