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2-02-22 23:33胡敏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有效衔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摘要:我国精准扶贫工作2020年底已经胜利完成,但是其会深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无法顺畅化的开展经济社会建设工作,农村也始终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薄弱之处,导致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较为显著性的短板问题。对此,需要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提高精准扶贫的质量,将推进精准扶贫与城乡振兴的有效衔接,这样可以更好的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创建更为科学、合理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4.006

0引言

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差异比较显著,其在机制侧重点以及时间段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根本目标始终是相一致的,都会以实现“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的目标,赋予农村、农民、农业现代化的特征,需要让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保持平稳的过渡状态,有效的衔接在一起,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以脱贫攻坚为基石,构建全面小康社会,强化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融合推进的认知意识,找到二者衔接的突破口,实现路径的转变。全方位的提升我国社会生态及文化的发展水平,并给农村指明出发展的方向,分析精准扶贫的致贫因素,结合其所出现的各类原因,帮助贫困户脱贫,注重微观政策,让二者都能够保持有效的衔接状态。

1深刻把握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意义

“兴”是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核心内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乡村产业振兴的目的,同时利用该项政策,供给人们生活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保障公共服务的质量,将农村的贫困帽子摘下来,防止其产生绝对贫困方面的问题,达到理想化的“两不愁三保障”的发展目标,其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衡量依据,用其来判断精准扶贫工作是否能取得胜利。现阶段,我国社会各界开始将重心全部投入乡村振兴以及精准扶贫方案探索衔接方面,其在实践当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收获和可以推广的经验,在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发展时期,借助精准扶贫,让其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防止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着矛盾冲突等方面的问题,保证二者之间的高效衔接状态,这样会使得整体工作开展的成效变得更高,同时还可以调配各类资源能源,全面化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保障二者战略性的衔接状态。只有在达到精准扶贫要求标准之后,才可以进一步地带动起开展乡村振兴工作,顺应高效可持续化发展的态势。“三农”是全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人民基础的一类发展内容,在进行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党和政府要给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指明发展的方向,制定出更为高效、合理化的管理对策,大力推行政府兜底措施,这会让整体精准扶贫的质量变得更高,同时还可以加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深度,给未来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做铺垫。

2有效衔接路径

2.1产业转型升级

创建贫困地区产业链体系是用来实行脱贫攻坚胜利的关键点,要整合贫困地区的产业链,同时延伸并扩大产业链的规模,这样可以更好地带动该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该区域人民的经济收入,让其具备一定的致富本领,保持乡村振兴资源和精准扶貧之间的有效衔接状态,提高农业产业质量。现阶段,我国一些农村区域的扶贫产业规模会比较小,且销路匮乏,自身的抵御风险能力较低,甚至还会出现一系列的产品同质化问题。想要打破这一发展局面,就应当帮助农民突破增产难增收的瓶颈。政府以及社会要保持通力合作的状态,纷纷贡献出自身的力量,探索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新商机,打造出产业振兴和精准扶贫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摘掉贫困地区的脱贫帽子,合理的使用扶贫资源,让其由精准扶贫产业更好的过渡为乡村振兴产业。扶贫产业是开展乡村振兴产业的基石,乡村振兴要借助精准扶贫工作已经拥有的产业资源,挖掘该区域的发展特色,展现出农业生产质量的优势,同时将网络营销效益和现代规模化生产结合在一起,予以其技术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撑,持续化的推进农村的改革,打破并消除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对其发展功能进行转化,释放改革的红利,搭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衔接的桥梁,使得制度及政策的优势都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来,共享乡村发展的红利,创建乡村产业振兴的载体,让其机制都能够长效的贯彻并落实下去,保障社会资本和帮扶主体等的利益连接状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改革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让新型的工作模式能够落地生根。

