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型交响叙事组歌《苗寨的故事》 的音乐特色

2022-02-19 08:20陆良民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2年2期
关键词:宫调组歌衬词

□ 陆良民

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和湖南省文联主办、 湖南和光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大型交响叙事组歌《苗寨的故事》 于2020年10 月21 日在长沙音乐厅举行首演。 作品描述了美丽神奇的湘西苗寨在习近平主席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实现小康的感人故事。 整部作品由国家一级编剧、 词作家金沙作词, 国家一级作曲、 作曲家孟勇作曲。 作品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了古老苗寨从千百年前贫穷落后的面貌到今天幸福小康生活的动人故事。 组歌由三个乐章十七首歌曲组成。 在音乐创作上以湘西花垣县麻栗场苗族高腔和苗族平腔、 巴代音乐为元素演变创新而成, 既有湘西苗族音乐的鲜明特色, 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大型交响叙事组歌《苗寨的故事》 从多方面、多角度彰显了它的民族特色和鲜明个性。本文仅对这部组歌音乐创作上的特点, 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 主题贯穿

这部作品的三个乐章, 用三首无伴奏合唱《围着火塘唱苗歌》 《围着火塘唱新歌》 《围着火塘唱欢歌》 贯穿, 用苗歌、新歌、 欢歌作引子, 以提示每个乐章的时代背景, 描述了从千年苗寨的美丽神奇和苗寨同胞生生不息到改革开放精准扶贫共圆小康梦的奋斗历程, 以及脱贫致富后苗寨的幸福生活和苗寨儿女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循序渐进, 一气呵成。 更值得注意的是, 这部组歌的作曲是由作曲家孟勇独立完成, 他从湘西花垣麻栗场的苗歌高腔中提取了一个最有个性的徵调式中的“徵”音, 用先下行再上行的下、 上八度大跳的特性音程作为音乐主题的音乐元素, 使之贯穿整部作品。 引子无伴奏合唱《围着火塘唱苗歌》 余音刚落, 就传来了第一乐章领唱与合唱《云雾深处》 奇妙的音乐, 从高音“5” 下行到低音再上行至高音“5” 从而下行到“3—2” 的这一特性音程进行的音乐主题, 把听众带进了一个美丽神奇的千年古苗寨, 去感受那千年苗寨的神奇意境。 这一音乐主题呈现出来以后, 在乐曲中三次再现以加深听众的记忆。 接着女声领唱“呜哦咿呜哦” 的衬腔, 进一步把听众带进美妙的音乐殿堂。这个极具苗族特色的主题音一出来, 就把听众的心紧紧地揪着不放, 在第一乐章《云雾深处》 一曲中以完全再现和变化再现的形式出现了十三次之多, 深深地印在了听众脑海中。 接下来在后面的乐章和乐曲中以完全再现、 变化再现和主题变奏的方式贯穿整部组歌。

1.完全再现: 《太阳正在升起来》26—27 小节。

2.变化再现: 第一乐章《千年苗鼓咚咚响》 105—106 小节, 第二乐章引子《围着火塘唱新歌》 1—2 小节, 《春风从田野上吹起》 1—2 小节, 等等。

3.主题变奏: 第二乐章《春风从田野上吹起》 8—9 小节、 12—13 小节、 26—27 小节; 《缠树的老青藤》 5—6 小节、16 小节、 18 小节、 39—42 小节; 《金钥匙》 2 小节、 6 小节、 10 小节、 20—21 小节; 第三乐章《快乐的花喜鹊》 17—18 小节, 等等。

二、 调式调性

五声性民族调式的巧妙运用, 更好地彰显了这部交响叙事组歌的民族特色。 整部组歌在调式的布局和调式调性的转换上, 都做了精心设计。

(1) 调式布局

1.三个乐章的引子: ①《围着火塘唱苗歌》 B 羽调式; ②《围着火塘唱新歌》D 宫调式; ③ 《围着火塘唱欢歌》 D 宫调式。

2.第一乐章: ① 《洁白的云雾》 G 宫调式→D 商调式→G 宫调式→A 宫调式→C 宫调式; ②《石板小路弯又弯》 F 羽调式→C 宫调式; ③《千年苗鼓咚咚响》 E徵调式→E 宫调式→E 徵调式→F 徵调式。

3.第二乐章: ①《春风从田野上吹起》 降 A 宫调式; ② 《桐子花开》 C 羽调式; ③ 《缠树的老青藤》 D 徵调式; ④《金钥匙》 A 宫调式; ⑤《悬崖上的修路号子》 降B 宫调式→F 宫调式; ⑥ 《黄桃花开一片海》 G 宫调式; ⑦《鸟儿飞回来了》 G 羽调式; ⑧ 《外婆的木板房》 G 宫调式→C 宫调式; ⑨《美丽的小阿妹》 F宫调式; ⑩《苗寨客人来》 F 羽调式;《我们圆了小康梦》 F 徵调式→F 羽调式。

4.第三乐章: ①《快乐的花喜鹊》 降E 宫调式; ②《奔驰在祖国的大地上》 F宫调式; ③《太阳正在升起来》 G 羽调式→C 宫调式→降E 宫调式→G 宫调式→E 徵调式→C 宫调式。

