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形式探索

2022-02-22 08:07张晓彤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

张晓彤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以及新媒体的发展,青少年的高质量文化需求不断上升,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亟待创新。而近年来,“剧本杀”游戏在青少年群体中广受欢迎,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如何将“剧本杀”沉浸式、交互式的体验感应用于传统文化教育中,并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剧本杀

一、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局限性

(一)单向知识传授,能动性受限

面向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多在校园课堂内进行,且大多数融合在语文、历史等学科中,由相关学科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青少年往往处于被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状态,学习目标仅仅为了解、背记传统文化知识,缺乏主观能动性,无法灵活運用知识,学习成效有限。

(二)缺乏任务驱动,交互性不强

当前的传统文化教学大多仍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主导权把握在教师手中,缺乏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任务。在课堂上,学生主要跟从教师的思路学习知识,缺乏个人的创新思考,自主性不高。此外,缺乏小组任务驱动也导致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不足,学生的想法得不到表达与回应,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发展。

(三)教学形式单一,体验感不足

受限于时间、地点和精力,传统文化教育多使用常规的教学资料、课件进行知识讲解,并以图片、音视频为辅助教学资源。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课堂缺少活力,学生也容易出现走神、不专心的情况。缺乏体验感的传统文化教学,无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难以达到教育目标和效果。

二、“剧本杀”教育形式创新启示

“剧本杀”是2016年在国内兴起的一款侦探推理类游戏,目前有线下实景体验和线上模拟互动两种游戏形式。在开始游戏前,玩家根据所分配的角色及剧本了解整体剧情,此后根据剧本任务进行个人阐述、聆听论证和推理探索,最后由所有玩家投票决出凶手。这款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游戏,迅速走红休闲娱乐行业和大众游戏市场,也为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创新的教育启示。

(一)文学接受视角下对传统文化的“二度创造”

文学接受是指读者在阅读作品时,通过个人的理解与鉴赏,唤醒作品的文学意义,活化作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读者可以通过“二度创造”对文学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更新与转化,使文学作品真正走进生活,更加具备现实指导意义。

在当前的传统文化教学中,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往往缺乏这一接受和再创造的过程,以记忆为目标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而“剧本杀”游戏在提供基础剧本、设定整体情节走向后,将自主权交给玩家,由玩家发挥个人能力对剧本和情节进行个性化解读、自我阐释与表演,能够充分调动玩家的积极性,强化对剧本的印象和理解。

因此,面向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应避免说教式和记忆式教学,重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引导青少年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传统文化进行个性化鉴赏,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发扬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教学“走心”更入“人心”。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和深度交互

在教育改革和新师范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逐渐成为发展新趋势,任务驱动下的交互性也成为了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剧本杀”游戏由多名玩家共同参与,玩家既要完成各自剧本中所代表的角色任务,又有着共同的任务——找出最终凶手。在游戏过程中,玩家需要自我阐述、聆听他人并作出分析判断,不同玩家之间存在合作或对抗关系,需要频繁交流、沟通、辩驳,交互性强。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任务的设置,以个人任务或小组任务形式,驱动学生自发地学习与探索。同时,应摒弃“师讲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以结伴学习或良性竞争的方式加强同辈交流和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发言和思辨。通过任务驱动和同伴交互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增强教育效果。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传统文化情境还原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体验式学习和情境的创设,提倡教师应选取合适的环境,创造合适的条件,以给予学生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助力学生更好地思考与发展。“剧本杀”游戏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通过“场地布置”和“剧情设定”两种方式,营造沉浸式体验氛围,让学生如临其境,体验感强。

回归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由于场地、经费、时间的限制,借助场地布置、服装道具来还原传统文化情境的做法,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均不够强。因此,传统文化情境的还原可着眼于“剧情设定”“角色设定”等方法,以线索推理、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情境之中,强化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并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完成任务,提升知识水平与能力。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方能不失根基,不忘本源。然而,随着娱乐文化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面临着“如何创新”的难题。而作为新兴媒体、娱乐文化的主要接受群体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可忽视。

当前,部分传统文化教学存在对新兴媒体和娱乐文化排斥的问题,认为其降低了传统文化的水平。然而,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是传统文化持续发扬进步的正确路径。“剧本杀”对情境的还原、对玩家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重视与发挥,为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新的改进思路,推动了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当然,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必须警惕“形式”大于“内容”的错误倾向,始终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内涵,真正提高青少年的传统文化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李准,陈建功等.文学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4-198.

[2]张智虎.文学接受中的二度创造[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2): 51-55.

[3]李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中国传统学习文化[J].人民论坛,2011(29):220-221.

责任编辑  李海涛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