2.2健全人才机制

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衔接的根基就是产业的关键,其要素集中在人才方面,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精准扶贫,都需要依靠人才的支撑和保障,要大力推进双带头人的建设培养工程,组建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团队,同时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吸纳返乡创业致富能人,扩充学生村官的群体,让其都能够进入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当中,予以其乡村振兴战略基层组织方面的保障。要以培养乡村致富能人为基准,发挥出示范引领的效应,从源头上攻克农村人民群众“等靠要”等不良的思想问题,创造出更为浓郁的创业致富氛围,消除各类自然环境不确定的因素,强化农业抵抗风险能力,激发出农民创业的热情,并且针对“三农”还需要补充并完善激励体制,丰富融资的渠道和方式,强化农民的创业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调动人才的创新积极性,激发出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鼓励贫困地区人民的思想和斗志,定向的开展培训工作,使得该区域的人民群众不但能够具备较强的脱贫意识,同时还能够付出行动,加油干,让其可以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身边的人,保障辐射效益的优异性。

2.3双轮驱动乡村文化与乡村振兴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其地域文化特色十分的浓郁。农村区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其在历经多年的生活实践当中,可以逐渐衍生出极具特色的东方农耕文明。在现阶段,某个社会时代的变迁使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的积淀,能够更好地发挥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中的作用,需要将农村区域优秀的文化资源整合在一起,创建出极具乡村特色的产业新业态,强化文化育人的精神动力及动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文化全面振兴的价值,大力开展贫困区域的文化扶贫事业,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扶贫文化的宣传力度,持续性的传递新的发展希望及目标。

2.4加快生态环境整治

2020年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已顺利完成,应当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以其为基准,延续发展精准扶贫政策,保障农村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的治理有效性,持续深化精准扶贫政策。一些贫困区域在经济发展时期,对于生态环境及生态经济的认知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乡村振兴的联动机制也不够完善,需要对其经济发展的共融性及协调性进行科学化的整合,保证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连接的紧密程度。首先,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延续并持续精准扶贫,其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度会比较差,人为因素也会对其形成一定的破坏及干扰,导致贫困区域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一种最弱化的状态,这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经济发展形成不良的影响,要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度,完成系统性的工作任务,大力发展可持续性的产业。科学性的规划,借助生态资源,提高生态产业发展的价值,将秀美的绿水青山转变为可持续化发展的金山银山,明确精准扶贫的重点内容,实现乡村振兴的生态环境保障目标。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吸纳整合各类善意的意见,第一时间反思工作开展时期所存在的问题,改进优化工作的方式,处理其问题,针对恶意性的攻击等,要站在大局的立场上,依法制止这种不良行为。保持关注脱贫攻坚5年,扶上马还要教会骑马。

3结语

乡村振兴下的生态环境和精准扶贫下的生态环境连接十分的密切,且二者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性特征,开展精准扶贫的工作就是为了达到脱贫的目的,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安全。但是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人們可以在脱贫之后持续化的发展,注重环境的构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实现全面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供给生态环境方面的保障,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底线思维,系统化的开展生态振兴工程。让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更好地衔接在一起,解决当前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实质性问题,凸显出以人民为服务中心的发展观念。

参考文献

[1]温福英,黄建新.农民科技素养与农民增收互动研究——福建连江县调研[J].科技和产业,2011,(10).

[2]陈学云.安徽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互动研究——基于新农村建设平台[J].学理论,2011,(13).

[3]马丛,翟广.县域经济与农村城镇化良性互动研究[J].今日财富,2016,(11).

[4]陈晨.驻马店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研究[J].企业导报,2016,(01).

[5]李东雷.新型城镇化下村民自治与产业发展互动研究——以河北为例[J].农业经济,2016,(03).

基金项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人文社会科学(教改)研究基金项目“精准视角下的农村扶贫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与探讨”(GJ19089)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胡敏(1976-),女,河南夏邑人,农村经济管理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会计教学工作、农村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有效衔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解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中高职公共课有效衔接研究