这种调性布局使整部作品风格统一,个性突出, 有起有伏, 有强有弱, 其核心主题贯穿始终。

(2) 调式转换

调式、 调性的转换是这部组歌的又一特色。 这部组歌主要采用了我国五声音阶民族调式最典型的“以清角为宫” “以变宫为角” 的调式交替和调式转换方式。 这种近关系的调式交替和调式转换显得非常流畅自然, 因为它们都是在一个同宫场内的同宫系统的调式交换。

①以清角为宫: 第二乐章《金钥匙》28—29 小节处“6 4 6 4 6 6 4 6” 中“4”音“清角” 的出现, 在听觉上有离调的感觉, 这种感觉也就是有了调性上的改变,由原A 宫调式转移到了D 宫调式的属调上。 40—41 小节“6 4 1 4 6 5” 中的“4”虽然同样是“以清角为宫” 的调式转换,但因为它的调式音级的旋法走向和终结音的变化, 所以在调式上也有了改变, 则由A 宫调式转移到E 商调式。 《美丽的小阿妹》 26—29 小节,5 6 5 3 2 1” 也由原 F 宫调式转到了 C 徵调式, 29 小节中“3” 的出现又由 C 徵调式回到了F 宫调式, 中间造成了一种离调的感觉。 综上所述, 像这种“以清角为宫” 的调性转换显得非常自然而清新。

②以变宫为角: 第二乐章《千年苗鼓咚咚响》 52—54 小节,旋律中“7” 的出现, 随即改变了原来的调式音阶, 有了“以变宫为角” 的调式现象,这种调式转换就有向下属调转换的感觉,由原E 徵调式转到了E 宫调式。

③远关系转调: 除上述的近关系转调的运用, 复杂的远关系转调是这部组歌的另一特色。

第一乐章《石板小路弯又弯》 中“升 1” “升 4” “升 5” 的频繁出现, 促使宫音位置不断转移, 调式不断变化, 也就出现了调性的游移。 特别是第一乐章《洁白的云雾》 调式的不断转换——由G 宫调式→D 商调式→G 宫调式→A 宫调式→C宫调式的多次转换。 《太阳正在升起来》从G 羽调式→C 宫调式→降E 宫调式→G宫调式→E 徵调式→C 宫调式的这种复杂的同宫场和不同宫场的远、 近关系的频繁转调, 充分显示了作曲家扎实的功底和功力。

三、 特性衬词

一些民歌的特性衬词是代表一个民族的音乐符号, 是无可替换和替代的。 这部组歌特性衬词的运用, 是它的另一个特色。 作者在采风创作中搜集到了苗族民歌中最具特色的一些特性衬词, 如: “嗨咿哦” “咿呜呃” “啊嘎嘎炯嘎嘎” 等。 作曲家把这些特性衬词巧妙地融入到组歌的各个乐章中, 充分发挥和保持了湘西苗歌的音乐特色和民族风格。 特别是在《快乐的花喜鹊》 中, 用“啊嘎嘎炯嘎嘎” 作为喜鹊叫声的拟声衬词, 改变了喜鹊“喳喳喳喳” 叫的衬词使用的传统习惯, 让人耳目一新, 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为苗族民歌的传播打开了一张全新的名片。 正如“呀朗索” “索呀啦” 这种衬词一出现, 就可以毫不犹豫地肯定这就是蒙古民族的民歌特色。 又如瑶族民歌《蝴蝶歌》中的“的” 字衬词“咿的黄的蜂的桑的咿的哟嗦啦” 和“呤啰嘞” “留西拉列” 等特性衬词, 也是瑶族民歌中代表性的音乐名片。 这些民歌中特性衬词的运用, 充分展现了一个民族的音乐风格与个性, 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

四、 几点建议

1.整部组歌的篇幅显得过长, 三部曲的结构可以平衡一点(第一乐章+第三乐章=第二乐章)。

2.和声的编配可以多探索民族五声调式的调式和声的运用, 使《苗寨的故事》的和声配置更加民族化。 因为我们都是学的西方传统和声(功能和声), 对五声民族调式和声的研究比较少, 其实五声民族调式的调式和声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 如组歌第二乐章的《缠树的老青藤》 最后终止在D 徵调式的主音上, 而现在和弦的配置却是以大调式的主和弦作终止式。 如果改用D 徵调式的调式和声作终止式, 它的民族特色会更加浓郁。

3.在大二度和声的解决方法上可以借鉴侗族大歌和瑶族多声部民歌的解决方法。 如组歌第二乐章的《苗寨客人来》 第42—43小节, 商、 角两音构成的大二度和弦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而侗族大歌和瑶族《蝴蝶歌》大二度和声的解决方式是上声部角→商→宫,下声部商→宫, 解决得非常完美。

猜你喜欢
宫调组歌衬词
论宫调系统
《孙子兵法》组歌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这就是我们》组歌十九首
《喊一声幸福跟我走》组歌十二首
“宫调声情说”流传考
再议诸宫调之“韵”与“宫调”
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宋词元曲宫调浅谈(节选)
过雪山草地——选自《长征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