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政策下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2022-02-21 04:54林宝廷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多样双减分层

林宝廷

【摘要】“双减”政策的发布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内容更加“精准”,梯度更加合理,形式更加多样,力求多角度,多元化培养学生的能力、兴趣及素养,以求减量不减质。

【关键词】精准;分层;多样

作业能帮助学生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布置作业不能为了追求面面俱到,而多多益善,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疲于应付,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灵活性。好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不仅可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倡导自主、探究、合作,更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作业的设计亦应如此,只有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思维拓展的训练,设计那些梯度合适而形式多样的作业,让孩子在做作业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成功中的获得喜悦,这样才会渐渐喜欢上写作业。这才是真正从心理上的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下面结合我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针对此次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作业设计要少而精

“双减”文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总量做了明确的规定。家长们更焦虑了,老师也难免担心,而孩子们却欢呼了。而作为教师总会担心:作业布置少了会不会达不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家长也反应各异,有的会焦虑于作业少了,孩子成绩会下降;而有的家长则担心作业少了,孩子多余的时间会不会迷恋网络,沉迷游戏,影响未来的发展。我觉得这正好暴露了当前人们对减轻作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之间是否矛盾的担心。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二者之间并无矛盾,在我看来,“双减”不是让学生远离学习,轻视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质量上做减法。相反,“双减”是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要致力于如何健全作业模式和形式,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让孩子们走近数学,爱上学习。

我们教师应该力求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我们的作业“少而精准”,但发挥的作用却“多而深远”。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作业具有针对性,要“精”而“准”,要把力气花在刀刃上。

在长久以来的日子,“题海”训练总是占领着学生的大部分作业领域,虽然这种“题海”战术看似有效,在信息化的今天,要幫助学生找到“题海”更不是难事,但是正是这种粗暴的训练扼杀了学生乐于探索的天性和学习的兴趣。作业的设计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发展的“题组”,这种题组既要抓准知识的要点,又要契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对于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的进位加法算式,有人曾统计过共有369道题。一般来看,16+7和17+6的价值难分高低。但是细致区分后。你会发现:类似于689×8这类式子,计算时与进位加法算式:64+7和48+7有关,但却用不上如:64+9和48+8等进位加法。所以虽然都是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有的会在后续的乘法中用到,而有的却只会在加法当中用到,从这个角度来说题目的价值是不一样的。而这369道加法算式中只有60道会出现在多位数的乘法当中。所以并不是做得越多、花的时间越多就学得越好。那种重复性的练习,会使人厌倦, 抹杀好奇心,反而得不偿失。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最“精简”的作业才是高效的。

设计小学数学作业,不仅要使其能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时要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使作业的作用最大化。例如:我在教学圆周率的探究时,在课前布置了一个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用“绳测法”或“滚动法”测量三个不同的圆形的周长(圆形的大小不做规定)。测量后计算它与直径比值,猜想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有的孩子在课外辅导班时提前了解了圆周率,为了使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满足3.14,硬是修改了测量数据,而真正实际测量得出数据的孩子却大多数没有得到3.14这个比值。在讲评作业情况时,我们不但总结了知识方面的结论,更总结了做学问该有的态度。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我们不能为了得到想要的结论,而进行学术造假,这是不可取的。让学生感受到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是难能可贵的。通过一百多个圆形的实际测量都容易出现误差的现象,让孩子们真真实实地体验了一把科学实践的艰辛不易。这个实践性的作业,不管从教学方面还是教育方面来说对孩子们的影响都是深远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的掌握。

二、作业设计要分层布置

“双减”文件明确要求: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要设计能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

由于学生之间来自不同的家庭、个人的天赋不同、知识基础不同、掌握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这些差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如果让他们做无差异的数学作业是不科学的。如果布置作业一刀切,这样可能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却“无法消化”,甚至恐惧做数学作业。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分层作业。可以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或设计诸如“自助餐式”的练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做作业。例如:在学习完“比的知识解决问题”时,我出了类似以下题目:图书角里的故事书与漫画书册数的比是5:6。故事书有120本,漫画书有多少本?(向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解答。)对于那些知识掌握不够彻底的同学,可以利用课堂上学的比的知识,模仿着解决问题,以起到及时巩固课堂知识的作用;而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除了可以用比的知识解答,还可以转化为分数的知识,从而想出四、五种解法来解决问题。所以在作业设计上,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个体差异设计不同梯度的作业。坚持教学面向全体,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尽可能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

三、作业设计要形式多样

很多教师总是把作业的功能着眼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布置的作业内容难免机械重复,或者单调封闭。这样不但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还可能引发学生厌学的情绪。作业的形式应该尽可能多样化,不要仅仅单一的“写”,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低年级学生可以与绘画、游戏相结合;中高年级可以与实践操作、调查采访等形式巧妙联系,设计出符合小学生思维特征的作业,让作业变得生动有趣。具体的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游戏形式的作业

低年级的学生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事物吸引,在作业布置上往往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巩固数学知识,使他们主动地、愉快地参与到作业中来,例如:在学完10的组成,可以布置学生回家与父母玩名为“钓鱼”的扑克牌游戏,抽一张牌与桌面上的九张牌中的一张组成10,就是钓到了鱼。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巩固了10的组成,明显比要求学生反复背诵的效果好太多。

(二)操作形式的作业

教育家杜威强调儿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作业中探究知识,巩固知识,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以布置如下作业,让学生用给出的两对小棒摆出几种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并求出面积。进而思考:“两个周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却不一定相等”的原因。学生经历了这些操作与探究过程,会对平行四边形的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有时还可根据教材的设计,布置讓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学具的作业,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通过制作年历,巩固年月日的认识;通过制作钟面,熟练12个小时在钟面上的分布等等。

(三)调查形式的作业

这类作业主要让学生通过采访、搜集、统计等方法提升学生分析数据能力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比如:调查银行利率情况、调查家里的用水情况、班里同学阅读课外书情况等等。这类作业虽然有的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有的耗时较长,花费精力也较多,但是却非常受学生的喜欢。当学生圆满完成作业时,所得到的收获和感到的喜悦是无法比拟的。

不管采取哪种形式的作业,只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学习活动经验,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进而主动探索、思考、合作的作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作业的印象既深刻,又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发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做任何事情,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总会让我们乐此不疲。如果做作业让孩子们觉得有趣而富有挑战,那么做作业将不再是负担,它会让我们的孩子充满兴趣,再也不会对练习产生厌烦和不认真的态度。

数学作业可以生动活泼、也可以有滋有味。只有我们精心设计出学生乐做的,有价值的作业,才能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及活动巧妙联系,让作业变得生动、有趣、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叶丽银.期刊《学术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四法”》.

[2]汪岑楚.期刊《速读》——《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探究》.

(责任编辑:周炎平)

猜你喜欢
多样双减分层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使用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作业可以这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